读后感是一种对作品的感性认知,它可以带给我们愉悦、震撼、感动等情感,读后感可以是一个启发思考的工具,让我们不断深化对世界的认识,58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了歪脑袋木头桩的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读了歪脑袋木头桩的读后感篇1
我读了这本书,我喜欢的一篇文章是《会摇尾巴的狼》,主要讲了:狼掉进了陷阱里,一只山羊走了过来,狼说了很多花言巧语,还说自己是狼狗,为了救小鸡掉进去的。狼接着说:“只要你伸出一条腿下来,就可以回报它。”山羊一眼就看出了这是一只狼。狼忍耐不住了,突然爆发起来,它咧开嘴露出牙齿对山羊咆哮:“你这家伙,还不快点过来,你要干嘛?”山羊回答说:“去年冬天你咬我一口,差点没把我咬死,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说完山羊走开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被别人的花言巧语所蒙骗,要勇敢拒绝坏人!
读了歪脑袋木头桩的读后感篇2
暑假里我读了《歪脑袋木头桩》这本书,故事主人公是一个歪脑袋木头桩,木头桩本来就十分骄傲,在被小男孩改造成雕像之后更得意了。可是,变成雕像的木头桩缺遭遇了一系列难堪:
他编了一首歌,但没人为他鼓掌;他想被人尊重,但是麻雀却在他头上作文抓虫吃。后来还有几个小姑娘用他来栓皮筋,但是小姑娘们走后又很孤单。
最后,木头桩所在的地方被建成了儿童乐园,小姑娘们又来到他身边跳皮筋,这让他想起了以前美好的往事,也让他情不自禁的唱起了歌。
故事结束了,但是我的思绪还没停止,我想起我小时候不太会和身边的小伙伴们相处,经常生他们的气,让我感到非常苦恼和孤独。后来,我慢慢的改正了坏习惯,笑容也重新回到我的脸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骄傲自满是无法得到尊重和友谊,只有发自内心的帮助他人,哪怕只是简单的拴皮筋,也是很快乐的!
大家好,我是20号苏一然,我看了《歪脑袋木头桩》最喜欢的故事是《小松鼠》。
这个故事讲了有一只小松鼠很好看,有一身美丽的绒毛和一条大的花尾巴,很聪明,总是很快活,大家都很喜欢它。但是以前小松鼠很调皮,有一天它把爸爸的三颗白菜给拔了,爸爸很生气的说它不是好孩子,只有妈妈很喜欢并且相信它一定会变成孩子。妈妈的话装在了小松鼠的心里,它想变成一个好孩子,就帮助了掉进河里的小鸡上了岸,鸡妈妈以为是小松鼠把小鸡推到河里去的,就把它毛都啄掉了!小松鼠也没有没有灰心,它又被猴子砸了,它还帮一个工人干活也被工人用石头打了,它非常伤心!后来,老母鸡知道误会小松鼠了就给它装饰了一身非常漂亮的羽毛,最后大家都知道了误会了小松鼠并给它好吃的,它把好吃的都送给了老奶奶,从此它就变得开心快活了。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心里怎样想,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多帮助别人,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能收获更多的快乐!
读了歪脑袋木头桩的读后感篇3
我读了“歪脑袋”木头桩,我最喜欢的还是“歪脑袋”木头桩这个故事。故事里的歪脑袋木头桩,他生长了很多年,他从一棵小树长成了一棵大树,变成了歪脑袋的木头桩,可是他却瞧不起比他年龄小的植物,瞧不起小树小草,还经常骄傲的自夸。有一次一个小男孩儿在他身上乱写乱画乱刻,木头桩很生气,当他听到小男孩儿说课的是雕像美极了,老木头桩本来觉得小刀划得很疼,也觉得很高兴,就忘记了痛了。他想他既然是一个雕像,大家一定会尊敬他,佩服他,而且还一定会害怕他。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了,不要骄傲自大,不要瞧不起人,要取长补短,应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做个诚实的人。
读了歪脑袋木头桩的读后感篇4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在他的《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说的就是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因此从古至今,所有的统治者建立一个政权后,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建学施教。
蒙学读物《三字经》开篇便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我们每个人出生时天性都是一样的,虽然各自都会携带着各自独有的天赋和才能,但天性都是善良的。
俗话说:“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父母最好的礼物,他们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上时,都带着他们独有的天赋。这个独特的天赋属性与他们后天周围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我们既不能泯灭了孩子的天赋,更不能限制他们的成长。
因此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孩子放在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环境里,用爱和包容来温暖他,让他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下磨炼自己,提升自身的学识修养与道德品质,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的成长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本书中那个很高很老很骄傲的歪脑袋木头桩就是这样。它一直骄傲的立在荒草地里,瞧不起任何人。
直到有一天,一个淘气的小男孩发现了它,并用自己随身携带的小刀在它的歪脑袋上刻了一张鬼脸。
从此这个木头桩更加自大了,认为自己是一座雕像,理应受到大家的尊敬和崇拜。但事实并非如此,大家因为它的傲慢无知,更加没有人理它了,但它也并不在乎。
直到有一天几个小女孩用它的身体绑上橡皮筋,并高兴的跳了一场后,木头桩才慢慢的改变了过来,并开始期待着有人再次同自己玩。
终于有一天,木头桩所在的地方被人们改建成了一座儿童乐园;而它自己也被工人师傅们改造成了一张椅子,又迎来了一群新的愿意和它玩的小朋友。
木头桩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它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珍贵的雕像,快乐的唱起了小姑娘们唱过的歌,重新开始了自己的快乐人生。
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英国艺术评论家园斯金曾经说过: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
也就是说教育并不是一味的仅仅传授理论上的知识,也包括让受教育者有实践的机会,可以说实践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
本书中有一个故事叫《三只骄傲的小猫》,里面就讲述了这个道理。
猫妈妈有三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它们在学校里读了很多书,学会了做算术,学会了唱歌、画画,还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学习了很多有趣的理论知识。
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虽然知道“劳动”两个字怎么写,但它们却不知道具体要如何去做。
于是在智慧的猫妈妈让它们实践劳动的过程中,闹出了不少笑话。不但饿着肚子辛苦了半天,甚至还认了老鼠做朋友……
不过好在这三只聪明的小猫最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在猫妈妈的帮助下学到了很多本领,成为了既勤劳又努力的好孩子。
亲爱的同学们,成长的路上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这都是在所难免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像这三只小猫一样,发现问题后不畏缩不怯弱,努力学习继而解决问题,美好的明天一定会属于你们的!
读了歪脑袋木头桩的读后感篇5
今天阅读《“歪脑袋”木头桩》的第一篇文章,作者严文井,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很骄傲很骄傲的木头桩,他有一个尖尖的脑袋,老是歪着,他瞧不起周围的小草,觉得自己比谁都高明。
他是一个很老很老的木头桩,年纪大,这也是他骄傲的一个原因。他成天歪着脑袋,谁也瞧不起。后来,他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美丽的雕像,他希望能被大家重视,但是事与愿违,因为好久没人理他,木头桩实在太寂寞了。当一群小姑娘来到他身边又是唱又是跳的时候,木头桩的心受到震撼,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不是一座雕像,情不自禁地也唱起歌来了。
通过木头桩的故事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我懂得了做人不能骄傲自大,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就要谦虚待人。看不起别人就代表无视自己的短处,这样会使我们的虚荣心放大。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为之努力不断完善自己,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他也忘记了他曾经是一棵小树。他比谁都高,就觉得自己比谁都高明。日复一日,“歪脑袋”木头桩终于为他的骄傲和自大付出了代价。我觉得每一个人都不应该骄傲,不要瞧不起别人,要助人为乐,让大家都喜欢你才是好样的。
读了歪脑袋木头桩的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