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书后我们会收获很多的知识,赶紧写份读后感吧,读后感是在认真看完一本书后而要记录的文体,下面是58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读了爱的教育写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了爱的教育写读后感篇1
书是我们人类永远的朋友。我爱读书,因为从书中我可以得到很多快乐、很多知识。
今天我要向同学们推荐一本好书,大家看!就是我手中拿的这本《爱的教育》,它是一本流传世界各国的儿童名著,是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才完成的。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记载了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
爱贯穿了整篇小说,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而且整部小说都是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来写的,相信同学们都能读懂,因为整本书以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100个与孩子有关的故事:有《扫烟窗的孩子》、《班长》、《感恩》等等,有安利柯的好朋友卡隆的侠义之举,有品学兼优的班长代洛西的助人为乐。也有诺琵斯的傲慢无礼。还有朴实可爱的“小石匠”,坚强不息的克洛西……
小安利柯和他周围的人们追求的是一个至善至美至爱的世界,难怪夏?尊先生一边流泪一边翻译这本书。他当时就许下心愿,一定要把这部小说译出来,“不光是给孩子们读,还要介绍给父母们和老师们读,让大人们都跟他一样,流一些感动的眼泪”。
刚刚升入三年级,老师就向我推荐了这本书。当我捧起这本书时,我立即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那一个个爱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它使我懂得了怎样去爱伙伴、爱老师、爱父母,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总之,是《爱的教育》使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同学们,赶快行动起来,也来读读这本书吧,相信你们也一定会爱上它!
读了爱的教育写读后感篇2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个小学生的日记,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对各种事物的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情感与不同的处置方法。书中每个人物栩栩如生,以高尚的情感连系在一起,组成了人生一幅幅生动的画卷。
这本书使人感受到人类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而这种关心理解和帮助,都离不开人类最根本的东西——爱!中国的文圣孔子有一句名言:仁者爱人,可见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具备一颗美好的爱心。虽然这本书薄薄的,文字也不多,但却其中内蕴深厚又沉重。作者用朴素平淡的语言,竟然塑造出一个个貌似渺小但实际上却很不平凡的人物:老铁匠、老石匠、买菜妇女、卖炭人、铁匠的儿子、老石匠的儿子、爱国少年、伦巴底的小侦查员、父亲的老师、带病上课的老师等等,这些平凡的人物,在我心里激起了一阵阵强烈的感情。这本书有父母的爱、尊重老师终生不忘的爱、同学的爱、周围人的爱、对穷苦的同情、对残疾人的爱、对英雄的敬佩、对祖国的爱……书中形形色色的小学生形象,有学习好的、有学习差的,但他们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这种闪光点被周围人们的挖掘、发现和培育,他们即使不能成为国家栋梁,也会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好公民。
?爱的教育》里的每个故事,都有一个深深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让我一生受用,这是课本学不到的。
读了爱的教育写读后感篇3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峰德·亚米契斯之巅峰之作,记录的是小学生安利柯的学年纪事。书中我感触最深的是争吵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讲得是:学校里同桌可莱谛不小心把安利柯的纸给弄脏了,可是因为可莱谛得了奖,安利柯很嫉妒他,故意在他臂膀上撞了一下,把他的习字贴也弄脏了,进行报复。两人差点要打起来。虽然安利柯后悔不该这样对可莱谛,但是,他又没有勇气向可莱谛道歉.最后,可莱谛原谅了他,主动和他和好了。对于类似于“争吵”这样的故事,我也体验过。
一次,我在学校走廊里打乒乓球,有一个同学来问我借球拍,我想:球拍借给你了,我怎么打呀?于是,我便不答应借她。谁知她死皮白赖的要我借给她,我就生气了,心想:借不借你是我的权利,你干吗一定要问我借。于是便对她说了:“不借就不借,干吗一定要问我借!”我说着就生气地离开了。后来,她从别处借到了球拍,就过来我邀请我一起玩,我们俩就又玩在一起了。现在我读了《爱的教育》,我感觉我就像书中的安利柯,不大气,爱心不够。如果不是那位同学不计前嫌来找我玩,说不定我从此会少了一个玩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耶。在生活中,爱无处不在。爱是我忘带橡皮的时候,同桌借我一块橡皮;爱还是我题目不知道怎么解答的时候,老师耐心的辅导;爱也是我生病的时候妈妈为我忙碌的身影-------我们应该学会去爱别人,去关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因为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黑夜中的星星晶莹闪烁,为人们驱逐黑暗,带来光明与方向;它也像春日里的阳光明媚温暖,为大地驱走冬寒,带来生机与希望。愿世界永远充满爱!
读了爱的教育写读后感篇4
前几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看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地震撼,仿佛看到了善良高尚的卡隆,他身材高大,在孩子们心中很有威信,当弱小同学受到欺负时,他挺身而出,以至于有几个孩子都怕他了,见到了聪明懂事的德罗西,他学习成绩优秀,家庭富有,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还耐心帮助困难的同学;看到了勤奋好学的斯代地,他不善言辞,却具有着无人能比的毅力,让我佩服;见到了坚强、孝顺的波列科西,他一次一次忍受爸爸的'无理打骂,却从未失去孝心,最终用很好的成绩让爸爸后悔;还见到了勇敢爱国的小小少年,宁愿自己多么苦,但为了军队的胜利,完成了送信的任务,最终受了伤……
?爱的教育》这本书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意大利的小学生安利柯在四年级期间的一个个小故事,还有老师讲的每月故事,以及父亲和母亲对安利柯的话,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爱”,这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罗伯特这篇日记,事情是这样的:一个要上一年级的小男孩,他突然挣脱了妈妈的手,跑了起来,结果在马路中央摔倒了,这时有一辆马车正好行驶过来,罗伯特不顾自己的安危,一个箭步冲上去,抱开了小孩,自己却被压伤了,昏迷了过去,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罗伯特善良,勇敢,不顾自己,而却去拯救别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这本书将友善、善良、坚强、真诚高尚品质注入了我的心田,让我震撼,我觉得这是一本好书,希望大家有时间也要看一看哦!
读了爱的教育写读后感篇5
假期里,我积极响应学校发起的“书香寒假”活动,认真阅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让我知晓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令我受益匪浅。
让我记忆最深的是书中有这样一节:二年级的学生罗贝蒂为了保护同学不被马车撞到,自己来不及躲开而被马车压碎了脚骨,之后只能靠拐杖走路,他这种为保护别人而奋不顾身的伟大精神深深感动了我。这让我想到报纸上的一则报道: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倒在人行道上,20分钟里竟然没有一个路人上前搀扶,等到急救车赶到时,老人已经去世。同样是值得帮助的人,但却遇到了两个截然相反的结果,这些行人的冷漠与罗贝蒂相比真是差之千里。
读过《爱的教育》,我觉得这本书很有意义,让我体会到什么是同学之间无法摧毁的友谊,什么是师生之间无微不至的关怀,什么是父母家人永无止境的爱!我相信,如果具有了这些品质,知道什么是真善美,就一定能成为世界上最美好的人,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用心去关心和帮助他人,这个世界一定会更加幸福和谐!
读了爱的教育写读后感篇6
当我把刚买到的《爱的教育》捧在手里时,我老老实实地从最前一页看起。这本由“梁海涛、蔡雪萍”夫妇从意文直译的《爱的教育》,保持的原味应该是最浓的。
开始读书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想知道,这本书适合不适合对我的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尽管我早已经知道,许许多多的老师都把本书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必备教材;尽管世界名著的光环早已经戴在它的头上,但我始终没有走进书里去。
读开头的几篇时,我不以为意,甚至为记住书中的人名而感到有些烦躁,语言似乎也那么平淡,没觉得有什么感人或者吸引人之处。
可“名著”的头衔却引领着我一路读下去,这一读就不可收拾。一天的时间,我饭不做,家不收拾,连儿子都推给他爸,就沉浸在这爱的世界里,多少次泪流满面!
柯莱蒂一边忙着扛木柴,招呼顾客,一边见缝插针地复习功课,学着煮咖啡,照顾生病的妈妈,在做这一切的时候,他又是那么开朗乐观。当他“替母亲在背后垫好枕头,整理好被子”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为一个勤劳能干、乐观好学、体贴父母的好孩子而感动!这是多么难得的品质啊?柯莱蒂所做的一切,现在哪个孩子能做到?同是三年级的孩子,我班的“公子”“千金”们相差有多大啊!
当奈利的母亲在校长办公室里激动地抱着卡罗内的双肩,“摸索”着要找礼物送给卡罗内的时候,泪水又濡湿了我的双眼。我理解这位母亲的心情,我能够体会得到一个母亲对自己那驼背、瘦小的'儿子在学校生活的担心忧虑,和对保护儿子的卡罗内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我流的是作为母亲的泪。
尽管曾经读过无数遍《佛罗伦萨小文书》,多次给学生讲过这篇课文,然而在书中再读这篇文章时,我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任它奔流。我相信,父对子之情,许多为人父者都能做到;唯这子对父的深情——愿意为父劳累,宁愿多次受天大的委屈也不声张,仍然深深地爱着父亲的感情,是多么难能可贵!我们现在的孩子,有哪一个能够忍受委屈?别说委屈,即使明明是自己做错了,往往也容不得他人批评!
?六千里寻母记》中,当随着可怜的、坚强的、勇敢的小马克历尽磨难,饱偿艰辛,来到梅基内斯工程师的家;当那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正心如死灰地等待死亡的可怜的母亲听到一个“好消息”,“腾地一下坐起来,移动不动瞪圆眼睛……”,当马克“衣衫破旧,满身灰尘站在门口……”时,我的泪夺眶而出,跟着母子啜泣起来!是对母亲的爱,支撑着13岁的小马克孤身一人,长途跋涉,历尽坎坷;是对母亲的爱,给了小马克巨大的精神动力,克服了常人(我想,现在的我也做不到马克所做的一切)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挽救了思乡心切、正在死亡边缘的母亲!因为儿子的爱,使得刚刚还拒绝手术的母亲,要马上做手术,为了爱和被爱,她要活着!
即使现在,当我回忆着这些故事的时候,当我写着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眼睛也是湿的!爱的力量是如此伟大!
当然,读书的时候,也有笑声。
当恩里科与妈妈出现在幼儿园里,当那些小人儿围着妈妈团团转,等妈妈逃出幼儿园时,“全身的面包屑和污渍,头发凌乱,……”,“从幼儿园里还能听到小孩们像小鸟啼鸣般的声音:‘再见!再见!请再来呀!夫人!”时,孩子们那天真幼稚的形态,妈妈那宽容仁爱的形象,逼真地出现在眼前,我轻轻地笑了。孩子们对大人的友好是真实的,妈妈对孩子们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谁无年幼?谁无幼子啊?这是人间一种最纯粹的感情!
当恩里科去参观斯塔尔迪的图书室,被斯塔尔迪的正统严肃感染,“竟不敢跟斯塔尔迪开玩笑,而且感觉他好象不只比我大一岁似的。出门时,他仍然煞有介事地板着脸对我说:‘再见!’我差一点儿像大人似的回答他:‘向您致敬!’”时,我扑哧一声笑了!是的,当一个人自身有了自尊感,也拥有值得人敬佩的言行时,他就有了人格魅力;当一个人对他人发自内心的敬佩的时候,他会受到同样人格魅力的感染。
读了爱的教育写读后感篇7
“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是啊,爱在我们之间无所不在:父母亲对你的爱;亲朋好友对你的关怀……可当我读了《爱的教育》后,对这句话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一本书,每一个故事的环节都让我记忆犹新,一一列举出来,恐怕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让我说一说这本书里在这所有的故事中让我记忆最深的是一个名叫“栖身"的故事。它讲述的是小说的主人安利柯和他的姐姐无意中得知他们的爸爸妈妈最近没钱了,我本以为他们只会用要父母一些钱,没有想到他们竟然什么都不要了,衣服,零花钱,文具,日用品……能不要的不要,能少要少要。这还不够,他们尽量找出东西来换钱,给家长尽量减轻家庭负担。读到这,我心里便很不是滋味,同样是小学生,同样有着一颗爱父母的心,我为何就很少想过钱这个问题。现在的孩子家家都有钱,可是却很少有想一想假设家里没钱了时怎么办,也许想也会想,可是也不会像他们一样这样的省吃俭用去得钱。我真佩服他们啊!这只是父母与孩子间美好的爱而已。还有很多故事是讲述朋友与师生间的爱和人与人之间的爱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读完这本书,我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我却一点也不后悔,因为它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爱就像花蜜,蜜蜂不能缺少它,正如我们不能缺少爱一样。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世界就将因为爱而变得更美好!也让我明白了,只要遇到事情,人人献出一点爱,就能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为,爱能感化一切!
读了爱的教育写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