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学有所用,,一份高质量的教案有助于教师更有效地传达知识与技能,以下是58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水宝宝的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水宝宝的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究黄豆与豆制品关系的欲望和兴趣。
2、引导幼儿初步认识黄豆及其制品,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3、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辨别黄豆并区分豆制品的能力。
二、活动重点和难点:
1、重点:帮助幼儿了解黄豆及其制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2、难点: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方式辨别黄豆,区分豆制品。
三、活动准备:
黄豆、红豆、绿豆等各种豆子,各种豆制品若干,蔬菜、水果若干,图片“黄豆爷爷”。
四、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请幼儿品尝豆制品,引出认识黄豆的课题。
2、教师与幼儿边品尝边互相交流。
3、教师提问:这些食物都是用什么做的?
(二)基本部分:(重点、难点部分)
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及讨论辨别出黄豆,掌握其外形特征,了解其营养价值,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区分豆制品。
1、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尝试性地寻找出黄豆。(教师提供黄豆、绿豆……请幼儿看、摸,并运用经验找出黄豆。)
2、认识黄豆外形特征。
(1)幼儿相互交流,掌握黄豆外形。
(2)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出黄豆外形特征。
教师提问:
a.黄豆是什么颜色的?
b.黄豆是什么形状的?
c.黄豆上有什么?
d.黄豆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3. 认识豆制品,了解它们的营养价值。
(1)幼儿利用已有经验,理解黄豆与豆制品的关系。(教师讲解什么是豆制品。)
(2)引导幼儿通过生活经验,说出豆制品。
(3)教师提问:你还吃过哪些豆制品?
(4)帮助幼儿了解豆制品具有的丰富营养价值。
4、引导幼儿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区分出豆制品。
(1)出示各种豆制品及非豆制品食物。
(2)通过游戏“豆宝宝找爷爷”让幼儿在众多食物中找出豆制品。
(三)结束部分:
1、观察豆芽,激发幼儿探索豆芽生长过程的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豆芽。
3、引起幼儿探究黄豆变豆芽的欲望。
(四)延伸活动:《发豆芽》
水宝宝的教案篇2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大部分的孩子都有挑食这个坏毛病,我们班的孩子也不能免俗,为了让孩子知道不挑食的重要性,我设计了这堂课,希望能让孩子们真正了解饮食均衡营养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常见的食物,知道它们的营养价值,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2、帮助幼儿围绕中心话题来讲述。
3、积极参与游戏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这活动的重点在于让幼儿知道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
难点; {营养}这个词对幼儿来说难以理解,需要老师的具体解释和说明。
活动准备
1、常见食物图片
2、把教师布置成家的样子
3、手偶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奇奇来做客为导入,小朋友们来招待这位客人。知道客人想吃什么,喜欢吃什么?
游戏
游戏规则:
奇奇说“我爱吃抓饭”一名幼儿说:今天吃抓饭。然后该幼儿把相应的卡片放到奇奇面前,再请下位幼儿继续游戏。
(二)展开部分:
根据已有的经验讲一讲:自己喜欢吃什么,为什么?
通过幼儿的讲述,简单的介绍常见食物名称和营养价值:(小朋友不能挑食,不然就不会长高,不健康,就不聪明了)利用这些方法让幼儿知道挑食就不长高。
请几位小朋友在集体面前讲一讲啊:喜欢吃那一种食物,为什么喜欢?
幼儿自由讲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教师:小朋友,如果你每天都吃一样的东西,会不会烦呢?
以这种方式让有知道 ,光吃一种饭是没有营养的,所以不能挑食。
结束部分:
到厨房去参观,说一说叔叔,阿姨们在为小朋友们做什么饭呢?
水宝宝的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感知、了解各种糖果的形状,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2、初步知道按形状分类摆放物品。
3、愿意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重难点:
1、重点:感知、了解各种糖果的形状,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2、难点:初步知道按形状分类摆放物品。
三、活动准备:
圆形、方形、三角形各一个,圆形、方形、三角形的道具若干,袋子一个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你吃过糖吗?
(幼:吃过)
师:嗯、那你吃过什么糖呢?
(幼:草莓糖,硬糖,软糖,巧克力,牛奶糖……)
师:【小结】大家吃过的糖果可真不少,有……
2、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糖宝宝,来看看,你们认识他们吗?
(二)出示幻灯片
1、师:看好哦,这里面有许多许多的糖果宝宝,看谁先叫出它的名字哦。
(一边点ppt一边说糖果名称)
2、师:那么多的糖果宝宝啊,今天都到我们这里来了,我都喜欢,你们呢?
(幼:喜欢)
师:那我们一起和糖果宝宝做游戏吧!
(三)游戏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神奇的小书包,调皮的糖果宝宝们都藏在这个小书包
里了,老师要请坐的最神奇的小朋友用小手摸一摸把它找出来,不能
看哦!
(请个别幼儿操作)
(四)教师示范把糖果宝宝送回家
1、师:现在糖果宝宝们要回家了,可是啊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们愿
意帮助他们回家吗?
(幼:愿意)
怎么回家呢?一个圆圆的家,一个方方的家,一个三角形的家。你
们觉得圆圆的家里可能住着谁?方方的家里住着谁?三角形是谁的
家?
(出示糖盒)
3、师:圆圆的糖宝宝去圆圆的家里,对不对?对的,好,我们一起来说。
(幼儿:圆圆的糖宝宝去圆圆的家里,方方的糖宝宝去方方的`家里,
三角形的糖宝宝去三角形的家里。)
(五)幼儿动手操作
1、师:现在老师要请一位坐的最端正的小朋友送糖果宝宝回家。好的,请
你来。你拿的是方方的(圆圆,三角形)糖果宝宝,方方的(圆圆,三
角形)糖果宝宝去方方的(圆圆,三角形)家里,。
师:其他小朋友看看对不对?对的,一起来表扬一下他。
(棒棒棒,你最棒!)
2、师:你们想不想也送糖果宝宝回家啊?都想的。送它回去的时候,要说
圆圆的糖宝宝到圆圆的家,方方的糖宝宝到方方的家,三角形的糖
宝宝去三角形的家。
(幼:圆圆的糖宝宝到圆圆的家,方方的糖宝宝到方方的家,三角
形的糖宝宝去三角形的家。)
(六)评价1、师:糖果宝宝,你有没有到别人的家里去哦?(检查有没有放错)
师:圆的、圆的、圆的,都是圆的。
方的、方的,都是方方的。
三角形、三角形都是三角形。
师:圆圆的糖果宝宝找到家了。方方的糖果宝宝找到家了。三角形的糖
宝宝到家了。
谢谢小朋友。
(七)结束
师:糖果宝宝都回家了,等下次我们再和糖果宝宝做游戏好不好?
水宝宝的教案篇4
活动目的
1、认识大大小小的蛋,知道蛋有蛋清、蛋黄、蛋壳组成。
2、能按照蛋的大小进行排列。
3、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活动准备
1、图片:鸡、鸭、鹅、鹌鹑的图片。
2、实物: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
3、透明玻璃碗4个。
活动过程
1、出示一个鸭蛋,请幼儿观察,说说是什么动物的蛋。
2、出示大大小小的各种蛋,引导幼儿用比较的方法发现蛋宝宝的特点。
(1)鼓励幼儿比比、看看、掂掂,从蛋的.大小、颜色等来比较不同。
(2)请幼儿将蛋宝宝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排队。
(3)猜猜他们是谁的蛋,请幼儿将蛋宝宝与禽类图片一一对应。
3、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有的蛋大,有的蛋小;有的蛋轻,有的蛋重;有的蛋颜色偏红,有的蛋是浅蓝色的;还有的蛋带有斑点……不同动物生的蛋也不一样。
4、看看蛋的内部结构。
(1)教师提出问题:鸡蛋的里面会是什么样子?激发幼儿想要打开蛋看看里面是什么的欲望。
(2)教师将蛋逐一打开,倒进玻璃碗中,请幼儿仔细观察蛋壳、蛋轻、蛋黄。
(3)知道所有的蛋都有外壳,蛋壳比较脆、薄、容易碎。蛋壳里面有蛋清和蛋黄。
5、蛋的营养价值。让幼儿知道蛋有营养,吃了对身体有好处。
活动延伸
1、欣赏各种各样的蛋宝宝和蛋壳工艺品。
2、教师(或请食堂工作人员)将蛋煎熟,请幼儿品尝。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课主要是要让幼儿通过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蛋,知道蛋有大小、重量、颜色的异同等。幼儿对鸡蛋、鸭蛋、鹌鹑蛋都挺熟悉,对鹅蛋不是很熟悉。孩子们通过比较各种各样的蛋宝宝,无形中了解了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道理。每个幼儿也都从不同中找到了相同,知道蛋是有蛋壳、蛋清、蛋黄三部分组成的。在延伸活动中,我们锻炼了幼儿自己动手的能力,用碎蛋壳粘贴自己喜欢的图案;分享了美味蛋羹,孩子们津津有味的吃着,我相信这应该是他们吃到的最美味的食物了吧?
通过这节课,我了解到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是很重要的,特别是科学课,在保证孩子们探索兴趣和积极性的前提下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让她们自由的探索是很重要的。
水宝宝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图形间隔排序的规律。
2、会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序。
3、培养幼儿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小朋友已会按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排列。
2.材料准备:人手一份操作材料、粘纸。
重点难点:
1.在教师引导下找出图形排序规律。
2.按一定顺序排序。
活动过程:
一、红黄椅子间隔排队,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宝宝们,你们看,今天的小椅子也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有什么颜色呀?那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好不好呀?幼:红色、黄色、红色、黄色…….
师:黄椅子和红椅子一个跟着一个排排队,好看吗?
师:图形宝宝也想像它们这样一个跟着一个交替排排队.
二、图形排队,找出图形排序规律。
1请小朋友找条小椅子轻轻地做下来,图形宝宝来啦!
2哪个图形宝宝来啦?出示圆形图形.来了几个.(1个)
3、教师边放圆形边说:圆形宝宝请你排在小花后面,圆形宝宝后面跟着谁?同时出示三角形图片。三角形宝宝请你排在红线上,三角形宝宝后面跟着…….出示圆形
4、圆形宝宝请你跟紧三角形哦夷,圆形后面会跟着谁呢?你们猜会是谁?(三角形)
5、圆形和三角形宝宝怎么排排队的呀?(一个跟着一个)
6、一个跟着一个,谁跟着谁呀,三角形跟着谁呀,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好吗?(伸出小手说)
7、谁排在最前面呀,圆形后面跟着谁呀,教师指幼儿念完,教师继续念空位的图形,哎呀,糟了,还有两个宝宝掉队了,我得赶紧把它找回来。
8、手拿圆形和三角形,这两个调皮的宝宝,一起跑出来了,谁能帮助它们呀,像前面的圆形宝宝这样,一个跟着一个交替的排。
9、请幼儿来操作,并集体检查。
三、.游戏“什么图形不见了”
1、记住它们怎么排排队的吗?小眼睛遮住,不许偷看哦,师将圆形藏入口袋。哎呀呀,哪个调皮的图形宝宝藏起来了?
2、集体检查,跟着幼儿找一找,边指边念。我们一起把它喊回来好吗?圆形宝宝快回来?
3、小眼睛闭起来,请一幼儿将图形宝宝藏好,哎呀,这次哪个调皮的图形宝宝不见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把它喊回来,集体检查。
水宝宝的教案篇6
设计意图: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我们应"引导幼儿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感受科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萌发对科学的兴趣"。在本节活动中,我通过生活经验引导幼儿了解"邻居",通过邻居引出相邻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用数学的思维理解10以内数的相邻数,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并鼓励幼儿参与活动,用游戏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探索结果,通过活动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相邻数,知道找10以内数的相邻数的方法。
2.通过游戏活动能够找出10以内数的相邻数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1-10的数字卡片、ppt课件。
2.学具准备:装有1-10的数字卡片的纸箱。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美丽的森林王国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城里有一座漂亮的城堡,住着三个动物好朋友,你们猜一猜,它们会是谁呢?
2.(播放ppt)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到底是谁呢?
3.小朋友都知道它们是谁(小狗、小兔子和小猴子)也知道了小动物的邻居是谁了,那请你们找出你们自己的邻居是谁?
二、认识相邻数。
1.通过找小动物、小朋友的邻居,潜移默化尝试找"数字宝宝"的邻居。(出示ppt数字宝宝)
2.举例:找3、7的"邻居"。
通过举例让幼儿知道一个数的相邻数就是比它小1和大1的数。
3.唱《找朋友》儿歌,让幼儿找相邻数。
三、做游戏找"邻居"
1.游戏一:摸彩票找"邻居"其中一名幼儿在一个装有2-9的数字的箱子里摸,摸出一个数字卡片,并大声说出它的相邻数,正确的即可获奖。用不同方式继续找相邻数。
2.游戏二:填表格找"邻居"发给每位幼儿一张表册,请写出中间数字的"邻居"。
四、活动小结
今天我们帮数字宝宝找到了邻居,知道了什么是相邻数(就是比它大1和比它小1的数就是它的相邻数)。数字宝宝们非常开心,小朋友们开心吗?今天小朋友们表现的真棒!回家后考考自己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知道相邻数吗?小朋友们再见!
活动反思:
由于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幼儿是整个活动的主体,调动了幼儿学习积极性,幼儿学习兴趣浓厚。通过观察幼游戏活动过程发现幼儿理解了相邻数的关系,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了合作的快乐,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水宝宝的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