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的数学教案6篇

时间:
Kris
分享
下载本文

在正式开始新的教学内容之前,我们一定要先准备好教案,教学过程是教案的主要部分,下面是58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关于水的数学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关于水的数学教案6篇

关于水的数学教案篇1

课题: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八册)

授课教师:王晓华(六里坪镇财神庙小学)

教学内容:教材第48、49页的例1和例2,练习十一的第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已有加法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并概括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和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一、课题提示

我们学了几年数学,几乎每天都与加法打交道,谁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今天我们学习加法的意义。(板书课题:加法的意义)

二、教学新课

(一)、教学加法的意义。

1、出示例1。学生读题,指名说已知条件和问题,老师画线段图。

2、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自己所列的算式及其得数(在图下板书)然后问: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3、引导看线段图,老师辅以手势说明,我们用加法把137和357合并成了494这一个数,可见加法是一种运算。加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呢?

4、说出式中的各部分的名称。什么是加数?什么是和?

5、刚才的加法中,加数中不含0;如果含有0,得多少呢?举例:7+0=7,0+7=7,0+0=0。…,得出结论,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1、看例1线段图,刚才我们求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如果要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还可以怎样列式?

2、为什么用加法算?

3、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板书:在两个算式间画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如果其他任意两个数相加时,交换一下两个加数的'位置,相加的和是不是也不变呢?

5、出示例2两组式子,引导学生比较。讨论:两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归纳并板书加法交换律。

6、加法交换律除了用文字语言进行叙述外,还可以用字母写成的式子来表示。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交换律?

说一说a和b分别表示什么?比较一下文字叙述和字母表示的式子,哪一种简明好记。

7、巩固练习:教材第49页的“做一做”。(出示小黑板)

(1)填空。

①把两个数合并成( )个数的( ),叫着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 ),加得的数叫做( )。

②86+124=( )+86 ( )+25=25+a

③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它们的( )不变。

④418+382=382+418,这是应用了加法的( )律。

⑤一个数加上( ),是原数。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任意两个数的和,一定比这两个数大。( )

②下面哪些算式符合加法交换律?

430+270=280+420( ) 28+a=a+28

570+250=250+570( ) 40+30+10=40+10+30( )

③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加法交换律写成:a+b=a+c。( )

8、想一想,我们以前在哪里曾经用加法交换律?(加法验算)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四、作业布置

练习十一的第1、2题。

附板书:

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

例1(略) 7+0=7 0+7=7 0+0=0

(画示意图)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137+357=494(千米)

137+357=494(千米) 137+357=357+137

加数 加数 和 18+17㈡17+18

答:(略)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a+b=b+a

关于水的数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正确点数15以物体的数量,分享不同的数数方法。

2、理解并遵守规则,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饮料60瓶(矿泉水、酸奶)、0-9数字卡片若干、不同形状的箱四只。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

提问:有些什么饮料?

:饮料的品种不同,装饮料的瓶子也不相同。

二、玩玩游戏:开商店。

1、玩法与规则。

玩法: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开商店”的游戏!这里有6个饮料店,每个饮料店需要2个营业员。饮料仓库里有很多饮料,营业员听到口令到饮料仓库来进货,每次每人取1瓶,送回商店后再去仓库进货,听到“时间到”的口令马上回到饮料店。

规则:听到口令出发取饮料,听到“时间到”马上回到饮料店;每次每人取1瓶饮料。

提问:听明白了吗?有没有问题?

2、第一次游戏:取饮料。

重点关注:

(1)幼儿理解并遵守规则的情况(是否每次每人取一瓶;是否根据口令游戏)

(2)幼儿数饮料的各种方法

游戏后分享

提问:饮料店进了“几瓶饮料”?哪家取的饮料多,哪家取的饮料少?

:当饮料的数量很少的时候,眼睛一看就知道;饮料数量很多的.时候,排列整齐能帮我们数清楚。

3、第二次游戏:交换饮料

提问:什么叫交换?

玩法规则同第一次游戏

重点关注:

(1)幼儿交换饮料的情况

(2)幼儿数交换后饮料的方法,并放上相应的数字卡片

重点分享:

提问:饮料店的饮料有什么变化?饮料的数量有变化吗?

关于水的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用课件演示:(1)钟表的转动;(2)风车的转动。

提问:观察课件的演示,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在交流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1)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在转动;

(2)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是绕着一点转动;

(3)钟表上的指针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风车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

教师:像钟表上指针和风车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这种现象就是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变换)

2.提问:旋转现象有几种情况?

生回答后板书。

3.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

二、新课讲授

出示课本第83页例题1的钟面。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提问: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

提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同桌互相说一说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提问: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

(2)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描述的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

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四、课堂练习

完成课本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活动,我们知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教学板书:

旋转

顺时针旋转

逆时针旋转

相对应的点到o点的距离都相等。

教学反思: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经理观察对比的思维过程,再通过交流,使学生对旋转运动的特点印象更加深刻,进而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所以学习氛围更加浓厚。一部分学生对于旋转后的图形很难把握。

关于水的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复习基数1~4,初步感知序数1~4;

2、认识卵生动物。

教学准备:

1、图片:10个蛋(从中间剪开,背面粘贴动物图片),分别是1鸟2鸡3鸭(红、黄、蓝3色)4鱼(红、黄、蓝、绿4色),老爷爷、老奶奶各一;

2、音乐磁带《小鸡走》、《乌龟爬》,磁性数字卡1~4两套(红、黑两色)、1~3(黑色)一套,白纸四张;

3、一个乌龟玩偶,将其翻转整理成蛋的形状。

4、板书设计:(各部分均用白纸蒙住,逐一掀开。)第1天,捡到 个蛋。 第2天,捡到 个蛋。

第三天,捡到 个蛋。 第4天,捡到 个蛋。

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音乐《小鸡走》进场。

2、基本部分:欣赏故事《蛋蛋圆溜溜》,复习基数1~4,初步感知序数1~4。

⑴出示老爷爷和老奶奶,讲述故事《蛋蛋圆溜溜》。“老爷爷、老奶奶经常外出散步。”

⑵“第1天,他们捡到了1个蛋。”复习儿歌《一个蛋蛋圆溜溜》,学习什么是卵生动物并用数字“1”表示数量。

⑶“第2天,他们捡到了几个蛋?猜猜蛋蛋里藏着什么宝宝?”幼儿自由回答,列举常见的卵生动物,目测并用数字“2”来表示。

⑷“第3天,他们捡到了几个蛋?猜猜蛋蛋里藏着什么宝宝?”“红色的小鸭藏在哪个蛋里,请告诉大家。”创设问题情景引出序数的概念,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实际应用价值。

⑸“第4天,他们捡到了几个蛋?猜猜蛋蛋里藏着什么宝宝?”要求幼儿给蛋标上序号并回答第几个蛋里藏什么颜色的小鱼,巩固对序数1~4的认识。

⑹通过提问复述故事,进一步感知数1~4和卵生动物。

①老爷爷老奶奶外出散步捡到了什么?

②从蛋蛋里生出来的动物宝宝叫什么?你知道有哪些卵生动物吗?

③第1天,他们捡到了几个蛋?蛋蛋里分别藏着什么宝宝?第2、第3、第4天呢?

④第4天捡到的蛋中,第1个蛋蛋里藏着什么颜色的小鱼?第2、第3、第4个呢?

3、结束部分:“老师也捡到了一个大蛋蛋,里面藏着什么宝宝呢?”复习儿歌《一个蛋蛋圆溜溜》,展示蛋里藏着的.乌龟玩偶,全体幼儿模仿乌龟爬出教室,活动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设计精巧,手法新颖,教学环节衔接自然流畅,活动趣味十足。活动方案对“教”的内容的完备性较为重视,所预设的教学行动目标与所选择的方式、载体浑然一体。

2、操作要点:

⑴故事、儿歌是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兴趣的关键手段,要灵活运用好,注意花费在这上面的时间不应太多,以免喧宾夺主;⑵活动的难度及综合的知识方面多寡可根据所在班的孩子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关于水的数学教案篇5

设计思路:

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认识序数这个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幼儿园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因为序数教学中既有方向性的序数,也有初步的二维空间序数的认识,是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零散的无意识序数感知的整合。我尝试用情景游戏贯穿的形式,将认识5以内的序数作为教学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活动中自主探索学习。并能为以后学习10以内的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活动目标:

一、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二、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帮助幼儿在理解序数含义的基础上,会用序数词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初步学习从不同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

活动重点: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动难点:用序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活动准备:

课件、拼摆火车的操作材料、楼房图片、动物图片、水果图片、游戏车厢等。

活动过程:

一、幼儿排成一列火车,随着音乐“火车开了”来到活动场地。

二、“摸口袋”(内放三种水果),让幼儿摸一摸,猜一猜里面装着什么?

三、看课件,让幼儿了解秋天哪些水果丰收了,了解水果与坚果的不同。讨论“怎样把水果又快又多又便宜的运到城市来呢?”引出下一环节。

四、利用拼摆火车的游戏情景,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5的序数。

1、拼摆火车。让幼儿说出从车头方向数“××颜色的车厢排在第几位?”“第×节车厢是什么颜色的?”

2、给火车标车厢号。

3、把水果装上火车。让幼儿说出“第×车厢装的是什么水果?”“××水果装在第几节车厢?”

五、给小动物送水果,进一步增强对序数的认识。

1、给楼房标楼层号。

2、帮小动物分房子。说出“××小动物住在第几层?”“第×层住的什么小动物?”

3、送水果。“我把××水果送给了××小动物,它住在第×层。”

六、游戏开火车,巩固幼儿对序数的认识,理解序数的方向性。

幼儿5人一组“开火车”,站在废旧纸箱做成的车厢里,每人一节,播放背景音乐《火车开了》。第一遍音乐,“火车”向前开,音乐停止后,幼儿说出自己是第×节车厢。第二遍音乐,“火车”原地转身往回开,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原来的第五变成了现在的第一,调整车厢,游戏继续开始。

七、活动延伸:在生活中巩固幼儿对序数的认识与运用。

关于水的数学教案篇6

一、复习

1,先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复习题中各题的运算顺序,并直接口算出得数.

2.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新课

1.教学例

教师:刚才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口算出得数.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从现在开始,我们学习两步式题的脱式运算.

接着教师出示例l,说明脱式的书写格式.

教师:两步计算的式题,脱式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的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35,还没进行运算的部分+5要照抄写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行写 =,在=的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

然后,让学生做做一做的习题.

教师巡视,看学生的书写格式是否合乎规范,对书写不规范的要帮助改正。然后共同订正。2、教学例2.

教师出示例2.

教师:这两个算式各含有哪些运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运算?(有加、减和乘法运算;它们都有乘法运算,)

教师:在没有话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关于水的数学教案6篇相关文章:

小学生关于水的演讲稿通用7篇

小班科学水的声音教案7篇

社会领域水的教案5篇

幼儿水的绘画教案参考7篇

幼儿水的绘画教案7篇

幼儿园关于体育的教案精选6篇

珍惜水的演讲稿400字8篇

描写水的演讲稿精选8篇

描写水的演讲稿模板7篇

描写水的演讲稿最新7篇

关于水的数学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5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