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以确保学生能掌握知识点,反思与调整是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根据课堂反馈不断修改教案,下面是58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神奇的水幼儿园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神奇的水幼儿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动物的尾巴。
2、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3、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歌曲《小画家》磁带、故事《神奇的尾巴》磁带,各种动物身体和尾巴分开的图片(金鱼,松鼠,猴子,燕子,老牛,壁虎)
【活动过程】
一、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咱们来一起听一下吧!(歌曲《小画家》)
提问:
1.歌曲中的小画家是谁啊?(丁丁)
2.丁丁画的什么?画的怎么样啊?(螃蟹四条腿,鸭子小尖嘴,兔子圆耳朵,大马没尾巴)
3.丁丁是不是一个优秀的画家?
教师小结:丁丁做事不认真,没有认真观察,只说大话,所以没有画好,我们小朋友可不要向他学习。
二、找尾巴: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宝盒”呢!你们来猜猜里面有什么?(教师故作神秘状)“宝盒宝盒魔力大,里面到底都有啥?”孩子们,猜出来了吗?现在我让一个小朋友来把宝物拿出来!
出示动物尾巴:(一个小朋友拿一个)
金鱼的尾巴:什么颜色?像什么?(嘴唇,花瓣)金鱼的尾巴有什么用处啊?
松鼠的尾巴:什么颜色?像什么?(桃子,雨伞,小船)
燕子的尾巴:像什么?(剪刀,岔子,牛角)
猴子的尾巴:像什么?(蛇,蚯蚓,绳子)
老牛的尾巴:像什么?(勺子。气球,蝌蚪)
出示每种动物尾巴的时候给幼儿讲讲尾巴的用处。
师:“魔法盒里还有啥,让我再来摸摸她”,幼儿继续摸出动物的身子。
咦?这是谁啊?它怎么了?(引出尾巴没有了)它的尾巴去哪了?我们来帮它找找吧!(让幼儿自己去帮各种动物找到尾巴,把它们连起来)
最后出示壁虎的尾巴:咦?这是谁的尾巴呀?它的身子去哪了?(课前把壁虎的身子藏好)咱们来帮它找找吧!这时放故事《神奇的.尾巴》
三、欣赏故事:
提问:
1、故事里都有谁啊?
2、它们发生的什么事?
3、它们的尾巴断了怎么办了?(知道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长出新的尾巴,蚯蚓的尾巴断了,可以长成新的蚯蚓)
【活动延伸】
游戏《揪尾巴》
动物的尾巴可真神奇,现在我们也来变成小动物,一起来玩揪尾巴的游戏吧!
?教学反思】
1、在生活中,可以扩展幼儿对动物尾巴的认识和了解。启发幼儿积极探索。
2、在讲解动物尾巴的作用时还应该讲清楚一些。
神奇的水幼儿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纸的不同变化与承受力之间的关系。
2、大胆地动手操作并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白纸、纸杯、积木 活动过程:
一、猜测引题
1、(出示三座不同纸质的纸桥)这里有三座不同的纸搭成的纸桥,这是一座?(面巾纸桥)这座呢?最后一座呢?
问:这三座纸桥谁的力气大,顶住的积木多?
2、到底会是怎样的结果呢,我们用积木比一比。(我们应该把积木放在什么位置呢?)
3、为什么纸板桥能顶住积木?
二、第一次操作
1、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一张薄薄的白纸变成大力士顶住一块积木呢?等会就请你们去试一试,出发之前听好老师的要求:
①、请你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去试一试②、等老师拍手时把纸和积木放回箩筐里。
2、幼儿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教师用照相机记录幼儿的方法)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白纸变成大力士的?
3、交流分享
(1)你的纸桥能顶住一块积木了吗?你是用什么办法的?
(2)老师还把小朋友的方法用照片拍下来了,我们一起看一看。(展示照片里的方法)
4、小结:原来通过手折、卷改变纸的`形状它就能顶住积木。
三、第二次操作
1、你们的纸桥能顶住更多的积木吗?
等会再请你们去试一试。出发之前同样听好我的要求:
①、不要把积木放在桥墩上,要放在桥面的中间②、当老师拍手是把的桥留在桌面上然后回到座位上。
2、幼儿操作
3、分享交流:
谁来介绍一下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纸桥变牢固的?(你一开始就用这个办法的吗?)
你们都用什么办法让纸桥能顶住更多的积木的?
4、小结:一张白白的纸多折几次后它就能顶住更多的积木。
四、延伸
今天我们通过的自己的努力把薄薄的白纸变成能顶住积木的大力士,等会区角活动时请你们拿各种不同的纸去试一试。另外也请你们想想,怎样让面巾纸也变成能拎的动瓶子的大力士。
神奇的水幼儿园教案篇3
一、设计意图:
孩子们对玩水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会看到他们把一块石头、一片叶子等投进水里,百玩不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了解到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而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我抓住幼儿的这一兴趣点,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沉与浮"这一现象不是绝对的,它会因为某些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而盐又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也是最为熟悉的东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目标2指出要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目标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能探索并发现常见的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为了让孩子产生对科学知识探究的愿望,愿意探索、尝试,在本次活动中设计了让孩子尝试实验,亲历探究活动。这样可以使孩子学会主动探索、独立思考,提高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活动目标:
1、了解盐溶于水中会增加水的浮力,水中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并能初步了解死海让人漂浮的成因。
2、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观察并动手探索,和同伴一起合作交流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土豆、盐巴、味精、白砂糖、水、透明一次性塑料杯子若干、小勺子若干
2、课件准备:ppt、死海视频资料
3、场地准备:教室
四、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老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蔬菜宝宝,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谁呀(幼儿:土豆)如果老师把它丢进水里会发生什么呢?(幼儿:沉下去){老师把切好的土豆块丢进清水杯里,土豆块沉下去了}现在老师把它丢进另外一个杯子里,小朋友们看看土豆块会怎么样{老师把土豆块丢进事先准备好的盐水杯子里面,土豆块浮起来了}土豆块浮起来了,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不知道或者知道是为什么)然后老师过渡到做实验阶段
2、幼儿动手做第一次实验:老师把准备好的材料分发给幼儿做实验(说清楚规则:不可以食用材料;不要打翻杯子;1号杯子里是盐巴,2号杯子里是味精,3号杯子里是白砂糖),幼儿两两合作发现盐巴可以使土豆块浮起来,然后请小朋友分享
3、老师:我们刚刚发现盐巴可以使我们的土豆块浮起来,那么是不是只要加了盐土豆块就能浮起来呢?(幼儿:不是)接下来我们再来做一次实验,这次实验老师要小朋友们记住你们加了几勺盐土豆块才浮起来的
4、幼儿动手做第二次实验:老师把大小明显不一的土豆块分别分发给各个小组,做完实验后请每个小组分享用了几勺盐,发现了什么?(同一种物体,越大的需要越多的盐才能使它浮起来)
5、观看死海图片和视频资料:
老师:那小朋友们想一下,人可不可以浮在水面上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准备的图片{出示人漂浮在死海上的图片和视频}人能够漂浮在死海上呢是因为死海和一般的海不一样,死海里面含有很多很多的盐分,比一般的海里面含的盐要多得多,所以人可以漂浮在死海上面不沉下去,小朋友们以后有机会可以去看看。
五、活动延伸:
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盐巴可以使土豆块浮起来,而且不同大小的土豆块浮起来需要不同的盐巴,那么盐巴可不可以使其他物品浮起来呢?需要几勺盐巴才可以浮起来呢?今天小朋友们回家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探索一下吧,然后明天到幼儿园和大家一起分享。
神奇的水幼儿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纸经过加工后可以变成其它功能。
2.在教师指导下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比较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3.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描述纸在折叠前后的变化。
活动准备:
白纸若干、纸的变化图。
活动过程:
1.交流导入
(1)交流纸的特点。
教师出示一张白纸,请幼儿说一说,这张纸有什么特点?
小结:纸很薄,很轻,是白色的。
(2)交流纸的用途。
师: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纸来做什么?
小结: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纸写字、画画、做手工……
(3)引发对纸的畅想。
师: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纸具有更多神奇的本领?
2.探索
(1)了解改造纸的方法
师:请你们想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改变一张白纸?让它变得更漂亮或者有其它用途?
小结:用折叠、染色、刷油……这些方法都能把白纸变得更漂亮,更有趣。
(2)师:今天我们就用折叠的方法来尝试改变白纸,看看改变后的白纸会有哪些新的功能
3.探究改变形状后纸的新功能
(1)学习折叠瓦楞形;
(2)比较折叠成瓦楞状纸前后纸的.变化;
师:白纸折叠后与原来的白纸相比有什么变化?
小结:白纸折叠这成的这种形状叫瓦楞状,我们叫瓦楞状纸。
4.探索瓦楞状纸的功能和本领。
(1)请幼儿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按一按白纸和瓦楞状,体验手心的感觉,将感受记录在观察记录表内。
(2)放一放:取两本厚一些的书,以间隔一定的距离平放在桌面上,先将一张白纸放在两本书上,接着由轻到重将物体(可以选择身边轻重不同的物体,如回形针、橡皮)放在纸的正中间,看纸能否承受得住以及能承受多重的物体。测完白纸后,再去测瓦楞状纸,看看能承受多少重量,记录在记录在观察记录表内。
摸一摸:领取一杯热水,用白纸贴着杯子感受冷热程度;换用瓦楞状纸,再次感受冷热程度,并对比有什么区别。记录在记录在观察记录表内。
小结:白纸做成瓦楞状纸后变的比白纸受重和隔热效果好些了。
活动延伸:
幼儿在科学区学做幼儿用书p10页的折纸,想想为什么纸会站起来。
神奇的水幼儿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象形字日、月、山、水、木、果、竹、田、月,了解象形字的特点;
2、大胆表述象形字与实物之间的联系;
活动准备:
ppt、笔、作业单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出示ppt,引导幼儿对中国汉字的兴趣和骄傲
———————“小朋友们,看看我们的大屏幕上是什么?”
对,他们是我们的中国汉字。
“那你知道他们都是从怎么来的吗?”
(看视频1)
孩子们,告诉我,我们的汉字是从来的呢?(象形字)
小结: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为了记录事物而根据事物的外形特征创造了“象形字”。
二、基础部分
1、根据ppt图画认识象形字并了解其特点
今天老师就要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了解我们中国古老的“象形字”
p1:看,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很有意思的图,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就在原图上学习)
q:你看他像什么字?
q:为什么你觉得他是呢?
(教师可提示幼儿通过他的形状等来看)
(附:日、太阳是圆圆的球体,在中间的点表示他会发出光和热;
山、三个突起的三角形表示群峰的山脉;
水、弯弯的曲线表示水波纹;
木、一根直线是树干,下面的'线条是树根、上面的是树枝。)
小结:在这幅有趣的图画里有日、有山、有水、有木这么多的象形字;
我们知道了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但对比图画他的象征性更强。
2、小组探讨完成作业单
那我现在要给小朋友们一个小人物,请你们一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合作完成我们的作业单《象形字找朋友》,一会我们来分享好吗?
第一组:连线(象形字图片);
第二组:配对(两组卡片);
第三组:摹绘(给象形字画图)
2、鼓励幼儿对象形字感兴趣,尝试大胆的分析象形字特点
谢谢我们的小朋友们帮我完成了不同的作业单,让我们学习认识了更多的象形字,那我这里刚收到了几封神秘的来信,你们能帮我看看他告诉我了什么,好吗?
视频2:人骑着马路过了竹林、田地和树林;
(视频用长条画画出来,帮助幼儿理解。)
小结:哎呀,象形字太有意思了,它包含了这么多的内容,孩子们,不管是象形字还是汉字,他们都是用来记录事物和帮助人与人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
三、结束部分
1、幼儿创意象形字记录
我的朋友送给了我这么有意思的信,那你们想不想给你们的好朋友也用象形字写一封这样的信呢?
好了,孩子们现在就让我们回到教室把你的象形字信件装到信封里送给我们的好朋友吧!
神奇的水幼儿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能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解在水里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 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活动准备:
杯子、葡萄、盐、记录纸、视频“死海”的有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还记得怎样让鸡蛋浮起来的吗?”(幼儿回忆经验)
2、教师质疑小结:为什么在水里加了盐,鸡蛋就能浮起来的呢?原来盐溶解在水里,增加水的浮力,鸡蛋就浮起来。(幼儿一一说说:浮力)
二、幼儿操作活动
过渡:那是不是加了盐,物体就能浮起来呢?(幼儿猜测)
1、那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呆会自己去试一试。在桌子上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杯水,要求每次加入1包盐,用筷子充分搅拌,放入葡萄,看看结果怎样?并把它记录在纸上。记住:试一次记一次。
2、幼儿操作
3、交流:我发现一号桌的小朋友动作很快,由请他们来说说他们的发现?(1号组:我加了1、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4、为什么加了1包、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葡萄能浮起来呢?(盐变多)
5、教师小结:是呀,当水喝1包盐,浮力很小,没有力量托起葡萄,加入2包盐,还是浮力太小,只有当水喝足了盐,才有一定的力量托起葡萄,让葡萄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浮力越大。
6、还有哪一组的愿意来介绍一下你们的发现?(2号组:我加了1、2、3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4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7、教师质疑:刚才你们介绍了你们的发现,老师有了一个疑惑:为什么一号桌只要加3包盐,葡萄就能浮起来,而2号桌要加4包盐,3号桌要加5包盐呢?(观察3桌杯子里的水,)水的多少
8、你们都发现了呀,(出示标记)1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少,2号桌杯子里的水多一些,3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多)噢?水的多少和加的盐也有关系吗?到底是什么关系?(幼儿讨论)
9、小结:原来水越多,需要喝的盐也就越多。只有让水喝足了盐才有力量托起葡萄,让它浮起来。
三、观看录象
1、除了鸡蛋、葡萄能浮起来,我们的人能不能浮起来?(幼儿猜测)告诉你们,其实我们的人也可以浮起来,相信吗?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录象。
2、幼儿观看录象
3、真是神奇呀!谁来说说看:为什么人也能浮起来?原来这不是普通的大海,而是死海,它的含盐量比我们普通的海水要高6、7倍,浮力很大,难怪我们人都可以躺在上面了。
五、延伸活动
刚才我们有的小朋友把葡萄都浮起来,那能不能再让它沉起来呢?你们可以自己去试一试。
神奇的水幼儿园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