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种植物教案5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想要通过教案的反思,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为了实现教学的个性化,教案中应考虑学生的差异性,58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班种植物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班种植物教案5篇

中班种植物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发展比较性观察力,了解几种熟悉的植物的过冬方式。

2、能关注周围花草树木的季节变化,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重难点:

知道植物在冬季发生的变化。

活动准备:

关于秋天景色与冬天景色的图各一幅;幼儿园院内环境图片1幅;幼儿常见的冬天落叶植物图片4幅;松树、小麦图片各1幅;靠种子过冬的植物图片2~3幅;西红柿、黄瓜、西瓜、草莓图片各1幅;蔬菜大棚图片1幅。

活动过程:

1、导入。

小朋友,你们去旅游过吗?旅游时都看到了什么了?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旅行的故事。(师讲故事)

2、基本部分:

a、边讲故事,边出示秋天与冬天的`图片,引导孩子感受季节的变化。

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住着蜗牛妈妈和它的孩子小蜗牛,有一天,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孩子,到小树林去玩吧,地上开满了鲜花,你去采几朵鲜花给我吧。"小蜗牛很愿意帮妈妈做事,非常高兴地答应了。它爬呀爬呀,不知过了多少天,终于来到小树林,它看到了这样一幅景色(出示秋天画面)地上根本没有鲜花,而是长着蘑菇,树叶全黄了。于是,小蜗牛只好回家,它爬了好久才爬回家,它说:"妈妈,鲜花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蜗牛妈妈听了,说:"哦,已经是秋天了,那你快去采几朵蘑菇回来吧。"小蜗牛再次爬出去,过了好久才来到小树林,可它找不到上次看到的蘑菇,而是看到了这样一幅景色(出示冬天画面),咦?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朋友,你能告诉小蜗牛这是为什么吗?

b、引导幼儿观察秋天与冬天的景色图片,发展孩子的比较观察能力小朋友,请你们仔细观察小蜗牛两次看到的景色哪些地方不同。(同时出示两幅图片)

c、(出示幼儿园院内环境图片)小朋友,你们看,这是哪儿?漂亮吗?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再与现在室外环境相比较,一样吗?哪里不一样。通过对比,引导幼儿学习身边常见植物落叶,变枯的原因,知道这是某些植物过冬的一种本能,通过落叶、变枯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此现像也叫休眠。采取这种过冬方式的植物都有哪些(出示杨树、柳树、月季花、栀子花的图片);学习了解植物过冬的另外几种方式。如常青休眠的:小麦、松树、冬青;靠根过冬:韭菜、菊花等;靠种子过冬的:蒲公英、花生、玉米等。

3、结束部分

(出示西红柿、黄瓜、草莓、西瓜的图片)小朋友,在寒冷的冬天,我们能不能吃到这些水果和蔬菜呢?共同探讨人类可以帮助植物过冬的方法。如,为小树穿稻草棉衣,给蔬菜建大棚等。

活动延伸:

到户外寻找需要人类帮助过冬的植物,为穿上暖和的"棉衣"。

活动反思:

通过本节活动的学习,让孩子们感受到周围花草树木的季节变化,了解了身边几种常见植物过冬的不同方式,从而激发了孩子们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中班种植物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柳树、小草、月季花等几种熟悉的植物过冬的方式。

2.能关注周围花草树木的季节变化,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1.春天和冬天的.风景图片两张,《植物过冬》教师教学资源。

2.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出示春、冬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交流。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冬天的花、草、树与春天的花、草、树有什么不同?花凋谢了,草坪枯萎了,有的树掉光了叶子。

2.探讨植物过冬的方法。

(1)请幼儿想一想,植物们没有棉衣、帽子,它们冬天冷不冷?

(2)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知道的植物过冬的方法。

3.观看教师教学资源:《植物过冬》。

4.互动交流。

(1)引导幼儿说一说教师教学资源中不同的植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柳树、杨树等:落叶休眠过冬,来年春天再长出新叶子。

小草:草叶干枯,让根过冬,来年春天再发芽长大。

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根茎叶全部死掉,让种子过冬。

(2)教师说出幼儿常见植物的名称,请幼儿说说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5.经验拓展:人们有哪些办法帮助植物安全过冬?

6.引导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第6---7页,进一步了解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活动延伸

教师和幼儿一起给幼儿园里的小树“穿棉衣”。

中班种植物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土壤的特点:有多种颜色、有干有湿和硬软之分、里面有空气。

2、全面了解土壤上面和下面的世界以及土壤的其它作用。

(1)、上面可以种植许多的植物:花草树木、庄稼还有许多美丽的建筑。

(2)、下面生存有许多的生物:蚯蚓、蛇、青蛙、刺猬、泥鳅、蚂蚁。

3、掌握保护宝贵的土壤的方法。

4、培养幼儿动手探究的能力,让孩子们对这个快乐的世界感兴趣。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份:小杯子、小勺子,每组一杯水、一个大盘子

2、一幅土壤的剖面图。活动图片:树、草、花、庄稼、树根、和土壤里生存的小生物。

3、各种颜色、干的、湿的、软的、硬的土壤。

4、用土壤捏的各种泥人、动物。

5、几个与土壤相关的`字卡:干、湿、软、硬、土壤。

6、让家长先带着幼儿初步的认识土壤,让孩子们对平凡的土壤产生浓厚的兴趣。

活动过程:

1、带领孩子们到种植园里去采集土壤。要求:每人一个小杯子,采集半杯,看看土壤是什么颜色的,是软的还是硬的?土壤上面有些什么东西?

2、根据自己观察和采集的经验,告诉大家:

(1)、捏捏土壤,有什么样的感觉?

(2)、什么样的土壤是软的?什么样的土壤是硬的?

(2)、仔细观察,土壤有些什么颜色?

3、出示土壤剖面图:

a、土壤上面的世界:可以种植植物

b、土壤里面有什么:有许多的小生物

4、土壤里面的小动物要呼吸空气呀,为什么它们不死呢?

让幼儿做个小试验:放块比较硬的、大块的土壤放进玻璃杯,发现什么了?

5、动手小实验:将水到入每人一个的小杯子里,然后缴绊,土壤怎么了?

6、活动的延伸:土壤还有哪些有趣的作用?

中班种植物教案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在这个变化莫测自我的社会里,孩子们对环保意识非常薄弱,在生活中,随时可以看到很多小朋友随手乱折树枝、花草,更多人类还在砍伐树木,导致地球灾难越来越多,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保护树木的重要性,我们从孩子开始,从身边开始。

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让幼儿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从小保护环境的意识。

3、初步了解植物的陪护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让幼儿了解树木的成长过程(难点)

2、让幼儿知道树木与人类生存有着密切的联系(重点)

活动准备

1、联系园林师与社区合作

2、灌浇植物的水桶若干

3、制作“保护植物”的标志

4、植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开始(导入)部分

一、师幼谈话,让幼儿了解树木的成长过程

1、“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到了社区,这里有很多很多花草、树木,首先,我们先来观察一组图片,来看一看这些植物是怎么生长的。”

2、通过观察植物图片(树木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所有植物生长都是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它是怎样生长的?它要经历多久才能成为高大、粗壮的树?”

(2)提问:“一颗树的成长需要多少年?”(我知道是一年。)“要成为一颗参天大树,需要多少年?”(我想需要10几年。)

教师小结:对,小朋友回答的很好,一颗大树需要10几年,有的还更久20年、30年,所以树木需要我们大家的爱护和栽培,如果,经常破坏它,我们身边的绿色植物就会越来越少,我们的环境会越来越差。

基本部分

二、通过问答形式,让幼儿知道树木与人类生存有着密切的联系

1、提问:“小朋友们知不知道树和我们人类有什么联系?”(树是人类的朋友。)(树可以排除氧气,供我们人类呼吸。)(树还能吸收我们不需要的二氧化碳。)(树可以保护我们的房子,把风挡住。)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都说得很对,树是我们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植物,它不仅能给我们带来人类所需要的氧气,还能绿化环境、美丽城市,所以我们大家要保护树木、保护环境。

三、现在我们请社区阿姨(园林师)和我们来讲一讲,我们要怎样保护树木

1、社区阿姨提问:“小朋友们,平时我们在小区里有没有看到园艺工人在养护树木啊?”(有,工人叔叔会帮助修剪。)“你们知道一颗树生长需要我们人类怎样帮助它们吗?”(需要我们的给它浇水。)(冬天给它们“穿上衣服”。)

社区阿姨总结:小朋友们真聪明,一颗树长大需要我们去浇水,还需要我们去帮助它们修剪,怎样我们的环境就更加美丽、整洁了,所以,小朋友们平时,也要爱护植物,让它们也和我们一样快乐的成长。

结束部分

四、组织幼儿为植物浇水并贴上保护植物的`标志

1、教师提问:“现在我们和社区阿姨一起去给植物浇水,然后把保护植物的标志贴在上面,让大家都知道我们要爱护植物。”(好的。)

活动延伸

五、活动延伸

1、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养护社区植物,共建美好家园。

2、让幼儿探索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反思

1、本次教学内容课程目标明确,让幼儿明确意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在教学活动落实中,有很多孩子因为对树木生长没有多少了解,所以提问中互动不起来,通过图片的引导,孩子们开始想象、探索纷纷举手发言。开始活跃起来。

3、在以前传统的按班教学中孩子们都是按部就班,这次通过和社区合作进行教学,在加强社会教学形式的同时,丰富了孩子的科学知识。

4、如果重新上本次课程,我会在开始部分先让孩子们观察社区树木,再通过图片来讨论,让幼儿有感触的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基本部分中可加入树木与人类有关的大量图片(比如:沙尘暴、洪水、树木被砍伐等。)让幼儿了解保护环境对人类很重要。

5、我在教学本次课程中,老教师们的评价是:

(1)总体环节流畅,幼儿能完整的接受并有一定的效果。

(2)师生能互动

(3)导入部分吸引力欠缺

中班种植物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植物中含有各种色素,初步了解植物色素的用途。

2、培养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

1、每人座位底下放一块白布和叶子;

2、四各种植物的叶子、果实、花瓣等(如:草叶小番茄、各种颜色的花瓣等);

2、小积木,白色棉布每人两份;

3、各种食物:糖果、有颜色的馒头、面粉等;

4、黑板一块、ppt、做彩色面的视频。

教师示范材料:白布,绿叶。

活动过程

一、观看魔术,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1、观看魔术表演。

(1)你们有没有看过魔术?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很棒的魔术表演,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教师表演魔术:现在我的魔术开始了,这是什么?(出示白布)那这是什么?(出示叶子)看一看,我把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引起幼儿的兴趣与探索欲望)

(2)魔术结束,发生了什么现象?(白布变成绿色的了)

2、幼儿尝试操作.

(1)你们觉得这个魔术有趣么?那现在我们自己来尝试变一次。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材料?(幼儿观察操作材料)

(2)幼儿尝试自己动手操作变“魔术”。

(3)观察自己“魔术”后白布的变化。

老师提问:为什么布会变成绿色的呢?(因为叶子上的绿色跑到布上面去了)

小结:原来植物的叶子里有绿颜色,它有一个名字叫植物色素。

二、探索植物染色的秘密。

1、幼儿预测猜想。

我们已经在植物的身体里找到了绿色,那你们猜一猜植物的身体里还会不会藏着其他的颜色?(幼儿猜想)

2、幼儿探索验证。

(1)熟悉材料

师:我们现在自己来找一找,到底植物的身体里有没有其他的颜色。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各种材料,有植物的花、果实也有植物的叶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教师逐一介绍材料:胡萝卜、小番茄、柠檬皮青瓜皮杨梅各种花瓣等)

(2)第二次操作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魔术这个本领了,这一次请你们自己来变魔术。道具呢还是有一块白布,然后请你们在箩筐里选一样你喜欢的东西放在白布上来变魔术,看看最后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变好以后请你在白布上写上你的学号,把它送到这里来。(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交流分享

请幼儿把变好颜色的布按颜色分类摆放好。

黄色的色卡

紫色的色卡

红色的色卡

绿色的色卡

其它

其它

提问:你变出了什么颜色?你是怎么变的呢?(引导幼儿用“我用什么变出了什么颜色的句式回答)

(4)教师小结:

原来植物的身体里藏着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紫色还有绿色。这些藏在植物身体里的颜色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植物色素。

三、联系生活,提升经验。

1、生活应用

(1)出示ppt

这些植物色素还有很多作用噢,可以添加在我们吃的食物里,不信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

播放ppt1(彩色面条):这是什么?它和我们平时吃的面条有什么不一样的?

你知道它是怎么变出来的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2)观看视频

厨师在干什么?你在画面上找到了植物色素在哪里了么?

小结:对了,这些植物色素就蕴含在这些蔬菜的汁液里,把它们加在面粉里,就做出了彩色的面条。

(3)观看ppt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食物也添加过植物色素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4)教师小结:

这种加在食物里的植物色素是安全自然的,我们可以吃的。它可以使我们的食物变得更加美观,更加的'营养。

四、延伸活动

刚才我们已经在白布上找到了一种颜色,想不想把这块布变得五颜六色,更加美丽?请你们一起回到教师继续来完成好不好?

活动反思:

得知活动《物体的颜色》后,t老师提出了深色吸热快,浅色吸热慢这个原理,我们一听,的确跟物体的颜色有关,感觉似乎是一个不错的点子,只要填充里面的小实验就可以了。大家讨论开了,纷纷提供一些科学小实验来验证这个观点,如用吹风机分别吹或将布包在手电筒上,用手电筒的光照,看看黑色和白色的布是不是有温差;点燃蜡烛,外面套一个玻璃瓶,瓶子外面分别包上白色和黑布,看看两块布是不是有温差……但是我们马上又想到了使用蜡烛不安全,使用吹风机又不方便,没有那么多的电源,而手电筒,经过科学验证,照了3分钟,温度还是没有什么变化,根本得不出我们想要的结论,由此可见,这些实验都被推翻了,自然地,这个活动也被推翻了。我们又上网进行了地毯式搜索,同时还询问身边的朋友,最终觉得贴合,符合中班孩子年龄特征的内容有“植物的颜色”和“动物的颜色”。植物的颜色可以从中挖掘的是植物色素,而动物的颜色,可以从中挖掘的就是动物的保护色。考虑到“动物的保护色”对于中班孩子来说缺少生活中的相关经验,而且这个活动可操作性不强,所以马上被我们推翻了。最终,我选择了《植物色素》这个内容,原因有以下几个:

1.植物色素是幼儿生活中已经接触到过的,如杨梅的颜色染到了孩子的手上、衣服上,符合他们的生活经验;

2.植物收集比较方便,要多少有多少;

3.《植物色素》这个活动可操作性强,幼儿可以通过操作,亲自验证植物里面藏有植物色素;

4.这个活动我自己曾经在名师带徒活动中开展过,对此教案比较熟悉,而且教案相对成熟;

5.比赛时间非常紧迫,连确定教案、制作教具、研磨活动,总共只有3天时间;

6.琴琴是初次开区公开课,初次开展科学活动,而且是借园借班上课,如果实验过于复杂,琴琴难以把控。

正是考虑到了这些,我们走进了“奇妙的植物色素”,再一次对这个活动进行了研磨,希望通过此次研磨,更加完善活动教案。

中班种植物教案5篇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语言教案推荐5篇

社会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5篇

中班趣味教案5篇

中班暑假教案5篇

中班玩具教案5篇

中班创意教案5篇

中班秘密教案5篇

种植合同8篇

我不怕中班教案5篇

种植合同最新7篇

中班种植物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0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