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蚂蚁科学教案8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精心设计的教案,我们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我们的教案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性,使教学更富有活力,58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班蚂蚁科学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班蚂蚁科学教案8篇

中班蚂蚁科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手脚着地,膝盖悬空向前爬,锻炼手脚动作的协调性。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拱桥4个(贴有奖牌),大沙包,海绵垫子四组。

游戏玩法:

1、把幼儿分成四组,听到哨声后,每组2名幼儿开始前进。

2、幼儿钻过拱桥,双手双脚着地,膝盖悬空向前爬行,爬过草地。

3、到达终点两人搬着大米返回起点后,从拱桥上摘下奖牌。

游戏规则:

1、听到哨声后按顺序出发,不推挤,不抢排头。

2、钻过拱桥,爬过地垫时双手双脚着地,膝盖悬空向前爬行。

3、返回时两名幼儿合作抬着大沙包,摘下胜利的奖牌贴在胸前。

活动反思:

幼儿膝盖悬空爬行前进发展了孩子身体的协调能力,我们根据孩子的能力强弱在强进的过程中设计了两段距离,平地上的爬行和海绵垫子上的爬行。海绵垫子上需要更加用力,让孩子们的能力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适当的提升和锻炼。

双脚着地向前爬,幼儿双脚双腿蹬直用力,胳膊也用力支撑,四肢的力量和身体四肢的协调性得到了很好地锻炼。也都体现并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每个孩子都能够积极参与游戏,大部分孩子完成的很好。

中班蚂蚁科学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进一步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蚂蚁是群居的,在地下过冬。

2、初步学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学会协商解决问题。

3、体验与同伴共同协作完成任务的成功感和快乐感,激发幼儿亲近自然的愿望。

二、活动准备:

收集的蚂蚁过冬资料、看图讲述图片或小故事等、蚂蚁头饰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一天早晨,小蚂蚁跟着妈妈来到树林里找东西。树林里变了样,树上的叶子都掉了下来,只有光秃秃的树干,一阵风吹来,它感到很冷。小蚂蚁奇怪地问妈妈:“怎么我的好朋友燕子,大雁,青蛙,乌龟他们都不见了,他们到哪里去了呢?”

“蚂蚁妈妈会什么说呀?”

妈妈说:“冬天到了,燕子大雁都飞到南方去了,青蛙乌龟到洞里冬眠了。”

小蚂蚁又接着问妈妈:“那我们蚂蚁怎么过冬的呢?”

“谁来告诉小蚂蚁呀?”

蚂蚁和青蛙都是在洞里过冬的,他们的过冬方式一样吗?

青蛙是冬眠过冬,蚂蚁是躲藏过冬。

风越刮越大,蚂蚁妈妈马上带着小蚂蚁到蚂蚁奶奶的洞里去躲藏。

2、观察讨论:

(1)蚂蚁奶奶的洞在哪里?地面上有些什么呢?

(2)蚂蚁的地下通道是宽宽的还是窄窄的?通道象什么?(四通八达)

(3)那些宽大的地方是干什么用的?有几个储藏室?里面藏些什么东西?

3、相互交流:

过一会儿风小了,蚂蚁妈妈带着小蚂蚁钻出了洞口,他们也准备挖洞过冬,可是天很冷他们人又少,怎么办呢?

帮小蚂蚁挖四通八达的蚂蚁洞,使蚂蚁舒舒服服地在洞里有吃有玩高高兴兴地生活。

4、教师小结:

蚂蚁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辛勤地劳动。那么到了严寒的冬天它们又到哪里去觅食呢?它们是如何过冬的呢?原来聪明的蚂蚁在入冬之前早有准备。它们首先搬运杂草种子,准备明年播种用;同时搬运蚜虫、介壳虫、角蝉和灰蝶幼虫等到自己巢内过冬,从这些昆虫身上吸取排泄物做为食料(奶蜜)。

四、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游戏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中班蚂蚁科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幼儿园实地探寻蚂蚁、观察蚂蚁,对蚂蚁的生活环境、蚁穴感兴趣。

2.感受寻找蚂蚁、观察蚂蚁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找到一处蚂蚁较多的地方,准备好一点饼干。

2.幼儿用书第3册第4~-6页。

3.蚂蚁生活环境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蚂蚁在哪里?

1.我们的自然角里有一位新朋友小蚂蚁,你们知道蚂蚁生活在哪里吗?

2.蚂蚁到底生活在哪里呢?今天,我们一起去幼儿园的空地上,找一找蚂蚁的家吧!

二、蚂蚁的足迹。

1.实地观察蚂蚁。

这附近有许许多多的蚂蚁,现在请小明友和白己的同伴一起来找一找小蚂蚁,看一看小蚂蚁住在哪里。老师这里有一些饼干屑,等下请小明友们分組找一块空地,教在空地上。过一会儿,你就能发现蚂蚁,并跟踪到它们的家在哪里了。

2.幼儿分组自由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3.提醒幼儿爱护小蚂蚁,不要踩到小蚂蚁。

三、我的蚂蚁朋友。

1.回到教室,讨论观察结果

2.刚才我们小朋友都发现蚂蚁的家了吗?它们的家到底在哪里?

3.分组上前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

4.教师小结:原来,小蚂蚁喜欢在地下挖洞筑巢,它们的家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蚁穴。它们通常把家安在比较干燥的土壤中,我们可以在树根、草丛、石头缝等地方找到它们的家。

四、蚂蚁的家园。

1.观察幼儿用书,进一步认识地下蚂蚁王国。

2.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第6页,说说蚁穴的内部形状,又如有许多的小房间,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每个“房间”的不同用途。

2.小蚂蚁在家里到底是怎么生活的呢?这一个个的小“房间”分别是干什么用的呢?请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找答案,下一次我们来分享答案,好吗?

中班蚂蚁科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对捉到的蚂蚁能够仔细观察,并能将蚂蚁的身体构造与功能进行表述和描绘。

2、在捉蚂蚁的活动中萌生对蚂蚁进行观察研究的兴趣。

3、学习计划捉蚂蚁的行动,明确活动的观察任务。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1、选择一处有蚂蚁出没的安全的户外活动场地。

2、昆虫盒或透明的小瓶、小块纱布和皮筋、小铲子。

3、雪糕棒、放大镜、笔和画板画纸、背面贴有双面胶的白纸。

活动过程:

1、教师发起去捉蚂蚁的倡议。

1)小朋友见过小蚂蚁吗?你们以前在哪里见过蚂蚁?

2)今天我要去捉几只蚂蚁来研究研究,谁愿意和我一起去?

2、师幼一起策划捉蚂蚁的计划。

1)蚂蚁平时喜欢在哪里?我们到什么地方有可能捉到它们?

2)用简笔画在贴有双面胶的白纸上分别画出蚂蚁出没地点的图标。

3)根据幼儿猜测的几个地点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

4)将所猜蚂蚁出没地点的图标贴在组长的衣服上。

5)去捉蚂蚁有许多工作要做,先要当好“侦察员”,即能找到蚂蚁活动的地方;然后要做“观察员”,即能仔细观察蚂蚁是什么样子的;最后还要当好“记录员”,即把你在哪里发现了蚂蚁,和你看到的蚂蚁的样子画下来。

6)出示准备好的器材“去捉蚂蚁,你觉得我们需要哪些东西的帮助呢?

7)根据幼儿的要求出示相应的材料:看看这里的哪些东西在捉蚂蚁的时候会用得着?昆虫盒用来做什么?放大镜可以用来做什么?纸和笔可以用来做什么?去捉蚂蚁时还要注意什么?

3、师幼一起去寻找、观察蚂蚁。

1)带幼儿外出寻找蚂蚁,并请发现蚂蚁的小组及时向大家通报。

2)请捉到蚂蚁的小组就地观察蚂蚁。

3)用放大镜仔细看看小蚂蚁有几只脚?长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小蚂蚁是怎么爬的?它的身体还有哪些部位会动?学一学它是怎么动的?

4、教师组织幼儿交流捉蚂蚁的经历并扮演小蚂蚁走路的姿态。

1)有哪些小朋友捉到了蚂蚁?你是在哪里捉到的?

2)你对蚂蚁有哪些新发现?还希望知道小蚂蚁的哪些问题?

3)让我们来学一学小蚂蚁,三个小朋友扮演一只蚂蚁,商量一下谁做头、谁做胸、谁做腹,然后尝试走一走。

活动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我预设的活动目标重在使幼儿学习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探究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活动中引导幼儿看看、说说、做做、画画等多种感官参与,让幼儿兴致勃勃地去观察,动手去研究问题,探求新知,寻求发现。寻找孩子绘画中的闪光点,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用语言安抚与鼓励,帮助放松心情减轻对绘画的畏惧和压力。

不足:

对作品评价时,语言还不够精炼。

中班蚂蚁科学教案篇5

教材分析:

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常常对场地上的小虫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睁着明亮的眼睛观察那些最小最小的动物。户外草地上、花丛中小朋友被那些飞舞的小虫所吸引着,《指南》的学习告诉我们,中班的孩子有亲近大自然,有观察、了解动物的兴趣与意识。因此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运用多种手段设计这一活动,也是非常有趣的。

活动目标:

1、通过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产生了解更多昆虫的兴趣

3、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认识

活动准备:

活动课件

活动重难点:

通过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产生了解更多昆虫的兴趣

活动流程

一、小蚂蚁过生日了,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

1、出示海报:请你们来猜猜海报上写了些什么?

2、教师念海报:小蚂蚁明天要过生日了,请所有的昆虫朋友都来参加。

3、教师提问:小蚂蚁要过生日了,他想邀请哪些朋友来参加呢,谁会来呢?

二、昆虫朋友都来了,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1、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故事(开始至蜈蚣和蜘蛛只能回去了)

2、提问1:哪些好朋友来参加小蚂蚁的生日会了?

提问2:为什么小蚂蚁要请蜈蚣和蜘蛛回去?小蚂蚁是怎么说的呢?(小蚂蚁说:昆虫只有六条腿,你们的腿太多了,所以不是昆虫)

3、出示蚕宝宝,教师提问

(1)、蚕宝宝来了,它能参加生日会吗?为什么?

(2)、到底小蚂蚁有没有让蚕宝宝参加生日会了呢?听完故事你就知道了。

4、教师边操作图片并继续讲故事,请幼儿进一步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1)蚕宝宝有没有参加生日会呢,为什么?(出示蚕宝宝变成蚕蛾的过程)

5、请你说一说:小蚂蚁请的昆虫客人哪些地方和小蚂蚁长的一样呢?(都有六条腿)

6、教师以儿歌总结昆虫特征:小蚂蚁,过生日。昆虫朋友来参加。一二三、四五六。我们都有六条腿。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要数错了。

三、小蚂蚁送蛋糕,产生了解更多昆虫的兴趣

“小蚂蚁今天真高兴,它还准备了香喷喷的蛋糕请大家吃。可是还有许多昆虫朋友也要来参加生日会,小蚂蚁来不及送蛋糕,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1、介绍玩法:(电脑上出现参加生日会的小客人)如果你觉得这位客人是昆虫朋友,能送蛋糕给它,就请你拍三下手,如果你觉得这位客人不是昆虫朋友,不能送蛋糕给它,就请拍一下手。

2、请你边找边说说,为什么蛋糕要请这个昆虫吃呢?

四、活动结束,祝小蚂蚁生日快乐。

我们一起来和昆虫朋友们一起来送一首《生日歌》给小蚂蚁,祝它生日快乐吧!

设计意图

出示了海报,让幼儿猜一猜,吸引了幼儿的目光,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利用课件,讲述故事,并出示昆虫图片的形式,加深幼儿对昆虫的了解

运用图片,使孩子们了解了蚕宝宝变成蚕蛾的有趣过程,也知道蚕宝宝是不是昆虫。

利用儿歌总结了昆虫的特征,这样幼儿知道了昆虫的特征,也是使他们对昆虫产生了兴趣。

列举动物,让幼儿说一说是不是昆虫,并让他们说出为什么,更加深了幼儿对昆虫的认识。

附:故事《小蚂蚁的生日会》

明天小蚂蚁要过生日了,它想请昆虫朋友来参加自己的生日会。

第二天下午,大树下热闹极了,蜜蜂来了,蜻蜓来了,蝴蝶来了,瓢虫也来了。小蚂蚁热情地招待他们。这时,蜈蚣和蜘蛛也来了。小蚂蚁礼貌地对它们说:“对不起,你们不是昆虫,请下次来玩吧!”蜈蚣说:“我们也是昆虫,为什么不能进来?”蚂蚁说:“昆虫只有六条腿,你们的腿太多了。所以你们不是昆虫!”蜈蚣和蜘蛛只能回去了。一条蚕宝宝一扭一扭地过来了。小蚂蚁说:“对不起,你的脚太多了,也不是昆虫呀!”“在一旁的蚂蚁妈妈赶紧说:“孩子,你错了!蚕宝宝长大会变成一只蚕蛾,那时它就有头、胸、腹,还有六只脚和翅膀,它也是昆虫呀!”

小蚂蚁和许多昆虫朋友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会!

中班蚂蚁科学教案篇6

活动设计背景

本节课是以幼儿好动、喜欢模仿,对某一物品有创造性的玩法等特点来制定的。

活动目标

1、训练平衡能力,发展动作协调性。

2、能准确区分红、黄、蓝三种颜色。

3、体验与同伴游戏的乐趣。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想出多种玩靠枕的方法

难点:有条件的园,此课程可在对媒体教师进行,再创作一些道具。

活动准备

1、蚂蚁头饰若干,靠枕(红黄蓝)三色若干个。

2、红黄蓝三色篮子。

3、平衡木一个。

4、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随音乐进入活动场地,教师扮演蚂蚁妈妈,带领蚂蚁宝宝去户外游戏,激发幼儿找斗斗的乐趣。

2、找豆豆。豆豆藏在很隐蔽的地方,小蚂蚁要仔细地寻找,培养幼儿细心观察能力。

3、玩豆豆。幼儿讨论怎样玩豆豆(用头顶、抱豆豆、背豆豆、双腿夹豆豆跳和小朋友合作运豆豆……)幼儿可反复玩豆豆。

4、走独木桥。小蚂蚁想各种办法把豆豆运过桥,放到相对应的篮子里,可分组进行比赛。

5、把豆豆运回家。小蚂蚁把篮子里的豆豆运回家,体验集体力量大。

五、活动延伸

回家后,多了解认识其他物品的颜色。

反思:

1、 大部分幼儿极喜欢表现自己,也能用动作来完成要求。也有个别幼儿胆小,不喜欢回答问题,教师在这时应多鼓励、引导他们,多给他们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

2、 把豆豆放在颜色相应的篮子里,幼儿基本全都放对了,然后让幼儿自己说说什么颜色的豆豆放在什么颜色的篮子里,个别幼儿还说不清楚,也就是对颜色认识不够。在此游戏前教师应该先对三种颜色进行讲解、区分,让幼儿明白,再进行游戏,从而得到游戏的目的。

中班蚂蚁科学教案篇7

目标

1.了解寻找、观察、捉蚂蚁的方法。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食性和运动方式。

2.产生探索蚂蚁等昆虫的运动方式的兴趣。

准备

1.幼儿每人准备一个昆虫盒(或废旧小瓶、小盒)。

2.请幼儿为蚂蚁准备一些食物,并了解一些有关蚂蚁的知识。

3.放大镜、白纸、彩色水。

过程

1.捉蚂蚁。

――启发幼儿选择墙角边、草地上、水泥地上、花园里等不同的地方投放食物,并耐心等。

――在等待的同时,设想蚂蚁喜欢吃什么,蚂蚁生活在哪里。

――发现蚂蚁出来觅食后,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蚂蚁怎样找食物,怎样搬运食物,它们会把食物搬到哪里去。

――每人捉1―2只蚂蚁放在昆虫盒里带回活动室。

2.观察蚂蚁。

――交流捕捉经验:在哪里发现蚂蚁的,蚂蚁喜欢吃什么?

――用放大镜观察蚂蚁,说说蚂蚁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向大家介绍自己了解的有关蚂蚁的知识,如:蚂蚁身体的结构,蚂蚁触角的用处,蚂蚁的力气很大,蚂蚁会合作搬运东西等。

3.留下蚂蚁行进图。

――在桌子上铺上大白纸,洒上一些蚂蚁爱吃的食物,将蚂蚁放在纸上,观察蚂蚁是怎样运动的。

――将彩色水滴在蚂蚁身上,蚂蚁爬行时便会留下彩色印迹。观察蚂蚁行走的路线。

中班蚂蚁科学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语言表达对不同物体的触觉感受:软、硬,光滑、粗糙,冷、热等。

2.知道用手触摸是感知物体的一种方法。

3.引导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大积木块、海绵、锯沫板、镜子、布娃娃等,蚂蚁头饰每名幼儿一个。

2.学具:幼儿人手一个操作小筐(内放木积木、海绵块、小锯木板),每位幼儿两杯水(一杯染红色装热水,一杯无色装凉水)。

3.环境布置

请幼儿自带一件物品,布置活动室——不同质地的物品(如玩具汽车、毛绒玩具、鹅卵石等)。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小蚂蚁学本领》引入课题:

教师、幼儿戴头饰扮蚂蚁,在木地板、海绵垫上爬,让幼儿用手触摸、按压,感知并说出这两种物体的硬、软。 (师)原来,我们的手能摸出硬的和软的东西,我们的手真能干!当看见一个东西,我们不知道它是硬的还是软的时,可以用手摸一摸,这是一个好办法!

二、在触摸——发现——再触摸中感知物体特性,并表述出来:

(一)摸一摸:

1.请幼儿听口令从小筐中拿出硬的东西(木积木),使劲捏捏、按按,(师)你捏得动积木吗?(生答:捏不动)按捏不动的东西是硬的;同样拿出软的东西(海绵),摸一摸,捏一捏,还可以拧几圈,海绵是柔软的。

2.幼儿摸摸锯沫板,感受正反两面(粗糙和平滑)的不同,能说出一面扎手,摸起来不舒服,是粗糙的而另一面不扎手,很舒服,是光滑的。

3.伸出双手分别握住热、冷水杯,并说出哪杯水热、哪杯水冷。

4、小结:我们的手不仅能摸出硬的、软的东西,还能摸出冷的、热的、粗造的、光滑的东西。

(二)选一选: 请几名幼儿到台前来,任选一件喜欢的物品,告诉大家所拿物品是硬的、软的、光滑的、粗糙的,还是热的、冷的……

(三)找一找: 带领幼儿在活动室里边摸边问,哪些物品是硬的、软的、冷的、光滑的等,让幼儿逐一说出感觉。

(四)说一说: 平常还摸过什么东西,是粗糙的、柔软的、热的?

(五)小结: 手能摸出硬的、软的,冷的、热的、粗糙的、光滑的东西。但是有些东西不能摸:如电源插座、开水、旋转的电风扇叶等,要学会保护好自己。

三、分组游戏:

?小蚂蚁搬东西》 听口令把小筐中软的东西送过来,或把硬的东西送过来。

活动结束

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找找、摸摸其他东西,说出自己的感觉或和父母一起玩摸东西的游戏,让家长协助以丰富幼儿的词汇,如湿漉漉、毛绒绒等。

中班蚂蚁科学教案8篇相关文章:

中班安全教育预防溺水教案及反思7篇

中班预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5篇

采果子舞中班教案6篇

中班青团手工教案6篇

中班阅读教案7篇

安全用电中班教案5篇

被蚂蚁咬作文8篇

认识风科学教案5篇

幼儿小班科学活动教案通用5篇

关于水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推荐8篇

中班蚂蚁科学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5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