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引导课程的有力工具之一,在编写教案时,我们要考虑到课程的前后衔接,下面是58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演讲课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演讲课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鼻子的作用.
2、培养幼儿爱护鼻子的意识.
3、乐意在同伴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了解鼻子有哪些作用。
难点:鼻子可以闻气味,幼儿进行闻气味的活动猜出是什么。
活动准备
卡纸、笔、分别装有酒、香油、醋的三个杯子、若干动物图片、歌曲《洗刷刷》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
小朋友随音乐边跳边进教室回到自己座位。小朋友都这么喜欢跳舞,那你们喜欢画画吗?那现在老师来画大家来猜一猜画的是什么,好吗?(教师画出五官鼻子,小朋友齐声说出是鼻子。)
二引出鼻子的作用
1、了解鼻子的各部分名称
老师有鼻子,小朋友也都有鼻子。认识鼻子的鼻尖,鼻梁、鼻翼、鼻孔,鼻翼有两个,鼻孔有两个。小朋友互相看看对方的鼻子,轻轻摸一摸对方的鼻子,他的鼻子长什么样。
2、了解鼻子的作用
老师带3个杯子,指名幼儿到前面来闻,可以用小手罩在鼻子前扇一扇,以免气味刺激到鼻子,继续叫幼儿猜出是酒、香油、醋。引导孩子们是怎么知道的,是闻出来的,鼻子能够闻气味。
下面叫幼儿都用手把鼻子捏住,接着松开手,幼儿会说不能喘气了,那么我们的鼻子还能够呼吸。
三、学会保护鼻子
有的小朋友经常挖鼻孔或者玩豆子、扣子、纸团塞到鼻子里……这样做对不对呢?是很危险的。当小朋友感冒时流鼻涕要用纸巾、手帕捂住鼻子,先按住一边的鼻孔,轻轻的擤另一册的鼻涕,再按住另一侧的鼻孔,轻轻一擤,最后擦净。
四、观察动物鼻子
看看动物的鼻子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大象、马、鹿、猪、兔子、猫。
五、保护五官
鼻子是我们的好朋友,眼睛、耳朵、嘴巴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都要保护它们,它们对我们都很重要,所以平时我们就要讲卫生,养成好习惯让我们的好朋友不生病。
六、做洗澡操
随音乐《嘻唰唰》小朋友作动作。最后大家一起到外边呼吸新鲜空气。
活动延伸:
了解外国人的鼻子什么样。
演讲课教案篇2
第一帮助学生顺利过渡
1、上课第一天,给出本学科的重要内容,冲击学生的固有观念。
2、发放信息丰富、美观和适于学生使用的教学大纲。
3、介绍辅助学习的资源,如图书馆、学习手册、补充阅读和练习。
4、订立规则,包括缺席、迟到、考试程序、成绩评定、基本礼节,以及如何执行规则。
5、公布办公时间,并且保证准时在办公室等候学生。
第二帮学生集中注意力
6、上课前,老师站在教室门口,和每一个走进来的学生打招呼。
7、用谜题、疑问、悖论、照片等引出当堂主题。
8、刚上课时让学生提出问题和关心的话题,并写在黑板上,在上课过程中逐一解答。
9、让学生写下他们认为本堂课应该有什么重点。
第三挑战学生的智慧
10、让学生写下对本课程的期待和自己的学习目标。
11、使用多样化的课堂讲解方式。
12、组成学生小组,就同一概念提出不同的见解。
13、组织一个“改变你的想法”的辩论。将教室分成几个区域,代表不同的观点,学生在讨论中可以从一个区域走到另一个区域,以示自己的观点发生了改变。
14、让学生扮演本学科领域内的职业角色:哲学家、文学评论家、生物学家、农学家、政治学家、工程师。
15、通过“头脑风暴”开拓学生视野。
16、不怕重复。对于重要内容,学生应该能够听到、阅读或观看至少三次。
17、用不计分的反馈方式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比如贴出不评分的小测验和题目的答案,课堂练习,口头反馈。
18、对你提倡的做法加以鼓励,如表扬、光荣榜、或给学生写鼓励的话。
第四鼓励学生主动地学习
19、让学生多动笔。
20、把学生两两分组或组成其他学习小组,让组员互相测验当天所学的内容。
21、发给学生红、黄、绿三色卡片,对争论不下的问题进行即时投票表决。
22、在教室后面放一个建议箱,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意见放进去。
23、用口头提问、举手表决、多项选择题的测验形式进行课程的总结、复习和及时反馈。
24、让学生在卡片上写下提问并当堂收齐,下堂课上集中回答。
25、布置学生用自己的话对艰深的阅读材料写出释义和摘要。
26、鼓励学生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时事议题带入课堂,并张贴展示。
第五培养集体归属感
27、记住名字。每个学生都要努力记住一些同学的名字。
28、建立同学录,方便学生为学习而互相联系。
29、给学生拍照(小组合影、个人特写),把照片张贴在教室、办公室或实验室里。
30、把学生分成小组以便互相熟悉,并定期混合重组。
31、开学初就布置团队专题作业,留出时间让学生组合团队。
第六积极收集教学反馈
32、用问卷调查或摸底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并及时给予他们反馈。
33、在开学头三周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便改进教学。
开学第一课,总归:应避免形式主义,要贴近现实、贴近学生们的个性需求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入脑入心”,才会让学生们对上学喜爱起来。
演讲课教案篇3
设计思路:
投掷是一个基本动作。在活动中,如何克服单纯的动作技能练习、克服上肢运动中,运动量,运动密度得不到保证的缺陷,提高幼儿投掷的兴趣,把单一的动作练习变得有趣味,这是设计这次活动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是涉及这次活动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虽然我们有一条统一的安全线,但是在设计怪兽时,做到了有有小,有高有低,在放置时也是有远有近。道具的不统一,让幼儿有了自由选择的机会。在活动指导中,还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要求,如:打到怪兽,打中怪兽的眼睛等等。这样做尽量让每个孩子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最限度的挖掘幼儿的主体性是设计活动中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二期课改下的教师角色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是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活动中充分去挖掘幼儿的主体性。我设计了辨认怪兽这一环节,让幼儿在小动物中辨认出怪兽,然后提出问题“怪兽混在小动物中,我们该怎么办?”让幼儿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最后一个游戏中,我只是提供了材料,用什么方法过竹梯,就由幼儿自己去解决,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此外,情感的体验,个性品质的培养也梳穿在整个活动之中的。幼儿克服困难,勇于接受挑战,保护小动物,有自我保护的意识等等都能在运动中体现。
活动目标:
1、在游戏的情境中,练习投掷,发展幼儿综合运动的能力。
2、激发幼儿勇敢、胆、勇于接受挑战及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3、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4、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6、积极的参与活动,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7、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活动重难点:
练习有距离的投掷、投准
活动准备:
1、怪兽若干,投掷球若干,小动物若干,轮胎,毛毛虫山洞,轮胎若干,梯子、小推车四辆
2、录音机,磁带
3、干毛巾若干
活动过程:
一、热身准备:
1、(音乐声轻)师:你们看我是谁?(奥特曼),奥特曼还有哪些动作?
幼儿做动作,家一起来模仿。
2、师:那我来作队长,你们做奥特曼队员,准备出发。(音乐渐响)
飞行变形打怪兽
3、情感激发:“奥特曼队员请注意,怪兽来了”(广播声音)
师:怪兽来了,你们怕不怕。
二、打怪兽:
1、辨认怪兽
23 师:怪兽混在了小动物中间,你们能不能把怪兽找出来。
师:请两位奥特曼悄悄地把小动物送回家,可不能惊动怪兽。
师:怪兽非常的凶猛、狡猾,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又打到怪兽,又不让自己受伤。
(要求:与怪兽保持一定的距离,使用投掷球)
2、第一次打怪兽练习投掷
35 师:怪兽正在加能量,我们就趁他们加能量不能动时打他。
提出要求:打怪兽时要保护好自己,站在安全线后面。
教师指导幼儿动作肩上挥臂投掷 教师要求幼儿保持一定的距离进行投掷。
3、生活活动
师:和好朋友说说你打了那些怪兽,打了怪兽什么地方。
(幼儿擦汗、脱衣服)
4、打移动的怪兽练习投准
(听到音乐,怪兽复活)幼儿攻打移动的怪兽,直至怪兽逃跑。
要求:一定距离的投掷。
三、寻找小动物
师:怪兽被我们打跑了,可是有许多小动物被他们抓到了山的那一边,这可怎么办呀!
提出要求:
1、救小动物的路上要自己想办法过障碍,在怪兽的家中(型运动器具)把小动物就出来,然后跑回来。
2、你们每次只能救一只小动物,救出小动物后要对他说一句安慰他的话,然后再把他送回到车上,再去救起他的小动物。
四、活动延续:
师:请几位奥特曼先送小动物回家,其余的奥特曼和队长一起把我们的超级流星弹找回来,准备下次在和怪兽战斗。
活动思:
孩子们对怪兽有着莫名的激动与兴奋,因此本次活动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着手,激发孩子的潜能,引起了孩子们的极兴趣,整个活动幼儿的参与性积极性都非常高,也基本达到了本次活动的预设目标,因此总体效果较好。
演讲课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2、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3、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
4、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教学难点:抓住文眼,定好教眼。中心论点是本文的文眼,它分三个分论点从三个角度论述、体现本文的思想性和逻辑性;
教学重点: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以及比喻论证。
教学设想:
1、抓住提示论点的关键语句和用以论证的比喻,不仅可以明确本文论点和论证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写作特点,而且一些文言词句的重要问题也可迎刃而解。
2、本文的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与分析段落层次相结合,以利于学生理解论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几种形式。
3、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虚实词,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然后通过课堂点拨、课后“思考和练习”、补充练习以及熟读、背诵等反复训练,才能切实掌握。
4、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象。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2、介绍作者、解题;
3、正字正音;
4、理解本文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5、试译难句。
教学过程
一、从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二、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和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三、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板书“劝”)字,问: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回答:“劝告”。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劝勉”。作者在这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四、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1、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通假字:
輮————煣有————又知————“智”暴pù————“曝”乎————于(古音声母韵母相同)生xìng————性(古音声母韵母相同)
其他易写错读错字:中zhōng砺ì参cān省xíng跂qì臾yú螯áo
2、给本课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3、复习初中知识,学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
虚词
温故
知新
于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介词:从
青取之于蓝
苛政猛于虎
介词:比
而青于蓝
告之于帝
介词:向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者
有蒋氏者,
特殊指示代词,组成名词性结构,表示“……的人或事物”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原因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而
君将哀而生之乎
连词:并列关系
知明而行无过矣
潭西南而望
连词:修饰关系
吾尝终日而思矣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连词:转折关系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连词:顺接关系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矣
4、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可以”与现代汉语的“可以”差不多;它还表示情理上应当如此,可译为“应该”。全句—————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应该(可以、能够)停止的。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句中两个“中”作动词———“符合”。“绳”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线,现泛指各种绳索。“輮”和“为”是两个动词,“輮”通“煣”,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弯曲的一种方法,现作“揉”,解释“使……弯曲”。“为”,做成。“以”作连词用,译作“而”。全句————(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使它弯曲而成为车轮,它的孤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中“神明”即“神灵”;“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双音词,“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困果关系的连词。这句————积累善行养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备了。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中“舟揖”是合成双音词,偏义复词,偏指舟。“水”,名词用如动词———“游泳”。“绝”———引申为“横渡”。“江河”古人专指长江、黄河,现在的词义扩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译为: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却能横渡江河。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句中两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爪牙”在本文中是两个单音词,它们的本义是爪子、牙齿。后来形成褒义的比喻义:帮手、武士;现代又转为贬义的比喻义:帮凶、走狗,词义的感情色彩有了变化。“强”读qiáng,坚硬的意思。“上”、“下”方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黄泉”是特殊的单纯双音词。“用心”不是合成双音词,“用”译作“由于、因为”、“心”是“心思”的意思。“一”,作动词,专一的意思。全句————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硬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由于心思专一(的缘故)。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指出字音、语气读错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1、认真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通假字、重点文言常用虚实词和难懂的句子。
2、书面作业:“思考和练习”二、三、四。
3、熟读课文。
4、反复阅读课文,思考题:
(1)课文的三段各是从什么角度论述的?
(2)课文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它们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1、每组比喻的意义和内在联系;
2、论述中心的三个角度;
3、设喻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研读课文,围绕三个问题讨论:
1、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
2、本文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育什么内在联系?
3、本文设喻有什么特点?(由学生分段试译,试讲,教师重点点拨)。
结合课文段落层次分析,讨论第一、二题:
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第一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不能认为它的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是它作为成语后新产生的意思。本文中这个比喻和“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这样,三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作者在这基础上,用“故”归纳上文,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后面两个比喻并列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它们是对后面推论的有力衬托。综上所述,本段——————从学习的意义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二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开头作者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听学”先来阐说,接着就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辟,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综上所述,本段———————从学习的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第三段作者用了十个比喻。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跌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这是本段第二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最后一个层次,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后面两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的两点保证,两者缺一不可。综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个层次————————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讨论第三题:
本文是阐述学习道理的议论文,通篇设喻,使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眼力又有感染力。本文的设喻特点: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须有所造就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诚服。
(2)设喻方式多样:①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輮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②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③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①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②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二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③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三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水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
三、布置作业:练习一;补充练习;背诵全文。
附板书:
?劝学》补充练习
一、在括号里写出通假字的读音,并指出它们与本字的读音有怎样的关系:
1、知()明而行无过
2君子生()非异也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今词义,并说明这些词义在现代汉语中有什么变化:
1、故木受绳则直
2、金就硕则利
3、蟹六跪而二鳌
4、蚓无爪牙之利
三、解释下列多义词
1、 2、
3、 4、
四、说明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木直中绳2、而绝江河3、非利足也4、上食埃土
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不同用法
1、 2、
六、填写本文不同设喻方法的例句:
l正反对照的形式,如
2、反复形式,如
3、先用比喻,再引出道理,如
4单说比喻,不提论断,使道理隐含其中,如
5、先设喻引出道理,再用另外的比喻作进一步论证,如
七、比较《为学》和《劝学》两篇课文,它们设喻方法有什么不同?
八、作文《“善假物”小议》;《赞“锲而不舍”》
要求:
1、两题中任选一题;
2写出提纲;
3、用设喻方法;
4、字数400左右。
附一、补充练习参考答案:
一、1、zhì同音2、xìng韵母相同3、hū声母相同4、yòu、pù同音
二、1、墨线,泛指所有绳索;扩大2、金属制品,黄金;缩小3、蟹腿,跪下;转移4、爪子和牙齿,帮凶、走狗;感情色彩变化
三、1、发生;兴办;兴旺2、学习;学问;学校3、功效;功劳4、靛青染料;颜色青
四、1、符合,动词2、横渡,动词3、便捷形容词(使动用法)4、向上;作状语
五、1、递进,转折、因果2、可以,“以”介词虚化;“以”,连词,“而”,成为;无所以:不能、没有用来……办法七、用一个寓言故事;用五个以日常生活的事例作喻体的比喻
演讲课教案篇5
一、提出问题
1、猪先生在干吗?他看上去心情怎么样?
2、教师讲述:猪先生今天特别高兴,因为今天他有一个特别的约会。他要去邀请猪小姐和他一起去野餐。所以一大早他就开始给自己打扮起来,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漂亮更神气呢?你有没有什么好主意?(幼儿交流自己的想法)
过渡:猪先生也有自己的好朋友,我们去看看猪先生的朋友会给他出什么好主意呢?
二、看看讲讲
(ppt出示猪先生的朋友并播放录音)
1、猪先生的朋友想了一个什么好主意?(在黑板上出示三位朋友的图片) smtxjs.com
2、你觉得三位朋友的身上哪些地方最美丽?
3、(ppt播放三幅图片及三位朋友的讲述)三位朋友是怎么说的,他们各自认为自己身上哪最美丽?(出示匹配的汉字)
三、迁移理解
1、三位朋友身上都有他们自己觉得最美丽的地方,想一想你身上有没有你觉得最美丽的地方呢?(幼儿相互交流)
2、如果我们也来装扮自己,你想借别人最美丽的地方来让自己变得更漂亮吗?
3、试一试,你会借谁身上最美丽的地方呢?(互动游戏)
过渡:猪先生和我们想的一样——把别人最美丽的地方加在自己身上一定能让自己变得更美丽。我们一起来看看猪先生在朋友的帮助下是怎么装扮自己的。
4、播放ppt三幅图片,教师边讲述相关故事情节
四、交流讨论
(播放ppt及猪先生和猪小姐的对话录音)
1、发生什么事了?猪小姐说什么?
2、猪小姐为什么认不出猪先生了?
3、猪先生纳闷了:奇怪,为什么我把别人最美丽的地方借来却没有让自己变得更美丽呢?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幼儿讨论)
4、那怎样打扮才是最美丽的呢?(幼儿讨论)
五、解惑体验
(播放ppt猪先生第二次邀请猪小姐)
1、第二次猪小姐接受猪先生的邀请了吗?
2、这次猪先生是怎样的装扮?和第一次相比有什么不同? smtxjs.com
3、到底怎样才是最美丽的装扮呢?(教师小结)
4、瞧,猪先生和猪小姐快乐幸福地一起去野餐了!让我们也一起和猪先生一样做一个最美丽的自己和朋友们一块儿去玩吧!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我预设了五个环节,认识猪先生→看看讲讲→迁移理解→交流讨论→解惑体验。在演绎过程中从活动的第三环节“迁移理解“开始,我便试图让孩子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迁移到课堂中,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不再仅是绘本的阅读者,“猪先生”的旁观者,而是绘本思想核心的真正体验者,以及与“猪先生”一样同是事件中的主角。
演讲课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