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观后感能够帮助我们深入分析角色的情感变化与成长,写观后感使我们对影片的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进行深入思考,58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月球的观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月球的观后感篇1
“假如我是独孤月,被组织遗忘在月球上,一定很难坚持活到与地球、与其他人类重新取得联系的时候。”这是看完电影《独行月球》后,最先涌入我脑中的念头。社群时代,二十四小时断绝与他者交流不成问题,甚至勉强也能扛过十天半月。然而一年两载被放逐至无人之地,且自认是地球最后的人类,尚能维持生存意志,须得有极大的勇气。这使我去想独孤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中间人”的幻想与自适
电影开头就向我们展示出独孤月在简历中的自我评价——“中间人”,他的成绩、身高、体重、外貌都处于不高不低的中间位值,这种既不显眼也非决然透明的状态应该能让许多观众产生深切的共鸣。独孤月将自己摆在普通大众的位置,就连理想也是平平淡淡、相安无事的过完一生。抛开喜剧的有意为之造成与现实的反差,或许也正因这可有可无的存在感,在全员撤离行动中他受到了遗落。当他想方设法重返地球,却在月球上目睹昔日家园又一次遭受灾难。一瞬间,他由“被落下的中间人”成为了“地球最后的人类”。
此时的独孤月该如何面对孑然的处境?喜剧片选择用幽默接地气的方式冲淡、隐去主角的悲伤情绪。镜头一转,独孤月竟然在月盾基地给人类举行起追悼仪式,纸折的白花贴满四面墙壁,大写的“奠”字两旁挂着一对并不严肃的挽联,下方甚至设置灵牌、摆有贡品。置身其间的独孤月蓬头垢面、衣衫不整,沉浸于自给的情绪里,无疑是对悲戚场面的消解。从他闲散无事、吃喝睡觉的日常中观众确实感受到了一丝孤独,然而无论是对独孤月还是观众而言,这种孤独都是短暂的。炸开领队马蓝星的房门后,他用照片和衣服再造了一个理想中的“伴侣”,并与这个假想的“伴侣”进餐、交谈。看似是在与马蓝星说话,实则是在与自己对话,这些幻想投射出独孤月长期以来作为中间人的觉悟与自适。如果一开始没有陶醉在对马蓝星表白成功的幻想中,他也不会错过基地提醒撤离的警报。自导自演、自娱自乐的幻想虽然不切实际,却能填补他的空虚寂寥,使精神得到满足与鼓舞。另一方面,独孤月对马蓝星的爱慕也使得他的幻想带有几丝浪漫色彩。
独孤月爱幻想,也活得真实。当他的呼叫信号没能换来任何回应,独孤月失去了希望。他尝试过放弃自己的生命,第一次因无法忍受饥饿而作罢,第二次因金刚鼠的出现而失败。金刚鼠之于独孤月,正如《鲁滨逊漂流记》中不会说话的星期五之于鲁滨逊的意义,他者的存在尽管带来矛盾与冲突,也潜藏着打破个人封闭保守世界、发展多元关系的可能性。电影后程,这只凶猛暴戾的金刚鼠俨然已成为独孤月的倾听者,人与动物一起跟太阳赛跑,独孤月甚至为了拯救这唯一的朋友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可以设想,倘若没有金刚鼠,电影不仅少了许多戏剧性的对抗场景,独孤月能否坚持活下去都成为难题,人物个性更失去了展示机会。同理,在疫情隔离期间独居的人即使养有猫狗等宠物,也能获得不少陪伴与慰藉。
“小人物”的希望与勇气
金刚鼠是他月球独行的支撑,地球上还有生命、马蓝星还活着则是独孤月坚持不放弃的希望。遇见马蓝星之前,独孤月自觉是可有可无的“中间人”,而马蓝星的出现则使他平淡的生活泛起波澜。为了靠近马蓝星,他甘愿屈尊降职,甚至付出独行月球的代价。在月盾基地执行任务时,独孤月本应有许多机会向马蓝星表白自己的心迹,却始终没有说出口。直到独行期间重新与组织获得联系,他才敢于直面马蓝星。即使两人隔着几十万公里的距离,此时的独孤月却感到与马蓝星从未如此亲近。当他认真鼓捣起仪器工具,修复返回地球的飞行器设备时,观众不可能忽视风趣背后的专业魅力。独孤月最后的决定并不全然是英雄主义的号召,理应也有爱情的感化,正如马蓝星在撤离时不得不为顾全大局而放弃拯救独孤月,得知真相的独孤月势必会承担起使命。爱情不仅点亮了独孤月的生命,还赋予了他新的希望,在这希望中他拓展出更强大的勇气。而他的勇气又给无数人带来希望,给地球带来新生。邋遢落魄的独孤月不可能在直播中被塑造成光鲜伟岸的英雄,他却用普通人都能抵达的姿态书写“小人物”的希望与勇气,这姿态便是对生命对世界的热爱。
月球的观后感篇2
掐指一算,沈老师也有些日子没出新电影了,趁着暑假,我乐呵呵地买了《独行月球》的票,点了杯果茶就进了影厅。
世界观设定与其他英雄电影大同小异——地球有难,一群人站出来保卫地球。不过,唯一不同的是这回的主角有些普通,普通到只是“月盾”计划中一个小小的维修工,丢到人群中都找不出来那种。
可却是他,在“月盾”计划失败后独自一个被遗落月球,凭借着对家的向往和对爱的执着,独行月球数年之久。每天隔着三十万公里的太空凝视家园,又何尝不是一种痛若?可他却奇迹般的适应了下来——毕竟,相信奇迹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与袋鼠对打、与地球联系,每天都在思量着如何逃出升天。最终他做到了,他用900天搭建回家的希望,然后用一秒钟转身向后……那一刻,他肩负着全人类的希望。飞向陨石,起爆核弹。没有丝毫犹豫。
独孤月人如其名,在孤独的月球变成无人问津的流浪汉,经历过失望、希望、绝望又重燃希望的起起伏伏,和一只袋鼠结伴生活在月球上。
牵动他所有情绪的,不过马蓝星一人。即使知道自己是被主观放弃的那一个,并且将再次成为主观放弃的那一个,他也不过自嘲“你好绝情,我好喜欢”。
?独行月球》所要表达的思想很直白,就是爱、奉献与生存。
独孤月与马蓝星之间含蓄的`爱,到最后个人小爱化成大爱,为了全人类放弃自己的幸福,独孤月成为星海,照亮人类的黑夜。
尽管独孤月心中的白月光,不能与他走到天长地久,他们的爱情会在故事里被慢慢陈旧,但抬头就能看见的爱是平行时空的另一种相遇,这就是《独行月球》煽情却不落俗的地方。
月球的观后感篇3
被抖音短视频安利了一遍又一遍,终于在昨天晚上的点映场带着家人看了这部开心麻花的《独行月球》。
先说一下我的观后感,总感觉看完以后电影内容略显空洞,没有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妻子和女儿全程笑了好几次,我在观影中尴尬的看着他们,看着一个个包袱出来,确实没有乐的出来。我问她们好看吗,她们说还行吧,还挺逗的。“还挺逗”应该是大部分人对电影《独行月球》的感觉了。
这部电影的大主线主要是围绕拯救地球展开的盾月行动,穿插着男主爱情线和男主与袋鼠在月球上的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最后男主拯救地球牺牲了自己。
故事的主线,我觉得没有问题,之所以觉得空洞,应该是具体故事细节不符合现实逻辑,电影自身定位不清晰。科幻加搞笑加爱情加悲壮,导演可能想让电影层次更加立体,内容更加丰富。但最终的效果却有点四不像的感觉,显得很不纯粹。很多内容没有故事铺垫,内容和内容之间缺少衔接,更像是话剧,总之最终给人的感觉不是那么细腻,总觉得缺点什么。
另外很多情节在逻辑上站不住脚,比如男主的日常行为被全球直播了,但男主身边不是无时无刻都有摄像机在拍摄,咋直播?另外月球基地里面放了只袋鼠,为啥会带个袋鼠到月球基地上?一个胸无大志的人机缘巧合的被成为英雄,一路过来好像是理所当然。所以影片给我的感觉有点科幻片不像科幻片,爱情不像爱情,搞笑略显生硬和尴尬,最后强行煽情。
感兴趣的自己去电影院看一下就知道了,每个人的感觉不尽相同。可能只有自己体会过才知道。
月球的观后感篇4
看喜剧电影最好是选一个观众多的场次,如同看恐怖电影最好选深夜场,只要共情能力不是太差,环境效果肯定会放大影片效果。
看《独行月球》时,我前排是一对小情侣,从影片一开始就笑,动作前仰后合,捶胸顿足。从最初的嘻嘻哈哈,到最后的上气不接下气,声音从低到高,最后形同驴叫。是我的神经出了问题吧,散场后影片内容没记住多少,满脑子都是这俩货的笑声!
开心麻花这个团队出品的电影一直不错,从《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羞羞的铁拳》,到今天的《独行月球》,可以看出其精品意识与搞笑能力。或许是因为前几部电影给我的笑点拔高了的关系,这部《独行月球》我也就是适应性地笑了笑,嘴角一扬那种。
我因为这件事还特地问了几名看过此片的老友,询问其“笑果”,可答复大相径庭,都觉得此片挺搞笑,却没办法开怀大笑。询问其原因,大多认为此片的科幻剧情与前几部相比有些“不接地气”,没有太多值得玩味的“梗”,果然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超越自我确实比登月还难!
马三立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一般的笑话是当场笑,中等的是过几天想起来还能笑,高级的是过了几年想起来依然能笑”这句话似乎指出了喜剧中笑料的.内涵程度。尽管努力的回想自己开怀大笑的场景,却悲哀的发现居然没有这方面的记忆。此时,不由得羡慕起影院前排的小情侣,或许他们多年以后,会拥有一次关于喜剧电影的美好记忆。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古人也说乐极生悲,现在的喜剧要是不反转一下,不搞点泪下来似乎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喜剧。共情有了,差势多了,笑声不断是正常的。煽情有了,同理心多了,悲伤也就有了出口。知性与理性强的人,都把情绪隐藏得很好,偶尔的释放一下,也需小心翼翼,环顾四周,很怕把不经意的失态掉进世俗的眼中。成熟与幼稚,不应该成为微笑与大笑的标志。
生活很骨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看一场让自己放松身心的电影也是一种调剂。生活需要你不时酣畅淋漓地笑一次,或多或少会驱赶内心的阴霾。无需过多期望未来,快乐本来就是眼前的事!
月球的观后感篇5
那些不可能变为可能的瞬间,追逐着光明、希望的瞬间,是否是刻意的安排和巧合。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如果不是放在电影当中,一些鲁莽的决定是否会沦为笑柄。
一、上一部这种类型的电影是《流浪地球》,科幻电影的一个吸引人的点,就是良好的设定,他必然要遵循基本的逻辑,经得起推敲。
我们在感叹视觉效果的同时,会幻想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未来,紧张的告警声音、英文版的语音交互、很多超现实的场景,是电影的一大看点。
有沈腾参与的电影,必然要加入喜剧元素,喜剧元素的填充,使得电影具有更强的观赏性。
年纪大一点,对于单纯的搞笑也许开始变得无法全情投入,使我震撼的更多的是电影的设计感,例如游戏解说的参与、直播的插入。我们的记忆点似乎已经被抖音这种软件直接的给予所控制,深入变得难了。
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写道,纯粹的利用人的感性是一件可耻的事情,那是一种近乎疯狂、缺乏理性的状态,例如诗歌、例如纯碎的煽情。
二、电影的另一个元素便是爱情。我爱你爱到即使你坚持原则抛下我,我想这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发生,我爱你的纯粹、爱你的坚守岗位。这是多么神圣、高尚,且不太现实的事情。
追一个人,用尽各种办法,牺牲很多、委屈自己很多,在现实中一般是这样的局面,你无论如何的改变自己,只要对方最看重的部分没有得到满足,结果也会失败。
你需要拥有的是,认真地思索,想明白这件事,以度己之心度人,走出来,打开格局。
慕强心理是很多人都有的,你至少在某一方面令我崇拜,可以让我学习,我们寻找的是优秀的、美好的。
当激情消退,你必须有足够的能力去抵挡世俗的种种,去过一个更好的生活,这是爱情的兜底。
三、结尾的时候,看到这个电影是由一个漫画改编的,不得不说在日本流行的漫画,也许会在我国迎来一个发展,漫画确实可以通过故事,说很多不能说,展现很多人心中所想。
漫画不仅包含了故事,还有绘画等元素,这也许就是很多专业共同发展的结果。
公众号也新增了漫画原创的模块,只要你会画,字数不够300字也是一篇原创。
电影中的袋鼠-刚子的形象也是深入人心,赢得了大家的喜爱,我想这也是漫画形象的现实体现。
至于守护、希望、灾难面前无谓牺牲,有点套路化,有点缺乏新意。
月球的观后感篇6
在生活中,总有这样一种人,普普通通是他的人设,碌碌无为是他的日常,但在关键时刻总能挺身而出,逆光而行!
?独行月球》听这名字,就能猜到大概的内容,有泪有笑,最后的结局有感触,有遗憾。
万事求稳的月球基地工程师独孤月,在陨石撞月事故发生后,被遗落到月球基地并幸存下来,因为完全跟外界失联,自认为是唯一幸存的人类。在基地里,
落单的独孤月发现了同样落单的金刚鼠,本以为遇上队友,实际却遇上对手。花式挨揍的独孤月使出浑身解数,却依旧没能建立起跨物种沟通的桥梁。返回地球的马蓝星为给陨石灾难下的人们带来希望,决定将独孤月顽强的月球生活向全球直播。不料直播中出现的竟是独孤月放飞自我与袋鼠斗智斗勇的画面。“全球的希望”意外成为了“全球的笑话”。
独孤月与金刚鼠从最初的不打不相识到之后彼此帮助的好兄弟,个人去寻找阿波罗号飞船,在途中有多艰难虽然说带着“刚子”一起去找飞船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但是复杂的系统也能孕育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复杂系统的作用下,孕育出一个完美解决问题的方案。就像独孤月跟“刚子”说的一句话一样——谢谢你陪着我,如果没有你陪着我,我可能撑不到现在。
善良与爱也是相互的,虽然地球上的人们自己生活如此艰难可他们在独孤月最最绝望的时候给予了他最大的支持,让独孤月重拾活下去的信心与动力,让他知道了“你不是一个人"每个人发出自己的一点点光,那便是最好的太阳。
月球的观后感篇7
影片看完了,观后感正在写。
掐指一算,沈老师也有些日子没出新电影了,趁着暑假,我乐呵呵地买了《独行月球》的票,点了杯果茶就进了影厅。
世界观设定与其他英雄电影大同小异——地球有难,一群人站出来保卫地球。不过,唯一不同的是这回的主角有些普通,普通到只是“月盾”计划中一个小小的维修工,丢到人群中都找不出来那种。
可却是他,在“月盾”计划失败后独自一个被遗落月球,凭借着对家的向往和对爱的执着,独行月球数年之久。每天隔着三十万公里的太空凝视家园,又何尝不是一种痛若?可他却奇迹般的适应了下来
毕竟,相信奇迹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与袋鼠对打、与地球联系,每天都在思量着如何逃出升天。最终他做到了,他用900天搭建回家的希望,然后用一秒钟转身向后……那一刻,他肩负着全人类的希望。飞向陨石,起爆核弹。没有丝毫犹豫。
独孤月人如其名,在孤独的月球变成无人问津的流浪汉,经历过失望、希望、绝望又重燃希望的起起伏伏,和一只袋鼠结伴生活在月球上。
牵动他所有情绪的,不过马蓝星一人。即使知道自己是被主观放弃的'那一个,并且将再次成为主观放弃的那一个,他也不过自嘲“你好绝情,我好喜欢”。
?独行月球》所要表达的思想很直白,就是爱、奉献与生存。
独孤月与马蓝星之间含蓄的爱,到最后个人小爱化成大爱,为了全人类放弃自己的幸福,独孤月成为星海,照亮人类的黑夜。
尽管独孤月心中的白月光,不能与他走到天长地久,他们的爱情会在故事里被慢慢陈旧,但抬头就能看见的爱是平行时空的另一种相遇,这就是《独行月球》煽情却不落俗的地方。
月球的观后感篇8
每一个喜剧的后面都有一个悲剧;但是每一个悲剧,它就真的是悲剧。
有时候会想,那么多悲剧,我们又是为什么活在当下呢?
也许就是为了让悲剧感减弱,才出现了喜剧,让悲剧出现之前,能体会一会开心。
不能说沈腾的每一个喜剧都多有内涵,但看完之后也都会有所思,有所感。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世上,其实都是孤独的。人是群居动物,群居生活才恰恰反映出了那种群体中的深深孤独。
为什么夜生活丰富的人,更孤独。因为他们更害怕一个人待着,那种孤独让人崩溃,但没有人心疼。夜店里,ktv里,大街上游荡的人们,他们试图寻找到一个看似热闹的地方,试图去驱散那份孤独,谁知越热闹的地方,我们越感觉到孤独。夜夜笙歌的人,未必就是我们看到的那么开心,他们的内心是崩溃的,是我们感知不到的。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也害怕,会胡思乱想,会抑郁。最近我学会了让自己面对孤独,每当害怕的时候,我就闭上眼睛,告诉我自己,我害怕了,孤独的猛兽又出来了,我想有一个人能出现,帮我驱散他,但人生在世,很多事情是需要自己解决的,是不能依靠别人的,不是不相信,而且不能给别人添麻烦,每个人都不容易,相互理解最难得,一个问候,一个眼神,一个温暖的动作就足以。
月球的观后感8篇相关文章:
★ 改革的观后感8篇
★ 蚁人的观后感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