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事迹参考6篇

时间:
Fallinlove
分享
下载本文

在撰写事迹时,务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避免任何形式的虚构或夸张,事迹的积累让我们在岁月中留下足迹,成为未来回忆的珍贵财富,下面是58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新时代的事迹参考6篇,感谢您的参阅。

新时代的事迹参考6篇

新时代的事迹篇1

范____,女,七年级十二班学生。在老师的言传身教和父母的悉心熏陶下,她的内心种下了一颗健康向上的种子,一天天茁壮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少年。

在学习上,范____同学不断学习和总结,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从老师的辛苦耕耘中,一点一滴积累着收获;从老师的谆谆教诲中,不断塑造日益丰满的自我,与同学们在互学互比中取长补短,一起进取,与同学们在交流探求中学习借鉴,共同提高。只要是集体活动,她都会积极参加,例如:在七年级第一学期获得书法比赛一等奖,迎冬奥手抄报比赛一等奖,期中阶段评价三等奖……在课堂上,她积极发言,踊跃回答配合老师;课下乐于帮助周围同学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在家里,范____同学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每天空余时间,她都会帮助父母减轻他们的负担,例如:打扫卫生,收拾房间,按时给家里的花浇水是她和妈妈周末的必修课。面对正在学习如何使用智能手机的爷爷奶奶,她总会耐心地讲解。

在社会上,范____同学看到路面上有一丁点儿纸屑便会弯下腰去捡起来。过马路时她总会等绿灯亮了再过,即使是没有红绿灯的情况下,她也会先左看看再右看看,在确认没有车辆经过的情况下再过马路。在公交车上,她总是把座位让给年幼的小朋友,用一颗炽热的心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习、生活、成长的路是艰辛而漫长的,但她懂得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用自己正直和善良为歌,热心和宽容为曲,弹奏暖人心扉的歌;用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笔,进取和奋发为笔墨,书写充满希望的画;用自己的热心奏出最美的时代和弦。

新时代的事迹篇2

__市实验学校七年级(3)班有这样一位校园之星-——杨悦。她充满爱心,自信向上,虚心好学,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她孝敬父母,尊重长辈,乖巧懂事,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她性格开朗,乐于助人,是同学们的知心朋友。她自强自律,品学兼优,是一位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一、热心公益,心中有信仰,行动有力量

杨悦不仅在校是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也是一名热心公益的优秀小公民。小学时期积极参加关爱老人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到禄脿养老院为老人们送去各种慰问品,陪老人聊天,给他们唱歌、跳舞,为老人们送去了温暖。在校外,多次与爸爸一起参加单位组织的党员学习活动,到__市哨九孤儿院给小朋友们送去了生活学习用品,还利用自己业余爱好所学古筝演奏,参与了社区志愿服务“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宣传活动。倡议大家摒弃不文明言行,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用实际行动积极传播文明行为,带动家庭成员和身边人一起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

二、自强自立,努力进取

杨悦从小在父母的悉心照顾熏陶下,成长为一个自信、乐观、热爱生活的女孩。受父母影响,养成了勤劳、朴素、节俭的好作风,生活中从不攀比,从不讨要,也不浪费。从小看惯了爸爸的忙碌,会主动为妈妈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习方面在老师和学校的精心培育,以及同学的鼓励帮助下。逐渐懂得只有努力学习,不断用知识强大自己。长大以后才能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因为有了这种信念,所以她总是能严格要求自己,在她看似平静温和的外表下,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信念和不服输的精神。小学四年级因为先天眼疾,住院手术是一个精细的“大工程”,而且是必须分两次完成。特别是第二次手术,4个小时在无麻药支撑的情况下完成了整个手术,因为她的坚强与积极配合,赢得了专家医生的赞赏。手术期间落下的课程也在她积极的努力自学下,高质量的完成了老师的要求。因为她的努力和不服输,小学六年以来一直保持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一张又一张,一次又一次的表扬和鼓励。升入七年级以来,也获得2021—2024学年学期“优秀学生”和部分学科“学霸奖”。

三、知行合一,勤奋有爱

有梦想总是了不起,她心地善良,追求纯真。在家里,对待家人尊敬孝顺,是个懂得感恩的好孩子,是爸爸妈妈心中的乖乖女。妈妈做家务时,她总爱在一旁帮忙,蛋炒饭、牛奶桃花羹和凉拌小菜都是她的绝活。因为有了她,家里时常充满欢笑,和谐让情亲其乐融融。在学校,她勤奋学习,努力学好每门功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她团结同学,尊敬师长,重视爱护班集体荣誉,积极参与学校班级活动,主动承担班级任务。她真诚有爱心,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对于需要帮助的同学,她总是乐于伸出援助的小手。响应老师倡导的一带一活动,优生带差生,努力实现全班共同进步。在社会上,她是一名有爱心、有温度,乐于助人的小公民。乘坐公交车时,每逢遇到老人小孩和有需要帮助的人,她主动积极让座。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父母的骄傲,不管在哪里,垃圾一定不会乱丢。

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就是这样一名品学兼优,言行知礼,全面发展的小女孩,她收获了满满的荣誉。在校2015年入学—2021年小学阶段,多次获得单科满分的成绩,三科成绩名列前茅的好成绩。继2018—2019,2020—2021年上学期计算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六年级数学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在2020年迎中秋、庆国庆诗歌朗诵活动中,获得“最佳才艺奖”。在2021年七年级学校举办的“三独”比赛中,荣获古筝独奏“二等奖”。在2020年—2021年上学期六年级听写比赛中获得“第一名”。2021年—2024年期末检测中,获得英语、历史和信息科目的“学霸奖”,各科成绩优异,荣获“优秀学生”奖。校外,她利用学习业余时间,坚持培养兴趣爱好,先后在2017年参加演出舞蹈《快乐的音乐课》,在第三届“云舞之星”中国舞全国邀请赛中,荣获“金奖”。2018年参加第十届“华艺风采”红领巾艺术教育实践提样活动暨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云南赛区)中,群舞《苗家娃娃爱绣花》荣获小学a组“金奖”。

新时代的中国少年满怀激情热血,她们用实际行动彰显最好的青春正能量,以积极阳光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才是当代青少年应该有的模样。作为新时代好少年,她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可以成为一名更加全面优秀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为国家社会做贡献,为祖国争光荣。

新时代的事迹篇3

今天我站在鲜艳的国旗下,倍感欣喜。

“少年强则国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祖国的未来是灿烂辉煌的,作为她的儿女,我们更应该从小牢固树立起成为祖国有用之才的远大抱负,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只争朝夕,不能浪费时间,虚度光阴。祖国的美好都掌握在我们的手里,我们就要去建设创造好。”繁荣富强”这个字眼儿已离我们疏远、一心为国,一生为国,不断求索,不断创新,祖国的版图越来越大了。社会日新月异,新人新事新科技层出不穷,当然,人们的心也由此而紧紧联结在一起。

我们要把爱国之情转为学习的动力,只有追求上进,好好学习,领略文化知识,将来才有可能为祖国添上一份力量。勤奋吧,上进吧,播洒汗水和泪水,收获喜悦与欢乐。要相信:我们将带领祖国发展,祖国的美好前景都是指日可待的。然而,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勤奋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用好的态度及优良品德对待他人,并且给予他鼓励与帮助,这样,大家才能团结友爱起来,共同去创造奇迹,“滴滴雨水,能汇成大海”,雨水都能汇成大海,那还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是啊,我们要把活泼开朗的一面展现给他人,让别人也被你的真诚,阳光所感动,那就要有一个健康、强壮的.体魄,用自己的力量真正为祖国添砖加瓦,让祖国渐渐强大起来,从睡眠中苏醒,一点,一点,长高,长大,使人民的生活有了极大的保障!

同学们,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争做”四好少年”,共同去完成,去开拓尚末完整的祖国,相信她的明天,她的未来,一定会更好美好灿烂!

新时代的事迹篇4

周飞虎,男,汉族,1971年3月生,中共党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周飞虎始终牢记人民军医的使命担当,在重症医学科工作18年来,先后参加汶川抗震救灾、抗击新冠疫情等国内外重大医学救援任务,用实际行动书写守信践诺、服务人民的生动篇章,被誉为“白求恩式好医生”。

听令而行、敢打硬仗。2015年1月,周飞虎参加援助利比里亚医疗队执行抗击埃博拉任务,与队友共接诊患者61例,重症病人救治成功率达80%以上。2016年6月,周飞虎奔赴马里和塞内加尔救治受伤的维和战士,详细制定伤员转运预案,将伤员安全转运回国。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他在北京会诊救治新冠疫情危重病人,为外地患者远程会诊。2020年4月,周飞虎赴巴基斯坦执行抗击新冠疫情任务,并担任赴巴抗疫专家组组长,提供专业指导。

大爱仁心、救死扶伤。周飞虎认为,病人把生命托付给我们,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这是医生的本分。2018年,一位来自山西的老红军腹部术后合并严重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在当地医院曾出现心脏间歇性停跳情况。家属抱着希望来到重症医学科,周飞虎立即组织全力救治,经过2个月的治疗,老红军不仅恢复了生命体征,疾病也得以痊愈。周飞虎精心救治每位危重患者,在病人生日时组织温暖的病房生日聚会、在病人打电话时贴心地送上一个靠枕,这些暖心动作如同涓涓细流,在病人心中激荡起爱的力量。

牢记使命、扎根奉献。周飞虎坚持服务基层、服务官兵,多次赴各地参与军内外重大抢救工作,赴外地培训指导基层军医和即将执行援外任务官兵。作为国防科技创新某重点项目主要成员及子课题负责人,周飞虎克服高原缺氧等困难,两上西藏阿里高原,参加野战医院监护病房建设,为高原官兵做好医疗卫勤保障。

周飞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荣获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最美援外医生、中国好医生等称号。

新时代的事迹篇5

做人“傻一点儿”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也因为如此,我的生活过得格外快乐而真实!——曹娜

该市第三中学八年级一班的曹娜懂事热情、乐于助人。父母由于忙于生意经常不在家,照顾爷爷奶奶成为小曹娜的一种责任。奶奶生病了,她端水送药,不离左右。每当看到左邻右舍的长辈有了困难,她总是热心相助。曹娜从雷锋小学毕业,现在又就读于以“雷锋中学”命名的市三中,雷锋精神深深影响着她,她希望自己能做一个雷锋的传人,像雷锋叔叔那样做一个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人。

2010年的一天,在放学路上,曹娜在十字路口看到白新恒老人扶着轮椅艰难地挪动前行。因为绿灯马上就要变成红灯,老人虽然着急但是两条腿却不听使唤,过往的车辆不停地按着喇叭。曹娜快速跑到老人身边,让老人坐到轮椅上,把他推过了马路,并送回了家。

看到老人简陋的家,善良的曹娜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暗下决心,要多来陪伴白爷爷,让他不再孤单。在她的带动下,全班同学一起照顾白爷爷,女生打扫卫生、洗衣服,男生打扫房间、办杂货;刮风下雨时,他们来看爷爷的房顶是不是漏雨;节假日时,他们给爷爷包饺子,让他享受家庭的乐趣……

鹿泉市大河镇一中的许欢欢是2006年度“感动省城”十大人物之一,小小的她早早地承担起了家庭的生活重担,也让她早早地学会了自立和自强。

许欢欢的父亲已经71岁了,母亲瘫痪在床,从很小的时候起她就帮父亲做饭、照顾母亲。在学校,许欢欢认真学习,争取课上就学会、理解,“这样下课后,我就可以多陪闷了一天的妈妈散心。”

上初中后,父亲的身体更差了,几乎是靠药物维持。许欢欢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不影响学习,每天的早读与午读,许欢欢都在家里抽时间学习,到了学校再向同学询问有关内容。就这样,她依然保持着优异的学习成绩,多次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

像许欢欢一样,裕华区大马小学六年级学生张幸幸也是家里的“顶梁柱”。“奶奶辛苦把我养大,我要孝敬奶奶!”爸爸是个盲人,照顾幸幸、照顾这个家都要靠奶奶。幸幸长大了,奶奶的身体却越来越弱。平日里她帮奶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帮爸爸洗衣做饭;奶奶生病了,她端水送药,精心照顾。

去年春天,奶奶不幸出了车祸,年仅10岁的幸幸承担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担。她悉心照顾奶奶,每天端汤倒水、喂药喂饭。为了帮奶奶练习走路,瘦弱的她常常要使出浑身的力气才能把奶奶从轮椅上扶起来,再小心翼翼地拉着奶奶走路……幸幸孝顺奶奶、照顾爸爸的行为感染着身边的人,他们都说,小小的孩子能做到这样真是不容易,因为这种孝心发自于内心,是中华民族传承延续的一种高尚情感。

新时代的事迹篇6

一米阳光,明媚而温暖。周飞虎特地将病情更重的患者安排在南向病房里,因为阳光代表着希望。

阳光是否与救治效果有必然联系,似乎没有确切的科学依据。但可以肯定的是,医生温暖的关怀和精心的救治,是这里康复率维持在高水平的“秘诀”之一。

或许是因为决策压力沉重,大多数时候,周飞虎神情严肃。面对患者时,他总能绽放出暖心的笑容。不论是在icu病房,还是在抗震救灾一线,抑或是在病毒肆虐、蚊蝇横行的埃博拉抗疫现场,都是如此。

我不禁好奇:是怎样的成长经历让他如此切换自如?在他讲述的几段榜样故事中,也许能够找到答案。

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奠基人叶慧方教授,一辈子省吃俭用,自己用旧矿泉水瓶装水喝,却把价值数百万的祖宅捐了出去。“她可以把患者带到家里来吃饭,却不肯接受我们帮她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去世前,她不吃不喝,只为能捐献出一具洁净的遗体……”

肝胆外科专家黄志强院士,在救治一位重症胰腺炎患者时采用了一种新方法。耄耋之年,他依然坚持每天到诊疗一线,亲自记录患者腹压变化。诊疗完毕,还不忘指导后辈:“今天有时间吗?我知道你们都很忙,要是有时间我给你们讲讲。”

汶川地震时,年过七旬的解放军总医院普外科教授宋少柏,冒着余震不断、大雨滂沱,凌晨1点颤巍巍地出现在病房里。周飞虎问:“您不是刚走吗?回去休息吧,病房有我们看着就行了。”老爷子回应:“我不放心,你们不是也没走?”

苍生大医,一脉相承。周飞虎说:“每个时代,都有战士负重前行。”而以叶慧方、黄志强、宋少柏为代表的一代代人民军医,就是那些负重前行的人。

战争年代,他们不仅救治伤员,还是激励官兵的精神力量。当年在华北抗日战场,官兵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看到白求恩,打仗就放心。”和平时期,当疫情发生,当灾难来临,他们“白衣执甲”的逆行身影,依然是守护生命、稳定民心的“压舱石”。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这一脉相承的精神风骨,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人民军医的工作初衷,激励他们永远奋斗。

新时代的事迹参考6篇相关文章:

关于青年与时代的演讲稿6篇

女大学生事迹材料范文参考6篇

美德少年自立自强事迹材料参考6篇

2024年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300字参考6篇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心得8篇

新时代的好教师心得体会8篇

关于新时代的心得体会7篇

做新时代的新青年作文5篇

做新时代下的教师演讲稿8篇

奋斗新时代精神的演讲稿5篇

新时代的事迹参考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