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色的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感受到作品中的美学意蕴和情感表达,其实写观后感可以锻炼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58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弟子规观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弟子规观后感篇1
小时候,打着流水账背《弟子规》,而如今细细的品味这本“人生指南”,我才发现这字里行间,无不引导着人们修身立德,磊落做人。
刚翻开《弟子规》,就可以看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百善孝为先,我们几乎无时无刻在感受着父母的爱,因为这种爱像人活着自然,而我们也自然地把这种爱想得理所当然,父母若有许些不顺自己的心意,就会莫名其妙的大动肝火,又有几个人会像书上说的那样对父母提出谏言,和颜悦色的将心比心呢?当父母老去,在最后分别时,才知道这种感情的根扎得有多深,后悔不已。孝顺还生孝顺儿,你希望子孙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你的父母,母亲十月怀胎让我们得以生活在这美妙的世界,父亲对我们关心爱护,教与我们勇敢坚强……我们这寸草之心又怎能回报?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我们对父母的孝心当然不是为了要得到什么,真正的孝心是不求回报的,我们应该要像当初父母为我们无私付出一样对父母默默答谢感恩,正如书中所说的,听父母话、为父母争光、不让父母担忧皆是孝。孝心简简单单、真真实实,是没有任何添加剂的,好似温水一般,暖父母之心田,解父母之忧愁。
出则弟中写道:“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可现世有多少人因工作繁忙,把生了病的亲人扔在医院不闻不问啊!这一则教会了我们要尊重长者,是呀,孟子不是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吗。看到这使我想到了报纸上北大学生扶老人过马路的图片。这就告诉我们:老人,好比一只夜莺,应该有他们的夜曲,我们这些晨鸣的百灵鸟就应该当他们的观众,用爱之心,同情之力为他们铺路搭桥,陪他们走过全程。读到“长者立,幼勿坐”时,我不禁心寒,有哪次吃饭时是父母坐着等,我去端菜盛饭的呢?想到这,我一阵内省。
第四则——“信”里写道“话说多,不如少。”这使我想到在《荆棘鸟》中有这么一句话: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首歌,那歌声比世上所有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没错,凡事多不一定就好,精妙才是最重要的,就如一篇好的演讲稿,区区几百字却能字字动人心扉,每句话都能让人引发深思。而一些千字、万字的长篇大论却犹如白水,就算喝上无数次也是淡而无味的。相反的那百字稿却如同一杯加了炼乳的咖啡,刚喝进去是苦的,每每回味却总有一股不可思议的甜,既让人记住了甜又忘不了苦,这难道不是教会了我们以精为贵的道理吗?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正所谓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千万不要过于盲目地相信别人。“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朋友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伴侣,人生不能没有朋友,但也不能随意交朋友,真正的朋友是良师益友。交个博学广闻的朋友,可以使自己充实精神食粮;交个举止儒雅的朋友,可以改掉自己所不好的习惯;也是有交个胸怀大志的朋友,才可以与其同样望见远处的地平线。
“唯徳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理。”有什么品德才能不如别人的,就应当去争取,别人拥有的,你不必羡慕,只要努力,你也拥有。“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是的,物质的好坏,并不能将人分为贵与贱,人只有品德高尚和不学无术的区别而已。只有品德高尚了,你才会发现这世上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余力学文》教会了我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读一书,增一智。读一本书必须一口气将它读完,读透,不是读一遍就完了,更不能读到一半就气馁,只有把书“煮熟”,才可以将书中的含义一一理解。学习的路并不是像坦途那样匍匐在人们足下,萨迪说过:“谁没有耐心,谁就没有智慧。”学习时,若有什么疑惑的话就继续努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日积月累功夫深了,疑惑便不攻自破。学习时,有不懂的就要不耻下问,弯下腰并不是什么耻辱的事,弯得下腰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内心的自信。翠竹因弯腰而坚韧不拔,稻穗因弯腰而丰稔厚重。
读弟子规,听圣人诲。嘴中默背着弟子规,浮躁的心又陷入了沉思。
弟子规观后感篇2
读《弟子规》有感 我今天读了我们的国学经典《弟子规》,从这本书中我受到了许多启发,《弟子规》共有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分别是: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
总序部分概括地介绍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还要去学习文化知识。入则孝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在家要孝顺父母的道理。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了解父母的好恶,力争为父母生活的更好创造条件。在这些方面,我感觉自己做的还可以,为什么说只是还可以而不是非常好呢,这是因为在大多数时间我做的是好的,但有些时候在有些细节上还不够注意,比如,有时父母教育我时,我嫌他们唠叨,没有做到“父母教,须敬听”。出则悌的主要内容是:在外边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学礼、懂礼等等。
我在尊敬师长方面做的很好,对于老师和长辈我都能做到见面主动问好,从内心去尊敬他们,但是有些时候和同学相处的不太好,离“兄弟睦”的要求有点差距,我会努力做的更好。谨和信的内容主要有: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我感觉自己在品行端正方面做的比较好,能够以诚待人。但是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做的不够,有时东西摆放比较乱,而不经常收拾。
另外,我在经常反省自己这方面做的不够好,不擅于和不愿意做自我批评,这是以后需要改正的,因为只有经常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缺点,才能改掉缺点,从而使自己进步。泛爱众、亲仁的主要意思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要爱天地万物,爱万物生灵,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更要亲近有仁德之人,不诽谤别人,不强人所难等等。今天,我就读到了亲仁这一部分,以后我会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读完的,从我读的弟子规当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我发现了自己的不少缺点,我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弟子规观后感篇3
通过这几天培训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只有在认认真真地学习了《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它所蕴含的道理。《弟子规》不但使我增长了智慧,而且还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深有感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对一个人而言,首先我们最应该报答的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正因为如此,所以《弟子规》总叙下来紧接着就是以《入则孝》为开篇。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为儿女应当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们却有很多没有做到。比如经常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面对父母的唠叨,觉得很烦;有时对父母的牢骚,不能很好的给予劝慰,甚至置之不理等等。想想自己平日里对父母的关心太少,而父母对我们的关心却是无微不至,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呀!父母对我们的爱胜过一切,只是我们没有好好地珍惜,这份永恒的无私的爱。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感慨万千。通过这一次《弟子规》的学习,让我真正懂得做人必须学会感恩的道理。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加倍努力,细心地关心体贴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给日夜操劳的父母带来幸福的生活,能让他们过上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也算是作为子女应当给父母一个小小的报答吧。
二、做人做事要有恭敬之心。
做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是一种美德。在为人处世上有时候爱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有时真的给自己带来了很多伤害,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遇事谦虚谨慎,多向他人请教,虚心学习,让自己不断地进步。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本身就是一种规范,一种道德品质的规范;同时也是一个让大家去身体力行、自我管理的行为规范。它不是拿来要求他人的,而是通过自己的践行来引导、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学习,一同力行,逐步提升自己的素质,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改善工作、生活环境以及社会风气,从而达到构建和谐家园、和谐社会的目的。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弟子规》这本书,它从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兄弟和睦、做事谨慎、诚信做人、德爱相待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细致的说明,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要想被人尊重,得到别人的赏识,就是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品行,《弟子规》中正是教了我们,而我自己做到的还远远不够,我想以后会多学习,注意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修养。我也很谢谢老师的教导,让我学到了很多!
弟子规观后感篇4
?弟子规》这本书是在去年听《孝立人生》的课时才接触到的,由于去年听课的那天是自己的生日,所以到现在,当天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记得当时的我唱《跪羊图》的时候,真的是哭得一塌糊涂!
一直以来,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有情有义、孝顺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有家教的人。从小到大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一直教育我要堂堂正正做人,要尊老爱幼,不能做伤天害理的事(因为奶奶一直在家里供观音菩萨,从小就跟着奶奶吃斋念佛),直到这一刻,我也还认为自己是一个好人,只是没有太大的能力。
今天看完视频之后,我发现,我很肤浅,作为中国人,我连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是什么都不知道,我连中国五千年智慧――《弟子规》都没有完整的读过,我还好意思说。从明天开始,我每天至少读15分钟的《弟子规》,我还要把这样的智慧传递给我身边其他的人。
通过视频里看到的天灾人祸和社会乱象,学习《弟子规》真的是迫在眉睫的事了,因为这个世界真的是乱套了。人无羞耻、无恶不作。看着视频里那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所作所为,我无语了!这个社会是这样的浮躁。
我要好好学习《弟子规》,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有智慧的好人!
做一个像我偶像那样有大智慧的一个人!
思想观念、决定生死! 改变――从现在开始!
弟子规观后感篇5
现在在教育中提倡让学生学习背诵《弟子规》,在教学中我们也让学生开始练习背诵。通过假期的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在学校的学习,我对《弟子规》又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弟子规》是我们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它对我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行为都有指导作用,如果我们都能按照《弟子规》的教诲去做,那么我们的家庭和社会就能更加和谐。
有人说《弟子规》是给小孩学的,这话不完全正确。《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课本,孩子应该学,但我们成年人也一样应该学习。因为《弟子规》讲的是前贤的教诲,是生活的规范,它能使人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这种道理我们每个人都应明白,所以每个人都应学习《弟子规》。通过《弟子规》的学习,使我受到很多教育,其中受教育最深的是《弟子规》的.第一篇“入则孝”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入则孝”的意思是说在家里要懂得孝敬父母,因为孝是道德的根本。
我们的身体受之父母,没有父母的养育,就没有我们的生命。因此我们应无条件的孝敬父母。那么怎样做才是对父母的孝敬呢?《弟子规》中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话,从表面看它的意思就是说父母的呼唤,要马上应承;父母的命令,有马上执行;父母的教诲,要恭恭敬敬的听取;父母的责备,要虚心的接受,这些都是孝心的体现。俗话说“孝顺孝顺,孝就是顺,顺就是孝”我们应顺应父母的要求,父母的心意,如果他们的要求是错误的,我们做子女的也不能顶撞他们,我们应做到“谏使更”并且要“怡吾色,柔吾声”;如果父母的责备是错误的,我们也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小到大,父母为我们的成长可谓是呕心沥血,但他们不图我们的回报,就象歌曲《常回家看看》里面唱的那样,他们就图个“平平安安,团团圆圆”。可是看看我们现在做的,虽然能给父母一些物质享受,使他们不愁吃穿,但每天为自己找各种借口,搪塞父母,不能常回家看看,对父母的呼唤、命令、教诲、责备都不能做到“应勿缓,行勿懒,须敬听,须顺承”。 通过《弟子规》的学习,我认识到了自己对父母做的还很不够,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像《弟子规》里说的那样去做,常回家看看,抽时间多陪陪父母,使他们过的更幸福,更开心快乐。
弟子规观后感篇6
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真正了解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匪浅。它使我觉得自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生在世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 在 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我姑姑的儿子,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争执,在一旁的父母看见了,多难过呀。现在自己为人子女,该做些什么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
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将我们拥入他们温暖的怀抱;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们耐心地讲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为我们无私的付出。渐渐长大的我们,也应该学着为父母做些什么了。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诵读《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弟子规观后感篇7
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有一句俗:〔百善孝为先〕,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孝顺是最基本的基础。人要学会孝顺,学会了孝顺,便学会了爱自己和爱他人。孝顺的人,他是绝对可以和周边的人和洽相处的。而一个不会孝顺的人,他必常与人合不来,因为一个连自己的尊长都不知道爱的人,你叫他如何去爱他人?
孝顺是一个人的本份,父母花了心思养育了我们、教育了我们,才把我们安全的抚养长大,父母的深情,跟高山一样高,如海水一样深,这一种恩情,我们是永远也报答不完的,到底我们该怎样孝顺父母呢?在生活上,物质的需求已不成问题,主要是精神上的关怀,要让父母满足,不能因为我们的工作忙或者是个人的原因而忽略了父母,在外打拼的同时,不要忘记家中的父母。回报父母,其实很简单:平时多打电话问候一下,有时间常回家看看
不要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在”时感到后悔莫及,等有些事你懂了,但已没有去做的意义了。因此,我们现在能做的,就尽力去做。做一个孝顺的孩子,让自己无愧于心。要知道:我们过得幸福,父母才会快乐。
入则孝,出则悌,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父母子女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与之同喜同乐,无私奉献,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身体力行去实践。按照日常对自己的反思以及改正计划,要毫不迟疑地付诸于行动,把自己对做人的点滴领悟,迅速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在运用中学习,在实践中体会,相信一定会有明显的收获。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大;人生最大的无知是欺骗;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嫉妒;人生最大的错误是自弃;人生最大的法宝是精进;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恕;人生最大的罪过是自欺欺人。希望我们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对人民有益的人,团结携手建设我们的美好明天!
弟子规观后感篇8
昨天在综合楼六楼会议室观看了胡斌老师的演讲视频,他为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课,他今年22岁,在没有学《弟子规》之前,是一个很不听话,让家人头疼的孩子,整天不好好学习,上网玩游戏,和他那些在社会上的混混一起玩,整天打架、到了家里甚至打骂父母的危险份子,由于从小家庭不和谐,父母经常吵架,打骂、让他从小不听话,上小学的时候,曾经在学校要跳楼,折腾整个学校不得安宁,他打架、抽烟、喝酒、逃课旷课欺负老师,哪的学校都不再要他了。
就因为那本《弟子规》触动了胡斌在乎的东西,这就是突变点,那本《弟子规》让他觉悟,感觉他原本的朋友是不好的,跟小混混做朋友,身边的朋友肯定不怎么样。而和喜欢学习的人做朋友,身边的人会好好学习的,其实交一个好的朋友会改变身边的一切事物,以前
的他一直认为“命运如此、无法改变”《弟子规》则恰恰告诉他“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弟子规》它可以教导你做人的原则,提升你的品德。
胡斌老师曾经是那样的不受人欢迎,被十三所学校开除,可是,他那位有智慧、有毅力的妈妈最终让儿子改邪归正,重新做人,改变了她儿子胡斌的命运。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转变,但这的确是真实的,光明的。如果没有妈妈那执着而伟大的爱,如果没有妈妈绞尽脑汁寻来的那张光盘,如果没有《弟子规》这本传统文化,胡斌老师也许会蹲入大牢,也许会死于非命。胡斌老师说的一句话使我感慨万千:一个人不是为自己活着,而是要将快乐带给别人。我也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他说他不是在台上做报告,他是在忏悔,向他母亲忏悔,向他曾经祸害过的人忏悔。他的虔诚震撼了所有的人,也灼烧着我的心,从今以后,我也要善待我的父母,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弟子规观后感8篇相关文章:
★ 新疆观后感8篇
★ 盲人的观后感8篇
★ 戏曲观后感8篇
★ 观法庭观后感8篇
★ 粮仓观后感8篇
★ 环保展观后感8篇
★ 云南的观后感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