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观后感5篇

时间:
Trick
分享
下载本文

观后感不仅仅是对作品的赏析,更是对人生、情感和价值观的思考,通过观后感,我更加感受到了作品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下面是58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毁灭》观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毁灭》观后感5篇

《毁灭》观后感篇1

3月22日,在学校语文组教研活动中,非常有幸观看全国小语赛课活动一等奖一课《圆明园的毁灭》,教师的精彩授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课前交流、激趣

课前师生交流,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到一种乐于学习,精神亢奋的状态。上课伊始,教师便来个猜字游戏,引出4个象形文字,让学生猜,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全班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最后引出的正确答案是:旅行山水。接着,教师提问:喜欢旅行吗?你走过怎样的的山水?这样的课前交流与激趣,很自然的延伸到课文内容,为学习新课做了铺垫。

二、注重学生读、说、写能力

1、整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感受,例如:从昔日圆明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注重朗读。朗读形式多样,个人读、师生互读,生生互读,全班读等等。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感情加深,对圆明园印象更深,学生时而落得深情款款,时而读得激昂澎湃,在师生互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课文内容是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使学生在读中感悟,领悟写作方法.

3、注重学生写的能力

在老师授课高潮之际,学生学得兴致勃勃之时,教师课件出示昔日在圆明园中被毁的古今文物,学生的心灵深深的震撼了,多么的珍贵的文物啊!可,如今。当日的文物已被八国联军烧毁,已成人们的遗憾,今日人的沉痛教训,学生的泉思涌起,写下了不少精彩的片段,这里不得不佩服教师的巧妙引导。

《毁灭》观后感篇2

圆明园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宏伟,最著名的皇家园林,占地面积高达三百五十多公顷,是浓缩最具有代表性的名胜古迹的特点。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谁不想去看那全世界万众瞩目的万园之园——圆明园那具有中国特色的亭台楼阁和充满着欧陆风情别具一格的殿堂,奇花异草,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然而,这只是幻想,这一奇迹已经不复存在了。一八六零年,怀着狼子野心的英法联军肆意践踏我国领土,入侵我国首都北京,无视中华民族的尊严,亲眼目睹了它们进军圆明园。它们把圆明园抢劫一空,把各种珍贵的历史文物和金银财宝统统掠走。后来为了销毁罪证,竟放火烧了圆明园,只剩下几根残柱和一望无际的荒漠上的枯枝败叶。

这些可恶的侵略者,横行霸道,为所欲为。不仅残杀百姓,还任意销毁我国建筑物。把我们中华民族搞的昏天暗地,啊!这一切的一切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在落后的旧中国里,这样的耻辱也何止一次呢?兼职多的数不胜数。不断有狡诈的敌人来侵入我国宝贵的领土。圆明园的毁灭就是留给后人的一次血的教训,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深仇大恨。如果忘记了,就等于背叛,就是汉奸走狗。如今,国家强盛了,成为世界一方的雄狮,再也没有人来侵略我们的国家,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巨龙腾飞了!

我们要把圆明园的毁灭的屈辱牢记在心,掌握知识,锻炼身体,培养品格,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毁灭》观后感篇3

考试刚考完,老师本来要给我们上新课,看我们都比较累,就给我们看要教的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有关的纪录片。

这部《圆明园的毁灭》的纪录片讲的是圆明园的诞生到毁灭。

康熙皇朝时期,耶酥会派了一个传教士到中国来,他就是意大利人郎世宁,这部纪录片主要就是按照郎世宁的书信介绍。半个世纪的时间,这个西方人见证了一个帝国的辉煌,也目睹了一座旷世园林的诞生,这座旷世园林就是圆明园。

在康熙时期,圆明园只是个小型的种满牡丹花的花园,雍正和乾隆登基后,就开始扩建圆明园。

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修建,圆明园拥有了一百多组景观,将近一千座宫殿,每座宫殿都如仙境般美丽,占地五千多亩,有六百个足球场大小。

一七九九年,乾隆离开人世。仅仅过了四十年,英国人就用武力强行敲开了中国的厦门,开始堂而皇之地倾销鸦片。之后英法联军一起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尽管他们只有三千多人,我们有两万多人,但我们的武器太落后了,很快就全军覆没。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国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他们还将园内的书撕下来点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座北京城,中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非常生气,非常痛心。英法联军竟然这样随便糟蹋我们的圆明园,使我们花了一个多世纪建造的瑰宝化为灰烬。他们还抢走了我们这么多的国宝,这些国宝有的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国家,还有的至今下落有明。想想看,如果没有英法联军的侵略,圆明园将是多么辉煌啊!可惜,我们再也看不见它了。

两年前,我曾经去过一次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圆明园只剩下几根残垣断壁了。虽然昔日辉煌的圆明园早已不在了,但从那几根残垣断壁中依稀能看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圆明园之所以会毁灭,就是因为我们当时太落后,我时常告诉自己:“少年强,则国强。”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好好建设祖国,使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绝不让历史重演。

《毁灭》观后感篇4

星期四下午,张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电影——《火烧圆明园》,虽然同学们个个看得特别认真,可是却叫我越看越纠结、痛心。

第一节课,主要看得是慈禧太后入宫的情景,我不太感兴趣。第二节课就来劲了,讲的是英法联军与清军之间的战争。

我们全班同学都津津有味地往下看。看到清朝打了败仗,我的心隐隐作痛,深深地为清朝的腐败无能感到羞耻。当看到清军打了胜仗时,又为他们能出了一口恶气而高兴。当看到清朝政府弃老百姓于不顾,独自逃往避暑山庄时,我在心底不禁咒骂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将中国老百姓推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在危险来临时,又把中国老百姓弃之不顾,这样的政府,人们何来幸福?这样的国家,怎么会繁荣昌盛?

英法联军如狼似虎地冲进了圆明园,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毁坏……此外,他们还无耻在在大庭广众之下宣布之所以要烧毁圆明园,是因为守护圆明园的清朝官兵不允许他们进园搜捕人。大伙就那么焚烧了三天三夜,烟雾笼罩了整个北京城。圆明园没了;园林艺术的瑰宝,没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没了;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没了。看到这,我的心沉到了海底。

可是,清政府,却还在避暑山庄吃喝玩乐,看到这,我恨得牙痒痒!

看完了电影,回放着圆明园毁灭的各个场景,我的愤怒和惋惜久久挥之不去。

《毁灭》观后感篇5

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圆明园》的纪录片。

灯熄灭了,我斜斜地靠着椅背,一副悠然的模样。看着一个奇迹,一点点成形,一点点成长,直至毁灭。灯重新打开的时候,我猛然间发现,自己的右手竟一直是呈握拳状的。不很长的指甲,早已在掌心留下了五个深深的红印。有一些仇恨,我们真的不应该忘记。有一些仇恨,我们必须放在心底,以另一种骄傲,另一种自豪,去宣泄我们心中这一份传承的仇恨。

仇恨是无法用血液来记忆的,真实的画面给人的印象会异常的深刻。圆明园不应该被重建,有一个地方寄存着,一个民族的仇恨与屈辱,不是很好吗?这一部纪录片所投入的巨资很值得。他若唤醒了中华民族心中的仇恨。这无法被血液所传承的仇恨。怎样的巨资都是物超所值的。只是我不知道,在看见画面里的毁灭那么残酷的进行的时候,我为什么可以听见笑声,不是一声,是一小片带着令人心痛的爽朗的笑声。

那一刻心莫名地觉得好冷。原来,这就是鲁迅当时的感受啊!他们对这个国真的会爱吗?多少人信誓旦旦地宣誓着自己对祖国的爱。成年礼的那一天,我清楚地记得我无法念下“热爱祖国”这一句话。因为我不知道我能否一直一直,一刻不忘地深深爱下去。这一句话的承诺,有着一生必须付诸行动的重量。爱是否可以放弃,那时仇恨是否也一起消失了?仇恨不再被记得,爱也是否就此中断了?若是我无法做到,我不愿轻易许下承诺。我无法说爱,因为我无法保证我可以把这份爱永远放在心里,永远记住这一份不可遗忘的重量与承诺。

仇恨不应当被遗忘,以往的同时多少耻辱也一并被淡化,被遗忘?也许以德抱怨被所有人所推崇,但这又是否是对与你有恩之人的不公?遗忘仇恨的同时,难道不是也遗忘了感恩吗?没有对比的世界是虚无的空洞。恩怨必须分明。仇恨不是用来报复的。以战止战,只会带来新一轮的仇恨与灾难。我们用另一种方式,用我们自身的强大,用我们自身的骄傲,去宣泄我们心底的仇恨。那一份恨应当被永远放在心里。

《毁灭》观后感5篇相关文章:

《钢的琴》观后感5篇

《袁隆平》观后感5篇

金刚川观后感作文5篇

观看《功勋》观后感5篇

雷经天观后感5篇

榜样观后感600字5篇

迎国庆观后感优质5篇

小说有匪观后感5篇

参观教育基地观后感5篇

24孝故事观后感5篇

《毁灭》观后感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7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