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爱国事迹7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小伙伴们在撰写事迹材料的时候务必要注意态度端正,一篇优秀的事迹材料是可以推动工作前进的,以下是58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詹天佑爱国事迹7篇,供大家参考。

詹天佑爱国事迹7篇

詹天佑爱国事迹篇1

我们的学习生涯丰富多彩,六年的小学生涯,我学习了不计其数的文章,有写人的,有记事的,有抒情的……其中,令我最发感慨的文章叫《詹天佑》,它令我百读不厌,我都倒背如流了。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19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主持修筑第一条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京张铁路的事迹。说明了詹天佑是一位爱国工程师,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这篇课文内容十分感人。我捧着书,津津有味地读着,文中的“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深深吸引了我,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詹天佑而自豪!我继续读着,当我读到“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时我顿时感慨万分,詹天佑对工作的一丝不苟,令我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自己,我十分惭愧:我对学习总是马马虎虎,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也总是爱草率了事。以后,我一定要像詹天佑那样做任何事都一丝不苟。

我继续往下读着,“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还会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这句话令我感慨万分,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否则,不但考不出理想成绩,还会令父母颜面尽失。

詹天佑爱国事迹篇2

詹天佑于1861年3月17日出生在广东省南海县,一个呱呱坠地的婴 儿,谁也没有想过日后他会有怎样的出息。

少年时代的詹天佑对机器的操控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和村里的伙伴 玩闹时,会用泥巴做出机器的模型来玩。甚至还将家中的自鸣钟偷出来私自 的拆解,来研究钟表机械的内部结构。詹天佑聪颖早慧,少年时便已经靠聪 明才智名扬乡里,邻居们都说小詹天佑将来定会有一番大作为。

他生长在中国晚清,那是个政局动荡的年代,当时的大清帝国已经是日 薄西山,帝国主义纷纷入侵。清政府处在前有狼后有虎的局面,不仅要抵抗 帝国主义的侵略,还要维护大清朝的统治。国内争端不休,农民起义肆起,清 政府还要抽出一部分的势力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暴 涨。于是,清政府采用道光年间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说法,展开了洋 务运动。在造枪造炮抵御外敌的同时,清政府大力发展留学教育,派遣了一 批又一批的留学生到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学习他们先进的生产技术。

在此背景下,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一个人来到香港,他考人了清政府筹 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詹天佑带着一颗爱国之心,远渡重洋去美国读书。

当时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进行了多次工业改革,完成了资本主义 革命’完成了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之后,欧美 的经济国力暴涨,特别是工业基础,发展速度让人瞠目结舌。而当时的中国, 却仍处在自给自足的封建农业经济社会之下。詹天佑在见识到了中国和欧 美国家的巨大差异后,心里感慨颇深。同行的留学生对内忧外患中的中国表 现出悲观的心情。只有詹天佑暗下决心,他要努力地学习科技知识,将来报 效国家,为国家修建铁路、建造轮船、巨舰,以此来改变中国落后的现状。

在美国期间,詹天佑先后就读于威哈吩小学、弩哈吩中学。1877年,詹 天佑以优异的成绩在纽海文中学毕业,同年的五月份,詹天佑进入美国耶鲁 大学土木工程系,攻读铁路工程。在大学中,詹天佑带着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刻苦学习。1881年,詹天佑以各科第一名的成绩从耶鲁大学毕业,完成名为 《码头起重机的研究》的论文。当时中国留美的120人中,仅两人获得了学位,詹天佑是其中一人。

詹天佑回到了中国,他准备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中国的铁路修 建行业。但是,拥有铁路工程学位的詹天佑却受到清廷的冷淡。当时的清朝 官员在修建铁路时一味地相信洋匠师,对咱们中国自己的工程师反而很不 相信。于是,朝廷没有重用詹天佑,而是将他送去了福建的水师学堂。詹天佑 成为了旗舰“扬威”号的炮手,这让詹天佑心情大为失落。

詹天佑爱国事迹篇3

詹天佑 ,生于1861年4月26日,卒于1919年4月24日,号眷诚,字达潮,广东南海人,原籍安徽婺源,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 詹天佑1861年(清咸丰帝十一年)出生于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少年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

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 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亲眼目睹北美西欧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而产生悲观情绪,但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7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业。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

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个。

回国后,詹天佑满腔热忱地准备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但是,清政府洋务派官员迷信外国,在修筑铁路时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顾詹天佑的专业特长,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师学堂学驾驶海船。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舰“扬武”号担任驾驶官,指挥操练。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第二年,蓄谋已久的法国舰队陆续进入闽江,蠢蠢欲动。可是主管福建水师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却不闻不问,甚至下令:“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这时,詹天佑便私下对“扬武”号管带(舰长)张成说:“法国兵船来了很多,居心叵测。虽然我们接到命令,不准先行开炮,但我们决不能不预先防备。”由于詹天佑的告诫,“扬武”号十分警惕,作好了战斗准备。当法国舰队发起突然袭击时,詹天佑冒着猛烈的炮火,沉着机智地指挥“扬武”号左来右往;避开敌方炮火,抓住战机用尾炮击中法国指挥舰“伏尔他”号,使法国海军远征司令孤拔险些丧命。对这场海战,上海英商创办的《字林西报》在报道中也不得不惊异地赞叹:“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国人会这样勇敢力战。‘扬武’号兵舰上的五个学生,以詹天佑的表现最为勇敢。他临大敌而毫无惧色,并且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还能镇定如常,鼓足勇气,在水中救起多人……”

詹天佑爱国事迹篇4

詹天佑知道法军蠢蠢欲动,面对这样的情形,他十分着急,于是便私下 同“扬威号”主管张成说:“法人驶进来了很多兵舰,他们居心叵测,我们纵然 接到命令,无纸不得开炮,但是对法国人的狼子野心,绝不能不加提防。”在 詹天佑的告诫下,张成命令“扬威”号做好战备工作。果然,不久之后,法军偷 袭福建水师,中法马江水战爆发。由于清廷避战求和,福建水师十一艘军舰,猝不及防,在开战不久,他们未能击沉一艘敌舰,便全军覆灭了。

但福建水师官兵们的英勇顽强的精神,让西方人大为震惊,特别是詹天 佑。在海战开始之后,詹天佑冒着法军密集猛烈的炮火,沉着机智的择机开 炮,击中法军旗舰“伏尔他”号,法军总司令中将因此受重伤,险些一命归西。 詹天佑从混战中救出很多因为战舰沉没掉人海内的战友。

此次海战,詹天佑等人的英勇表现被西方记者大为赞赏。上海英商创办 的《字林西报》中称:“这次战役,西方人没有想到会遭到中国人如此顽强的 抵抗,中国海军竟是这样的勇敢力战。‘扬威’号上的五个水手,尤其是詹天佑的表现最为勇敢,他临大敌而毫无惧色,并且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还能 镇定如常,鼓足勇气,在水中救起很多落水的战友……”

这是詹天佑第一次以出色的表现出现在西方人的报纸中,也是詹天佑 第一次被西方人记住。

崭露头角中法战争结束后,詹天佑在留美同学邝孙谋的力荐之下,终于在1888 年进人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在这里,詹天佑得以实现自己为中国人 修建铁路的夙愿,并在铁路工程之上崭露头角。

当时,清政府正在修建一条由天津到唐山的铁路,詹天佑亲自到工地上 与工人们同甘共苦,在他的激励下,工人们修建铁路的热情大增,他们鼓足 了干劲,八十天就完成了全部的工作,比预计时间提前了很多。但李鸿章却 将此功劳算在英国工程师金达头上,并上表提升金达为中国铁路公司的总 工程师。

1890年,清政府为了贯内外的联络交通网,决定修建从东北沈阳 到京畿一带的铁路,同样指定英国工程师金达为这条铁路的总工程师。1892 年,铁路工程进展到溧河大桥。由于大桥地形复杂,施工困难,英国人金达没 能修建成功,随后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工程人员也来承包此工程,却无一例 外地遭受失败。此时,工程期限将至,在此情形下,詹天佑挺身而出,要求由 中国人自行修建滦河大桥。清政府万般无奈,只好让詹天佑一试。

詹天佑总结了国外技术师失败的原因,他对滦河河底的泥沙、土壤进行 了仔细周密的考察研究,最后决定采取中国最传统的方法。他派中国的一些 潜水员潜人到涞河河底’然后再配合机器进行工作,终于顺利地完成了造桥 过程中最困难的一步——打桩。在施工过程中,詹天佑解决了连外国工程师 都没能解决的桥缴施工问题。溧河大桥桥长630余米,是当时中国最长的铁 路钢桥。这一成功,让参与施工的中国劳工大受鼓舞。詹天佑因此大受金达 的赏识,在1894年被英国工程研究会选举成为会员,詹天佑是该会第一名 中国会员。

同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关外铁路的修建工作被迫停工,詹天佑被调 任,他担任天津至北京卢沟桥的铁路工程师。直到甲午战争战败’詹天佑才 被调回锦州,指挥修建营口铁路。1900年,营口铁路通车。同年,由于帝国主 义的侵略,中国爆发了“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由于义和团的发展 速度快,加上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这完全符合清政府的利益,义 和团被清政府招抚用来对付帝国主义。为了镇压义和团,帝国主义组成八国 联军人侵中国,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再一次惨败,关外铁路被英、俄侵略军占 领’再一次被停工q

1901年,清政府同美、德、俄、法、意、日、奥、英、西班牙、比利时、荷兰十 一个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人了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条约签订之后,詹天佑从英俄帝国主义手中收回关外铁路,并迅 速的恢复通车,他的出色工作,备受清政府关注。

1902年,袁世凯上书请求修建新易铁路(高碑店至易县),以便供皇室 成员回乡祭祖用。当时的清朝政府大权都被封建顽固派掌握,那些思想守旧 的封建统治者对“祖宗之事”十分的重视,而袁世凯这样提议,自然是为了讨 好当时掌握清政府大权的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

慈禧对袁世凯的提议十分满意,为了不耽误回乡祭祖的“大事”,限定袁 世凯在半年之内将铁路修建完成,袁世凯便将铁路修建的任务交到了詹天 佑手上。詹天佑被袁世凯任命为这条铁路的总工程师,尽管这条路的价值不 大’但却是中国人第一次自己修建铁路,出于慎重考虑,詹天佑对新易铁路 的修建变得重视起来,丝毫不敢马虎。经过实地考察后,詹天佑想出了一套 独特的方案,他果断地摒弃了当时外国人的思想,仅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便 完成了工程。铁路修建的所有的费用比动工前的预算大大地缩减了很多。

新易铁路的修建成功,大大地鼓舞了中国人自行修建铁路的信心,同时 也开了国人自办铁路的先河,是中国近代铁路修建历的转折点。在此之 后,詹天佑又修建了京津铁路、萍醴铁路。詹天佑在这一系列的工程之中,逐 渐崭露头角,同时这些铁路也为中国以后自办铁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詹天佑爱国事迹篇5

太平天国革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清朝统治者中有一部分人感到,中国的科学技术太落后,枪炮太差了,如果再这样下去,会危及到清王朝的统治。因此,他们搞起洋务运动,购买外国的机器,办起一些工业来。

这时,曾经在美国留学过的爱国知识分子容闳提出了一项建议,希望清政府能不断地派学生到美国去留学,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容闳的用意,是让这些学生学成回国后,把中国搞得富强起来。热衷于搞洋务运动的一些官员,接受了这项建议,并奏请朝廷批准,接着,各省推选留学生。那时,各地都没有学过西方科技知识和外国语言文字的青年,所以必须挑选儿童,到美国去从头学起。

广东省挑中的儿童中,有一个名叫詹天佑的,他祖上是安徽省婺(wù)源县(今属江西省),后来移居广东。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詹天佑就出生在广东南海县。广东挑选留美儿童时,他正好11岁,年龄合格。他父亲是个茶商,和外界接触较多,愿意让他去,这在当时算是思想非常开通的。因为去遥远的美国读书,毕竟是件陌生的事。到那里去的华工,有不少病死异乡;留学生的命运究竟怎样呢?谁也不能保证。清政府怕负责任,要选中留学的儿童家长都签一份“出洋志愿书”,上面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就这样,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费留学生,于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登上轮船,出发去美国了。

詹天佑爱国事迹篇6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沦人帝国主义列强的统治中,掌权人变 为列强的傀儡,政府形同虚设,变成“洋人的朝廷”。帝国主义列强也掀起了 瓜分中国的狂潮,并且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扩张在中国的势力。修建铁路 成了最有利、最方便的方式。

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由北京通往张家口的一段铁路。从蒙古通往 北京,就会路过张家口,所以张家口处于通商枢纽,历来是兵家、商家必争之 地。京张铁路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条铁路。当清政府传出要 修建京张铁路的消息后,势力的大英帝国和沙皇俄国,他们对修建铁路 的权利都起了争夺之心,但双方各自争执不下。在此情况下,詹天佑提出由 中国人自己修建这条铁路。

英国人和俄国人经过几番扯皮后,最终也达成协议:如果清廷在不借外 债、不用洋匠的前提下修建铁路,那么京张铁路完全可以由清政府自行组织 修建,双方绝不插手。

这份协议_ 了清政府向洋人求助的后路,清政府也只能任命詹天佑 为总工程师。

京张铁路全长约200公里,从北京到张家口的这段距离,当中需要穿过 山脉,还要开凿四条隧道。地形险峻,工程艰巨,举世罕见。

詹天佑爱国事迹篇7

1883年,中法战争全面爆发。为了争夺大清属国越南的控制权,法国以 科学考察的名义,派兵进驻越南。清政府为了维护对越南的主权,也出兵驻 守,并下令黑旗军刘永福带领部队抗击法军。法军以此为名,增兵越南,由于 清政府一味的避让妥协,加上越南清兵指挥不一、装备陈旧和清政府消极防 御的思想,清兵一败再败,直到退人云南境内。朝廷内部主和派发言,他们决 定在上海同法国侵略者进行和谈。

在议和期间,法国军舰驶人中国领海——福建马尾港。一心避战求和的 清政府对此竟是没有任何的、或者抵抗的行动。按照当时的国际法律, 一国军舰若没有获得对方国家允许,私自在对方国家军港停靠超过两艘军 舰,停泊时间超过两个星期,那么均为自行宣战,而清政府却对法国将军舰 开到自己领海的行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当时清政府主持福建船政事宜的船政会办大臣叫做何如璋,他受制于 朝廷“无纸”(命令)不得开炮,否则就算胜利了也要被砍头。何如璋面对法国 人的侵略意图,他也无可奈何,只得命令福建水师各舰刻意忍让。

詹天佑知道法军蠢蠢欲动,面对这样的情形,他十分着急,于是便私下 同“扬威号”主管张成说:“法人驶进来了很多兵舰,他们居心叵测,我们纵然 接到命令,无纸不得开炮,但是对法国人的狼子野心,绝不能不加提防。”在 詹天佑的告诫下,张成命令“扬威”号做好战备工作。果然,不久之后,法军偷 袭福建水师,中法马江水战爆发。由于清廷避战求和,福建水师十一艘军舰,猝不及防,在开战不久,他们未能击沉一艘敌舰,便全军覆灭了。

但福建水师官兵们的英勇顽强的精神,让西方人大为震惊,特别是詹天 佑。在海战开始之后,詹天佑冒着法军密集猛烈的炮火,沉着机智的择机开 炮,击中法军旗舰“伏尔他”号,法军总司令中将因此受重伤,险些一命归西。 詹天佑从混战中救出很多因为战舰沉没掉人海内的战友。

此次海战,詹天佑等人的英勇表现被西方记者大为赞赏。上海英商创办 的《字林西报》中称:“这次战役,西方人没有想到会遭到中国人如此顽强的 抵抗,中国海军竟是这样的勇敢力战。‘扬威’号上的五个水手,尤其是詹天佑的表现最为勇敢,他临大敌而毫无惧色,并且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还能 镇定如常,鼓足勇气,在水中救起很多落水的战友……”

这是詹天佑第一次以出色的表现出现在西方人的报纸中,也是詹天佑 第一次被西方人记住。

崭露头角

中法战争结束后,詹天佑在留美同学邝孙谋的力荐之下,终于在1888 年进人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在这里,詹天佑得以实现自己为中国人 修建铁路的夙愿,并在铁路工程之上崭露头角。

当时,清政府正在修建一条由天津到唐山的铁路,詹天佑亲自到工地上 与工人们同甘共苦,在他的激励下,工人们修建铁路的热情大增,他们鼓足 了干劲,八十天就完成了全部的工作,比预计时间提前了很多。但李鸿章却 将此功劳算在英国工程师金达头上,并上表提升金达为中国铁路公司的总 工程师。

1890年,清政府为了贯内外的联络交通网,决定修建从东北沈阳 到京畿一带的铁路,同样指定英国工程师金达为这条铁路的总工程师。1892 年,铁路工程进展到溧河大桥。由于大桥地形复杂,施工困难,英国人金达没 能修建成功,随后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工程人员也来承包此工程,却无一例 外地遭受失败。此时,工程期限将至,在此情形下,詹天佑挺身而出,要求由 中国人自行修建滦河大桥。清政府万般无奈,只好让詹天佑一试。

詹天佑总结了国外技术师失败的原因,他对滦河河底的泥沙、土壤进行 了仔细周密的考察研究,最后决定采取中国最传统的方法。他派中国的一些 潜水员潜人到涞河河底’然后再配合机器进行工作,终于顺利地完成了造桥 过程中最困难的一步——打桩。在施工过程中,詹天佑解决了连外国工程师 都没能解决的桥缴施工问题。溧河大桥桥长630余米,是当时中国最长的铁 路钢桥。这一成功,让参与施工的中国劳工大受鼓舞。詹天佑因此大受金达 的赏识,在1894年被英国工程研究会选举成为会员,詹天佑是该会第一名 中国会员。

詹天佑爱国事迹7篇相关文章:

爱国主义书心得体会推荐7篇

最美公务员先进事迹心得体会8篇

小学要爱国演讲稿最新7篇

爱国题材演讲稿7篇

激昂爱国的演讲稿7篇

我们要爱国演讲稿7篇

5教师爱国演讲稿7篇

的爱国主义教育讲话稿7篇

爱国内容的演讲稿7篇

918爱国主义教育讲话稿7篇

詹天佑爱国事迹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