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撰写教案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教案的有效编写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更加有的放矢和富有成效,下面是58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钱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钱教案篇1
一、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里,我经常看到个别孩子捡到别人的铅笔、橡皮等物品,有的幼儿交给老师,有的幼儿据为己有,针对这种现象,我设计了《一分钱》这一活动,对幼儿进行。
二、活动目标
1、会唱《一分钱》,激发幼儿拾金不昧的精神。
2、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大胆表演。
3、体验活动带来的欢乐。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熟悉曲调,唱准歌词。
难点:角色表演。
四、活动准备
1、一分钱、警察帽子、音乐、有小朋友捡到钱交给警察叔叔的图片。(物质准备)
2、幼儿有听过《一分钱》的经验。(知识经验准备)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律动《粉刷匠》。
2、(出示图片)提问:图片上都有什么?在哪里?是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
3、(出示一分钱)认识一分钱。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边做动作边范唱)小朋友们,以前是不是听过这首歌?听谁唱的`?
2、朗读歌词—逐句学唱—完整唱两遍。
3、表演歌曲:歌曲里唱了谁?那我们也学着歌曲表演吧?(跟着音乐边唱边表演)
(三)结束部分
1、请小朋友根据歌词创编动作。
2、老师也编了一套动作,请小朋友跟着老师做一做(请一个小朋友扮演捡钱的人,提示把捡到的钱归还失主或交给警察叔叔叫拾金不昧的人)
3、分角色表演:男孩—警察叔叔,女孩—拾金不昧的人。
六、活动延伸
1、认识各种纸币。
2、回家与爸爸妈妈分享拾金不昧的精神。
大班钱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钱币,在买卖东西和观察学习中知道如何有节制地用钱。
2、知道要爱惜钱,合理计划地用钱,养成良好的用钱的习惯。
【活动准备】
红包20只、钱(钮5元20张、100元2张、50元2张、10元10张、五元2张、一元一张),卖东西(一人一个每样五元、银行要准备存款单,说明有利息),短片展示,幻灯片,20个篮子。
【活动过程】
一、教师发钱,认识钱币。
1、发给幼儿每人一个十元红包(内置钱币:五元。)
2、和幼儿一起认识钱币(二十、五十、一百元)。
二、设置场景,尝试用钱。
教师分别设置:银行存钱的、卖小吃的、卖书的、卖日用品的、卖玩具的、卖小饰品的、卖学习用品的,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买东西。
三、购物反馈,集体交流。
1、你买了什么东西?(幼儿介绍,教师不做点评)。
2、教师小结:呵,大家都会用钱了,不错啊,谁还有结余?
四、故事介绍,短片展示。
1、故事介绍我这里就有一本《钱的学问》的故事,说的是小熊哥哥和妹妹用钱的事情,你听听……讲述他们乱用钱的一段。小熊哥哥和妹妹是怎么用钱的?你觉得好不好?会带来什么后果?
教师小结:对,乱用钱,没有节制的用钱是不行的,你们来看一看。
2、短片展示(小熊哥哥:“我上英语培训班都没钱了,我要买棒球拍参加比赛也没钱了,我把零花钱都买了游戏机呢!我要钱啊!”小熊妹妹:“棒棒糖好吃,我的钱全买这个了,可我现在要买学习的书和舞蹈鞋都没钱了,爸妈我要钱!熊妈妈:“钱、钱、钱,,买米买菜,生活用品,哪样不要钱?象你们这样,我们全家喝西北风去!熊爸爸:“买这买那,孩子们,你们以为爸爸是钱做成的?!难道你们以为钱是从树上长出来的!开车要钱、上学要钱、这就是生活——工作、挣钱,为下雨天做准备!”)怎么会没钱?如果你有钱,你会怎么花钱?行,现在给你们一次机会再去用钱,可以去退货。也可以坚持你想要的。
五、幼儿再买,集体讨论
1、这回你是怎么用钱的?为什么改变了主意?一开始你买的`是什么,后来呢?没有改变主意的人,又是为什么?
2、如果你每月有一笔属于自己的零花钱,你会怎么用?
3、教师小结:你确实需要的、有用的东西可以买。还要根据你拥有的前的数目,合理计划用钱。其实,熊爸爸说的“下雨的时候”就是家里更急需用钱的时候。所以我们平时就要节约用钱、合理计划地用钱。
六、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那么钱用完了,没钱了怎么办?
2、讲述故事《钱的学问》第7页到第九页。(放书的幻灯片)。
3、教师小结:其实我们今天讨论的内容,《钱的学问》这本书都告诉我们了。当然,现在我们不能象童话里小熊哥哥和妹妹那样去挣钱,但我们可以努力学本领,长大挣好多好多钱,好吗?
七、活动结束、延伸方案
可以在大班教研组开展“旧物拍卖”活动,以旧物代替钱,所挣的钱用于公益,让幼儿明白钱还有这样一个最好的用处。
大班钱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10元以内面值的人民币,说出单位名称。
2、能以元为单位进行10以内的换算。
活动准备:
1、贴有5元、10元的储钱罐,罐内装以元为单位的钱币,总额与标签相等。
2、 5元、10元纸币。
活动过程:
一、创境激趣
1、小朋友在商店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钱)
2、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人民币)
二、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小朋友,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2分组活动:幼儿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向同桌介绍。
3、小组汇报:让幼儿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展示出来。
4、让幼儿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幼儿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
三、10以内的换算
1、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储钱罐里有多少钱吗?怎样数快呢?
2、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幼儿拿出储钱罐里的人民币,分类数出每种面值的人民币的张数。
3、你的储钱罐里有多少钱?
数一数:(1)1元等于几个5角?
(2)1元等于几个1角?
(3)5元等于几个1元?
(4)10元等于几个1元?
(5)10元等于几个5元?
4、对照储钱罐的标签与罐内的钱币,写出不同算式。
5、师小结换算关系。
四、小超市
幼儿到小超市买东西,练习10以内的换算。
五、活动结束,提醒幼儿及时洗手。
大班钱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钱币在生活中的用处,知道中国钱币的演变历史。
2、探究人民币图案的设计意义,增强爱护钱币的意识。
3、通过游戏体验,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4、知道中国的古钱币。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重点:
了解钱币在生活中的用处,知道中国钱币的'演变历史。
活动难点:
探究人民币图案的设计意义,增强爱护钱币的意识。
活动准备:
钱币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人民币,自由讨论它的用途。
2、你在什么地方见过钱?我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钱?
二、出示挂图,介绍中国的古钱币。
1、认识中国的各种古钱币。
挂图上的钱币你们见过吗?猜一猜哪种钱币是最早出现的?
2、教师总结:最早出现的钱币是贝币,然后是各种形状的金属币,接着秦始皇将这些金属币统一成了圆形方孔铜钱。后来,一些大的金额用白银和黄金来代替。在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我国最早的纸币。
三、认识人民币。
1、我们现在用的是我国第五套人民币,谁来说一说这些纸币和硬币上的图案分别是什么?
2、幼儿分组观察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图案,并进行集体分享交流。
3、教师总结:人民币图案的意义。
大班钱教案篇5
活动设计背景
孩子们经常捡到别人的铅笔、橡皮等物品,有的幼儿交给老师,有的幼儿据为己有,针对这种现象,我设计了《一分钱》音乐活动,对幼儿进行。
活动目标
1、会唱《一分钱》。
2、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大胆表演。
3、幼儿拥有拾金不昧的精神。
4、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5、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熟悉曲调,唱准歌词。
2、难点: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
1、一分钱纸币若干
2、警帽一顶
3、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
1、律动《数鸭子》。
2、师生问好:
3、出示“捡钱交给警察叔叔”的图片。
提问:
(1)图片上都有什么?
(2)什么时间、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描述图片,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4、认识一分钱,开始新课教学
二、新歌教学
1、听录音范唱或教师范唱。
2、小朋友们,以前是不是听过这首歌,听谁唱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首歌。
3、随我朗读歌词。
4、随我逐句学唱。
5、分组学唱。其他小朋友打拍子。
6、试着随我完整地唱。(三遍)
7、歌词接龙唱。(我唱前句你唱后句)
8、再完整地唱一遍。
三、表演歌曲
1、提问:歌曲里唱了两个人物,捡钱的小孩和警察叔叔。进行分角色表演。
2、首先请小朋友自己根据歌词创编动作。
3、老师也创编了一套动作,请跟我做一做。(请一个小朋友扮演捡钱的.人,提示我们把捡到东西不揣进自己兜里,归还失主或交给警察的人叫拾金不昧的人。)
4、分角色表演:男孩——警察叔叔;女孩——拾金不昧的人。
让每一位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
四、小结:幼儿从小要发扬“拾金不昧”的精神,做个好孩子。
活动延伸:
认识各种面值的纸币。
活动反思:
班主任必须以科学的育人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耐心的长期的努力;和学生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班主任既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苦恼,使他们乐意向你倾诉,以达到和学生心灵上的沟通,以便能对症下药,有效地解决问题。平时,我们在工作中要注重循循善诱、启发引导,从不凌架于学生之上,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获得了尊重,从而理解老师用心,敞开心扉讲真话;在学生学习方面出现问题时,耐心帮助他们,从不用严厉的口吻指责、批评他们,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最好利用课余时间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并引导他们在共同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中建立真正的友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
大班钱教案5篇相关文章:
★ 大班沉浮教案5篇
★ 升大班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