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每个环节都应围绕核心展开,以确保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对教案的评估,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效果,及时进行调整,58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绿优质教案最新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绿优质教案篇1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的幼儿自理能力较差,每天都等着老师去给他们穿衣服,穿鞋子,我班的老师给他们穿好衣服都是满头大汗,我就结合社会领域里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设计的这节课。
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表演动作,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学习做自己能做的事,不懒惰,不依赖。
3、学习词语:小宝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正确穿衣服
难点:能分清鞋子的左右
活动准备
地点:午睡室(小床,椅子,桌子)
人物:小宝(请大班小朋友扮演)
起床音乐
活动过程
1、出示场景提问:这是什么地方?(午睡室)有什么?看谁来了?(小宝),小不点在干什么?(解扣子)谁给小宝脱衣服、脱鞋子?
幼儿答:小宝。
问:衣服脱下来怎么放?鞋子脱下怎么放?这时放起床音乐。问:谁给小宝穿衣服,穿裤子、穿鞋子?
幼儿答:小宝自己穿。
老师小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宝真能干。
2、老师问小宝:你在幼儿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是不是也是自己做呀?小宝答:我在家也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朋友们你们也像我一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3、由小宝带领小朋友边做动作边说:我自己穿衣、我自己穿鞋、等。
4、全班小朋友练习穿鞋、脱鞋之后选几个能干的孩子进行表演,老师给予帮助。
5、送小宝回班,(练习礼貌用语)
6、午睡:全班练习穿脱衣服和鞋子。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班的幼儿85%的幼儿都会穿脱衣服和裤子及鞋子,只有个别幼儿还是分不清鞋子的左右,总是穿错。我相信在练习中他们总会分清的。
绿优质教案篇2
活动准备
吹塑纸、拓印纸,水粉颜料、油墨,毛笔、油墨磙,电视机、多媒体实物展示仪。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大胆作画、合理构图的能力。
2、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作业态度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3、让幼儿学习剪、拼、印凹凸套色吹塑纸版画,掌握巩固印制套色吹塑纸版面的不同技法。引导幼儿使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表现自己独特思想,体验创造的乐趣。
活动过程
1、欣赏版画作品,导人活动内容。
(1)出示两幅套色吹塑纸版画,并提问:“请哪位小朋友说说这两幅画分别是怎么制作的?”
(2)教师小结:这两幅画都是直接在吹塑纸上画上可爱的小金鱼,用水粉颜料印,一次印一种颜色,用油墨印,把颜料全部推上去一次印出来。今天,老师还要教小朋友学习一种新的制作套色吹塑纸版画的`方法,就是凹凸套色吹塑纸版画。
2、教师向幼儿讲解凹凸套色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1)运用多媒体实物展示仪示范讲解。
(2)提问:“老师是怎样制作凹凸套色吹塑纸版画的?”
(3)教师小结:凹凸套色吹塑纸的底版制作不像我们以前学过的那样直接在吹塑纸上画出底版,而是用边角料或一些实物的自然形状剪拼成凹凸底版,底版上有的地方凹下去,有的地方凸起来,版制作好了,印的方法和我们以前学的是一样的,可以用水粉印,也可以用油墨印。
3、幼儿操作活动。
(1)启发幼儿思考创作内容,任选一种方法印画。
(2)儿制作底版,老师巡回指导。
(3)幼儿任选方法印画,老师提醒幼儿注意卫生,互相谦让。
4、价作业,结束活动。
(1)展览作业,互相欣赏,互相评价。
(2)请小朋友讲讲自己的画或讲出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例:我喜欢《小鸡捉虫》这幅画,因为这幅画上的小树林是用水杉叶子印的,看上去很像真的小树林,印的也很干净,所以我很喜欢。)
(3)老师讲评、小结。
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投放印制套色吹塑纸版画的各种工具和材料,鼓励幼儿进行操作活动,巩固幼儿的认识。
附资料:关于凹凸套色吹塑纸版画的制作简介
凹凸套色吹塑纸版画是在吹塑纸上作画,再剪拼成凹凸底板,运用多种颜料印制而成的。是融画、剪、拼、推、压、印为一体的综合绘画制作活动。它的表现技法丰富,画面色彩鲜艳明朗,并有可供幼儿选择的工具和材料,因而能充分激发幼儿操作、学习的兴趣,并能掌握一些工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协调性,同时养成大胆、耐心细致、讲卫生的好习惯。
具体制作方法以本节活动范画《金鱼》为例。
第一步制作底版,取吹塑纸边角料,在上面画上金鱼后。沿边缘剪下小金鱼,也可以用树叶拼贴,水草用两片柏树叶代替。
第二步印画,取一张8开吹塑纸版,在上面均匀地推上蓝色油墨,放在一边,再在小金鱼身上推土桔黄色油墨后,按原来位置摆放到蓝色底版上,做的水草全部摆放后,盖上印画的8开铅画纸。用手或平底茶杯磨压,注意用力均匀,边印边可掀开一角看看,直至满意为止,这样一幅凹凸吹塑纸版画就印好了。
绿优质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了解自己身体能动的一些部位,从而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2、知道多运动,身体才会健康。
3、在大胆探索、自我发现的活动中,增强活动兴趣,提高合作能力,体验愉快情绪。
4、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纸盒制作的木头人;各种图案标记;音乐《健康歌》
教学过程:
一、出示木头人,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听,是谁在哭呀?我们一起把他请出来。(木头人出现)
问:他是谁?木头人怎么了?他为什么不高兴呢?我们问问他。
木头人讲述原因(不舒服、不能动)
二、幼儿帮木头人脱掉"外衣"。
请部分幼儿帮助木头人脱掉身上用纸盒做的"外衣"。
三、探索自己身体可以动的部位,并做标记。
1、听音乐,老师带领小朋友一起跳舞
2、探讨表演时身体哪些部位在动。
3、幼儿给自己身体会动的部位贴标记。教师巡回指导。
师:其实,我们身体的许多部位都可以动,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身体来动一动,按顺序来找一找,在能动的部位贴上你喜欢的标记。(幼儿自由探索)
4、除了刚才跳舞的时候身体部位的运动,还有哪些身体部位可以运动呢?
师:我们的身体上有这么多部位都能动,我们来找找吧。
四、通过讨论,知道多做运动,身体才会健康。
1、讲述运动后的感觉。
提问:运动后你有什么感觉?老师运动后觉得好舒服呀!(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感受)
2、讨论运动对身体的好处。
经常运动身体会怎么样?(强壮、健康、不生病、棒棒的`……)3、说说人们常做的运动项目。
你看到人们做过什么运动?(做操、打球、打太极拳、跳舞、健身广场锻炼、跑步……)
4、小结:为了健康,小朋友们从小要喜欢运动,经常运动。
五、表演《健康歌》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和幼儿一起细致地观察描述了身体的一些器官,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性格,充分利用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说出应该怎样做到从小运动。在活动最后,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和家长一起去探索,进一步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绿优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细致观察图画和大胆讨论的兴趣,感受故事的情绪。
2.在观察画面、大胆讨论的基础上发展较为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比较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
3.能够观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进行爱妈妈爱长辈的。
重难点分析
重点:能够观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进行爱妈妈爱长辈的。
难点:体验感受大树对男孩的情感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图画书ppt
心理准备:幼儿这个故事有提前的感知
活动过程
一、导入:观察封面,了解故事的主人翁:“大树和小男孩”引起幼儿对故事的兴趣。介绍作者的其他作品《失落的一角》、《阁楼上的光》等。
二、展??
1.观察与讨论:
(1)你怎么看到的小男孩?(小男孩露出的脚)
(2)你怎么知道小男孩在爬树?(小男孩露出的手和脚,还有树下的`鞋子)
(3)你怎么知道小男孩在爬树?(小男孩露出的腿)
(4)你怎么知道小男孩有了朋友?
(5)大树很快乐,但是心坎里却有些什么样的感觉?(伤心、难过、失望、孤独)
(7)最后,孩子坐在老树墩上,大树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爱心树》,请幼儿欣赏并试着讲述。
三、延伸:进行爱父母的和渗透
1.讨论:你觉得大树像小男孩的什么人
2.如果你是小男孩,你会怎么对待大树?
绿优质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3—124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八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师准备卷尺,生准备一张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面积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2、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面积单位,并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
二、新课。
1、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让生拿出准备好的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一下它的面积。生摆完后问:一共摆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沿长边摆几个正方形?沿短边摆几个正方形?
根据生的回答,是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画长方形时用1分米表示1厘米):
师问: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几厘米?沿长边一排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是几平方厘米?每排正方形的个数与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几厘米?沿宽边摆里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排数与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一共摆了多少个正方形?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答,师小结并板书:5×3=15
长×宽=面积
2、练习。“做一做”的题目,让生先量出它的长和宽,再计算它的面积。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八的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多少厘米,再计算。
2、做练习二十八的第2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做练习二十八的第3题。
先让一生与老师共同测量出黑板的长和宽,再让生计算。
四、作业
练习二十八的第4、5题。
绿优质教案篇6
目的: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及风格。
2、了解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
3、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
教学重点:
分析《声声慢》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课型课时:
品读-鉴赏课。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课件显示《如梦令》插图)首先请大家看到大屏幕。画中的女子端坐在小
舟上,小舟停泊在一片藕花深处,不远处有鸥鹭惊飞。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看到这幅画,你们会想起怎样的诗句呢?(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不错,正是李清照的《如梦令》(课件显示如梦令板书)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词的作者。
二、作者及作品风格介绍
(课件显示)李清照其人: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擅长诗文。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十八岁嫁给工部侍郎赵挺之之子太学士赵明诚为妻。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时,夫妻仓皇南逃,避居江南,后丈夫病卒,金石文物丧失殆尽,孑然一身,饱受国破家亡之痛,在辗转流离中度过凄苦的晚年。
李清照其词: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大家。她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有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词的内容、风格迥然不同。前期多为闺情词,反映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后期的李清照由于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饱经风霜的凄苦生活,其词一变前期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抒发悼亡之悲和怀旧之思,以寄寓家国之痛和故土之思。
刚刚我们了解了李清照词作的前后期差别,那么,《如梦令》应该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呢?(前期)不错,它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的情景。这首词让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李清照,走入她的作品《声声慢》,一起来品读她的另一种心情。
三、研习课文内容
1、音读。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它能让我们陶醉。下面请同学们听课文朗读,并在心中默读,要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感受词作的音乐美。
(课件播放女声配乐朗诵)
2、意读。通过刚刚的听,我们感受了词作的音乐美。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感知,并体会女词人的思想感情。
3、情读。请全班女同学齐读课文,把你对女词人感情的体会融入到你的朗读中去。
4、这首词表现了女词人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现的?请结合具体诗句来谈谈你的看法!(讨论后作答)
(课件显示问题及品读提示)
1、品读词人的感情不能离开词人当时的生活遭遇孤立地谈!
2、可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3、可抓住词中抒情性的'句子来品读!
4、可对比前期的作品来品读!
(学生品读,教师引导。)
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直接抒情,表达的感情哀婉
凄切,为全词奠定了凄清的基调。尾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与之相呼应,使全文都笼罩在一种凄凉、低沉的氛围中。体现了女词人晚年寡居时凄清孤独的生活感受。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此句中的“雁”在《一剪梅》当中也
出现过,因而说雁是“旧时相识”。不过,那时的词人看到雁会想到“鸿雁传书”,会有“云中谁寄锦书来”的喜悦,会勾起对丈夫的思念之情,那是一种甜蜜的忧伤。而此时,那似曾相识的雁儿再度飞过,丈夫却已亡故,物是人非,相思之情已成“悼亡之悲”。
再者,此时的词人避居江南,远离故土,看到北来的大雁便认为这是家乡来的大雁,因而说是“旧时相识”,可见,雁儿还勾起了词人的“怀乡之思”。
词中处处体现了这样的感情,如:“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独自怎生得黑”都可以看出。
词中所选择的意象“秋风”“淡酒”“雁”“黄花”“梧桐”“秋雨”都是灰暗、低沉的,从中也可以词人此时的心境。
5、教师赏析名句
(课件显示)
名句赏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赏析:开篇使用七组叠词来表现心态,奇特而具有音乐美,似“大珠小珠落
玉盘”,可谓“横绝古今”。词作写女词人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一起床便百无聊赖,若有所失,于是希望找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寻寻觅觅”而不得,反被一种“冷冷清清”的孤寂气氛笼罩。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凄凄惨惨戚戚”之情油然而生。仅此三句,就把女词人空虚、凄清、伤感、愁惨的心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使读者也不禁为之屏息凝神。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赏析:此句用细雨敲打梧桐的响声来渲染凄凉的气氛。“梧桐”这一意象无数
文人曾歌过,它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它带有一丝秋的凉意带着浓浓的相思之情和失意愁绪。而黄昏冷雨绵绵不断地敲打在梧桐上,更让人觉得愁思难断。词人将满腔愁绪融入到梧桐冷雨中,情景交融,物我合一,让我们无从分辨这点点滴滴的冷雨到底是敲打在梧桐上还是敲打在词人那破碎的心上。
6、小结
(课件显示问题答案)
词作上片用秋风、飞雁衬托自己的孤凄,下片以秋雨、黄花渲染自己的愁苦,
情真语切,集中反映了词人晚年寡居时的悼亡之悲、怀乡之思和孤独凄清的生活感受。
直抒胸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触景生情--“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融情入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四、对比阅读
(课件显示《一剪梅》并伴有朗读)
请同学们从以下角度对比两首词作。
(课件显示。数字表示出现顺序)
?一剪梅》
①
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
③
红藕、玉簟、罗裳、兰舟、锦书、雁字、西楼、花、水
④
色调明丽清新
⑦
闺愁
离愁
?声声慢》
②
晚年寡居时
孤独凄清的生活感受
⑤
雁、黄花、
梧桐、细雨
⑥
色调灰暗阴沉
⑧
悼亡之悲
怀乡之愁
小结:通过对比,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女词人早晚期词作迥然不同的风格。
由此可见,个人的遭遇和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通过这些作品,我们也看见了一个一生都被“愁”所困扰的女词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调。早年她的愁是“春愁”、“闺愁”“相思之愁”,用她自己的话来说那是“闲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晚年她的愁则是在经历了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后“欲说还休”的愁,那种愁沉甸甸的、是一种“深沉的愁”。
五、延伸拓展
1、根据你对李清照的了解,试辨别下面两首词作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
(课件显示)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明确:《醉花阴》为前期之作,写重阳思夫之情。《武陵春》为后期之作,写
晚年时疏懒、悲伤的心境。
2、(课件显示)
试从题材、语言、所表达的感情这三方面来总结李清照词作的特点。
明确:题材:较狭窄(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等);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这也是婉约词的基本特点。
3、(课件显示)
李清照除了创作婉约词,还有不同于婉约词风的文学作品吗?如有,试举例。
明确:有豪放词,如《渔家傲》;有诗作,如《夏日绝句》;还有散文,如《金石录》后序。
绿优质教案最新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