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应设置适当的课堂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感,有效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到方向与动力,以下是58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一年级教案最新6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教案篇1
一、学习要求会写的生字。
(一)、学习书写生字“女”
1.课件出示“女”字,说一说“女字的结构。
2.引导生说出“女”的读音。
3.我们用先学本义识字法来学习“女”这个字。
4.同学们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个字的'甲骨文,它是什么形呀?
5.你能根据甲骨文试着说一说“女”的本义是什么吗?
6.【本义】本义为奴隶。表示女人。
7.师小结。
8.指导书写“女”字。
强调“女”字的新笔画:撇点。
①指导、示范书写生字。
②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二)用相似的方法学习书写生字:开。
开kāi
?部件】①“一”表示门闩。②“廾”表示双手动作。
?本义】双手拨动门闩。
?引申义】开门。
(三)、1.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进行组词、口头造句。2.课件出示词语。
二、学习我会认的生字。
课件出示认读生字“男、女、开、关、正、反”6个生字。
1.出示生字及图片,指名认读生字。
2.多种形式朗读识记字形
3.以游戏方式识记生字。
三、课堂小结。
一年级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认识自己身上的左右位置。
2、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知道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3、通过观察,小组合作讨论,辨析,实践活动,能说出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4、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对学生进行安全。
教学重点、难点:
从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过渡到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师:在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小朋友们放松一下,请大家听一段音乐。
师:刚才我们跳舞的时候,出现了两个方位词,小朋友听出来了么?(左和右)
师:对!今天我们将学习有关左与右的知识。
出示课题:左和右(注意左、右的写法)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1、用左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这个小朋友在吃饭,你们能告诉老师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拿调羹的是右手,拿碗的是左手)。
师:你们平时习惯用哪只手拿调羹的?请举起这只手。(学生举手)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多数人和你们一样习惯用这只手拿调羹,我们就称这只手为右手(贴上粘纸“右”)。所以和右手同方向的这一边就叫做右边,这只脚就是右脚。
师:这只手是右手,那另一只手就是左手(贴上粘纸“左”)。所以和左手同方向的这一边就叫做左边,这只脚就是左脚。
师:我们现在能分清楚左手、右手,左脚、右脚。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左与右吗?谁来说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师:我们小朋友已经学会区分左右了,接着老师请小朋友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是:听口令做动作。
左拍拍、又拍拍,
向左看、向右看,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双手举起来,耶。
师:小朋友真聪明,现在老师这里有些图片。图片上面是我们小朋友身上的某些部分,你知道它们是左边还是右边吗?
小结:将自身的位置调整到与照片中的位置相同,再判断。
2、结合具体场景,进一步理解以自我为参照中心左与右的位置关系。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来了很多老师,他们对你们不是很熟悉,你们能帮陈老师介绍一下自己的同学吗?不过在介绍之前老师也对小朋友们提一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你要告诉我:我的左边是谁?我的右边是谁。(学生介绍)
师:(请一名学生的左边同学站起来)
3、认识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的左与右
(1)、出示p47的题1
师:小朋友们介绍得真不错,你们已经认识了左与右,我们现在到大街上去瞧一瞧!
师: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真多,真热闹啊!我们在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过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板书)
(2)、出示p47的题2
师:小丁丁想过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请个别同学回答。
(4)、出示p47的题3
师:这时,小巧也准备过马路。那么,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独立完成后核对。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左与右”,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碰到左与右。比如上课时,我们举右手;上下楼梯时要靠右走。如今世博会就要在上海举行了,我们要遵守世博礼仪,其中有一条就规定,乘坐自动扶梯时,要左行右立。只有遵守世博礼仪,我们才是讲文明的小公民。
三、通过游戏,巩固新知
1、说一说。
师:小丁丁跟着妈妈去超市购物,他们来到了文具柜台。呵!那么多玩具,挑选什么呢?妈妈规定只能买一样,并且不能说出它的名字,只能说出它的左、右邻居各是谁。小朋友,如果你是小丁丁胖,你会怎么说呢?其他小朋友能根据他的说法,猜出他想买的是什么吗?
2、摆一摆。
(1)师: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右边,把铅笔摆在文具盒的右边,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边,把橡皮摆在学具盒的左边。
(2)让学生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从左数,文具盒是第几个,从右数,文具盒是第几个。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3、跳一跳
出示:《分清左右》: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左手跳舞,右手跳舞,左手、右手分得清楚。
板书:左与右
过马路,要安全,
先看左,再看右。
一年级教案篇3
一、分析任务:
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常常会遇到买门票、食品、玩具、学习用具以及交费等实际问题,因此,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种类,知道爱惜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在日常购物中要注意文明礼貌,让学生知道要节约零用钱。
二、课前调研:
一年级的学生都有花钱的经历,但是对人民币到底认识多少呢?我对15名学生做了访谈式调研。
调研是以聊天的形式进行的,主要涉及的问题是:
(1)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吗?
(2)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3)你知道人民币都分哪些种吗?
(4)你自己买过东西吗?能说说你是怎么买的吗?
(5)你知道1元等于几角吗?
(6)一个转笔刀5元7角,你要拿哪些张钱去吗?还可以怎么办?(老师提供样币)
通过这些问题我发现:学生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他国家的币种知道得很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有部分学生没有独立买过东西;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清晰,在所调查的15个学生里,有10个学生能清楚地说出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只有7个学生能说出1元5角是15角,5元7角我可以拿一张5元和7张一角和其它方法的。
根据这些问题,我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对外币的一些介绍,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重点放在了元角分之间的转换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我用1元钱买了一支笔,我可能拿哪些钱去买?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最后还原到生活当中去。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使用爱护人民币。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显示“购物”两字)
师:小朋友,大屏幕的两个字你认识吗?谁能大声地读出来?
生:购物
师:购物是什么意思呢?
生:买东西。
师:对,买东西就要用到钱。
师: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呢?(课件出示各国的钱)
师: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日本使用的是日元,美国使用的是美元,(课件上指点给学生看!)
2、引导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师: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呢?
生:人民币。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人民币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1、集中学习、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师:请小朋友将准备好的钱袋拿出来。(同桌合作)
师:把你认识的人民币拿给同桌看一看,看谁认得最多,开始!
(教师巡视)
师:刚才我看了一下,小朋友认得不错,下面我来看看你们都认对了没有?(课件出示)
师:说说你是怎么认的?(着重讲可以看数字、颜色)
(第一组:放大的100元第二组:放大的20元第三组:放大的10元)
(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币及纸币同时出现)
师:两个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指着硬币,纸币的课件)
生:一个是纸币,一个是硬币。
师:对,他们制作的材料不一样。
师:两个硬币的背面是什么?
生:国徽。
师:国徽是什么?
生:是我们国家的标志。
师:很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因此我们应该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
2、给人民币分类
师:这么多钱放在桌上,你们觉得怎样?
(课件出示一堆零乱的钱,面值参照书p54)
生:很乱。
师:那你们能把它们有规律地分一分吗?
(请一个小朋友说,教师移动鼠标将钱分类)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来分一分?说说你按什么来分的?
生:按数字分。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硬币纸币分。
生:按元、角、分来分。
师: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名称,谁来给他们三兄弟排排队?
生:元是老大,角是老二,分是老三(随小朋友说,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下面打开课本55页,书上的人民币你都认识吗?发现书上印的人民币与我们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左下角有一个红颜色的斜线。
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这是样币。
师:这小朋友知识面真广,这是样币,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3、简单的角与角的换算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了人民币按单位可以分成元角分,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课件出示)一张两角可以换——()张一角,一张五角可以换——()张一角。
师:(教师演示换2角,请小朋友拿自己准备的钱上来换!)
同桌小朋友动手相互换一换5角(教师巡视)
师:(汇报成果)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一下?
(分别请两个小朋友上讲台拿5角与其他小朋友换1角)
师:刚才小朋友只换了2角,5角,现在4个小朋友随意换一换。(用他们准备的钱)
(教师巡视)师:换好了吗?你是怎么换的,谁愿意来告诉老师?(分别请3组小朋友)
4、学习1元=10角
师:老师这里有些玩具,一元一个,谁愿意来买?
(将学生来买的钱拿给小朋友看,说明小朋友拿1元的方法可以有多种)
师:老师可以卖给他吗?还有不同的付法吗?(进行3—4组,用不同的`分法进行)
师:我们从来买的小朋友付的1元钱中发现什么?
师:对,不管用什么方法付,是不是加在一起都是10角?
1元=10角(板书,课件出示)
师:那你们能猜猜1角等于多少分吗?用你手里的学具来验证一下。
生:1角=10分(师板书)
师:好!下面我们来看这些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练习20角=()元3元=()角1元2角=()角)
(三)游戏,逛超市
师:你们想不想用手里的钱去买你想要的东西?
师:好!下面我们去小小超市逛一逛,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售货员,谁愿意(准备卡通售货员的帽子)
师:谁愿意来买,带上你需要的钱!
(操作中,教师指导:你把他的钱数了吗?问售货员:你觉得当一名售货员责任是什么?并穿插进行礼貌)
师:下面小组合作,先请小组长当售货员,四人轮流,两人买,一人监督,付钱的数目对否?
师:小朋友都用自己手中的钱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以后小朋友可以不要每件事情都麻烦爸爸妈妈,有些东西可以自己去买,但我们自己的零花钱不能乱用,要积累起来,用在该用的地方,好吗?
(四)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人民币的认识
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一年级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十九个课题。教学安排考虑幼小衔接的内部实质意义,同时,紧密联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
教材凸起艺术学习的价值;隐含学科知识技能,在低班级学段更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在课程设计中充分开采单位正题的人文精力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正题,并注意单位正题的延伸与拓展。教材内部实质意义凸起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
教学重点、重点:
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正视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熟悉发展规律,激发少年儿童的活泼、朝气和对艺术的向往与憧憬。
不盲目的把艺术学科简单的叠加,而是强调学科之间的连接与互渗。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通过不雅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功德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忙学生熟悉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当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部实质意义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力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当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患上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患上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可以兴许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当中激发创造精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全册教学进度
周次
第一周欣赏《冬日戏婴图》
第二周《画自己》《长呀长》
第三周《太阳》《漂亮的瓶子》
第四周《洗澡》《船》
第五周《手形的联想》《兽王大王》
第六周《可爱的动物》《介绍我喜欢的玩具》
第七周《春天的色彩》《用春天的色彩装扮自己》
第八周《我们身边的线条》《下雨了》
第九周《童话城堡》《钓鱼》
第十周《好吃的水果》《伙伴》
第十一周《花的世界》
第十二周—第十七周补充22工程内部实质意义
第十二周—第十四周剪纸系列
第十五周—第十七周卡通画
第十八周考试
第十九周评卷登分
欣赏封内作品:《冬日戏婴图》
?冬日戏婴图」是北宋末的苏汉臣所绘,苏汉臣是北宋末的汴梁人,靖康之难后,追随宋室,迁居钱塘。详细生卒年已经不可考,大致的活动时间为十一世纪末叶至十二世纪中期。他多年以前曾当过民间画功,宣和年间被征入徽宗画院。擅长画佛像及人士,其中尤以童婴题材最为人所赞赏。画画的人最知道人士是最难画,苏汉臣会被艺术家皇帝宋徽宗所心爱的缘故原由就在于苏汉臣的人士非常唯妙唯肖,连最难画的小孩童粉嫩透红的皮肤都画的无懈可击,真正使人赞叹不已,怪不患上故宫每次外展,岂论到哪里都带着冬日戏婴图展出,实在不愧是馆藏精品。
画中毛绒绒可爱的小猫,正让一对小姐弟玩患上不亦乐乎,小猫亦跳跃于其间!庭院里,梅花、山茶正开患上缤纷,姐姐拿着漂亮的彩色的旗帜,弟弟拿着红线绑着的孔雀羽毛,似乎正在比赛看谁的东西能吸引小猫的注意。这下可让小猫伤透脑筋了,真不知该选谁才好?而全画铺陈,无论山石皴法,婴儿口、眼、与手皆表现的活灵活现,让驻足画前的您,x那间,彷佛听见自己往日童婴时期嬉戏的欢愉喜悦。本画虽无款印,然不雅本幅笔墨,与苏汉臣秋庭戏婴图及其接近;无论山石皴法,婴儿口、眼、与手,皆无一不神似;而画幅尺寸大小二者亦复相若。种种的风格表现o应可认为是出自于同一位画家手笔,也可归为苏汉臣另一幅卓越出色的作品,今载于故宫书画录第三册。
一年级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
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学生自由发??
问:多买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1)你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统计,制成统计图
(3)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
2、喜欢()颜色的人最多?喜欢()颜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欢()颜色?
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
三、实践活动:
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动画片体育比赛电影新闻
做一次统计
四、总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学习生字14个认读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孩子们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14个认读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特别的作业”,引导学生感悟爱护花木,遵守制度。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1、谈话:美丽的春天到了,孩子们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找春天吧!如果老师布置一项作业(板书“作业”),让你们去大自然找春天,并且要把找到的春天带回教室里,想一想:你会带来什么作业?
这个问题从学生身边谈起,能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学生能积极参与进来,对学生的回答我不会从思想层面评价,只会从句子表达通顺上进行指导。
2、过渡走进故事:今天我们读的故事中的于老师也给他的学生布置了到大自然去找春天的作业,孩子们他们的作业是什么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穿插进行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通过学生自己拼读音节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学生字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交流学习效果。
通过小组交流、同桌互相检测学习效果、教师提问,全班交流、教师小结等环节,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课文,体会课文隐藏的思想感情。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体会课文隐藏的思想感情,并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语感。
三、达标训练升华
1、开火车读生字,同桌比赛读文,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深化重难点的学习。
2、思考:学完此文,你懂得了什么?引导学生受到文本的启发,懂得爱护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
四、堂清检测
设计了给生字注音、造句、思考题,紧扣课堂教学重难点,检测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红红的桃花
特别的作业 细细的柳枝 爱护大自然
嫩嫩的桑叶 爱护花草树木
一幅画着玉兰花的画
《特别的作业》教学反思
本课作者赋予了“作业”新的意义和价值,那就是把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引向更广阔的空间,引导他们去观察大自然,认识大自然,在美丽的大自然里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作业”看似简单的一个词儿,在故事中却由于它的“特别”让我们走进小姑娘小丽的心,让我们看到了她的善良,充满爱意的心,使我们自然而然地爱护身边的花木。故事浅显易懂,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相信读完故事,通过交流孩子们下意识地会爱护身边的花木,自觉地遵守相关规章制度。
在指导学生朗读方面,我注意到了发散学生们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去想象,去体会,去跟文中的人物找同感。比如,在孩子们交流到他们最喜欢小丽的作业时,我进一步引发他们思考为什么喜欢她的作业?我让孩子们先交流讨论,结果孩子们给出了精彩而动人的回答:“花朵也是有生命的,它那么美丽芳香,应该让更多的人去欣赏。”“嫩绿的柳条有大树妈妈,它应该和妈妈在一起”……我趁热打铁,问孩子们“如果老师也给你布置这样作业,你会怎么做?”孩子们纷纷表示要跟小丽一样把美丽的春天画下来。之后再启发学生想当时小丽画玉兰花那一刻心情怎么样,让他们带着这种心情再去读,反复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悟。
本课内容虽然浅显易懂,但其蕴含的“爱护“这一是深刻的。而这一又是通过小丽画玉兰花来表现的。我们注意了在学生读好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这一课的意义。让孩子们最终形成热爱大自然、呵护大自然、关爱花草和小动物的美好品德。
一年级教案最新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