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清晰的教案,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把握重点与难点,写教案时,建议考虑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下面是58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乌米饭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乌米饭教案篇1
目标:
1、介绍自己吃过的中西餐,了解中西餐的各自特色。
2、尝试用辩论的方式发展自己的见解,愿意倾听并接纳他人的意见。
3、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工具材料:
课前幼儿调查了解中西餐的特点。
活动设计:
一、引出课题
你吃过西餐吗?味道怎么样?,你觉得中餐好还是西餐好?
二、两组自由讨论
1、中西餐有什么特点?(味道、营养、种类、餐具、其他)
2、中西餐的不足是什么?
三、小小辩论会
1、了解辩论规则。
2、幼儿分两组展开自由辩论。
四、帮助小结
1、中西餐对比,得出各自的优缺点。
2、我们的饮食。(中餐为主,西餐为辅)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系列活动,突出体现了的渐进性、发展性与整体性。每个活动之后幼儿都有不同的新体验,对自我的认知也更为清晰、全面与深入。在活动中幼儿进行了充分的探讨,从他人那里获得了不同的评价及建议,开阔了他们的思路,幼儿学会了发现别人的长处和学习别人的长处,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更理解了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为此付出辛勤劳动的家长、老师、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们。活动中适时地给予幼儿引导和鼓励,使他们能在支持性环境中自主地探讨和发挥。作为一个引导者,能从不同的角度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扩展他们的思维,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现自己。活动设计新颖,具有创新特点。
乌米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参加粘贴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2、用胶水来粘贴米饭,感受活动中的快乐。
3、学说短句:“白白的,香喷喷的大米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
1、体验粘贴活动的乐趣。
2、将胶水涂抹在一次性盘中,然后将米饭粘贴到碗里。
活动准备:
与幼儿人数相等的一次性盘子 胶水 音乐 抹布 用餐巾纸做的米饭拿盆装好。
活动过程:
1、情感感知:
激发幼儿产生帮助他人的愿望情景表演:以哭声吸引幼儿的注意,教师指导语:“谁在哭呀?哦!原来是娃娃。那么我们来问问娃娃为什么哭呀?”
对话:“娃娃你怎么哭了?”娃娃说:“我饿,我要吃饭。”
老师:“哦,原来娃娃是肚子饿了,要吃饭,让我们小朋友来帮助她吧!”
2、老师示范:
出示一个一次性盘和小球(用餐巾纸做的米饭)
师:“这只盘里有米饭吗?”
幼儿:“没有!”师:“那我们就来烧米饭好吗?要烧饭呢要先放水(在盘里涂抹胶水),然后再把米宝宝粘到盘里。——烧米饭,烧米饭,烧好米饭香喷喷。”一边念一边粘。
3、幼儿开始粘贴:
“下面我们小朋友也来学学烧米饭!”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给予适当的指导,贴好后请小朋友用抹布擦手。
师:“米饭烧好了,请小朋友闻闻米饭香不香?” (老师做闻的样子——真香!)
4、学说短句
师:“看我们小朋友多能干啊,一碗碗白白的,香喷喷的米饭都做好了!”
指导幼儿说“白白的,香喷喷的米饭。”
活动评价:小朋友真棒,小朋友真能干!
5、给娃娃送米饭。
师:“娃娃吃饱了,不哭了,真高兴啊!让我们和娃娃一起跳个舞吧!”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回教室吃点心。
乌米饭教案篇3
一、 教学目的
1. 通过比较了解事物间的细微差别,了解米饭中含有淀粉,淀粉遇碘酒会变色。
2. 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的训练。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的精神,学会使用工具进行验证的科学方法。
二、 教学重点
了解米饭中含有淀粉,淀粉遇碘酒会变色。
三、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学会使用科学的观察方法,有目的'的研究。
2. 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的训练。
四、 教学准备
小组材料:一小团米饭、一些大米、一次性饭碗1只、水桶1只、金属汤匙1个、淀粉、一次性筷子4双、蜡烛1支、水1小杯、碘酒1瓶、滴管2根、火柴1盒、白纸5张、棉花签2根、培养皿1只、毛巾1块、废物盘1个、塑料药匙1个。
教师材料:一次性筷子1双、金属汤匙1个、淀粉1小包、白纸1张、米饭、滴管2根、水1小杯、碘酒1瓶、棉花签1根、废物盘1个。
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1分钟)
谈话:(出示米饭)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观察米饭。(板书课题:米饭的观察)
(二) 观察米粒与饭粒有什么有同。(8分钟)
1. 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米粒与饭粒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一下,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比较?
(大小、软硬、粘手与不粘手、颜色、形状、香味、味道)
2.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
3.汇报比较结果。
4.有同学发现米饭越咀嚼越甜,我们一起来试一下。(试两次)
有谁知道原因吗?(板书:淀粉)
(三) 淀粉的观察(29分钟)
1. 观察淀粉(14分钟)
(1) 谈话:米饭中含有淀粉,淀粉经过咀嚼后会变成有甜味的糖类。同学们想知道淀粉是什么样的吗?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
学生观察淀粉,并汇报。(白色、细、滑)
(2) 刚才,同学们通过看、摸、闻观察了淀粉,现在金老师把一小勺淀粉倒在汤匙里,加一滴管的水,再用筷子搅一搅,淀粉会有什么变化呢?大家动手观察一下。
(3) 如果把这淀粉糊用火加热又会有什么变化呢?想做这个实验吗?
这个实验要用火,所以特别要注意什么?(注意:安全)
学生分组实验,并汇报实验发现。(淀粉像米粒一样加水加热后变大了。)
2、碘淀反应(14-15分钟)
(1)谈话: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点蜡烛、拿米饭,手都弄脏了,现在大家到水桶里把手洗一下,我看哪个组动作最快。
洗干净了吗?金老师不放心,我请一样东西来帮忙。(出示:碘
酒)认识吗?有什么用呢?教师示范消毒。(给拇指和食指涂上碘酒)
学生拇指和食指消毒。
(2)谈话:消好毒了吗?现在我们来做个有趣的实验。
在每个课桌里都有一张白纸,请大家把它拿出来。现在,请每个同学用这两个消过毒的手指,捡出4粒米饭,排列在这张白纸上,注意要求:一要整齐,二不要把饭粒弄脏。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
是不是你把饭粒弄脏的呢?猜测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4) 碘淀反应
谈话:淀粉遇到碘酒真的会变色吗?你有办法验证吗?(师提
示用滴管)好,我们来试一下吧。
学生实验,并汇报实验发现。
是不是所有含有淀粉的食物遇到碘酒都会变色呢?
学生检验米粒,并汇报。(师板书: 变色)
(四) 复习巩固:(2分钟)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还想研究什么?
乌米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米煮熟了,就是我们吃的饭。
2、学习将泡沫屑粘贴在“小碗”里。
3、知道不能浪费米饭,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ppt图片、白色泡沫屑、画好碗的画纸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拿出准备好的米,请小朋友来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如:颜色、味道、大小)
2、以ppt图片加入故事情节的'形式将大米展示给幼儿欣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不一样的小朋友,他给我们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我们来听一听故事里发生了什么……
出示图片,教师开始讲故事。
3、师:我请我们班的小朋友也来亲手做一碗白米饭。
教师演示做“米饭”的过程:事先在纸上画好小碗,用固体胶涂在“碗”上,把大米(白色泡沫屑)撒在涂过胶的部分。
师:米饭应该是在碗里的,不能粘贴到碗外面去,注意先在碗里涂上胶水,再把“米饭”粘贴到碗里。
4、请幼儿回到桌上开始操作。
教师始终在旁指导幼儿,反复提醒幼儿不能将“饭”弄到碗外面。
5、教师总结评价。
乌米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练习将白色皱纹纸撕下来、搓圆、粘贴在饭碗上。
2.通过讨论、示范和实践,练习搓圆技能。
3.能够大胆操作,体会手工活动的乐趣。
4.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画好碗状图形的有色纸人手一张。
2.每组一份白色皱纹纸、两份浆糊、抹布。
3.两个范例(空和满)。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学习制作:香喷喷的.白米饭
1.教师示范操作方法(出示空碗范例)先拿一张白纸,撕一撕、捏一捏、蘸一蘸、贴一贴就行了,谁愿意来试一试啊?碗里要装满香喷喷的白米饭哦。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引导幼儿在轮廓线内制作,尽量不要把浆糊抹在桌子上和身上。
(三)展示作品,教师小结
1.作品展览,幼儿相互参观,比一比谁做的大米饭最好。
2.幼儿拿着自己做的白米饭喂给爸爸妈妈吃,并练习说:爸爸,妈妈,我请你吃大米饭。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乌米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将纸屑(或泡沫屑)均匀的洒在涂有浆糊的地方。
2.学习自己收拾桌面,将多余的纸屑或泡沫屑放入操作盘。
3.能够大胆操作,体会手工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画好碗状图形的有色粉画纸人手1张。
2.白色蜡笔、浆糊、碎纸屑或泡沫屑若干。
3.小动物若干(图片或玩具),白米饭1碗(可用泡沫屑做)。
活动过程
1.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动物幼儿园开学啦,今天又来了几位新朋友。我们来看看是哪几位新朋友?有几位?(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边提问边出示白米饭:噢,有那么多新朋友上幼儿园!可是,到了吃饭的时候,幼儿园里只准备了一碗饭,怎么办呢?(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想了很多好办法,有的小朋友还想做一碗白米饭送给他们,你们想不想呢?
2.教师出示操作材料,并将书活动要求,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白米饭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加以形象描述。
教师:白米饭在碗里堆得高高的,一粒一粒的。
·教师出示操作材料和画好的小碗,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大米饭装进碗里不掉下来呢?
·先按幼儿想出来的`办法加以尝试,然后引出新方法。
·教师讲述活动要求:用白色蜡笔画出满满的大米饭的外轮廓线,然后再轮廓线内涂上浆糊,把纸屑或泡沫屑均匀的洒在浆糊上,要让每个地方都撒到。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指导。
·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画出和别人不同的米饭轮廓线。(有的高高的,有的平平的,有的是被吃掉一大口的)
·引导幼儿在轮廓线内涂满浆糊,均匀的将纸屑或泡沫屑撒在有浆糊的地方。
·教师:尽量不把材料弄到地上和自己的身上。做好大米饭后,将桌上的纸屑放进操作盘中。
4.在自由参观、游戏中结束活动。
·作品展览,幼儿相互参观,比一比谁做的大米饭最好。
·幼儿拿着自己做的白米饭喂给小动物吃,并学习说:“xxx,我请你吃大米饭!”
乌米饭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真、漂、布”3个生字,能理解“真漂亮、织布”等词语。
2、能用“漂亮”说写一句话,基础好的学生能按一定的提示仿照课文创编儿歌。
3、懂得衣裳来之不易。
4、能背诵这首儿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段与衣裳有关的儿歌
二、学习课文
1、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儿歌(一生带读——女生带读)
(3)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有什么地方不懂的?
2、学课文
(1)第1、2行
a、“真漂亮”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语,意思不变吗?
b、那么漂亮的花衣裳,你喜欢吗?(指名读——齐读)
c、能看图用“漂亮”说一句话吗?
d、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漂亮的'?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练习
e、生活中漂亮的东西真多啊,你看冬冬今天多漂亮啊,她在干什么?看图说话。
f、如果你穿着又新又漂亮的衣裳,你会想些什么?
(2)第3、4行
a、出示:没有工人来织布,哪有漂亮的花衣裳?(齐读——指名读)
b、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c、让我们来看看衣裳是怎么做出来的
d、说说你的感受
e、再读这句话,争取比刚才读得更好
三、创编儿歌
当当小作者,也来编儿歌(给图提示)
_____________,真漂亮,
_____________想一想:
没有_____________,
哪有_____________?
四、课中操
五、教学生字
1、出示:真、漂、布,请你读一读这些字,再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2、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读——齐读生字
3、注意:
真,注意里面三横
漂,注意西的变形
布,一竖在竖中线
4、写一写
六、总结
1、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
2、希望每个小朋友珍惜粮食和衣裳。
乌米饭教案篇8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学会细致的观察,逐步培养对事物本质的合理猜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米与饭之间观察特征变化的兴趣;培养既敢于发表自己意见,又能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
科学知识:通过比较观察米粒和饭粒,了解两者的特征变化;初步认识不甜的糖类——淀粉,知道淀粉遇碘酒会变蓝色。
二、教师用具和学生用具
信封里分别装好米和饭,每组各一份,电饭锅中煮好米饭,塑料碗每组一只,汤匙每人一个,每人一杯温开水,淀粉若干。(学生2人一组材料,4人围坐)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寻找米与饭之间的特征变化
·出示两个信封(里面分别装着米和饭),要求学生不用眼睛看,猜猜哪个装着米?哪个装着饭?而且要说出猜测的根据。
·学生交流猜测结果和根据。(软硬、干湿、气味、粘不粘、有无声音等)
·打开信封看看猜测的结果是不是正确,并且评一评猜测的根据是否合理。
·打开信封之后,在引导学生还能通过其他方法找到饭和米之间的变化吗?(大小、颜色、轻重、容易变形、形状)
·小结:猜测中所运用的观察方法。
(二)品尝米饭的味道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吃饭的时候米饭的味道。(如果学生说米饭的味道有咸、苦的时候,引导学生说说咸或者苦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在一时说不清米饭是什么味道的情况下,一起来尝米饭。(明确今天尝米饭跟平时吃饭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尝米饭——要求尝尝米饭的味道,并想好自己是怎么尝的。
·交流米饭的味道和尝的方法,分析部分学生尝不出味道的原因。(咀嚼的次数不够、品味得不够细心)
·第二次尝米饭——要求第一次尝出米饭的味道的学生,边尝边体会的甜味是大概咀嚼了多少下以后出现的;要求第一次没尝出米饭的味道的`学生,继续尝尝米饭的味道。
·交流“米饭甜味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和“第一次没尝出味道的同学第二次尝米饭的结果”。
·交流尝米饭的体会。
(三)猜测米饭的甜味
·引导学生发问:为什么米饭经过一段时间的咀嚼会出现甜味?·引导学生猜测“米饭经过一段时间的咀嚼出现甜味”的原因。
·引导学生通过查资料、看书等方法解决疑问。
·学生交流对“米饭经过一段时间的咀嚼出现甜味”的认识,引出淀粉。
·教师出示淀粉(一生一包),请学生课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研究淀粉,下节课继续来交流、研究淀粉的情况。
乌米饭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