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最新6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认真准备教案时,应充分利用资源,以丰富课堂内容,58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最新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最新6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难认难写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难认难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题。

1.还记得第九课辛弃疾写的那首《清平乐》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茅檐低小……”

2.“清平乐”是个词牌名,它表示填词的平仄、韵律、节奏格式。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也是这样的词牌。

3.板书课题:21.清平乐·六盘山

4.读课题。你明白了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一首词。以“清平乐”为词牌名,“六盘山”是这首词的题目。

5.这首词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盘山又在哪里?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

2.听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1935年9月带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有感之作。正式书写是在1935年12月。)

3.自由读课文。

4.自学生字及词语。可边读课文边将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画记出来,借助课后的生字表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也可以先读课后的生字,读准字音,再读课文。如果课文中除了生字还有不认识的字,可请教同学或老师。

5.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将课文读准读通,交流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

6.检查生字读音。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缨、缚、梁、眺、陕、诵

(2)交流难点字的识记方法。“缨、缚、梁、眺、陕、诵”六个字可以用与形近字相比较的方法识记。

缨——樱 缚——搏 梁——粱

眺——跳 陕——峡 诵——通

读准后鼻音字:缨、梁

三、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1.将生字放回到课文中,读一读课文中的词语。

长缨山梁陕北缚住

谈古论今天高云淡红旗漫卷瓦窑堡不朽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3.检查评价,请学生朗读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适时评价。

4.多读几遍,讨论疏通词句。

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帮助理解“山梁”。

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眺望、吟诵。

交流搜集的长征资料,理解“第一方面军”“六盘山”“会师”“瓦窑堡”“陕北革命根据地”等词。

5.课文有几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第一部分是毛泽东写的词《清平乐·六盘山》,第二部分是介绍这首词产生的过程。)

四、指导学生写字。

1.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梁”字上部的点画较多,注意写好。

眺:左边是“目字旁”,不要写成“日”。

朽:与“巧”比较识记。

2.自由书空写一写。

3.将每个字描红一个,临写两个。写完后,同桌互相评价。

五、作业设计。

1.把这篇课文读流利,读给家人听。

2.用本课的生字做词语卡片。

3.找找长征的故事,读一读。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举止上去把握人物的精神世界。

3、知道瑞恩是一个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付出爱心的孩子。

4、理解“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资料。

一、导入新课。

1、谈话: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对非洲,对乌干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了解非洲的人很多,但有多少人能实实在在给予他们帮助呢,课文的主人公做到了。他是谁?

2、齐读课题。面对课题有什么疑问吗?

我们做了预习,听课老师还不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谁介绍一下课文内容?

谈话:六岁一年级的小男孩做出这么件惊天动地的事,究竟有多大魅力吸引这么多人,跟他一起做?走进课文,一起去感受瑞恩的魅力。

二、默读课文,感受瑞恩。

1、出示阅读提示。(课件)

2、自由读文,做批注。

3、交流感受。

三、感受人物魅力。

预设:

1、有爱心,坚持不懈。师小结:2美元,70美元,干巴巴的数字放在语言文字中,文字赋予他丰富的内涵,就闪烁出更加明亮的光彩。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

2、生相机质疑:渴望每个人喝干净的水“出现了2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有什么作用?

3、“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破折号作用是解释说明)

4、人们募捐。(25美元,7000美元,6万美元)

提问:瑞恩是不是召集所有人帮助,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帮助?(联系单元主题)为什么说地球家庭?家—人与人之间有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什么?亲情——亲情实际上就是—爱。这是怎样的爱?(真诚无私,无国界的爱),怎么读出这种感觉。

5、感受瑞恩的精神。

课件出示:

负责人对说:“这个数目对你来说太大了,你能做到现在这样,我们已经很感激了。”瑞恩说:“我将继续努力,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他和当地的孩子们一起跳舞、欢呼。这一天晚上,瑞恩一直默默地对自己说:“我希望非洲每一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6、师小结:瑞恩终于从2美元,艰难挣了70美元,实现了他的愿望。他和妈妈亲自到了非洲,知道人们怎么欢迎他吗?假如你站在当时欢乐的人群中,把欢乐的场景再现一下。(强调兴奋,5000人一起欢呼场景。指导:刚才我们欢呼、鼓掌,听老师读,与你自己默读有什么区别?(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进入文章的情境)

7、问题:得到这么多人帮助,失去什么?

8、师小结;得到了一般孩子想不到也做不到的,失去了一般孩子难以割舍的,这正是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如果瑞恩2美元,2美元的挣,可能坚持一辈子也未必做这么大,有了这么多人帮助,为他寄来25美元,7000美元,一直到6000美元,那为什么题目叫“瑞恩的井’?

9、为什么叫瑞恩的井?(瑞恩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这么多人,无私的爱影响了这么多人,爱,在这么多人之间传递,传递,以至资金积累越来越多,爱越来越厚重。想不想看看做成这么大一件事的瑞恩什么样?想对他说什么?

四、全课小结。

你们看,(课件出示图片干旱、贫穷,饥饿……)尽管小瑞恩和许多人在努力做这件事,但地球上还存在干旱,贫穷,饥饿,战争,但我相信只要每个人怀着真诚无私、跨越国界、跨越种族的爱,地球就会成为我们每个人真正的家园。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2、能找出表达广玉兰特点的句子,品读感悟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理解作者喜爱、赞美广玉兰的原因。

3、能通过对文中描写广玉兰的优美句子的朗读及广玉兰图片的欣赏,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作者描写广玉兰的方法。

教学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抓住重点词句的赏读,体会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弄清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赞美广玉兰的,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作者描写广玉兰的方法。

一、 直接导入

1、春暖花开的季节,百花盛开,看我为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图片)欣赏完这些图片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它就是我们课前了解的那种气味幽香、花朵洁净高雅、叶子四季常青的树-----广玉兰[板书] 真美啊!再读一遍。

二、整体感知

1、陈荒煤先生在文中用许多优美的词语细腻描绘了广玉兰,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用书中词语说说广玉兰给你留下的印象?如:{ }的广玉兰。

2、多美的广玉兰啊!作者也很喜爱这幽香、纯洁、具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的广玉兰。文中有一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最后一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感悟特点,体会写法

1、哪几自然段写了广玉兰的幽香、纯洁?(1、2)哪几自然段写了它无比旺盛的生命力?(3)

重点写了哪一部分? (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板书:详略得当)。

2、文中作者是怎样描写广玉兰的幽香、纯洁的?

(1)最初,是什么吸引了读者?作者又是怎样描写广玉兰的幽香?

(2)作者又是怎样描写广玉兰的纯洁(洁净、高雅的特点)的?

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读读想想。

a、这段文字总写它的洁净、高雅的特点。

b、(分写)从哪些方面来写玉兰花的?(色彩,质感) 哪些词语写出了它的色彩?(纯白,淡淡的青绿色)哪些词语写出了它的质感呢?(玉琢冰雕,柔韧而有弹性) 这些词语确实体现出了广玉兰花的洁净,高雅!

c、作者连用两个"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说它吧……又……" 的句式,这是什么样的手法?(排比)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广玉兰的赞美,喜爱之情,你们喜爱它吗?带上你的喜爱之情去读一读。(指读,齐读)

d、(总写)引读:纯白中,带有点淡淡的青绿色,玉琢冰雕,又是那样柔韧而有弹性, 这就是作者眼中的广玉兰, 因此, 作者觉得 (生读) "只凭几个…… 全部内涵的."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渡:广玉兰如此纯洁,幽香,在五六月份开花的季节里,让我们走近它,好好地欣赏一番.

3、幽香、洁净、高雅的广玉兰怎能不让人喜爱呢?(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作者又是怎样描写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的?(抓住花的形态;叶的光泽、颜色)

a、 花的形态

学生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节写了同一棵树上广玉兰花的哪几种形态?

并且完成填空:(出示)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_________,有的_________,有的 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

(1)交流填空题。

(2)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形态的花?找出有关句子,好好地读一读。

(3)分别让四名同学朗读语句,并且理解句子,进行指导朗读。

a"有的含羞待放……,鲜嫩可爱。" 引导学生抓住"含羞待放""碧绿""鲜嫩可爱"等词语体花苞的美丽可爱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b"有的刚刚开放……约有一寸长。" "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连小蜜蜂都急切地来采蜜了,可以足见广玉兰花实在是十分地幽香,让我们用急切,喜悦的心情来读。(过程同上)

c"盛开着的玉兰花……甜美,纯洁,惹人喜爱。" 这里用什么手法来写的?(比喻)为什么把广玉兰比作婴儿的笑脸? 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婴儿的脸,你抚摸过吗?什么感觉?(洁白,柔嫩) 婴儿的笑脸看过吗?什么感受?(甜美,纯洁,惹人喜爱) 那盛开的广玉兰花给人的感受也是如此。请你好好读一读。

d"先前热热闹闹……,新生命的种子。"(看图欣赏玉兰花的花蕊,种子) 广玉兰花虽然凋谢了,但她并没有就此衰败,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让我们用充满快乐,充满希望的心情朗读好这段文字。

(4)引读"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理解"数世同堂""生生不息"在文中的意思,感受广玉兰花无比旺盛的生命力。(板书:生生不息)

(总分总)

(5)用填空的形式来展示本段的背诵。

b、叶的特点 光泽、颜色

过渡:好花还需绿叶扶,那广玉兰的叶子又有什么特点呢?

自由读课文 4,5 自然段,找一找叶子特点的句子.

(1) 指名说, (密集油亮的绿叶…透着活泼. 从中体会到什么? ) (生: 充满活力)(板书:终年不败)

(2)还有哪些句子体现了广玉兰充满活力?(第 5 自然段)从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把它当作人来写)

(3)那课文有没有把它叶片的形状描写清楚呢?(齐读有关语句)

(4)写广玉兰就写广玉兰,为什么还要写叶子呢?(指名说)

(5)学生齐读:"有了它的衬托,玉兰花便显得格外皎洁,格外清丽了."

是呀,红花还要绿叶衬.

4、回归整体,创作志情

(1)广玉兰的确很美,那淡淡的幽香,纯洁高雅的花瓣,生生不息的花朵,终年不败的绿叶,都显示出它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难怪作者在文章最后也情不自禁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引读)"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再读)

四、小结写作方法

本文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广玉兰的爱,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美吗?

交流:观察仔细,抓住特点,详略得当、总分总的方式,带着自己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去写。

五、迁移练习,尝试表达

仔细观察你喜欢的一种花,先抓住特点说说花的样子,再用一段话写出它的特点。

板书:

广玉兰

幽香 花 气味

纯洁

花 色彩 质感 分

旺盛的生命力 叶 颜色

光泽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本课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课文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活动范围很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又被不加节制的开采或随意损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自然资源的枯竭的威胁。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本文语言朴实、流畅自然,清晰的说理,又饱含深情。尤其在表达方面,本文注意用词的准确性,行文十分严谨,知识性较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生字的读音,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材料的巧妙组合以及在谋篇布局上的条理性。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珍爱地球,善待地球。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过调查地球的资源以及地球所受到污染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具备查找资料补充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她孕育了亿万个生灵,并且无私的奉献着。你知道她是谁吗?对,她就是地球。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只有一个地球》,来了解我们这位母亲。(板书,齐读课题。)

二、初读读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去看看我们的家园地球吧!就让我们乘坐中国人自己研究的宇宙飞船,去太空旅行吧。(播放课件)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的飞船马上就要发射了。请同学们睁开眼,这个水蓝色的星球就是我们的地球。地球美吗?看到这个美丽的星球,你用一句话来谈谈感受?(生说)

2.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指名读课文。)

3.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看看课文介绍了有关地球的哪些知识?

4.课文读完了,老师给大家提个问题: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地球后发表了怎样的感慨?(生说)

(板书:可爱容易破碎)

三、整体分析,点拨升华

1.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地球的可爱? 指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分析理解。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段,学生评价。

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大家自己听。(教师范读)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我们的母亲地球吧!(学生齐读)

2.地球的可爱仅仅是因为它的外表美吗?(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

从文章中哪些段落可以看出?(学生读有关的段落)

让学生体会出地球的慷慨。理解能把有限的资源无私的奉献给人们这就是的慷慨。

读到这我想同学们应该理解到,为什么我们把地球称为我们人类的母亲了。

只有母亲才能有这样的心去包容、去奉献。

3.理解了课文相信大家会读的更好。(学生读课文)

4.是啊,茫茫宇宙,只有地球对人类是慷慨无私的,他像母亲一样为我们提供了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在我们的心中,他永远都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可亲可爱。

5.在我们的眼里,地球是那样的坚固。地球的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1)地球的.渺小。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地球的渺小?

(2)资源有限。谁来说说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有限性?

(3)谁来说说可再生资源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4)完成填空:

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地下埋藏的(),如果人们没有节制的开采,最多开采二三百年就没有了。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大气资源,由于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如果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就会造成一系列()。

大家通过练习,了解到我们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个练习也告诉了我们一个写作的方法:我们想要阐明自己的观点,可以采用举实例的方法。

6.我们的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她却依然在遭受着破坏。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有关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资料。请你根据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讲解我们的地球遭受了怎样的灾难?(生说)

7.老师也收集了有关的资料。想看看人类给地球造成的灾难吗?(课件展示:)

被染成红色的小河;黑色的水上漂着人们丢弃的垃圾;满是泥沙的浑浊的河流;被砍光树干后留下的树桩,人们正在整理砍伐下来的木材;被无情猎杀的藏羚羊;黑烟侵蚀着蔚蓝的天空,空气令人窒息;人们日夜不停的滥挖矿山……;

同学们,看着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图片,我仿佛看到地球在哭泣,你不想说点什么吗?

8.地球这个孕育着亿万生灵的神奇母亲,我们只有保护她。那是因为——

(课件展示:)

科学家已经证明,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学生齐读。)有什么不对吗?学生找出问题,少了“至少”二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从而让学生理解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学生对比着进行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9.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我们可亲的地球妈妈,正在遭受着无情破坏我们的家园——这个水蓝色的星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她需要我们一起去精心保护她。

请同学们带着对地球母亲的一片爱心,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看到我们的地球母亲所遭受的灾难,我们能为保护地球做点什么呢?(生说)

四、全文小结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感受到你们已经了解了地球母亲的苦难。作为一名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为保护地球母亲做贡献,让我们的家园的天空更蓝,空气更清新,清清的河水鱼虾欢畅,处处山青水秀、鸟语花香。

作业设计

倾听家园的呼唤语文实践活动,展示介绍空气、水资源、森林资源等被污染和破坏的情况,可以是资料图片,也可以是文字介绍。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

学生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就近观察车站、医院、商场、银行的问讯处,了解问讯处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问讯处工作人员交流。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2.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谁用心灵去倾听?我想知道怎样才能用心灵去倾听的?)

[评:引导学生解题质疑,直奔主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快速地读几遍。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评:把握全文大意,了解“我”与苏珊是怎样进行交往的,有助于理解“我”对苏珊的依赖之情是怎样产生,有助于下文提炼苏珊有耐心有爱心地帮助孩子的品质。]

三、精读课文,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

1.课文的哪些内容让自己感动,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

2.交流感动的地方(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

①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帮助,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②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苏珊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③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是啊,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苏珊善良、乐观。)

④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

3.品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

苏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工作中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苏珊像母亲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

.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些什么?

[评:“用心灵去倾听”,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概括与肯定,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令自己最感动的词句来学习课文,感受苏珊的美好心灵,让孩子明白用心灵倾听能给他人带去帮助,教会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当一个倾听者。]

四、总结全文

虽然苏珊是问讯台里普通的工作人员,但是她能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希望孩子们也学会用心灵去倾听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目前,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声讯台,这些声讯台良莠不齐。有的确实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有不少声讯台以赚钱为目的,希望大家能在家长的指导下正确利用现代信息渠道。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篇6

知识和技能: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抓关键词句进行品读,读中感悟促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红军战士的敬佩和赞叹之情;学习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英勇无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体会红军战士的精神,学习作者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1 《七律·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讲述了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面对种.种艰难困苦,面对地方军阀、国民党的围追堵截,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在极其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走进大雪山,感受当年红军翻越大雪山的艰难。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2、听写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小组内评改,纠错。重点:

戳:读音chuō,注意“羽”字头的变化。

踉跄:读音liànɡ qiànɡ。

3、学生相互交流对词语的理解,师生共同解决难度较大的词语。

4、全班齐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作上批注。

3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感受。

四、齐读全文,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还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红军长征图中的雪山到底给那些战士们带来了那些问题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学习1-4自然段,感受雪山环境的险恶

(一)学习课文第1、2段。

1读课文第1、2段,勾画出写雪山特点的语句。

2引导学生概括大雪山的特点。(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天气变幻莫测)抓住“白雪皑皑”、“终年不化”体会气候的寒冷,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天气的变幻莫测。引导学生思考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3.指导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3、4段。

1红军从江西出发,已经整整八个月了,他们现在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自由读课文第3段,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汇报勾画的内容。

3这样的队伍翻越这样的雪山,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

4面对险恶的环境,面对重重困难,红军将士的态度是——齐读第4段。你从感叹号中悟出了什么?(态度坚决、毫不犹豫)该怎样读?引导学生读3、4段。

三、学习5-6自然段,感受红军的无畏精神

(一)学习第5段。

1、红军在翻越大雪山过程中首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默读课文第5段,在相应的句子下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抓住环境描写的句子“一到山脚……到处都是雪,雪,雪。”“这里的地形……摔下雪壁。”体会环境的险恶。

作者不惜笔墨着力进行环境描写用意何在?面对险恶的环境,红军战士怎么做的?

这些险恶的环境与“被救出来的人,拍拍身上的雪块,系好鞋带,又归队继续前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引导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二)学习第6段

1、红军战士越往上爬面临的困难越大,“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艰难地前进,“拼尽”可换成哪些词?为何用“拼尽”?默读第6段,并在相应的词句下作上记号。

2、全班交流。

从“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浑身哆嗦”、“牙齿打颤”体会天气冷到极点;从“头晕脑涨,呼吸困难”、“要是……就……”这些句子中体会红军将士迈步前进极端困难,并且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所以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挑战极限,翻越雪山。

3、引导朗读,并通过引读、结合插图或浮现画面的方法引导学生背诵本段。

四、学习7-12自然段,感受红军的革命情深

过渡:雪山无情,人有情;气候恶劣,但“人定胜天”!看吧,我们的红军战士是怎样用顽强的意志,人间的真情去战胜那坚实的冰山的!

1、读7-12段,在你深受感动的地方作上批注。

2、小组交流阅读感受。

3、全班交流。

从“一摸他的身子,已经冰凉了”可看出,战士江良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忍受着怎样的痛苦折磨在风雪里前进。

从“指导员望着……心想……也要挪过山去。”可看出他们患难与共,唇齿相依;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

4、第11段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5、读12段中写景的句子,与前面写景的句子作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感情色彩不同,烘托出红军战士战胜自然,越过雪山的喜悦心情。)

五、感受胜利的喜悦

红军胜利会师,想象战士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小组互谈感受,指名反馈。

六、作业练习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在写作方法上有何收获

2.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14、翻越大雪山

无畏的精神

雪山环境险恶走向胜利

崇高的革命精神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最新6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四年级观潮教案优质7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

人教版四年级观潮教案精选7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8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及反思7篇

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案最新7篇

七上数学人教版教案最新5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6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最新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1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