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设计的趣味游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升学习乐趣,一份优秀的教案能够为教师提供清晰的教学框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58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班关于滚的教案推荐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班关于滚的教案篇1
游戏目标:
1、感知音区的高和低,并用动作表现。
2、能按节拍模仿高人、矮人走路的姿态。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游戏准备:
1、高人与矮人的图片(附教学挂图)。
2、音乐录音磁带。
游戏过程:
1.想象高人与矮人的姿态:
(1)出示高人与矮人的图片,请幼儿观察讨论。
"矮人是怎样走路的?高人又是怎样走路的呢?"
(2)幼儿用动作表现高人和矮人的走路。
(3)幼儿相互观察、交流。
"谁扮的高人最高?谁扮的矮人最矮?为什么?"(他把手举高了;他踮起脚尖;他蹲着走;他弯下了腰;等等。)
2.听辨高音区和低音区:
(1)老师分别按高音区和低音区弹奏乐曲,引导幼儿听辨。
"你们听,这是谁在走(弹奏低音区)?再听听,现在是谁在走(弹奏高音区)?"
(2)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音区变化相应得动作。
"现在我们都来和音乐里的高人和矮人交朋友吧!听到高人出来了,就站起来和他握手;听到矮人出来了,就蹲下来和矮人握手。"
3.听音区变化改变走路的姿态:
(1)老师在中音区弹奏乐曲,幼儿按四分音符的均匀节奏一拍一拍的走步。
(2)老师完整弹奏乐曲三遍,要求幼儿用"小朋友走"(中音区)、"高人走"(高音区)、"矮人走",(低音区)的动作分别对不同音区作出反应。
4.教师在弹奏过程中变化音区,幼儿仔细倾听其变化并快速作出反应。
小班关于滚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摘桔子活动,幼儿尝试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比一比桔子的个数、大 小,初步理解7以内的数量。
2、体验大家一起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长满桔子的桔子树、人手一个篮子、幼儿分成红、黄、蓝三组(胸卡上的颜色)、人手一份任务胸卡、幼儿的图形标记、统计表等
活动过程:
一、数一数、比较桔子的多少
交代要求:在3分钟内摘桔子。3分钟后幼儿以胸卡颜色分组集合在一起。(1)你摘了几只桔子?
(2)大家比一比在3分钟内谁摘的桔子最多?
(3)你怎么会摘到这么多桔子?
(4)找一找、比一比自己摘的桔子里哪一只最大,哪一只最小?
小结:
小朋友在3分钟的时间里摘到了许多桔子,还用数一数的办法比出了谁摘得多,谁摘得少,和谁摘得一样多。
二、比一比谁摘得最快
1、交代要求:根据胸卡上的.任务摘桔子,看谁摘得快,教师在黑板上统计幼儿摘桔子的情况。
2、幼儿互相验证摘的桔子是否正确。
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怎样解读任务卡摘桔子的。
3、与幼儿一起看一看、数一数统计表上每个时间段有几个小朋友完成了任务?比一比哪个时间段人多,哪个时间段人少?
三、分桔子
1、交代要求:人手两个马甲袋,要将自己摘的桔子放进两个马甲袋,并要分得一样多。(教师巡回了解幼儿分得方法)
2、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怎样分的。
3、说说自己发现的问题。
讨论:不能分得一样多,怎么办?
小结:
摘的桔子不能一分二的时候,我们可以去掉一个桔子或者是再加一个桔子就可以一分二了。
四、分享劳动成果
1、组织幼儿品尝桔子
数一数一只桔子有几瓤,谁多谁少,谁的一样多?2、说说桔子的味道。
小班关于滚的教案篇3
设计意图:
棉花、蚕豆是农村常见的乡土资源,所以本次活动选择这两个材料组织本次活动。由于小班幼儿的手指灵活度不高,对于一些粘贴的美术活动很感兴趣,所以本次活动选择了让幼儿进行粘贴棉花和蚕豆。希望可以又环保,又能做出美丽的作品,还能发挥幼儿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喜欢参与美术活动,体验粘贴的.乐趣能够细心的进行粘贴,通过粘贴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活动重点:
动手将棉花粘贴在纸上。
活动难点:
能够将棉花在黑线内粘满,不超出线。
活动准备:
物质:棉花、蚕豆、浆糊、抹布、画好芭蕾舞娃娃的纸、课件。
经验:对芭蕾舞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材料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1. 师:小朋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
分别出示棉花和蚕豆(棉花、牙签)
2. 师:棉花和蚕豆都有什么用那?(棉花可以做冬天的衣服,蚕豆能吃。)
3. 师:谁来猜猜老师今天要用棉花和蚕豆做什么?幼儿自由猜测。
4. 小结:我们可以用棉花和蚕豆做粘贴画。
二、教师示范,幼儿仔细观察
1. 出示《芭蕾舞娃娃》一幅,师:这是老师刚刚粘好的画,我们看看吧!
提问:这是什么呀?(一位跳芭蕾舞的演员)我们叫她芭蕾舞娃娃
2. 师:这幅画是怎么粘贴的啊?幼儿仔细观察回答
蚕豆:头部
棉花:头饰、衣服
3. 师:那我们先来看看要用到哪些材料?
教师出示材料(棉花、蚕豆、浆糊、抹布、画好芭蕾舞娃娃的纸)带领幼儿认识。
4. 师: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画是怎么粘贴的啊?
教师示范:①蘸些浆糊涂在头部,手擦干净,把蚕豆粘贴在上面
②在头饰处涂些浆糊,手擦干净,取一些棉花粘贴上去
③在裙子处涂些浆糊,手擦干净,取一些棉花一点一点粘贴上去
5.小结:芭蕾舞娃娃穿上衣服真漂亮。
三、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1. 师:小朋友,你们想试一试吗?
2. 讲解注意事项:①浆糊不要蘸太多
②画面要保持整洁
③棉花不要拿太多
3.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四、点评作品
1. 师:好了的把画给老师贴起来
教师按动作排列粘贴
2. 师:哪个是你做的?她在做什么动作?请你也来学一学。
小班关于滚的教案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在家基本是大人帮忙洗手的,而对洗手的概念也不清晰,为什么要洗手,洗手有什么也不知道,最主要的是洗手的正确方法与步骤不清楚。设计这个的活动主要的让孩子了解洗手的方法与含义。
活动目标
1、能让幼儿理解正确的洗手步骤。
2、让幼儿会洗手。
3、理解为什么要洗手,洗手对身体有什么好处,什么时候该洗手。
4、日常生活中注意讲究个人卫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洗手的步骤。难点在:理解洗手的方法和含义。
活动准备
水盆两个,肥皂,毛巾,棉签,,动画《小邋遢》节选。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导入:请小朋友看动画片《小邋遢》节选。
过程:
1、看完动画片了,请小朋友跟教师一起回忆里面的人物是个什么样的人?“邋遢的人”。
2、取出棉签,用棉签在自己的手上擦拭一次,棉签有什么变化?请幼儿辨认。幼儿会说黑色,脏。那么给幼儿每人发一根棉签,让他们自己在自己的手上擦拭一遍,看看自己的棉签有什么变化,变黑色很脏。教师引导幼儿说:“我们手很脏哦,是不是和小邋遢一样了?”幼儿回答:“是”,那怎么办呢?洗手。
3、教师提问,哪位小朋友会洗手?怎么洗?引导幼儿回答问题。
4、教师示范洗手步骤:拿出盆子,肥皂,毛巾,装满水,先把手弄湿,然后涂肥皂,搓手掌,搓手背,搓手指,搓完了清洗干净,最后拿干毛巾把手擦干。示范之后要补充,这是老师的示范步骤,小朋友要去进洗漱间洗手的时候要先拧开水龙头,水不要开太大,以免把衣服弄湿。之后按照老师的步骤去做,最后吧水龙头关掉。
5、示范完洗手步骤了,再用棉签擦拭下手掌,引导幼儿观察棉签的变化。再对比与没有洗手的前的棉签的不同。
6、请幼儿上前操作洗手的步骤。
7、请全体幼儿分组去洗漱间进行洗手,观察幼儿的洗手方法是否正确。
8、让幼儿用棉签在洗干净手上擦拭,观察什么变化。说明卫生的重要性。
9、讲述若不讲究卫生的`后果。
10、小结
延伸:可延伸到音乐《洗小手》,请家长配合在家指导幼儿正确的洗手。
教学反思
每次在幼儿洗手的时候,都在旁边观察,做到一一引导,对个别偏小的孩子,进行个别指导。
在进行这节课的时候,可以不用当一节课来上,在活动中,不知觉的引导幼儿正确的洗手。
重新上这课的话,我会在幼儿户外活动回来后,马上进入课程的安排。这样幼儿更加能理解讲究卫生的重要性,也更清晰如何正确的洗手。
小班关于滚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按指令迅速且正确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2、发展思维的灵敏性。
活动准备:
1、活动场地上画有红色绿色的两个圈。
2、幼儿每人贴一个红色或绿色的标记。
活动重点:
根据指令进入对应的'圈中。
活动难点:
听指令能迅速调整自己的行为。
活动过程:
1、游戏——请朋友进圈。
按指令调整行为。
师:“请男孩进入红色的圈中,请女孩进入绿色的圈中。”
“请贴有红标记的小朋友进入红色圈中,请贴有绿色标记的小朋友进入绿色的圈中。
“请贴有红标记的幼儿进入绿色圈中,请帖有绿色标记的幼儿进入红色圈中。”
游戏反复进行几次。
2、游戏——躲猫猫
3、分配角色,全体幼儿扮演“老鼠”,教师扮演“猫”。
4、和幼儿一起一边念儿歌,一边在圈外随意走动,当儿歌念完后,“老鼠”赶紧根据自己身上的颜色或自己的性别躲进相应的圈中。没有被“猫”逮住者为胜利。
5、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躲得对不对。
小班关于滚的教案推荐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