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不仅指导教学,也反映了教师的思考,教案的评估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以下是58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苏教数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苏教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1、你对方程是怎样认识的?既然同学们已经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下面我们就来应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二、重点练习:
1、第102页第1题
填一填:
(1)成人脚的长度是身高的1/7,如果一个成人的身高为a米,那么他的脚长大约是()米。
(2)看图:左图是由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的,它的周长是()。
(3)苹果和梨的单价分别每千克4元和3元,买x千克的苹果和y千克的梨,共需()元。
2、第102页第2题
看图选方程。学生填在书上。
说出你的理由。
3、第102页第3题
说出“?”等于多少?
选两题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4、第103页第4题
5、第103页第5题、第6题
说出你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
三、思考题。
103页第7题。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第(1)题,两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6(条)腿着地;三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2=8(条)腿着地;四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3=10(条)腿着地;每多一只小熊,着地的腿就多2条,n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n-1)条腿着地.
第(2)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怎样列出方程?
小组汇报:
4+2(n-1)=26
请同学们尝试解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
四、总结。
苏教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上的信息:
谁能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等量关系?
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先画线段图。
根据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方程的格式可以这样写: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想: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
4x=60是4个x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二、拓展延伸: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样列方程呢?
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谁能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的方程。
小结:在列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在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比如:需要用到“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是4个x”。
三、运用新知,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100页试一试:
选两题进行板演
第101页试一试:第二题:
生列方程,说等量关系。
这一题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101页试一试:第三题,第四题
生说等量关系列方程。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苏教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千数图认识千。正确读、写千以内的数,并在数位表中表示出来。
2、能力目标:将数进行分拆,培养学生对数的多种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喜欢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能将数学运用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1、用点图、简图等多种方式表达数。
2、千以内数的读与写。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练习。
2.复习前一教时。
师:上节课学习了什么?
生:汇报。
二、巩固练习
1.读读写写看简图再写数、读数(ppt)
2.拆一拆,合一合(ppt)
458=++700+7=901=+800+80+8=700+30+9=6+60+400=
3.看计数器在数位表上写数。
4.比较有零的三位数的读法。
560和307
5.填空。
⑴我国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不超过一千只a一千只写作:只b它是由个千组成的我国野生金丝猴的数量在七百六十只左右a七百六十只只b它是由个百、个十组成的
⑵数的组成(ppt)404的里面有4个和4个;7个一和8个百是;2个百和5个十是;10个是1000;是由3个百组成的。一个数个位是6,百位上是8,这个数是。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上是3,第二位上是8,第三位上是5,这个数是。一个三位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百位上数的3倍,个位上数是百位上数的2倍,这个数可能是。
6.判断(ppt)
⑴505百位上的5表示5个百。
⑵3个百和4个一组成341。
⑶个位上的8和十位上的8、百位上的8是一样的。
⑷一个数末尾的零是不读出来的。
⑸603读作六百零三。
三、拓展练习
卡片游戏(ppt)用3、7、0、1可以组成哪些三位数?你能试一试吗?至少5种。学生汇报。
四、小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
苏教数学教案篇4
1、充分挖掘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再设计。
教材中对于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探索是两个分散的情景,在第一次的备课时我依据书上的过程设计教学,可试课时发现在探索结合律时,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计算小长方体的块数,但几乎没有用括号的。他们习惯于先算哪一面就把哪两个数字写在前面,教师在引导出书上的算式上也有些牵强,而且我发现学生列出的这些算式中本身就有乘法的交换律。那么何不先探索乘法交换律,把探索交换律的过程作为探索结合律的阶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因此,我大胆改变教材结构,先探索乘法交换律,并利用淘气这个人物把书中分散的情景进行整合,突出整体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注意渗透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对于结合律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会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本节课我抓住这一教学重点,有意识地设计了“创设情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概括规律”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注意渗透“探索与发现”的一般方法,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3、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当然独立思考是合作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交流是空的,在本教学中也有体现,例如在进行猜想验证的教学环节中,我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先写一个式子,再四人小组进行交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为学生搭建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平台,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苏教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千的认识。
2.用千数图表示千以内的数和千。
3.千以内数的读与写,并登入数位表。
4.千以内数的分拆。
5.数的多种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千以内数的读与写。
难点:
数的多种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广场上有853人。
2.人民广场上有50只鸽子。
3.花坛里有1000枝郁金香。
4.803户家庭搬入了森林新村。
二、新授
??
1.用算式表示数的组成853=++
2.350=++1000=+++803=++数的分拆,下列数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
3.314=++728=++990=++461=++700=++
4.这样分拆行吗?700=(500)+(100)+(100)
小结:要按计数单位对数进行分拆。
??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1.这两个数怎样读?(出示ppt)990=++读作:九百九十700=++读作:七百
2.变一变,怎样读909、707(出示ppt)
3.这四个数有什么共同点?在读数时要注意什么?你能举些例子来证明你的观点吗?990700909707(出示ppt)
4.用怎样的方法来读数?(出示ppt)108、180、810、780、20xx、2200
??
1.末尾或中间有0的写法(用算式来帮忙写数)400+30+7=200+80+1=700+20+2=100+90+1=800+80+0=900+90+9=800+0+8=
2.比较:两个0分别表示什么含义?800+80+0=800+0+8=写数时,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3.独立写数,练习4。
4.用4,4,0,0组成四位数。最小是,是,读1个0是1个0也不读是。
三、总结: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苏教数学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