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当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去,教案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便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下面是58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科学课有趣的纸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科学课有趣的纸教案篇1
设计意图:
声音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声音是十分熟悉的,在桌面游戏时,孩子们总爱用不同的玩具敲击,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并对声音是怎样来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随着幼儿年龄增长,说话的声音也越来越大,有的甚至喜欢高声尖叫。因此,我设计了这次科学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学习分辨什么是好听的声音,什么是噪音,感受声音带来的乐趣,探索演奏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发挥幼儿想象力。同时也求使活动尽可能地游戏化、多元化,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声音的多样性,用不同的方法使不同物体发出声音,感受声音带来的乐趣。
2、引导幼儿积极探索演奏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发挥幼儿想象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声音带来的乐趣。
2、难点:探索演奏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发挥幼儿想象力。
活动准备:
1、铃铛、响筒、口哨、竹筷、木梳、玻璃杯、瓶盖等等。
2、录制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
( 鸟叫声、马蹄声、风声 、打雷下雨声、笑声、掌声 、牛叫声、公鸡报晓声音、汽车喇叭声、母鸡带小鸡声音、警车声、加油声、火车汽笛声)
3、沙锤、盘子、木碗、锅盖若干,人手一份,听课教师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猜猜他是谁:请四名幼儿事先藏在遮挡物后面,分别对大家说一句话,大家根据说话的声音,猜一猜都是谁在说话?)
小朋友,仔细听一听,这是谁在说话?(请一幼儿说一句话)这是谁的声音?(幼儿猜)小朋友真棒!再听听这又是谁的声音?(四名幼儿一一说一句话让幼儿才出是谁)
二、基本部分
1、玩一玩,让物体发出声音
教师:人的声音是各不相同,小朋友们都能根据不同的声音猜出说话的小朋友是谁。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铃铛或三角铁)我们来听听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老师轻敲)老师用什么方法使它发出声音了?现在怎么没了声音?(老师停止了动作,它就发不出声音了)
小结:原来物品要运动运动起来,它才会发出声音,不动它,就没有声音了。
2、感受声音的不同
(1)老师准备了很多物品,小朋友想不想跟它们做好朋友?这些东西很奇怪的,你如果不爱惜、保护好他,不和他做好朋友,他生气了发出的声音就不好听了,想不想让他们发出好听的声音?(一一出示响筒 、竹筷、木梳、玻璃杯、瓶盖等, 请幼儿敲敲、听听,引导幼儿说出清脆的、低沉的声音,高音、低音)。
(2)老师改变敲物品的快慢,请幼儿听听有什么变化。(节奏快、慢的声音)
(3) 请小朋友说一说,除了刚刚听到的这些有趣的声音,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不同的声音?(要求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4)出示口哨:小朋友,这是什么?在哪里会用到它?(做操的操场上、比赛场上、户外活动时……)在这些场合,它都能帮助我们。如果老师在上课,它突然冒出声音来会怎样?(让幼儿讨论)
小结:原来不同的物品发出的声音各有不同,物品敲动的快慢也使声音的节奏不同,如果我们使用不当,就会成为噪音。老师经常要求小朋友不要大声喊叫,上课用适量的嗓音读书,为什么?(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
3、听录音,想象感受声音的多样性
教师:生活中会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来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听到这些声音,你们会想象到什么事物?
(1)鸟叫声:这是什么声音?想一想,鸟儿会在哪里快乐的歌唱?我们也来做一只快乐的小鸟怎么样?(引导幼儿模仿鸟叫的声音,做出鸟飞的动作)
(2)马蹄声
(3)风声
(4)笑声
(5)掌声
(6)打雷、下雨声
(7)牛叫声
(8)公鸡报晓声音
(9)汽车: 听到汽车的声音,你能想象是什么场景?在什么地方?
(10)母鸡带小鸡声音:去捉虫子
(11)警车声:警车出动,去抓坏蛋了
(12)加油声:运动员在赛场比赛
(13)火车汽笛声:火车在铁轨上飞驰
小结:不同的声音能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我们可以根据听到的声音想一想,猜测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老师把生活中一些有趣的声音组成了一个小小的乐队,我们一起来演奏吧!(一一出示道具,让幼儿听听声音,说出相应的象声词。)(分组发放道具)
小小乐队
我的沙锤沙沙沙,我的盘子叮叮叮, 我的小碗砰砰砰,我的锅盖铛铛铛, 有趣的声音一起来,沙沙砰砰叮叮铛, 真呀真热闹!
小结:小朋友,生活中有各种各样有趣的声音,小朋友们以后仔细观察,试着模仿,就会发现很多乐趣。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内容贴近幼儿生活,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我在活动开始时,设计了猜一猜的游戏引出课题,然后出示了铃铛、响筒、口哨、竹筷、木梳、玻璃杯、瓶盖等简单直观的教具,让幼儿对声音产生兴趣,分别感受各种声音的不同,将目标重点牢牢抓住。在这一环节,还抓住了一个教育契机,通过口哨出现的不同场合,让幼儿自己分辨什么是噪音,联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什么声音不应该出现的场合,引申到让幼儿知道怎么保护好自己的嗓子。接着通过分辨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鸟叫声、马蹄声、风声 、打雷下雨声、笑声、掌声 、牛叫声、公鸡报晓声音、汽车喇叭声、母鸡带小鸡声音、警车声、加油声、火车汽笛声,让幼儿感受声音的多样性。最后通过探索--发现—操作,让幼儿在演奏中发挥幼儿想象力,从而达到目标的难点。整个活动设计合理,环环相扣,重难点把握得当,幼儿在自主的探索中、在轻松游戏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参与的积极性高。
幼儿园科学课有趣的纸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水的流动性。
2、知道珍惜水,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一盆水、沙漏、拧紧盖子的空瓶子、吸管、扎有小孔的小提桶、海绵。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发现问题
1、游戏:水站搬家,引发幼儿玩水的兴趣。
2、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把水搬到另一个桶里?
二、猜想、探索提问:你准备用什么工具来运?
三、提出问题、进行解决
1、提问:猜一猜这里的那些工具可以让你成功?
2、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四、通过操作、进行验证
1、利用工具自己新手体验运水的乐趣与水是流动的这一特性。
试验后一同总结哪个工具成功了为什么?
2、提问:有孔的工具水在里面怎么样了?
3、进行游戏二:漂流瓶把空的瓶子放到水盆中,让瓶子飘到对岸。
进一步感受水流动的特性。
活动延伸水对我们有那些用处?
教学反思:
水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人每天都需要用水,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而每次让孩子们去入厕,我总能发现她们没有拧紧水龙头,为了让孩子了解水的重要性,能够节约用水,所以我选择《好玩的水》来开展这次活动。以下是我通过这次活动的几点反思:
首先在活动目标上,我制定三点:
1、在游戏中感知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特性及用途,知道节约用水。
2、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所看到的现象。
3、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在活动中这三点目标基本达到,感觉还是比较好。
其次在活动准备上,我准备了装水大脸盆1个,一次性塑料餐具若干、杯子若干,各种小石子、小玩具。这些玩具都是来自孩子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幼儿很感兴趣。但事先本人只准备一个大脸盆,担心多个看不过来,可只有一个大盆,全班幼儿太拥挤了,场面有点混乱,有的小朋友只顾自己看,所以这点没有考虑好。
最后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了几点优缺点:
1、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了解到,低幼的孩子大部分都喜欢玩水,对水特别感兴趣。让幼儿在玩中学,幼儿兴趣很高。
2、我在让孩子自由玩水探索的时候,有水洒在地上,而我没有急于干涉,只是在观察,给予孩子更多的探索时间,这样才能使幼儿自主探索动性时欲得到满足。
3、在引导孩子感知水的`流动性时,我把一个杯子里的水向空杯子里倒,让孩子自己得出结论,孩子们都能很快的说出水是动的,他们不会说水是流动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还是不足,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很好的表达出来。在以后多注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科学课有趣的纸教案篇3
设计意图:
这是一节极为普通的科学活动,把介绍蚯蚓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没有花哨的准备和内容,也未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其中,但这节普通的课却运用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把蚯蚓的各部分特征展示给幼儿,让幼儿直观而又全面的接受知识,同时,取得了用图片教学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在本节课中,又利用了因特网,随时解决幼儿所提出的、想知道的各类问题,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解决了教师对知识了解不全面,从而面对幼儿提问时束手无措的情况。
教学目标:
1、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知道蚯蚓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2、充分感受因特网为日常生活带来的方便。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事先听过《小蚯蚓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出课题。
细细长长像条虫,没手没脚会劳动;天天躲在泥土中,钻来钻去把土松。猜猜这是什么?(点击谜底)
二、蚯蚓的特征。
用多媒体课件详细介绍蚯蚓的各部分特征。
教师小结:蚯蚓的身体细长,圆圆的、光滑、柔软;全身由许多环节组成,头较尖,嘴长在身体最前面。它没有眼睛、鼻子和耳朵,也没有脚,是靠身体的一伸一缩向前移动的。
三、蚯蚓的用途。
用多媒体课件了解蚯蚓各种不同的作用。
四、游戏“蚯蚓爱吃什么”
请幼儿根据蚯蚓的爱好有鼠标挑选蚯蚓爱吃的食物。
五、延伸活动。
用因特网查找关于蚯蚓的资料。
1、师:你们想知道蚯蚓的哪些事情呢?(教师记录)
2、师生共同上网查找资料。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幼儿兴奋紧张的场面比如:在摸蚯蚓环节时有的孩子胆小不敢摸、或者壮大胆把蚯蚓捏死的'意外,我们要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和处理好该事情,让幼儿处于一种轻松、自然地状态下完成认知。《纲要》提出: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它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整个过程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幼儿园科学课有趣的纸教案篇4
设计意图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拜读了《蚯蚓的日记》这一绘本,被书中小蚯蚓俏皮的形象、本真的个性、执著的勇气深深吸引并打动,透过那一页页惟妙惟肖的图画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我仿佛看到了蚯蚓世界以外的一个个活生生的正在经历着成长的孩子。设计本次活动,旨在让孩子们从中感受一种坚定执著、积极向上的正气,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好坏,培植对生活充满信心的良好情感。
活动目标
1.阅读理解故事,感知蚯蚓视角里的世界。
2.会选择一篇日记重点阅读,用记录、交流等方式表达对画面的理解。
3.初步分辨是非好坏,体会幽默诙谐的画面带来的乐趣与感动。
活动准备
课前了解有关蚯蚓的知识;《蚯蚓的日记》电子版大图书(ppt,网上直接下载);《蚯蚓的日记》大图书分页布置在教室四周(网上下载,打印涂色);幼儿人手一份纸笔(纸片剪成小鸡心形状);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分享对蚯蚓的已有经验
师:你知道蚯蚓吗?把你了解的关于蚯蚓的知识来和大家说一说!
二、播放电子大图书,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1.观看电子大图书,记下一篇最有趣的日记。
师:有一条小蚯蚓,他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就是喜欢把自己看到的、经历的或者想到的一些事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他会记录哪些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蚯蚓的日记》吧!注意一边看,一边听,一边记下一篇你觉得最有趣的日记!
2.通过提问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你觉得哪一篇日记最有趣?记录了一件什么事?
三、分散阅读,用记录、讨论、交流等方式帮助幼儿归纳并理解
1.猜测蚯蚓记录日记时的心情。
师:蚯蚓的日记有趣又精彩,那你觉得蚯蚓在记录每一篇日记的时候心情都一样吗?有些什么样的心情?(高兴、得意、难过、伤心、害怕、沮丧、担心……)
2.幼儿分散阅读,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日记重点阅读并做好记录。
师:日记里到底记录了哪些高兴、得意的事,哪些难过、伤心的事呢?请大家仔细去看一看、读一读、找一找,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下一篇你最喜欢的日记。
3.讨论记录的方法。
师:怎样记录才能让自己或别人一看就知道是你记的,记录的是哪一篇日记呢?(引导幼儿讨论在记录时用最简便的方法:即记录日记的日期,记下自己的姓名或学号、标记等)
4.出示记录统计表,汇总阅读后记录的情况。
师:我们用表情符号(微笑、难过)分别表示蚯蚓不同的心情,看看你阅读记录的那篇日记是蚯蚓开心的事还是难过的事,就贴到相应的表情符号后面。
5.分享交流各自的记录,师幼共同分类归纳蚯蚓在不同心情时记录的不同的事。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记录的喜欢的日记是哪一篇?说说为什么喜欢?它是蚯蚓高兴的事还是难过的事?
四、深化理解,初步分辨是非好坏
1.寻找蚯蚓日记中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和需要我们提醒他改进的地方。
师:在蚯蚓的那么多高兴和难过的日记中,你觉得哪些地方他做得很棒,让我们感动并值得我们学习?哪些地方还有些小问题或小缺点,需要我们提醒他改进?
2.记录统计表上增添符号“大拇指、问号”,分别表示“值得我们学习、有问题需要改进”,请幼儿分辨是非,将先前汇总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匹配。
3.出示最后一篇日记,组织幼儿讨论。
师:“作为一条蚯蚓,也有不好过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很小,有时大家甚至忘了我们在这里……”小蚯蚓有担心的事吗?担心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保护他们?
五、延伸活动
1.区角活动:将图画书放到图书区,引导幼儿进一步阅读书的前后环衬中一张张有意义的相片,观察小蚯蚓使用的桌椅、如何握笔等可爱的形象,加深幼儿阅读的兴趣,深入理解体会《蚯蚓的日记》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思考。
2.游戏活动:会用手偶在表演区中表演《蚯蚓的日记》故事情节。
3.家园共育:继续阅读《蚯蚓的日记》,在家长的指导下用实际行动来保护大自然中对人类有益的小动物;在家长的指导下尝试将自己每天或每周有意义的事用图文的方式记录成日记。
活动反思
?蚯蚓的日记》是一本容量比较大、有一定阅读难度的图画书,如何在短短的三十分钟里把最有价值的东西挖掘出来,让幼儿饶有兴趣地去理解,我一改以往人手一本或两人合看一本图画书的做法,将阅读的难点进行分化分解,从电子图画书的阅读“记下一篇你觉得最有趣的日记”到教室四周分页图画书的阅读“记录下一篇你最喜欢的日记”,让幼儿有重点地围绕一篇日记进行阅读,然后再各自分享交流,轻松地达到了互通信息、整体理解的目标。同时,此绘本蕴含的教育意义深刻,我巧妙地采用记录的形式,用四个符号标记统揽整个故事脉络,以蚯蚓记日记时的心情为切入口,从区分开心、难过的日记开始,逐步过渡到“值得我们学习和需要帮助改进”的环节,深化了幼儿的认知和理解,凸显了教材的教育价值,效果良好。
幼儿园科学课有趣的纸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参加冬季户外体育活动,增强幼儿体质。
2、发展幼儿躲、闪、跑的能力。
3、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
1、选择晴朗的天气,且有充足的阳光。
2、平整的活动场地。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影子,培养幼儿的思维、敏捷能力。
活动过程:
1、师启发:小朋友们今天的天气特别好,万里无云,太阳晒在我们身上,特别暖和,是我们参加户外活动的好天气,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玩踩影子的游戏。
2、活动身体。
﹙1﹚师带领幼儿走、跳、蹦。﹙幼儿边朗诵,边做动作﹚走、走、走向前走,一个跟着一个走。
跑、跑、跑向前跑,一个跟着一个跑。
蹦、蹦、蹦向前蹦,一个跟着一个蹦。
﹙2﹚师幼一起活动,"我长高了,我变矮了"。
师说:"长高了",全体幼儿双臂上举,"变矮了"全体幼儿蹲下。
师又说:"看谁长的最高"时,幼儿双脚原地用力向上跳无数次。
3、游戏讲解
﹙1﹚讲解游戏要求:幼儿排成两纵队,观察每个小朋友的影子,小朋友走到那里,自己的影子就跟到那里,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躲、闪、跑,尽量不让自己的影子被伙伴给踩住了。
﹙2﹚幼儿与自己的影子做游戏,试一试。
﹙3﹚师幼示范,幼儿观察。
﹙4﹚引导幼儿找自己的伙伴做踩影子的游戏,一人踩,一人想办法躲避,不让别人踩到自己的影子。
﹙5﹚集体练习玩"踩影子"的游戏,要求幼儿在躲跑时,注意不与小朋友碰撞。
4、活动结束,放松身体
﹙1﹚边听儿歌磁带,边跳舞。﹙小白兔,白又白﹚。
﹙2﹚幼儿学老爷爷,老奶奶走路的样子,走一圈。
﹙3﹚幼儿听口令站队,共同分享游戏的快乐。
活动反思:
这个体育活动不但能锻炼幼儿身体,还能开发孩子智力。在玩“踩影子”过程中,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并且通过创新玩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
通过游戏,幼儿练习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跑,增强幼儿跑的能力,初步培养幼儿在奔跑过程中的躲闪能力。
幼儿园科学课有趣的纸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沙子的特点。
2、了解沙子的用途与危害。
3、在动手操作中培养与同伴协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沙盘、透明塑料杯、调羹人手一个,每组一个塑料筛子。
2、投影、沙画三幅。
3、空瓶子和易拉罐若干个。
活动过程:
1、直入课题,引起玩沙兴趣,交代注意事项。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好东西,就在你们的桌子上,看一看,有什么?想玩吗?现在就让你们一起玩一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玩时不要把沙子扬起来,也不要用手去揉眼睛。
提问:你刚才是怎么玩沙的?
(2)再次让幼儿玩沙,提出要求:用沙子来搓或捏东西,你们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看谁先做好。
2、感知认识沙子的特征。
(1)认识沙子的特征之一:松散的。
(幼儿自由玩沙,想尽力把沙捏或搓成一件物品,但都不成功)
师:哎呀,怎么都没有做好呢?大家想想。请你们学老师的样,抓一把沙子用力捏,然后再放开手,看沙子是怎样的?(全散开了),幼儿思考并总结出沙子是松散的特点。
(2)认识沙子的特征之二:软软的。
(先请小朋友用手指在沙里画画,然后用手指在桌子或地板上画画)。
师:小朋友刚在沙里画画有什么感觉?(手指不觉得疼),在桌子或地板上画画又有什么感觉?(手指感觉有点疼),那是为什么呢?思考并总结出沙子是软软的特点。
(3)认识沙子的特征之三:细小的。
师:现在我们一起把沙装进塑料筛里,看哪组最先把筛装满?(要求幼儿一手拿筛,另一手装沙子,幼儿发现沙子都漏出来了,永远也装不满)
师:请小朋友把沙子往中间推一推,你们装了多少沙子?咦,这是为什么?那我也来试一试,小朋友注意观察,然后讲讲是什么原因(幼儿边看边讲述沙子是细小的特点)。
(4)认识沙子的特征之四:不溶于水。
师:那沙子到了水里会怎么样呢?我们来试一试。往水里放点沙,用勺子搅拌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5)小结
师:刚才我们玩了很多沙子的游戏,沙子是什么样的呢?(松散的、软软的、细小的、不溶于水)
幼儿园科学课有趣的纸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幼儿能根据影子板协调地做相应动作,活动中反应敏捷、动作迅速。
2. 幼儿能积极参与游戏,学习与同伴合作,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树林背景、地毯、音乐磁带、鼓一面,教师一套影子板。
2. 展板、影子图(手、头、膝盖、脚、屁股)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3.幼儿每人手背上贴有花的标记(红、黄、蓝、绿)。
4. 场地一侧贴有红、黄、蓝、绿四朵花。
5.活动前,为每位幼儿背后塞一条毛巾。
活动过程:
一、准备运动——教师和幼儿听音乐活动身体。
二、做影子板。
1.认识影子板上的影子。
2. 做影子板。
三、碰影子板。
1. 碰自己的影子板。要求:做的什么影子板,就用身体的那个部位去去碰碰它。
2. 碰别人的影子板。
(1)教师边做边讲解:“跳一跳,转一转,找个影子碰一碰,碰在上面不许动。”
(2)请个别幼儿示范。
(3)集体练习。
3.游戏:铺路碰一碰。
“等会儿,老师要带你们魔法树林玩,但必须铺一条神奇的影子路,并且要用我们的身体碰对每一个影子机关,才能到达魔法树林。”
(1)将幼儿分成四组,要求每组合作铺一条影子路。
(2)教师讲解过影子路的规则:每碰对一个影子机关后,都必须站起来,再去碰第二个影子机关。
(3)请个别幼儿示范。
(4)幼儿鱼跃式练习。
(5)比赛:过影子路。
4.听鼓声爬着抢影子板碰一碰。
(1) 幼儿将影子板放于地毯四周。
(2) 出示鼓,讲解游戏规则。
当听到敲鼓面时,幼儿必须往前爬,鼓声一停,就必须抢最靠近的影子板碰一碰,并且碰在那儿不能动。当听到敲鼓边时,幼儿必须倒着爬,爬到小鼓的身边来。
(3) 请一幼儿示范。
(4) 集体练习。
(5) 加大难度:当听到刮鼓边时,幼儿必须转着爬。
(6) 请一幼儿示范,集体练习2-3次。
四、放松运动:碰碰我们的身体。
“刚才,我们是和影子板碰一碰的,现在,让我们的身体部位和小朋友碰一碰吧。”
幼儿园科学课有趣的纸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