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6篇

时间:
Fallinlove
分享
下载本文

观后感要注重对作品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启迪,要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作为一部经典之作,这部电影的观后感让人回味无穷,以下是58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6篇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篇1

第一次听说这个电影的名字是在高二的音乐课上。但是那是音乐,当时给人很压抑的感觉!正因音乐里包含了太多的无助,失望,恐怖…从那时起我就想看看这部电影,但是终究正因各种不是借口的借口而没看…

一晃,已经上大二了!上周上课程与教学导论时,老师提到了它。最后决定看了,时刻安排不太适宜,用了三次才看完!在影片中,我认识了奥斯卡。辛德勒,一个让我尊敬的“纳粹分子”!

辛德勒是个爱财的商人,他也很好色!这是我对他最初的印象。但是这也并没什么,毕竟人的本质就是自私的!纳粹的暴行,使辛德勒逐渐的远离了他的“组织”。1943年,纳粹对克拉科夫犹太人的残酷血洗使辛德勒对纳粹的最后一点幻想也破灭了!他清楚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和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可怖。从那时起,他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多地保护犹太人,使其免受奥斯威辛的死亡!

他制定了一份声称工厂正常运转所“务必”的工人名单,透过贿赂纳粹官员,使他们得以幸存下来。他越来越受到违反种族法的怀疑,但他每次都很机智地躲过了迫害,一如既往地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营救犹太人。当运输他的女工的一火车被错开到奥斯威辛后,他又不惜花重金将她们救回了他的“工厂”!不久,苏联红军来到克拉科夫市,向在辛德勒工厂里干活的幸存的犹太人宣布:战争结束了!

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们告别,获救的1000多名犹太人为他送行。他们把一份自动发起签名的证词交给了辛德勒,以证明他并非战犯。同时,有人还敲下自己的金牙,打制了一枚金戒子,赠送给他,在戒子上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就等于救全人类。辛德勒泪流满面,他为未能多救出更多的犹太人而感到痛苦。辛德勒为他的救赎行动,已竭尽所能。他的全部财产都已用于拯救犹太人的生命。大雪之中,犹太人目送辛德勒离开了城市,他的义举永远被犹太人铭记在心!辛德勒一个值得尊重的人!

辛德勒一个让我尊重的人!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篇2

今天晚饭后看了一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这其实不是第一次看了,之前看的经常被打断,没能完整看下来,今晚一直持续看到了十点多。这部电影的确是经典之作,有着触动人心的力量。

在纳粹残暴环境中犹太人仍保持对生活的热情,“最糟的已经过去了”给予他们希望,使其拥有活下去的勇气,在犹太街区,人们聚在一起说着话——“现在我不用担心谁来抢我的生意了”、“我好一阵子没能好好想想了,现在总算可以想点事情”、“从来没有比现在更自由的了”,这些话看似平常,却是充满能量的,他们在影响周围,让环境变好,就是这些能量让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苦难面前坚强地活了下来。

当看到辛德勒的犹太幸存者在辛德勒墓前放置石头表达感谢与敬意时,我在想:“我过世后,我所希望的他人的评价又是如何的呢?”

每当看到犹太人遭受苦难,却仍保持对生活的乐观,我的内心对我说“你现在的日子是多么的幸福呀,生命短暂、脆弱,请像影片中的犹太人一样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不要被无谓的事情困扰,你可以活得更快乐的!”

脑子一片浆糊,我感到还有很多想表达,却又无从说起,我想这是否就是一部好电影的动人之处。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篇3

静静地,三个小时无声无息、平静地溜走了,我的内心却始终无法平静。

起初看《辛德勒的名单》,不甚疑惑,93年拍的画面怎样是黑白的,不仅仅要忍受缓慢沉重的叙事,还要忍受单调无趣的黑白。之后才明白黑代表黑暗,白代表阳光;黑代表绝望,白代表期望;黑代表罪恶,白代表善良。也或许仅有这黑白才能象征那个时代。这部电影的背景是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悲惨事件。辛德勒,一个奥地利商人,开始对他的印象并不好,贪财好色,利用德国战争时期,逼犹太商人投资,然后和犹太会计stern雇佣廉价的犹太人做搪瓷用具卖给军队,大赚了一笔钱。但之后当他目睹犹太人被集中惨杀,他开始重新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他以生产军火需要很多劳力的名义,用战争期间赚来的金钱买下一个个必遭集中营厄运的犹太人。费佛堡、费雪……

辛德勒的名单救下了1100多名犹太人。战争结束了,工人们获得了生存的自由,辛德勒则破产了,并因“战犯”罪名必须逃亡。可是他不曾后悔,而是遗憾自我未救出更多的人。看到那里,我不禁为自我先前的想法而感到惭愧。曾听地理教师说过,犹太人聪明勤奋,在世界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为世人瞩目,甚至连他们的面容都十分美丽,女生那深邃的大眼睛里,总是闪烁着温柔而智慧的光芒。犹太人在应对悲惨境遇里的所表现出的坚强与乐观,和纳粹军官在杀戮中忘记自我的强烈比较令我不得不思考——究竟是什么,才能如此残杀同类,而在处于软弱处境的犹太人如何挣扎着渺小期望,目睹伸向他们的魔爪?死亡的恐惧渐渐被淡化,但被纳粹军官践踏的人性和犹太人产生的绝望,反而令我更加深刻。经过这部电影,辛德勒无私的拯救行为,犹太人的顽强、乐观的完美秉性,纳粹军官的残忍都历历在目,好似回到了那段令人不忍目睹的黑暗年代。

引用万千观众的一句话:这部电影的感人,并不在于情节,而是在于能够唤起所有观者心底的良知。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篇4

对于国外的书和名著,说实话我是不大爱看的,可能是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吧,读国外的书总感觉很难读懂甚至还有点枯燥无趣。老师说读不懂是很正常的,想要读懂就要先读懂国外的圣经,对此我只能投降。都说音乐是无国界的,我坚信好的书籍也是,国外也有很多的名人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

还记得一年前,老师带我们看了一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三个多小时的片子看完后,给了我深深的思考。此刻想起来都会觉得心痛,而且再也不想看第二遍。这是一部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的电影,影片以一种记录片的黑白色的形式展示了二战那段真实的历史。对于我这样的学生,多了对这种战争年代的体会,那就是战争能把人类最丑陋的一面抖落出来,但也能见到人闪亮期望的一面,天够黑的时候,人就能看到星星,的确是真理。法西斯的疯狂杀戮和辛特勒这个追逐利益的商人挥尽财产救下被迫害的犹太人构成整片的比较线索。整个影片让我有哭的冲动是最后辛特勒在逃亡时悲恸的说:"我还能够救下更多的人…让我很难明白的是,为何人类要分种族互相迫害,比杀动物还冷酷?

喜爱辛特勒对权力的定义:什么是权力?权力不是能够定人死罪,有潜质赦免拯救必死的人,才算是权力!真的很感谢辛德勒,从辛德勒在挥舞棍棒、疯狂扫射的冲锋队和被驱赶的犹太人之间看见了一个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而当小女孩再次出现时,她已经是运尸车上的一具尸体。辛德勒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我们同样也是。不仅仅仅小女孩的穿着是本电影少有的彩色,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看到了有一种叫人性的光芒正在悄悄的燃烧,这也许是辛德勒为放下利益救迫害的犹太人转折点。

辛德勒的名单上的名字是生命,而不是亡灵。就像影片中所说的那样:"这不是一份普通的名单,这名单是生命。每一个名字都是用巨额的金钱换来的,辛德勒舍弃了自己很多很多的东西,保护了一群生命,一个民族!

我在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曾设想如果我是辛德勒我是否会那么伟大,如果我是戈特,我是否会那样残暴,但由于人性的怯懦,我不曾也不敢设想如果我是当时的一名犹太人我会怎样,我会怎样生存,怎样死去。我宁愿做任何人,而不愿意是他们,正因他们的惨烈正因我的懦弱。因此我在当时很可能也只是一个茫然无知的旁观者。

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不是要教育我们什么,而是有一种让人警惕的东西。它所警告的不是人的某些习惯,不是人的某些品行,而是人的人性。我也不想拿出电影中某一个犹太人的悲惨命运来博得人们的感叹,从而同意我的说法,正因就某一个犹太人来说,没有另一个无辜的人更就应被虐杀。

当应对焚尸炉、毒气室、与犹太人惊惧疑问的眼睛的时候,你永远不能无动于衷。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篇5

本文由位置不同来写整个故事。

故事的主任公辛德勒,本是一名纳碎成员,他利用战争来发了战争财,而后由于纳碎人员不顾世界的反对,以种族歧视为由,大量残害犹太人民,使无数的犹太人面临家破人亡的命运,而其中由于辛德勒的良心发现而使部分的犹太人免于于战乱。

本文不断写辛德勒与纳碎人员的对话和表情,来写出纳碎人员手段狠毒灭绝人性,为天理所不容,和辛德勒在此过程中以“战争财:来赎罪。在和纳碎人员的对话中也体现的辛德勒的机智勇敢,也体现了罪恶的本原:经济,也就是金钱。

在纳碎时代,犹太人受到了无可估计的损失,在纳碎人员的眼中犹太人什么都不是,想杀就杀,想辱就辱,而文章通过辛德勒良心的觉醒来体现纳碎时代即将结束。

也说明了纳碎成员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恶魔凶手,他们只是受到了蒙骗而已。

作者以主人公辛德勒为名,一语双关,从侧面来讽刺西特勒的奸诈,丧心病狂。

最后,文章以犹太人的上书来证明辛德勒的“无罪”还用他们仅有的金制品为主人公打造了枚戒指,来感谢他的救命之恩。体现了犹太人高尚的品格,和恩怨分明的精神。

作者想写本文来警告世人,不要被一时的诱惑而冲昏了头脑,不要昧着良心做事,如果已经作错了事要尽快迷途知返,尽自己的可能去弥补自己的过错,而不要一错再错。每个人都会有做错的时候,如果及时弥补那就还能宽恕,否则他的行为就是可耻的令人所不容的。

我们应该吸取历史的教训,为那些贫困,无助的人尽份力,为世界的和平繁荣而尽力。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篇6

我想喜欢电影的人,没有几个人没看过辛德勒的名单。之所以叫(观后感)而不是(影评),是因为没有几个人有资格,对这部伟大的作品,品头论足。毕竟我们不能对我们不了解是事物

妄加评论。尤其是在对大师评分。

我的感受只有四个字来形容,不可超越。一部真正伟大的作品。还有是对导演的尊敬,不是以为他拍了一部伟大的作品,而是他对这部作品的态度……

(早在1982年,斯皮尔伯格收到他的制片人寄给他由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科内雅雷斯所著的《辛德勒的名单》,从不细读小说的斯皮尔伯格一反常态,不仅仔细阅读完这部小说,还当即拍板买下其改编、制片权。他意识到这是他渴望已久的题材,但他自知时机尚不成熟。直至10年以后,即进入1993年的春天,影界一些要人劝他放弃这部非商业性影片的拍摄计划,他所在电影公司的一个头面人物甚至提出:"与其拍此片,不如把钱捐给大屠杀博物馆。"这句话激怒了斯皮尔伯格,更促成了他下走决心不惜付出任何代价都要坚持拍成这部影片。电影公司最后作了让步,不得不让这位向来以游戏心态拍摄惊险片、恐怖片和科幻片而著称于世的"孩童"导演去实现他的梦想。为了这部影片,斯皮尔伯格首次放弃了惯用的电影特技,拒绝援请好莱坞影星主演,仅请一位奥斯威辛集中营中的幸存者做副导演和被辛德勒拯救出的犹太人做影片顾问。就这祥,他仅耗资2300万美元就拍出了这部长达3小时15分钟的影片。这部影片的拍摄对斯皮尔伯格来说是一次新的体验,压抑的情感闸门一下打开,他说:"这次我感到重要的不是我的想象力,而是我的良心,突然间,我一惯用来逃避现实的摄像机直面现实,在拍摄中我哭了,我每天都流下了热泪。"

为了方便工作,斯皮尔伯格把家人接到了波兰,可每天14小时紧张的拍摄工作之后,亲人也无法把他从白天的思绪中解脱出来。在影片拍摄过程中,斯皮尔伯格不止一次因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而迫使拍摄中途停止。当他用手势指挥群众演员--健康的到右边,有病的到左边时,他感到自己就像纳粹党徒;当他指挥剃光妇女的头发、剥光她们的衣裤,把她们像牲口一样赶来赶去时,他的心都要碎了。他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可怕的经历。"几个星期里,他不和剧组里的德籍演员握手,不向那些身着纳粹军服的扮演演员打招呼,他以为自己就生活在当年的纳粹集中营里,4个月后,影片在波兰封镜,身心疲惫的斯皮尔伯格脸上才终于露出一点笑容。……拍完此片,斯皮尔伯格谢绝了片酬并决定将个人赢利全部捐给美国大屠杀博物馆。)

我们也是二战的受害国,而再看看我们中国的导演。我也不知道他是第几代导演,他叫陆川,是中国比较有名的青年导演,也拍了一部类似题材的电影:南京南京。

南京是中国人永远痛和耻辱,而我们的导演又将这种耻辱加剧。我是个爱好和平的人,不想宣传仇恨,但必需面对历史。我们不奢望我们导演像斯皮尔伯格一样伟大,但希望他们有起码的道德标准。不知到是我看不懂陆川的艺术形式,还是我不了解大多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辛德勒是因为红衣女孩,找到自己的良知的。而现在的中国……你的红衣女孩在那?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6篇相关文章:

时代广场的蟋蟀的读后感通用6篇

平凡的路的读后感通用6篇

平凡的路的读后感推荐6篇

汪曾祺的《鱼》的读后感6篇

撒哈拉的故事的读后感精选6篇

被讨厌的勇气的读后感6篇

撒哈拉的故事的读后感最新6篇

小说《窗》的读后感6篇

《梅花魂》的读后感6篇

春树的挪威森林读后感6篇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8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