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写作文时,可以适当运用排比和对比的修辞手法,作文可以生动地展现问题,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产生共鸣,58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抗震的作文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抗震的作文篇1
敬爱的抗震救灾英雄:
你们好!
我是一位来自福建省漳州市的小学生。当“ 5.12 ”大地震发生时,全国的 13 亿人都特别震惊。然而,你们却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全力以赴开展救援工作。
例如,来自四川的陈岩。地震发生之后,作为幸存者的他,不是急忙赶到安全地带,而是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去营救其他被埋在地下的受灾群众。他先来到都江堰,将一些侥幸逃出来的群众送到安全地带。他一趟又一趟的往返灾区,而自己却顾不上休息。第二天,越来越多有关灾区的情况蜂拥而至,陈岩知道自己必须马上赶到灾区。他不顾个人安危,立刻奔赴绵竹。在绵竹的一所学校,教学楼已经倒塌得不成样了,陈岩马上靠唯一的挖掘工具——自己的双手,在废墟中挖了起来。挖着挖着,他的'手已经烂了起来,而他仍不停的挖着。忽然,他听到废墟中有一点微弱的声音,陈岩顿时像打了一剂亢奋剂似的,更加卖力地挖了起来……在地震后的 80 个小时里,陈岩只睡了 5 个小时,连续工作超过 60 小时,徒手救出了 20 多名学生,成为抢救学生人数最多的志愿者。在地震过后,陈岩又忙着筹集物资。在 18 日晚上,他马不停蹄地来到了绵竹汉旺,这次他给灾区群众带来的是帐篷、水、食品等急需物资。 20 日,陈岩又成立了一个组织,重点负责筹集及发放救灾物资,向灾区发放了大量的盐、药及帐篷,为灾区重建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还有无数像陈岩这样舍身救援灾区群众的英雄,他们英勇无畏、舍身为民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们。
看过这些报道,我对你们这些抗震救灾模范先锋的不畏生死、一心为国、舍己为人的精神表示崇高的敬意。 我一定要向你们学习,一心为国、为民,练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
抗震的作文篇2
抗震救灾有英雄30名,他们个个令我佩服,但张春玲更让我佩服不已,大家一定想知道为什么,现在就让我告诉大家吧!
张春玲,女今年13岁,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石坎红旗村人。平武县石坎小学六年级学生。3岁时,被火烧掉了双手。烧毁了面部。
20xx年5月12日中午,张春玲和同学都在睡午觉。“地震”不知道谁喊了一声。天旋地转。六(2)班的张春玲光这脚跑出了宿舍。只听背后一声巨响,断裂的预制版砖石、木头铺天盖地地砸了下来,宿舍第三层楼瞬间垮塌。
“救命啊”“救命”!已经跑到校园外一篇麦田的张春玲被绝望的呼喊声绊住了脚步,她立刻反身冲进仍在震颤的废墟,跪在地上,顶住石头死命向后推。苏小琴得救了,背起脚被砸断的同学,她一口气跑到了离学校200多米远的麦地。来不及歇口气,张春玲有一次冲回了正在垮塌的教学楼,咬牙背起一个受伤的小男孩往麦地奔去。鲜血顺着手臂淌下,肩膀被石块砸得血肉模糊,双手也被钢筋划开了一道道血口子,她却来不及歇口气,带着几个老师第三次返回废墟,终于将被卡在两块预制板之间的杜艳梅挖了出来,并将其背到了安全区域。
在网上的`以为网友,他赠送给张春玲一首诗歌:
“你本来就是一只美丽的天鹅”。
“有几根羽毛被拔掉 心扉痛彻。”
“可你 依然歌唱 依然起舞。”
“你依然是一只迷恋的白天鹅。”
这首美丽的诗歌就是在描写这张春玲。
张春玲到北京的医院整容,医生说:“她的手术很成功,通过仪器能恢复原形。”
“同学们!让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这位残疾的小女孩吧!”
抗震的作文篇3
路透社记者埃玛·格雷厄姆·哈里森在中国地震灾区映秀采访后,写了一篇报道,其中写道:“那些失去了一切财产的人们却不断往我手里塞吃的、喝的。一个为失去了女儿而伤心的老人还不忘吩咐自己的丈夫给我做一碗面条”,“我狼吞虎咽地吃下面条,有些不好意思,但在24小时都靠饼干和花生充饥的情况下,这碗面条让我充满感激”。
送给饥饿的人一碗面条,在我们看来实在是平常得很,比之灾区那些舍命救人的场景,更不算什么。但是,这已经让来自异国的记者感动不已。或许,在很多西方人的心目中,中国人都是守财吝啬的?
还有社会各界踊跃捐款、献血,志愿者赶赴灾区,等等,在我们看来,几乎是无需动员的自然而然的动作———济弱帮困,在中国人的基因库里从来就不曾缺失。但是,这也引起了西方媒体的惊奇。
真要感谢这次地震的信息开放,通过这样一个机会,在西方媒体的版面和荧屏上,比较集中地展示了作为整体的中国人的精神:富有同情心,慷慨和爱。
做了25年外交官的吴建民有过一个很深的感受,他发现到过中国的外国人和没到过中国的差别很大,“到过中国的人很多事情比较融通,没到过中国的对中国成见比较深。”
当然不可能奢望外国人到过中国才改变对中国的看法,媒体的作用因而巨大。这次地震中国从政府到民间的应对,已经改变了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的看法,而通过媒体,也必然会改变许多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美国《时代》周刊22日刊发文章就说,“地震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诚然。
而同样,在世界和中国的“零距离接触”中,中国人感受到了世界什么?
中国的灾难也是世界的灾难。秘鲁等国宣布了全国哀悼日。欧洲议会和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相关决议,对中国表示同情和慰问。多个国家救援队的搜救。还有媒体,对中国抗震救灾也做了相对客观的报道,美国马里兰大学全球华人事务研究中心主任戴博说:“在中国和在美国的记者,包括社论作者,都认为中国此次对地震的反应挺好,我几乎没有看到什么批评中国政府救灾行动的措辞。”“以前一些美国人在看待中国政府的行动时,总带有一种‘愤世嫉俗’的态度,质疑其动机和用心。而这次,包括持这种态度的人在内,都觉得中国的反应速度、行动和效果很好。”
中国人不难感受到世界传递来的温情。这也同样会改变许多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而就在一个月前,奥运圣火传递在一些国家受到干扰,曾经激发了中国人强烈的民族感情和爱国情怀。
那次,长期在中国和世界之间游走的中国驻英大使傅莹感叹道: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这堵墙太厚了!而这次,中国和世界都发现:这堵墙还会存在,但是只要双方付出努力,尊重和实践人类的基本价值,这堵厚墙会慢慢变薄。
影星莎朗·斯通一句错话,不但引来了中国网民的抗议,也同样引来世界其他国家网民的痛骂。因为她的话触犯了人类最基本的价值:人的生命高于一切。而生命的价值,可以超越国界,超越种族,超越历史,超越利益。当中国向世界宣示“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时候,和世界的对话就有了共同语言。
对许多还没有经历过像汶川地震这样巨大的国家灾难的年轻人来说,因为信息的透明,这次地震会让他们有深切的痛感。而经历灾难、记忆灾难的人,一定会对别人的援助而铭刻不忘。圣火传递被干扰让我们愤怒,抗灾救援又让我们感怀。世界并不总是冰冷,也并不总是火热。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复杂和多面,这就是真实的世界。我们的成长,就是伴随着这样复杂的过程。而恰恰是这样的复杂,让我们成熟,让我们理性。
正如“世界猛然发现了一个在危难时刻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真实中国”一样,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如何面向世界,认识世界,融入世界?既能坚守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价值底线,又要有包容世界、理性应对的胸怀和智慧,这或许是汶川地震给中国人带来的另一个“收获”。
抗震的作文篇4
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地震无情,人间有爱!
——题记
2008年5月12日,永远忘不了那一天;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永远忘不了那一刻;2008年5月12日,北纬31度,东经103。4度,永远铭记这个坐标。汶川,血泪之地,生民之痛,家国之殇……
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顷刻间,无数的房屋倒塌,无数个鲜活的生命瞬间灰飞烟灭,无数的家庭支离破碎……只是那么一瞬间,只是那么几秒钟而已,一切全完了!美丽的家园变成残垣断壁,几十年盖出的城市变得面目全非,活泼可爱的孩子变成了一具具冰冷的尸体!到处都是废墟,到处都是撕心裂肺的呐喊声!“老天哪,你为什么如此的无情!”……
真的就这样完了吗?真的是命中注定吗?不!我们决不服输!地震可以震裂房屋,可震不开牵手的力量;地震可以中断信息,可不能中断中国人的众志成城!灾难无情,人间有爱!2008,我们众志成城抗击冰雪;2008,我们挺身向前守护火炬;2008,我们无所畏惧抗击病魔;2008,我们万众一心抗震救灾!多少困难险阻,我们都挺过去了,我们还会怕什么,我们无所畏惧,我们意志坚强!
于是,全国上下立即行动起来,为了拯救在危难中的同胞,整个国家都在倾尽全力和时间赛跑。有的人不怕余震的危险,毅然挺身走向拯救灾民的第一线;有的人则在呼吁世界,抗震救灾;有的人则竭尽全力,筹集善款……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竭尽全力,誓死捍卫我们的家园!死难人数在不断递增,生还的奇迹也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60小时,250小时……这每一个数字后面,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每当看见那一双双无助的双眼和那血肉模糊的向我们伸来,我们的眼泪便夺眶而出,痛心疾首;但每当看见那一条条垂危的生命死而复生,我们又是无比欣慰。平安、祝福、默哀——我们在内心反复的祈祷着、祈祷着……
风还无情的在刮,雨还在不住的下……我和我的同学们迈着沉重的脚步来到募捐箱前,原来热热闹闹的学校在今昔不再热闹,原来生气蓬勃的我们今昔也不再活泼,一切都是那么凄凉、哀伤。我们穿着整齐的校服站在升旗台前,为灾区人民募捐、祈祷、默哀,好心人实在太多了,10元、20元、50元、100元……同学们都把自己那份真诚的爱心小心翼翼地投入了这个小小的募捐箱。大雨一直一直不停下,可我们还在雨里站着,没有一个人打伞,好像都想借这大雨来淋去我们内心的悲痛。一滴滴雨夹杂着我们一滴滴泪水,显得那么晶莹、闪烁、真诚……
在地震中,也有不少的英雄,诠释着人间真情,他们的感人事迹,将会流芳千古、永垂不朽!谭千秋,这个平凡的名字却不平凡的人,这个平凡的生命却做出不平凡的事。你用你那瘦弱的身躯挽回了四个学生的一生,你用你那瘦小的双手为四个孩子撑起一片天!谭千秋,你花丛中的红花一瓣,你群星里最璀璨耀眼的一颗,你浪花里最清澈纯洁的一滴!
“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热爱歌曲的张米亚老师,用他仅29岁的生命诠释了这句话,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守护生命之门,奏响了一曲感动中国的生命之歌!
这,就是感动;这,就是爱;这,就是人性的真善美;这,就是整个民族历经学或倒闭,饱受苦难忧患,虽难免迂回顿挫,但一直生生不息,虽曾涕泣号啕,但总能奋发图强,众志成城的不败之处!
让我们行动吧,努力吧!让我们用爱撑起一片天,用爱奏响一曲生命之歌,看那黑夜无法吞没黎明的天!让我们抗震救灾,众志成城!
抗震的作文篇5
尊敬的林浩同学:
在“5。12”大地震过后我认识了你,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我再一次见到了你。你是一位英雄少年。你虽然只有九岁半,才上二年级,可你的英雄事迹却感动了我:汶川5·12大地震发生时,你同其他同学一起迅速向教学楼外转移,未及跑出,便被压在了废墟之下。此时,废墟下的你表现出了与其年龄所不相称的成熟,身为班长的你在废墟下组织同学们唱歌来鼓舞士气,并安慰因惊吓过度而哭泣的女同学。经过两个小时的`艰难挣扎,你终于爬出了废墟。但此时,你与上还有数十名同学被埋在废墟之下。9岁半你没有惊慌的逃离,而是再次钻到废墟里展开了救援,经过艰难的救援,你将两名同学背出了废墟,在救援过程中,你的头部和上身有多处受伤。我真佩服你的勇敢,你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现在你家的情况怎么样了?新学期学习愉快么?在外地上学适应么?书上说:“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现在的困难是暂时的,希望你们全家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一个乐观向上的心态,有全国人民的帮助,你们一定会重建一座美好的新家园。
我衷心祝愿你爸爸、妈妈工作顺利,你哥哥、姐姐身体健康,祝你快乐成长。
抗震的作文篇6
5月12日,汶川发生了大地震,有不少的学生们都十分的勇敢,为人着想,不管处境多么的困难,马健也是其中的一员。
6月10日,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初三学生马健小臂上几道歪斜的伤痕依然醒目,那是他冒着余震的危险,独自在半垮塌的教学楼里挖刨4个小时救出同班同学的印迹。回忆那天的情形,马健告诉记者:“其实我也很害怕,但是害怕算啥子,我同学的命更重要!”
5月12日,地动山摇之后,马健和几名胆子大的同学走近岌岌可危的教学楼,隐约听见倒塌的楼梯拐弯处传出哭喊声,仔细辨认,似乎是同学向孝廉的声音。他正打算去救,被赶来的老师制止:“这里有老师搜救,你们快到宽敞的坪坝去。” 然而到坪坝后,马健的心里始终有些不安:“老师他们肯定先救看得见、埋得浅的学生,向孝廉埋在里面,不知道老师找不找得到。” 随着夜幕的降临,这种不安更深了。摘着树上的樱桃充饥,马健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我坐在这里吃樱桃,向孝廉他们几个同学还压在底下,肯定好痛苦。”
他想起以前读过的一个故事:一次地震后,一个班级的教室垮了,很多家长都放弃了,只有一名父亲坚持不懈地挖,终于奇迹发生了,救出了躲在角落里的.孩子们。“我觉得这肯定是真事,我也应该像那个父亲学习,不放弃,去救向孝廉他们。”打定主意,晚上9点过,马健摸黑偷偷跑回学校。这时不仅下着大雨,且余震不断,大着胆子,马健走入已部分坍塌、非常危险的教学楼。“孝廉,你在哪里?”一声声呼喊叫醒了已有些昏沉的向孝廉。此时,向孝廉被压在一块水泥板下,四周全是碎砖碎瓦,将她与外面隔开来。
这不是个容易施救的位置,不过马健并没有放弃。发现楼梯口的一块大预制板倒在旁边的一堵墙上,形成了三角形,马健决定从这里挖条通道接近里面的向孝廉。伏在坍塌的水泥板与地面之间40厘米高的狭小空间里,他一边用手清理向孝廉身边的碎砖碎瓦,一边鼓励向孝廉:“坚持,坚持住,你是我们班上年纪最小的,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这点困难难不倒你!”“你会不会走啊?”向孝廉有些担心。“不会,就算我救不出你,我也会一直陪着你,等明天天亮大人来救你们。”马健坚定地回答。
当时,看似镇定的马健心里也很慌乱,几乎几分钟就能感到一次余震。黑夜里,教学楼玻璃、砖头啪啪下落的声音,另一名同学遗体的冰凉触感,让又饿又怕又累的马健全身止不住发抖。“但我不能走,如果我走了,向孝廉肯定觉得没希望了,会坚持不住。”4个小时后,通道终于挖成,马健奋力拉出向孝廉,两个孩子抱头痛哭。
我时常在想,如果马健不去就向孝廉,这个世界上就少一个年轻的生命,马健也失去一个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往往奇迹就出现在人们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上,我们要敢于挑战现实,奇迹就在眼前。
抗震的作文篇7
20xx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发生了罕见的8级特大地震,许许多多舍己为人的少年们做出了令人敬佩而又难以相信的事,感动了全世界。在《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里,那些孩子就像纯洁晶莹的雪花,让我最为感动的就是名字如雪花的小女孩——宋雪。
在天崩地裂的时候,正检查午睡的值周干部宋雪大声呼喊:“地震了,大家快跑……”同学们纷纷跑出教室,宋雪突然看见曾雨、浩洁还在呼呼大睡。宋雪返回教室,大声喊叫,拼命将她们俩摇醒,两位同学急忙奔向操场……她们身后,教室轰然垮塌。
这两位女孩脱离了危险,可没见到宋雪的身影。直到第二天,人们才在离五年级教室后门仅两步之遥的地方发现宋雪的遗体,她仍然保持着冲向门口的姿势。
多感人呀,一位五年级的小学生竟然为了其他同学的安全不顾自身的'安危,冲入教室救出同学,这种舍己为人的崇高品德不得不让人敬佩!又体现出宋雪多么尽职,保护同学们快速脱离危险,为同学们做好榜样!宋雪是她班的文娱委员,助人为乐,成绩非常优秀,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我们都为她有这种无私和勇敢的精神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这本书里,还有平凡亦英雄的王佳明、申龙,有危墙下挺身而出的王磊,有美丽的心灵之花——张春玲……他们都是一朵朵纯洁晶莹的雪花,飘荡在美丽的大地,飘荡在人们心间!
抗震的作文篇8
汶川特大地震使北川羌族自治禹里小学在劫难逃.刚从午睡中醒来的学生们的校园顷刻尘土四起,房屋垮塌,学校老师和一些小英雄们奋起救人.烟滚滚中,一个小身影闪现在已成废墟的教学楼的楼道上,他就是禹里小学六年级一班学生——熊弼呈。
熊弼呈是个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爷爷熊庭贵将他扶养大。他平时成绩中上,比较贪玩。但地震发生当天,熊弼呈是最后一个冲出教室的。当他来到楼梯口时,楼梯已裂开一道两尺来宽的大口子,使他被困在二楼。但是他机智地抓住伸进楼梯的一棵树枝,纵身一跃,抱住树干,滑到树下,回到操场。
他成功逃生后,第一件事想的不是逃到安全的地方,在他听到一名家长呼喊着孩子,这名家长的孩子是他认识的一名同学,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刻跑回到楼上。冲进已塌下的教室,才发现没人,当回到楼梯转弯处时,看见老师正在刨砖救人,他立刻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没多久,便把这位受了伤的`同学救了出来。
接着,他再次地跑回了救援现场,寻找着受伤的人。他发现一名女同学的右腿被砖墙压住,不能动弹。他立刻用手刨走砖块,用红领巾扎住女同学不断往外涌血的腿,背着她跑了出去。
我们从中可以知道:熊弼呈这种在生死攸关时刻,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的精神是崇高的、是高尚的。假如每人献出一点爱,乘以十三亿,就会变成很大的力量;再大、再多的困难,除以十三亿,就会变得无比地渺小。我相信,有全国人民的支持,有灾区人们的自力更生精神,地震震不垮灾区人民的信心和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战胜,灾区人民一定可以度过难关,重建美好家园,胜利一定属于坚强的灾区人民!
抗震的作文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