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可以引导人们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快乐,书写一份事迹可以让我们学到成功的经验和智慧,下面是58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工匠的事迹精选5篇,感谢您的参阅。
工匠的事迹篇1
焊接技术千变万化,为火箭发动机焊接,就更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了,高凤林就是一个为火箭焊接“心脏”的人。
高凤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国营二一一厂特种熔融焊接工、发动机零部件焊接车间班组长,特级技师。
30多年来,高凤林先后参与北斗导航、嫦娥探月、载人航天等国家重点工程以及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一次次攻克发动机喷管焊接技术世界级难关,出色完成亚洲最大的全箭振动试验塔的焊接攻关、修复苏制图154飞机发动机,还被丁肇中教授亲点,成功解决反物质探测器项目难题。高凤林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等20多个奖项。
绝活不是凭空得,功夫还得练出来。
高凤林吃饭时拿筷子练送丝,喝水时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规律;为了保障一次大型科学实验,他的双手至今还留有被严重烫伤的疤痕;为了攻克国家某重点攻关项目,近半年的时间,他天天趴在冰冷的产品上,关节麻木了、青紫了,他甚至被戏称为“和产品结婚的人”。20xx年,高凤林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高凤林以卓尔不群的技艺和劳模特有的人格魅力、优良品质,成为新时代高技能工人的时代坐标。
工匠的事迹篇2
雷振锋:龙穴管业船舶电焊工,高级工。于2007年6月技校毕业后,毅然决定做一名中国造船工人。从上海江南造船有限公司做船舶电焊学徒工开始,他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学习焊接理论知识,掌握焊接技能,在短短三个月时间,便出师独立干活,但从未懈怠对焊接技术的钻研。为了一个狭窄空间的产品焊接,为了确保一次成功,他在焊接前对站位、姿势研究半天,班后还自习、研读相关焊接专业书籍。正是有了这种刻苦钻研、工匠精神,雷振锋很快就成为所在电焊班组的技能好手,“顶梁柱”。
2014年,雷振锋进入广州龙穴管业有限公司,由于焊接技术过硬,成绩突出,工段专门安排他负责焊接拍片管及焊接难度系数较大、要求高的管子。他在工作中逐步成长,积累经验,并不断加强对焊接技术的钻研,尤其是某产品货油系统不锈钢管的焊接,要掌握好管子焊缝的温度、焊缝成色控制。而要掌握焊接温度控制,就必须控制好气体压力、流量、焊接方式来确保焊接质量。他经过反复多次的试验,终于确定了氩弧焊焊接电流采用85-100进行焊接速度提高到5-8cm/mim,二氧化碳150-180,速度提高到10-15cm/mim,打底完成后必须将温度控制在100度以下,实际操作降到60度以下效果更佳,再进行第二道焊接,并保持焊脚高度与管壁厚一致,减少热量输入,焊缝颜色多数控制在金银色,管内热影响区基本保持管材原色,得到了船东的认可。
在生产过程中,雷振锋非常注重管子焊接方面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研究。2016年初某型船上有大量的厚壁紫铜管,如果用传统的风焊方法,外径140mm、壁厚8mm的一道焊缝足足要焊接30分钟以上,工作效率非常的低。他通过细心研究,根据火工风枪火力比较大的特点,把焊接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反复做了很多实验,终于找到了既能焊接出优美焊缝,工作效率又特别高的焊接方法。同时带领全班组焊工轮流上岗培训,焊接效率提高,又赢得了船东的认可。另外,在此批管的焊接任务完成后,他又开始琢磨起新的焊接方法,考虑到风焊的温度高,如果在炎热的夏季焊接时,工人犹如火烤,因此尝试用氩弧焊的方式来代替。在十多天的时间里,每天班后他都泡在车间反复研究、反复琢磨,终于试验成功将氩弧焊的方式来焊接紫铜管。目前,此项工艺评定已通过dnv、ccs的签字认可,后续的紫铜管可采用此种新工艺来焊接了。
雷振锋从一名农民学徒工成长为优秀的焊接技能人才,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但他从未退缩过。他坚定地对自己说:“不管面对什么困难,我都没有想过放弃我的焊接事业”。回忆起当年在当学徒的过程时,自己连续一个多月加班加点的守在车间,持续不断的进行焊接。正是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信念,让他拥有了不一般的耐心和韧性,也让自己在原本十分艰苦和枯燥的焊接岗位上,找到了很多的乐趣。在公司生产一线默默奉献,也将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同事,并成立了“工匠创新工作室”。在培训技巧方面,他致力于将班组员工培养成实际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复合型人才,要求班组员工不仅要掌握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带着思考,带着问题去工作。由此,他为公司带出了多个技术能手。
在公司的培育下雷振锋凭借着优异的焊接技能获得多个奖项,2016年荣获广船国际职业竞赛广东省二类职业技能竞赛第三名,2015、2016、2017连续三年荣获“广船国际技术能手”和“广船国际技术创新能手”的荣誉称号,2018年参加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焊接技能比赛荣获第二名的好成绩。
工匠的事迹篇3
近段时间,央视推出八集系列节目《大国工匠》,讲述了八位不同岗位的劳动者,用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他们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他们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他们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他们没有耀眼的文凭,但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孜孜以求,每日近乎苛刻般地磨练职业技能,力求达到完美和极致。八位大国工匠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离不开平时的踏实苦练。成就大国工匠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大国工匠称号是一种荣誉,反应出的却是一种精神,一种素养。这种精神和素养,正是当前社会最需要的——从小处说,是一个企业发展进步的基础;从大处说,是“中国创造”走向世界的基石。无论身处什么岗位,我们都应将大国工匠作为学习的榜样,脚踏实地、专注磨练业务本领,精益求精、专心干好本职工作,如此才能担当起肩上的重担、才能对得起同事信任、才能收获到人生成功。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他们一念执着,一生坚守。我们国家需要许多像这样的人才。就是因为他们,才会有如此大的进步。他们是谁呢?他们是中国“大国之匠”,他们用智慧创造今日的辉煌,他们用实力创造今日的成就,他们证明中国这个大国的实力,他们证明了我们国家的进步与努力。打造“中国制造”,有这样一些国家顶级技师,他们的名字是故秋亮,孟剑锋,胡双钱…… 故秋亮为载人潜水艇做出伟大的贡献——蛟龙号,一丝不苟,临近退休却依旧关注祖国的未来,默默奉献祖国科技中。为此,孟剑锋,国家高级技师,不断努力,不断追求,不容半点差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胡双钱,从1980年进场,不管工厂倒闭,也不被高薪诱惑,依旧与工厂老员工相互陪同制造大型飞机,对每一个细节更为关注,他给家人没能尽丈夫与父亲之责,却给他们带来一堆堆奖状和荣誉证书。他们是打造“中国制造”的有功之臣。大国之匠,把我们推向世界顶尖,把中国文化传远名扬。他们是周东红、宁云章。一个为造纸做出伟大奉献,一个为高铁作出奉献。我们生活中,学习中都会运用到纸,而周东红从未浪费过一张纸,从他手里掏出来的纸全部都是完整的,为运用到纸的部门奠定了基础。宁允展为高铁速度创下了与以往记录更高的成就,为此,我国高铁科技已打通世界。为了祖国进步,为了人民安全,更有这么两位有功者用一生来成就祖国事业与自己的事业。他们是张东伟,管延安。张东伟也是严师出高徒,从学徒开始,他的师父不容他出一点差错,他们岗位中稍出了点差错,造成的损失和伤害是巨大的。他是一位lnd船的钢板链接者,钢板链接必须徒手链接,在这行业中,必须心平气和,为此他只要一有时间,便会去钓鱼将职业培养出情趣。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的还有管延安,是一位有20年工龄的、技术精湛的老钳工。我们国家有许多海底通道,而这些都是通过他们一双双精巧之手打造的,在他们刚出生的时代里没有高科技术产品,只靠他这一双手精确到0.01毫米,也不放过。他说:“如果发生空隙,海底通道将会出现露水,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我要更加用心”。他们一念执着,一生坚守,不抛弃,不放弃是交给我们最大的收获,“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是我们一生的追求。所以我们一旦认定的事情,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追求着那一份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绝不言弃。
工匠的事迹篇4
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压水堆元件厂扩建车间干法二氧化铀粉末制备组组长,集团公司技术能手,草原英才,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工匠,全国技术能手。
于1988年开始从事铀化工转化工作。公司开始重水堆元件生产线的建设,在化工生产线中型试验期间,他担任分课题组副组长,完成了对铵盐沉淀及吸附岗位实验生产能力和各项数据的整理工作,为重水堆元件厂化工线的建设和生产提供了宝贵资料。
19xx年,由于建线需要,他又被抽调到公司压水堆元件厂化工车间,承担化工生产线的建设和调试攻关任务。在试生产过程中,出现离心机出料口、下料管路频繁堵料现象,他及时与技术人员共同查找原因,通过在离心机出料口处增加注水装置,加大了物料与设备内壁的润滑度,从而使物料能够顺畅进入干燥系统。这一举措进一步优化了工艺,确保了生产稳定运行。类似这样的.技术改进,他先后完成了大大小小近百项,为铀化工生产线的正式投产和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
20xx年,国家重点项目ap1000核燃料元件生产线在公司开工建设,担任干法生产线组长,又一次承担起攻关重任。建设期间,他几乎每天都加班加点,认真查阅图纸资料,钻研工艺技术和设备功能,及时向施工单位提出整改问题100余项,极大改善了工艺技术和操作条件。经过他和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公司第一条干法生产线全线贯通并顺利启动,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为我国第三代核电燃料元件生产线的投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国家重点科研专项示范工程、全球首条高温气冷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调试期间,一头扎在调试一线,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艺,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瓶颈。在卧式溶解槽调试期间,水浴加热系统循环不畅,严重制约了调试进度,并且存在物料泄露造成循环水污染的风险,针对这种情况,他果断提出在加热水路上加装积水箱,顺利解决了该问题。在原设计中,气化罐进检测罐管道上阀门为电
磁阀,在生产时造成气化罐无法保压,他结合相关生产经验,提出在该电磁阀前加装手阀,并通过该阀控制气化罐排气量,使罐内压力维持在稳定值附近,有力保证了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他还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为高温气冷堆元件生产线按计划节点运行投产提供了保证。目前,该生产线已全线运行,标志着我国核电燃料元件生产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前沿。
对于节能降耗,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自己动手解决难题就是一种节约。”在xx产品生产工艺中,一度出现盐酸消耗量偏高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他认真分析^p和观察工艺过程,通过数月无数次的试验,反复摸索计算,最终确定了合理的工艺数据,使盐酸单耗下降了0.1吨,仅此一项就节约生产费用30万元。在某产品生产过程中,原料形态多样,成份复杂,专业物料占用量大,收率低,严重制约着工艺的产量达标及产能提高。为解决这一难题,他利用业余时间查阅了大量资料,进行分析^p论证,在原有工艺基础上提出了混酸溶解的新工艺方法,缩短了工艺生产线,降低消耗10,收率提高1.5,因而盘活资金50万余元,此工艺已申报成果专利。在某低碳产品生产过程中,一度出现铁、镍元素超标问题,严重影响了生产线的正常运行。面对难题,他没有退缩,认真查找原因,排除各种可能性,最终确定了导致杂质超标的原因是在沉淀和煅烧过程中引进了杂质,并制定了沉淀后晶体酸洗法和煅烧尾气快速转移法,从而保证了该生产线的正常运行,为该产品的按期交货打下了良好基础,也为公司增收节支近百万元。
工匠的事迹篇5
公司维修车间一直以保证车辆完好率,保障车辆的正常高效运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为宗旨。20xx年度修理部被评为公司劳动模范集体,这标志着修理厂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去年以来,随着生产的日以稳定和步伐的不断加快,修理厂从强化车辆运行工作入手,以保证完好率率、实现车辆高效正常运行为目标,积极提高员工工作技能,为全年生产工作顺利进行和全年产量的超额完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日常维修维护工作中,车间各位同志兢兢业业工作,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湛的技艺为修理厂奉献着他们的智慧,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优秀工人的光辉形象,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多学习、多实践、多掌握一些科学的检修方法。对车辆隐患要做到早发现早解决,才能尽可能地延长配件使用寿命,更好的保证车辆的长周期运行。
我们加强对设备的专业化管理,不断修订和完善设备管理制度、规程、考核办法并严格执行,加强设备的点巡检;强有力的运行设备定修点检系统。
修理厂主要任务就是搞好车辆的日常维护保养及维修工作,保障设备的正常高效运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车辆的日常维护是很关键的一步。修理部的各位同志在设备故障维修中总是走在最前列。他们凭着一颗真诚的心,无论是抢修、还是技术改造,也不论白天与黑夜,哪里的设备出现故障,哪里就有他们忙碌的身影,即使是深更半夜他们也毫无怨言地随叫随到。
维修部在部长的带领下,对工作兢兢业业,为了做好车辆的维护工作,保证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他们加班加点,随时待命,时刻保证车辆的运行,无论是技术问题还是问题,正是他们这种对工作的专业心、敬业心、热爱心,才保证公司车辆的正常运行,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工匠的事迹精选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