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有点睛之笔的结尾,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经常写作文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自信心,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下面是58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梦李清照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梦李清照作文篇1
细雨如丝,淅淅沥沥,无序而孤单地滴落在易安君的思绪上,溅起一个又一个的回忆:欢乐,甜蜜,寂寞,忧伤……它们交织着,拉扯着,混杂在一起,像是易安君面前那一杯浑浊的糯米酒。她举起杯子一饮而尽,闭目凝思,而那些画面却更加清晰了。
艄公摇一支长长的橹,划破湖面上的火烧云的倒影,荷花怒放像微醉的少女,稍稍解开衣襟,吐着鲜黄的蕊,沁着醉人的清香。我和侍女萍儿坐在船头,学着大人们的样子,玩喝“家家酒”。轻轻抿一口,舌头都辣麻了!两个花似的女孩边咳,边相互嬉闹着。脸蛋儿透着淡淡的红晕,不知是夕阳,是胭脂,还是酒在捣怪。船儿摇,两人相依着睡去,而艄公深沉旷远的渔歌恰是最美的摇篮曲,给水天相接处抹上一层琉璃般的色彩。
易安君看着杯中酒里自己的影子,感叹时光易逝,少女时代的安闲,如东逝的江水,一去不复返了。她说着,从腰上解下一块玉玦,色呈淡黄,仿佛浸透了书卷残存的墨气和漂泊半生的特殊回忆。
“明诚君啊!你如今可曾记得我们初见的情景?”
单纯而又洁净的阳光,倾泻在我十六岁没有一粒红尘的青丝发带上。我与侍女们在花园里无忧的嬉戏,直到看见爹爹身后的你:一个面容俊朗的少年,灵光聚顶,雄姿英发,身穿一领巴山长褐袍,腰系杂色彩丝绦,足蹬一双黄皮衬底靴。温文尔雅却意气桀骜,身佩一块淡黄色的玉玦,走动时清脆地碰撞声,映射着你的抱负与梦想。我不敢未经爹的允许就出来待客,只好狼狈的跑到院门后,折一枝青梅假装嗅着,久久驻足相望。明诚君,你可知晓那青脆的梅枝被我握得比草根还软啊!
易安君再次饮尽杯中酒。窗外雨更密,风更杂,梧桐树的枝叶无力地摇动着,就连烛台上的残火也摇来晃去,站不住了。
她沉默片刻,放下玉玦,站起来。“人不似人,家不似家,国,恐怕也要守不住了吧!软弱无能的朝廷,你总有一天会亲眼目睹金兵铁骑的马蹄,踏碎这先祖世代相传的九州大地!只可惜,我是一介女子,年老体衰,不能够如男子一般身披战甲,手握宝剑,抗金报国,守护大宋山河。像我这样暮年失意,体弱多病,流离失所,丧父丧夫,家徒四壁的人,又有多少呢?”
“怎么办?到底该怎么办?”易安君坐倒在我面前。欲哭,可她的衣袖已容不下另一滴泪;欲泣,双眼里擒着的,七分迷茫,三分向往,心中抑着的,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是我眼中的李清照么?
是吧,兴许就是。
少时点绛唇,暮年声声慢。
人生如梦令,别离醉花阴。
不能永遇乐,何须一剪梅?
难度武陵春,感作漱玉词。
梦李清照作文篇2
诗词是一种美的写照,但这样美的内涵是不同的。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之美,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入洒脱之美,都在诠释着诗词的美妙所在。而我却始终钟情于李清照那种忧国忧民、哀婉苍凉的.凄婉美。通过对李清照优美诗词作品的学习,我开始慢慢了解了她,走近了她,使我仿佛在风雪朦胧中看清了她那布满愁容的面容。
刘禹锡的一首《秋词》唱出了历史的新歌。那么李清照的一句争渡便划过漫漫长夜久久荡漾在人们的心头。无法想象是怎样的历史环境造就了李清照这种女诗人。她19岁嫁入赵家,却又因夫婿要远任新婚不久便深深尝到了离别之苦。这位如水的女子伫立西窗,寻寻觅觅,度日如年,让她终日寝食难安,从而产生“为伊消得人惟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感慨,并留下了“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此黄花瘦”的千古佳句。面对这日渐空虚的日子,她要争渡,争渡于沉醉,争渡于迷茫,争渡于她充满愁苦的日子。
后来她经历了国家的衰败,一改昔日清新愉悦的少女柔情。用哀婉苍凉的笑调记下国家的衰败,发出“流离痛苦,几时休”的感慨。在战争年代与夫婿久别重逢。她巧集《金石录》,泪洒《漱玉词》,描述着那人民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惨景,从而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李清照之美,美在她的千古才情,美在那分单薄得近乎虚无的美,美在那份纯净得近乎锥心的哀婉。李清照是一位千古才女,更是一位痴情女子,一个爱到深处情更酣的奇女才。最令人难忘的是那阕《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愁云惨淡,将一代女词人经历国破家亡的悲惨经历挥洒得淋漓尽致。
写到这里,谁能不为这位寂寞千古,婉约词宗的孤独女子而潸然泪下呢?至今我才真正了解了她走近了她。她的一生是如情似梦般缥缈而沉浮不定,她的一生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般的匆匆而伤感。在她凄苦的经历中,我也跟随着伤感、痛心。不知这位经历坎坷之后的才女是否争渡到归路。
梦李清照作文篇3
不知道李清照是不是个美人,不过至少,她自信自己的容颜。你读她的词,什么“人比黄花瘦”,“新来瘦”,人清瘦苗条,符合除唐朝以外一般人的审美观。
?点绛唇》里那名活泼娇美的荡秋千少女,谁也不必怀疑说的就是她自己。女子总无可避免有些自恋情结。然,若非确有几分姿色,也是断不敢写下这等绝句佳词供世人把玩流传。再看她后部分作品,总有“起来慵自梳头”,“日晚倦梳头”,“任宝奁尘满”一类表达消极心情的句子。一名懒得梳妆打扮的女子,若丑,就更显得邋遢,不讨人喜欢;若丑,她也不敢在那么多文章中公然描述自己不梳头的情景。然而,她是个美丽的女子,即便不梳洗,也自有那慵懒迷人的风情,非但不丑,反惹人生怜惜之情。
在我的眼里,毋庸置疑,李清照也应是美丽万般的。看她的诗、词、文,无不被那绝佳的文采所折服。所谓“秀外慧中”,当是作女子的最高境界。她的文思才情,套用一句时髦的话:为她更添一份“知性的美丽”。
除美丽之外,应又是豪爽的。豪爽的女子可爱,豪爽的美丽女子更可爱。李清照对酒的感觉、及对酒的感情,至真至纯,令人感动。与友赏梅,便劝“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还有喝到“浓睡不消残酒”,“沈醉不知归路”,几分率性,几分率真,比一般故作娇态的庸俗女子不知道强多少倍,甚合我意。
所以,我是喜欢李清照的。虽然我们之间隔着深远不可逾越的时空鸿沟,我觉得她仍象是我身边一个投气的朋友。
梦李清照作文篇4
正值盛夏时节,微微的'凉风吹散了些许夏日的闷热。天空中一个大大的火球炙烤着大地,知了在树荫中哼唱着夏日的赞歌,扰得人心烦意乱。这天,恰逢天气凉爽,我便独自一人划船前往郊外游玩。
太阳已经偏西,湖边那古朴的凉亭里空无一人,划得累了,便想前去歇歇脚,顺便畅饮几杯。来到亭内,我环顾四周,这个亭子三面环水,紧挨着一个湖泊,岸边上绿树成荫,湖中景色更是美不胜收:丛丛簇簇的芦苇遍布浅滩,好似湖的一边被墨笔勾勒上了一圈墨绿,与清澈的湖水搭配的十分协调,给人一派清新的感受。几乎紧挨着芦苇荡的,是一大片长势正旺的荷,在带着晶莹剔透水珠的墨绿色荷叶中亭亭玉立,向人展示着它在微风中婀娜的身姿,好一个出淤泥而不染。我举起瓷杯,斟入了一点儿汾酒,开怀地饮了起来。
一杯接着一杯,好不惬意。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我便趁着清醒尽兴地摸索着划船回家。一只鸥鹭也正寻着栖息之地,在霞光中划出了一道亮丽的弧线。“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不禁吟道。光顾着赏景,一不小心就划到了藕花池的深处。情急之下,我手忙脚乱地一通乱划,惊飞了一滩夜宿的鸥鹭。
想到数年前游乐的场景,在看看现如今动荡不安的生活,我不禁百感交集:“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梦李清照作文篇5
虽然她没有张翰和杨幂那么多的“粉丝”,也没有刘翔那猎豹一般的速度,但她却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
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就是——李清照。李清照从小生活在一个爱好文学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学生,母亲是王拱宸的孙女。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为她打下了良好的文学功底,也为她成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做足了准备。纵观她的诗词,从风格上来看,可分为前期和后期,我比较喜欢她后期的作品。
我之所以喜欢她后期的'诗词是因为在后期,她由一个家庭条件优越的女子,变成了一无所有的妇人,但她并没有放弃创作,相反地,她的作品写的更好了。从她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一个“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的李清照。每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想偷懒的时候,那个坚强的李清照的形象便会浮现在我面前,她鞭策着我要努力前行,要像阿甘一样,不停地奔跑。
在亲眼目睹了国破家亡后,在四处飘泊过后,李易安的词作造诣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醉华阴》、《武陵春》等。其中,我最喜欢《夏日绝句》了,因为她发出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呐喊,赞扬了项羽的宁死不屈,对委曲求全的宋王朝则表达了无比的愤恨。从气势上看,她的这首诗不仅可以“俯视巾帼”,还能“压倒须眉”。我愿像易安居士一样,既有女性的柔情,又有男性的豪迈气概。这就是我所崇拜的名人,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内心都会有一个自己的偶像,不管他是催你奋进还是使你堕落,他就在你身边,不离不弃。作文
她是一位知足常乐的女子,但她不仅是一位知足常乐的女子,她更是一位温柔婉约,深爱丈夫的女子。十八岁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两人情投意合,互相砥砺,把整个身心都放在……
是她吟出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生活对于自己的乐趣。
是她诉出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对丈夫的思念。
是她唱出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李清照——易安
她是一位平凡的女子,但她不仅是一位平凡的女子,她更是一位懂得知足常乐、理解生活真谛的女子。
那是一个多么愉快的日子,暮色苍茫,在盛放的荷花之中,有一叶扁舟,静静地,静静地,随波荡漾,融在这青山秀水之中。船上正坐着一个游兴未尽,醉意未消的女子,似乎也沉醉在这世外桃源之中。渐渐地,渐渐地,小舟泛到了茂密的荷丛里,“惊起一滩鸥鹭”。在这大自然的杰作中,李清照为之沉迷,仿佛这溪水,也像她的心一样,是那么的,清澈透明。像她这样一个出身于名门世家的贵族女子,能置身于平凡当中,而把权贵抛掷之九霄云外,不易,不易。
她是一位知足常乐的女子,但她不仅是一位知足常乐的女子,她更是一位温柔婉约,深爱丈夫的女子。
十八岁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两人情投意合,互相砥砺,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一年重阳节,丈夫赵明诚在外做官,李清照为了抒发自己对他的思念,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被陆德夫称为“三句佳绝”。
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她不仅仅是一位诗人,她更是一位爱国英雄。
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许多壮士胸怀满腔热血,可却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李清照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彻底成为了幻影。在那种离乱的年代,悲愤欲绝的她写下了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映证了她的一生,在命悬一线的时刻,她并没有退缩而丢下国家置之不顾,而是忍辱奋起,动员有更多的人能像项羽一样宁死不屈,保卫国家。然而对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的愤恨,再加上多年的背井离乡,以及她对丈夫的思念,让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她的心已经残碎不堪了,最后只能寂寞地死在江南。
清照呀,清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她就是她,不管是故知足之足常足的李易安,还是充满爱国豪情的李清照,她的一生就是那样,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我已心的维度仰视李清照清丽瘦削的背影,倾听她渐行渐远的跫音,俯身捧起历史长河沉淀的瑰宝,已此纪念我心中的李清照,纪念那远逝的曼妙红颜。我追寻易安的足迹……
梦李清照作文篇6
我眼中的李清照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江山代有才人出”,如果说李白、杜甫、苏轼等是出类拔萃的男诗词作家的话,那么李清照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震烁古今的女诗词作家。
李清照,自易安居士,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工于词章,母善属文,家中藏书甚多。她的一生,既享受过幸福,也饱受苦难。十八岁与情投意合的赵明诚结婚,夫妇俩诗词酬唱,共同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生活舒心适意。靖康之变,身遭战祸,又逢丧父之痛,所藏文物尽失,后贫困悲苦,东飘西泊,客死江南。
李清照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在封建社会里,她冲破了一般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专心在家学女红的束缚,常常是走出闺房,走向自然,去感受自然的和谐与美丽,以拓展胸襟,陶冶情操,如“兴尽欲同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就写出了李清照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以及对禽鸟花草的眷顾。
荷花凋零,香味散去,竹席冰凉的触感,由身下泛至全身。你孤身一人,泛一叶兰舟。偶然听到一声清脆的鸟鸣,下意识地仰头看天,望着远方飘来的洁白的云,心中涌上一股酸涩。唉,这相思之苦,离别之痛,才从微皱的`眉宇之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这时的你,已不似从前,没有从前的那份天真。这时的你,已陷入那忧愁的黑洞,不能自拔。这时的你,已然没有那么幸福。这时的你,被离愁之苦折磨得烦恼攻心。当丈夫赵明诚病重过世,所有的不幸如潮涌似的向你涌来,把你卷入那寂寞的深渊。你哭了,如此无奈。你问,世间谁懂吾心,却无人回应。百年后,有人在感叹,李清照的悲剧人生只因生逢乱世。百年后,有人在感慨,李清照的流芳百世只因才情无双。百年后,有人在感怀,李清照一生的成就只因世事无常。
她是才女,但她毕竟是个女子。她是个有抱负的人,但她仍是女子。她追逐梦,但她不免女子的命运。我眼中的李清照。少年幸福,晚年疾苦。因为她终究是个女子。
梦李清照作文篇7
我已心的维度仰视李清照清丽瘦削的背影,倾听她渐行渐远的跫音,俯身捧起历史长河沉淀的瑰宝,已此纪念我心中的李清照,纪念那远逝的曼妙红颜。
我追寻易安的足迹,追寻那个天真矜持的宦门少女的身影,追寻那个才情国人,婉约清丽的闺阁女子的倩影,追寻那个终日凝、柔肠愁结的思妇的背影,追寻那个颠沛流离,晚境凄凉的落泊红颜。我走进那个书香飘溢的庭院,探头窥见正直豆蔻年华的易安。她来了。踩着小碎步,拈着香汗巾,顾盼生姿,眉宇间自有一种风采。她看见院中伫立着一位陌生人,不禁心慌,未语脸先红,急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吧青梅嗅”。我站在她身后,目送她消失在宅门拐角外的背影,目送这位天真矜持的宦门少女。
我头望天高云淡处,雁过无痕。我流连在露浓花瘦的塘边,看尽塘中的绿肥红瘦,看见一位婉约清丽的妙龄女子泛舟湖上,误入藕花深处,浆声冷冷,“惊起一滩鸥鹭”,是易安。此时的她双颊微红,高唱“兴尽晚回舟”,双浆轻摇,向莲花更深处漫溯。我站在她身后,目送这位沉醉不知归路,薄汗轻衣透的女子。我远眺,藕荷人连天,江月满星辉。我主力在烟波浩淼的江边,望江楼上,那个终日凝、柔肠愁结的思妇,还是易安。多少次,她送夫千里,多少次,欲语还休。
花自飘零水自流的黯然神伤,有谁会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闲愁,有谁体会?载不动的许多愁,有谁分担?如今分担?如今物是人非事事休,怎能不欲语泪先流?纵有横世才情,身为女子,易安却更家希望与丈夫朝夕相对,比翼双飞,无奈不如意事太多太繁,红颜渐老的易安多少次独坐幽寂冷清的院落,看尽西风卷帘的无情,失落在人比黄花瘦的伤感中,也由此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我站在她身后,目送她消失在满地黄花堆积的深院中,目送这位千古丽人……此时,我倘徉在蓑草连天的野外,看尽征鸿,怎耐梧桐更兼细雨,心中易安的形象愈加明显。风中的梧桐颤抖着深深寒意,低泣着岁月的沧桑。我似乎听见易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低吟。看见晚来风急中,易安斟上三杯两盏淡酒独酌。
哎!我能葡枝干上的落叶,拂不去你欣中荡的的尘埃;我能抚平黄土上溯风奔过的痕迹,抚不平人事变迁,韶华飞逝在你额头刻下的印记啊!~心中的易安渐行渐远,我想留住这位宋朝走来的曼妙红颜,却无法挽留,聊作此篇,以纪念我心中的李易安,纪念远逝的词魂。
梦李清照作文7篇相关文章:
★ 她的梦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