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和巩固读书的内容,对书中的思想和情感有更深刻的体悟,读后感是读者对书中情感描写和情节发展的深入思考和体验,是对书籍的情感回应,以下是58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感动的读后感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感动的读后感篇1
前些天,我看了《感动中国——十二位杰出人物》这本书。书上介绍了爱人民的好警官——任长霞;三次跳下水搭救落水者的女性——魏青刚;经历汶川地震而救助同学的中国少年——林浩……他们的事迹令我感动,也感动着中国人民。
这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中国少年——林浩。
在地震的那一刻,同学们都被倒塌的房子给压住了。在废墟中二年级的林浩没有害怕,他鼓励同学坚强,并积极自救,勇敢地朝外面爬去,经过奋斗终于爬出来。废墟外人们沉浸在地震的恐惧中,倒塌的房屋随时又会二次倒下来。林浩这时没有顾自己,又冲回到废墟边救同学,忙着搬石头,因为他知道时间就是生命。这时,塌墙上一块砖头向林浩砸来,他慌忙避开,但还是被砖头擦破了头。他顾不上自己流血的头,继续救助同学。不断地呼喊同学,给他们生的希望,嗓子喊哑了,手磨出血了,可他一直坚持着,最后小林浩从废墟中背出两位同学。他救出了两位同学,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他想的全是别人。
“如果我不救出他们,我就不是他们的班长了。”林浩的话一直在我耳畔,他的精神品质是我们所需要的。我读着这个故事,想着,想着,在我眼前出现了另一幅画面,也是在地震那时,一位冒着塌方危险的少年举着盐水袋,在帮助医生救助同学,他一直举着盐水袋,举着,举着,一直安慰废墟下的同学,要坚持,要等待救援,四五个小时之后,他也没坐下。我知道他当时很累很累,一定很想休息一下。可他一直坚持着,不停给同学鼓励。
救援终于成功。废墟里的同学被安全救出来后。这时,他想把胳膊放下来,可发现胳膊一放下就痛。在灾难面前,他们包括被救的同学表现的多么勇敢与坚强啊。他们都是我们心中的阳光少年。
感动的读后感篇2
中央电视台20--年2月8日晚播出感动中国20--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获得20--年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荣誉的分别是: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孙家栋、三进火海舍己救人的王锋、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36年的支月英、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国扎根农村的秦玥飞、训练中壮烈牺牲的舰载机飞行员张超、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的电焊工李万君、让众多患者挺直脊梁的好医生梁益建、红丝带学校创办人郭小平、量子通讯的领跑者潘建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此外,还向中国女排表达了特别致敬。
这些伟大的人让我们的内心如大海般此起彼伏,思想如潮水般汹涌澎湃!
河南救人小伙王峰,“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盘,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20--年5月18日凌晨,河南南阳一栋民宅突发大火,租住在一楼的王锋3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王锋却几乎烧成“炭人”,约五六十米的路上都是他血染的脚印!尽管各界解囊相助,10月1日38岁的王锋还是永远走了……
“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这是帅气小伙秦玥飞的颁奖辞。
秦玥飞,耶鲁大学毕业,现任湖南衡山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联合发起人。大学毕业时,他选择回祖国农村服务,至今已6年。改善灌溉系统、建现代化敬老院,为乡村师生开展信息化教学……他说成功不可能一夜间发生,“必须脚踏实地一步步去做。”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吧!
感动的读后感篇3
我读完了《陈玉蓉母爱齐天下》后,深深地感动了,泪水直流出来。
陈玉蓉,湖北武汉一位平凡的母亲,她的儿子患有先天性肝脏功能不全的疾病。因儿子的病情多次发作,陈玉蓉决定用自己的肝脏换回儿子的性命,因为自己患有重度脂肪肝而不适合做移植手术。后来陈玉蓉用了七个月日行10公里减肥,治愈好了自己的脂肪肝。20xx年11月3日,陈玉蓉母子在武汉同济医院顺利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
为了救活儿子的生命,她就这样暴走了七个月,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世上没有一种爱可以与母爱相提并论。为了儿子,母爱的奉献到底有多少?这是一个永无止尽的回答。
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得好,能活得好。当自己的孩子遇到生命危险时,每个母亲也会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孩子的生命。就像陈玉蓉一样,相信每个母亲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母子之情,感动天地,她用自己的行动和努力创造了奇迹!她真的救了自己的孩子!她用意志感动了上天,感动了每一个人。母爱齐天!母亲永远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我的妈妈为了我的学习成绩好一点,晚上陪我写作业,帮我复习功课。我睡了,她还拿着书本看。妈妈为了我,真下了不少功夫,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我为有这样一个母亲而感到骄傲!
感动的读后感篇4
今天,我们的班会课是《感动中国》2013年度颁奖典礼,主持人是央视1套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和白岩松,他们依次介绍了每个人的故事,获奖人数共10人。其中有位名叫黄旭华的87岁老爷爷,听了他的故事让我非常感动,他曾用了30多年研制核潜艇,为我国的核潜艇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是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他对核潜艇事业无比热爱,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做核潜艇潜海试验,在经过无数次试验之后,终于研制成功,这项工作不但十分枯燥,而且非常危险、难度大。耗费了他一生的精力,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
晚会嘉宾阎肃老师曾这样评价他:“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时代道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这正是对黄旭华爷爷一生的写照。
看完10位获奖人物的事迹之后,我无比感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不禁试问自己:“我又何以面对人生?”看完这期节目对我启迪很深,我以后做事情要持之以恒,有责任心,长大以后为祖国做更大的贡献!
感动的读后感篇5
今天,我在网上阅读《感动中国人物》的故事,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主动捐献器官的学生》。
“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了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她就是一个12岁的女学生,何玥。何玥是广东桂林人,因肿瘤扩散脑部组织,20xx年11月脑死亡。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给需要的人。
12岁的小学生何玥,竟然做出了如此令人惊讶的事情,感动了全中国人民。这种花样年华,何玥不故一切坚决把自已的器官捐献给比自己更需要的患者。何玥的行为是多么伟大,全国人们不禁为这位年轻的小姑娘而感到激动。何玥在我心里就像一位勇者,用性命挽救了更多的生命。虽然已经离去了,但是她的灵魂又回来守护着祖国,为全国人民默默祈福。
何玥的故事使我想起四年级的一篇语文课文《永生的眼睛》他们每一代都将去世后的眼角膜捐献于他人,使他们重见天日。他们和何玥都把自己平凡的生命最后的一道闪光,把人间照亮。
我相信他们的精神将会一代代的传递下去,我们的明天将会更加地绚丽。
感动的读后感篇6
今天下午,老师放了专题片《感动中国》,看完片子我被深深的打动了。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丛飞”。他是一位歌手,也是一位好爸爸,当他自己还没当父亲的时候,他就用父亲的眼神看着那么多孩子,孩子的眼神让他心动让他行动。丛飞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当他被病痛折磨的时候,他想得仍然是他的“孩子”,他托人将学费转交给了失学儿童,当时的那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泪如雨下。
让我感动的还有“魏青刚”。他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工,甚至还被别人戏称为“打工的”。可是,他却朴实,朴实得像一块石头。可能平时,我们不知道他,确实,他小得像大海里的一叶扁舟,没人发现他,但就是那一瞬间,他让所有人眼前一亮。在给魏青刚的颁奖词上这样写着: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原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
我们之中有几个能像魏青刚这样舍己为人的人,甚至可以说没有。魏青刚是平凡的,但他的举动让他成为一个伟大的人。记得在节目最后,主持人问他:“得了这个奖,你最希望什么?”他说了一句很朴实的话:“希望大家能给我找得活干!”在场的观众都笑了,可是,我却觉得没什么可笑的,因为,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自己想说的话,能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魏青刚叔叔,我佩服你!
看了这次专题片,我从邰丽华身上知道了做人要坚强,从洪战辉身上学到了什么是友善。
感动的读后感模板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