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影读后感1000字5篇

时间:
pUssy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想要写出优秀的读后感,我们就一定要认真阅读相关书籍,以下是58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光与影读后感1000字5篇,供大家参考。

光与影读后感1000字5篇

光与影读后感1000字篇1

论语,是记录圣人孔子的言行的书。读了之后,你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负,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当今很少人有的。他不仅教会人们应该如何接物待事,而且十分严谨的规范自己,以行动来做出表率。他之所以被后人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我们的思想带来了无穷的宝藏。

读了论语通译,虽然不能看了古文就知道如何翻译成现代文,但是在注释的帮助下也能明白孔子所想告诉我们的。觉得十分感慨,孔子在那时就能明白的这些道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到现在都还不明白。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而篇第一》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理解。人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大家都希望人与人的相处应该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因为,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理解不是强人所难吗?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另人头痛的事,我也有。我们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是你苦恼,我也苦恼。可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许多多的小事,为什么一定要他人明白,一定要他人理解?其实,面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阔的胸怀去面对,不被理解又何妨?

商鞅是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峰经常被人嘲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如果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么?i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接受,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这个东西。他们可以追求别人的理解,以别人的议论为自己的主题,以别人的言谈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以别人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甚至要去讨好别人,为了所谓的理解,写了一些优柔寡断毫无逐渐的可笑人生。他们真的知道理解吗,他们觉得他们真的是在理解别人,并换取别人的理解吗,不是这样的。

光与影读后感1000字篇2

一无所有,便是奋斗的理由。——题记

即使春日的原西河解除了坚冰的禁锢,即使夏日里纵横的川道与沟壑绿意渐浓,即便秋日里丰盈的收成遍野,即便冬日的风鞭无情地抽打着山峁黄铜似的身躯,黄土高原的风沙依旧,人情依旧,日子也依旧如河水般流淌,不复西归。

翻开这本书,自觉有与众不同的气息扑面而来,恰似黄土高原特有的泥土芳香。在这里,日子平凡着:黄土高原平凡地经历着每一个春夏秋冬,春播秋种;平凡地看着一代人老去,一代人新生;平凡地看着凛冽的寒风扬起一抔黄土,暖意袭来又降入尘埃。日子不平凡着:不平凡的孙少安鼓足勇气办起砖厂;不平凡的孙少平毅然决然地下入漆黑又无边无际的煤矿;不平凡的孙兰香带着一个少女的懵懂走出双水村,走进大学,用知识走向另一个世界。

在这里,日子难过着:难过地看着孙少平与田晓霞“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难过地看着孙少安与田润叶“奈何缘浅,向来情深”;难过地看着金波痴唱《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待着他的姑娘,却只留“此生空余恨”。在这里,日子欢欣着:欢欣地看着孙少安经历挫折后重新崛起成为乡镇企业家;欢欣地看着孙少平小心翼翼地领了第一桶金寄向双水村,盼望着有朝一日凭己力箍一座窑洞;欢欣地看着兰香收获了学业与爱情。日子终归,一天天好起来了。

世界平凡着,至少我们平凡着,大多数人平凡着。于是有多少人平凡着,就有多少人不甘于平凡,不甘于寒风吹走一切只余黄沙为伴。他们尽力摆脱平凡,然而这条路坎坷又遥遥无期,似无边无际,没有尽头。

合上书页,思绪绵长久久不归。正所谓“开卷有益,掩卷沉思”,总有一些人令我们难以忘怀。有人身上透露着奋斗的美丽,我感动于孙兰香一边苦读一边打工为自己买一件衣服,独立自主不想劳烦家人,努力如她,勤奋如她。这又何尝不像当下的我们,身处一个被称作“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时代,仍要凭一己之力冲出一条坎坷的路,凭一己之力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有人身上透露着善良的美丽,我感动于奋身救人的田晓霞,身为记者,舍身救人跳入洪水的那一刹那,她已抛却了个人的小家,把自己融入了社会这个大家庭。在她的身上,似乎总如太阳一般散发着正能量,传递四方。

其实,所谓平凡,不过是你一步一步走过这段漫长而遥遥无期的人生路,最终归于泥土;所谓不平凡,不过是路尽了,你回首往事,笑对夕阳西坠的美好,最终归于泥土,滋养一方。平凡与不平凡,最终区别于你有生之年,是否尽你所能,行你所行,爱你所爱;是否走的每一步路,都无悔于心。

一无所有,便是你奋斗的理由。

光与影读后感1000字篇3

斩“断”物欲,“舍”弃废物,脱“离”执念,走在“自在·随心”的路上。这是作者山下英子对于这本书的总结。在没有接触这本书之前,仅凭“断、舍、离”三个字,我简单地理解为就是丢弃自己不要的东西。心想:扔东西有什么难的呢?读完这本书,才真正理解“断舍离”这三个字的内涵。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个“物质过剩”的时代。我们能接收到世界各地的信息,一件产品也许由五个国家共同生产制造,我们有着越来越多的选择,拥有着父辈们想象不到的富饶生活,我们拥有很多,又好像未曾属于自己。回想一下,自己家中是不是有很多闲置不用的东西,是不是存在着经常性杂乱的地方?简单举个例子:我的书桌,经常堆积了各种各样的物品,有很多自己觉得会用到的东西,于是就堆在桌子上,而且经常找不到。单纯觉得是因为自己疏于收拾,却忽略了最根本的原因——我囤积了太多自己不需要的物品。就像书里形容的那样,“暂且收着吧”“总会用上的”“太浪费了”,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控制着我们买了太多自己并不需要的物品,又舍弃不了自己已经拥有的,便陷入了焦虑、郁闷、自我厌弃的沼泽。

“断舍离”的观念将物质和精神结合起来。物质层面做减法,探求自己生活的本质,弄明白“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样就能辨别什么是自己不需要的物品。例如:一支笔,最本质的功能在于书写。然后问问自己,对于笔,我不能舍弃的功能是什么?——好用。然后,我就可以把不符合要求的笔做处理。减轻了精神负担的同时,也不必焦虑如何整理,因为拥有的仅仅是需要的,物质的数量下降带来了质量提高。

精神层面做加法,追求美好,热爱生活。以自我轴进行取舍,考虑这个东西我想不想用。我们就能察觉到自己真正喜爱的东西,提升自我肯定感,了解自己,面对自己。以时间轴进行取舍,立足当下。当下,就是现在这一刻。时间真正的宝贵之处,在于时间之外的一点:当下。当意识徘徊在过去和未来,属于现在的当下就成为了空洞。最后,人·事·物构建的体系,就成为了自我和外界的关联度,从而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断舍离保留的、获得的人·事·物,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珍贵、非常喜爱的才被筛选出来的,一定是经过时间的萃取之后,还依然存在于那里的坚定。是抛弃掉任何掩饰后和自己的坦诚以待,丢掉了所有外界的伪装和粉饰,然后让自己说出一句,我喜欢。

于是突然顿悟,我们只是被外在的虚假,分散了注意,蒙蔽了眼睛。断舍离,从简单的整理到人生哲学,是我们不断发现自己,挖掘自己,放松自己,享受生活的愉悦,享受精神的丰盈的过程。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光与影读后感1000字篇4

?超越自卑》是个体心理学先驱阿德勒博士的巅峰之作,是在阿德勒思想最成熟的1932年写就的,书中包括了阿德勒最主要的思想。“正面管教”体系就是以阿德勒(alfredadle)和德雷克斯(rudolfdreikus)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由janenelsen、lynnlott等教育专家组成的团队发展完善,将之发展为一个涵盖了沟通、冲突处理和建立相互尊重家庭关系的,基于体验式教学方式的家长教育课程。

印象最深的话:儿童只要度过了婴儿期,便足以证明他已经受到了某些照顾和关怀。一个六岁的孩子他赋予生活的意义、他追求的目标、他趋近目标的方式、他的情绪倾向等等都已固定,以后他们虽然也可能改变,但在改变之前,他必须先从儿童期人格固定成型时所犯的错误中解脱出来。

每个人都是在别人的文字中读自己,这话一点没错。上面这段文字对我而言,是深刻而意义深远的。

作为一个细腻敏感的女孩,在军人父亲的否定式教育、言语羞辱等多重严厉管教下没有感受到我需要的父爱和关怀,战战兢兢的生长,最激烈的青春期曾经一度轻生,没有继续的愿望和勇气。大学毕业只要不回老家,去哪里我都无所谓,只希望离伤害远一点。

在别人眼中我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可在自己眼中,我却是个伤痕累累随时会因为别人的一个眼神或一句话语而受伤流泪或激烈防卫的异类。现在我必须承认自己有很强的“受害者”情结,很久以来我都非常不解为什么我会遭遇这一切?特别是在自己做了母亲以后,更加无法理解我的父亲当年怎么会那样去解读和对待一个幼小可爱的孩子?尤其无法接受任何人对我曾受伤痛的忽略和否定,仿佛否定了过去就否定了自己的存在,让我更加无法找到自己。

当然也会因为自己对父亲的愤怒和怨恨与传统的孝道冲突而痛苦不已,直到有天看见了这样的话:“你所有的感受都是有道理的,尤其是那些灰暗的感受。有时不要好心规劝他人接受或放下,做不到接受是因为他感觉受伤、不被爱,这个时候叫他接受或原谅只有加重他不被爱、不被接受的痛苦。只需理解他、安慰他、接受他的状态,给他时间去面对、释放伤痛。接受、放下就自然发生了。”当我真实地接纳自己的感受,释放曾经的伤痛,我惊喜地发现自己的愤怒少了,我可以接受父亲内心里肯定是爱我的只是爱我的方式不是我所需要的了,我可以慢慢放下了。

“儿童只要度过了婴儿期,便足以证明他已经受到了某些照顾和关怀。”看到这句话更给了我力量,年幼的我已经得到了最基本的爱和关怀,否则我无法长大成人,我可以选择不以父亲当年苛求我的方式对待已日渐年迈的他,让伤害停止,让爱流动,虽然还不那么习惯和自然,至少我开始愿意尝试。生命中遇到的问题,都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切经历都是财富,每一个昨天都成就着今天的我,我很清楚自己身上有很多的不足是由过去而来,我亦深知每个缺点的另一端都有一个闪亮的优点也在我身上发光,由相同的经历而来。历史已无法改变,但未来在我手中。

“一个六岁的孩子他赋予生活的意义、他追求的目标、他趋近目标的方式、他的情绪倾向等等都已固定,以后他们虽然也可能改变,但在改变之前,他必须先从儿童期人格固定成型时所犯的错误中解脱出来。”这句话解释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根源。成年人不是不能改变而是要解决今日的“果”往往需要找到当日的“因”,从源头上调整历史成型的错误目标能帮助我们更轻松的解决现在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当我最终领悟每个人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并走上自我改变的道路时,深切感受到撕心裂肺的痛,这痛来自于对过去错误认知的推到重来,来自于对自己的重新认识解读,来自于明了一切痛苦的根源都在自己身上……多少个辗转反侧的不眠之夜,多少次与内心的伤痛、恐惧、焦虑、怨恨近距离直面,正因为很清楚习惯的力量有多强大和顽固,成年后再去纠正和调整有多痛苦,所以由衷地期盼自己带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开始,让她积极正面更有力量地去面对未来的困难,我会尽自己所能去做更好的自己,向孩子示范,更希望通过自己的正确引导让她在幼儿期就养成良好的合作能力,我和她都不是完美的,她也会有自己的人生之路和自我救赎,所做的一切都只为了未来更美好一点。

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人类进步的源动力。

光与影读后感1000字篇5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多次谈及理想和纪律问题,并把它们称之为“我们的真正优势”。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战胜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严明纪律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团结一致是顺利推进建设和深化改革的基本前提。

1985年3月7日,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有理想,有纪律,这两件事我们务必时刻牢记在心。讲话节选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题目为《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今天读来,仍然可以给予我们诸多深刻启示。

时代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之所以强调理想和纪律,既是针对全社会思想政治状况而言,也是针对党内存在的问题而言。改革开放初期,国门打开后各种思想思潮扑面而来,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这里面既有真知灼见的学术成果,也有暗藏祸心的歪理邪说。社会上一些人的思想受其影响很大,如何应对确实值得思考。

邓小平曾说,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对于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党中央保持了清醒头脑,并有充分估计。党中央对一些错误倾向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坚决和果断的措施。1983年10月,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决定用三年时间,完成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的整党任务。《决定》列举了“三种人”,严重的经济犯罪和其他刑事犯罪分子;以权谋私、严重损害党和群众的关系的人;长期在政治上不同中央保持一致、或者表面上保持一致实际上另搞一套的人等。邓小平指出,所有这些,都是党内的危险因素、腐败因素,是党内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组织不纯的严重表现。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农村改革取得一些成效的基础上,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正式启动。如何确保党的奋斗目标如期实现,党中央提出在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同时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

主要观点

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的邓小平,深知中国共产党靠什么才能生生不息、永葆朝气。改革开放后,他多次谈及理想和纪律问题,并把它们称之为“我们的真正优势”。

坚定理想信念是战胜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邓小平还深刻地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

严明纪律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邓小平指出,纪律和自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不可分的,缺一不可。没有理想,一切向钱看不行;没有纪律,搞以权谋私、化公为私以及其他种种不正之风也不行。共产党员一定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无论是不是党员,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党的纪律里就包括这一条。遵守纪律的最高标准,是真正维护和坚决执行党的政策、国家的政策。

团结一致是顺利推进建设和深化改革的基本前提。坚持理想和纪律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团结奋斗。邓小平指出,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可能成功的。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他就指出,要团结一致向前看,要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首先要加强全党的团结。1985年五六月间,他又指出,没有理想,没有纪律,搞资产阶级自由化,我们内部就成了一个乱的社会,不是一个安定的社会,什么建设都搞不成了。

重要启示

时代发展进步了,一些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一些痼疾也在翻新变样。今天,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但我们仍然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用理想和纪律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起来,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补好精神上的“钙”。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社会思潮多样多变,各种思想交流交锋日益明显,一些错误思潮对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行为产生了消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全体党员必须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不动摇,大力倡导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只有如此,我们党才能永远保持先进性纯洁性,才能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和考验。

增强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确保社会安定有序。有了理想,还要有法律纪律作保障。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纪律是管党治党的尺子,要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把纪律挺在前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制度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党的纪律更加严密严肃,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日益好转,赢得了人民群众更多的信任和拥护。

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形成全党全社会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凝聚和团结一切积极力量共同奋斗。应该说,理想信念不坚定、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拜金主义等等,严重破坏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侵蚀党的执政基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危害极大。邓小平曾经强调,党内无论如何不能形成小派、小圈子。小圈子那个东西害死人呐!很多失误就从这里出来,错误就从这里犯起。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应继续依靠理想和纪律的“真正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光与影读后感1000字5篇相关文章:

学生自我鉴定1000字5篇

学生劳动心得1000字5篇

家的读书心得1000字通用5篇

家的读书心得1000字优秀5篇

简爱心得体会1000字5篇

本科实习心得1000字5篇

开学心得体会1000字5篇

实习1000字心得体会优秀5篇

母爱演讲稿1000字5篇

网络心得体会1000字5篇

光与影读后感1000字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