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等我们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后,就可以开始制定教案了,58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二年级上册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篇1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二.认读生字。
1. 自由读课文,把生字画下来。
2.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 借肋图片,读词语。
4. 同桌两位同学互相读一读,记住生字的读音。
5. 小组合作学习,做猜字游戏,巩固生字的读音。
三.朗读感悟。
1.“找朋友”游戏:出示图片,找生词卡片。
2.对照图片,结合自己的实际,说一说你都做过什么,并且说说你的'感受。
3.有节奏地读词语。
4.说一说:小组合作学习,给“戏、航、琴、钢、弹、养”这些汉字各组一个词。
四.读书比赛。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 指名读词语。
2. 师生合作读词语。师做动作,生读词。
3. 同桌两位同学合作读词语。
二.学习汉字,记住字形。
1. 小组合作学习: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记住字形。
2. 全班汇报:你记住哪个字?你是怎样记住的?
三.指导书写。
1. 观察: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及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 比较:“棋、钢、弹、观”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的区别;“琴、养”中间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上下部分要紧凑。
3. 教师范写:“琴”。
4. 学生练习写字:小组互评,教师评价。
四.作业。
1. 抄写生字新词。
2. 预习新课。
小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重点:
1、知道影子为什么会变来变去的原因。
2、通过学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去探索,去研究。
教学方法:
激趣法、实验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顺学而导法等
教学准备:
1、台灯
2、写好字的“红苹果”
3、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做小实验,导入新课
1、出示台灯,做小实验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认识吗?(台灯)我要做一个实验,请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老师关掉教室所有的灯,使教室光线比较暗,有利于实验的效果。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兴趣及高。)(老师右手拿起台灯,打开灯后,将左手伸到灯前,对着教室前面的白墙壁,让手的影子投射到墙上。)
2、(关掉手中的台灯,打开教室的灯)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看到了墙壁上手的影子)你觉得它有趣吗?(有趣)这的确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老师在灯光下找见了手的影子,那么,我和我的影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今天老师带领大家来学习一篇课文。
3、出示课题:《我的影子》
(由出示台灯,告诉学生要做实验,引发学生兴趣,接着关掉教室的'灯,为实验创造氛围,激发了学生兴趣,急于想看到将会发生什么?当看到墙壁上手的影子时,新鲜、惊奇、有趣,一句“我和我的影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学生兴趣昂然,这时出示课题〈我的影子〉,显得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识字。
2、学生指读,多读几遍。(“金钥匙”告诉我们)
3、同桌互读,互帮识字。
4、检查学生认识生字情况。
摘苹果游戏:老师借助简笔画用绿色的粉笔在黑板上画一个苹果树,再把写有生字的红苹果贴上。告诉学生,你认识什么字,就摘带这个字苹果,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字,再领同学们读两遍,才能把苹果带回家。(学生积极非常高,抢着要摘苹果)
(这是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认知水平出发,将生字教学变为摘苹果游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我学”真正变成“我要学”)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刚才写字的苹果又回到了课文中,你还能认识它们吗?请同学们自由读文。
2、在读的过程中,用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字词、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3、教师问:读了以后,你都知道了什么?(在灯光下发现了“我”的影子;“我”的影子在不停地变化,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灯光下的影子在和我捉迷藏……)
(学生谈自己从文中获取的知识或体会。这就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实事求是的说出自己目前的体会,避免了学生被老师牵着走老师的路。体现了顺学而导的教学方法。)
四、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齐读最后一段。
(从中心句入手,找到文章的灵魂,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2、师质疑:
一路上,影子总跟着我变来变去,它到底都怎样变化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用笔画出来。
3、指名回答。(影子在不停地变化,一会儿变成《白雪公主》里的小矮人,一会儿变成“小人国”里的巨人了;一会儿跑在前,一会儿跟在后,一会儿跑到我的左边,一会儿又转到右边去了;我蹦蹦跳跳,它也蹦蹦跳跳;我做什么,它也做什么。)
4、它为什么会变大、变小、跑前、跑后呢?请看实验。(这时,我又关掉教室所有的灯,打开台灯,举起左手,让左手的影子投射到墙壁上。为了使学生能看到手的影子在墙壁上的变大、变小、在身体的前面、后面,我不断地调整台灯与手的距离、高度。学生清晰地观察到手的影子在墙壁上的变化,准确地理解了文中“影子为什么会变来变去呢?”这一中心句。)
(通过这一实验,使抽象的、难理解的句子,变成了具体的、形象的游戏。体现了新课标中“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这一要求。)
5、通过刚才的实验,大家觉得影子好玩吗?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文中自己喜欢地句子、段落。
五、联系实际,拓展内容
1、同学们,我们在阳光下、灯光下很容易看到自己、其它事物的影子,而且影子会给我们带来乐趣,比如:夏天,我们在树荫下乘凉,就不会感到炎热,以及光影游戏,你会做吗?猜猜看,下面的图是谁的影子?晚上回家后,试着做一做,你还会变出谁的影子?
?我的影子》教学设计
2、小故事:
有那么一个小孩,他在阳光下认真地跑着,因为他想要超越自己的影子。可是,不管他向前跳多远、跑多快,影子总是在他前面。后来,有个大人对他说:“如果你一直面对太阳,影子不就跑到你的背后去了吗?”
你觉得这个大人说的对吗?想想看,咱们用台灯代替太阳来做这个实验。(通过实验观察,一目了然,学生好象恍然大悟。这一道题更增加了学生对影子的兴趣。)
六、总结课文,激发科学兴趣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好奇”,上一节课《苹果落地》,牛顿对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产生好奇,知道是因为地球有吸引力。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我的影子》,你都知道了什么?
2、在生活中、大自然中,你想知道哪些奇怪的现象?(花儿怎样开放?鸟儿怎样飞翔?鱼儿怎样呼吸?天上为什么会下雨?风儿在说些什么?)
(这一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对自然界中的现象产生兴趣,对科学产生兴趣,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七、课后作业:
回家阅读《十万个为什么》,找出今天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的答案,下一节课我们来交流自己的收获。
小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4.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重点难点:
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小青蛙、小鸟的头饰。
教学流程及意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小青蛙和小鸟,它们想和大家做朋友,同学们说好吗?
在黑板上贴青蛙与鸟的图片。
(以画导课,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小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事争吵起来,谁也不让谁,咱们来看看是为了什么事,请同学们帮着解决一下好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桌或老师;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
(老师简笔画井,把黑板上贴的青蛙移置到井里)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的呢——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
师将小鸟图片放在井沿,看图理解井沿就是井边。
(通过图直接观察理解“井沿”,形象又直观。)
小结:现在同学们知道了,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里,小鸟呢?从天上飞来,飞累了,落在井沿上,那么它们为什么事争吵起来了呢?
(教师范读,生倾听)
3.青蛙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它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小鸟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步步设疑,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5.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小组讨论一下,并汇报。
(摆清青蛙和小鸟的观点,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能力。)
小结:大家孝认为青蛙错了,那你知道青蛙为什么错了吗?它眼中的天为什么只有井口那么大呢?请同学做个实验,把你的书卷起来,往天上看,你看到了多大一片天?
(以实验为突破口,了解青蛙错误的原因,培养学生动手寻找问题根源的能力。)
6.这只小青蛙一直生活在井里,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
(扩展思维,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7.下面,我们看本文题目
“坐井观天”,现在你明白“观”是什么意思吗?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学们可千万不要学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师希望你们看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知识,千万不要当“井底之蛙”呀!
(最后解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加深对成语的印像。)
四.指导朗读
课文中青蛙与小鸟有几次对话?
教师指导。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带头饰表演。
板书设计:
13坐井观天
看
青蛙: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小鸟:天无边无际大得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2、掌握5的乘法口诀,提高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并应用5的乘法口诀。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观察,列举生活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难点:探究并掌握5的乘法口诀。
突破方法: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自己感知形成过程。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孩子们,每天上课之前我们都进行口算练习,看到你们表现得那么出色,老师也想和你们比一比?谁敢和老师进行一下pk。
2、师生比赛
口算:
3+3+3+3+3= 9+9+9+9= 7+7+7+7+7= 8+8+8=
6+6+6+6+6= 6+7+8= 7+8+9= 5+5+5+5=
3、趋势引出课题: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吗?(学生们满脸困惑)那是因为我有一个法宝——乘法口诀。乘法口诀是我国的.一大发明,中国小朋友比外国小朋友乘法算得快得多,就是因为中国小朋友会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今天我们就学习乘法口诀。(板书课题: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问:看,这是我们20xx年在北京召开运动会时的吉祥物,福娃,可爱吧?现在咱们就和福娃一起来学习新知识。
(一)初步感知:
1.教师:一套福娃是几个?就是几个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教师板书)
教师:两套福娃有多少个?用算式怎么表示?(教师板书)
2×5=10 5×2=10 (教师板书)
教师:三套有多少个福娃呢?四套呢?五套呢?你能自己算一算吗?(出示福娃图片及算式,生试算)
2.汇报交流
教师:谁来读一读你的答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深入理解
1.观察,这两个算式都表示有2个5,而他们的结果都是10,可以用一句口诀来表示。二五一十 (板书:二五一十)
2.那么1×5=5 5×1=5 口诀怎样编?(板书:一五得五)
3. 教师:那3×5=15 5×3=15的口诀你会编了吗?(板书:三五十五)
教师:利用这句口诀可以算出哪些乘法算式?
看看我们刚才编写的口??
4.教师: 请你打开数学书52页,快看看福娃下面的每一行点子图,都有多少个?你是怎么数的?再看看右边让我们填什么?
我们刚刚总结了一部分5的乘法口诀,请你把点子图右边的算式和口诀补充完整。
5.汇报交流:
教师:咱们一起来把五的乘法口诀补充完整。(教师板书: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四五二十这句乘法口诀可以帮我们算出哪些乘法算式?
你怎么算出五五二十五呢?(“五五二十五”这句口诀的推导过程)
6.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5的乘法口诀,你们看5的口诀共有几句?( 5的乘法口诀有5句)。上面的乘法算式,可以用这些口诀来计算。
(三)识记口诀。
提出问题,5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五句口诀,一边读一边想,这里面藏了什么小秘密,怎样才能很快地把它们记在心里呢?
小组内讨论(指名回答)
生1:口诀的第一个字是一二三四五,从小到大,第二个字都是五。
小结:这样很有顺序性,我们记口诀就容易多了。
生2:口诀的第二个字都是五。
师:所以这些都是5的乘法口诀(补充课题)
生3:每一句口诀的得数都增加5。
仔细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小结:
口诀中“小数在前,大数在后”。
一句口诀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只有五五二十五就可以写出一个算式。
5的乘法口诀一句比一句多5。
乘法算式中都有一个乘数是5,另一个乘数不同,积就不同;一个乘数是5,另一个乘数增加1,积就增加5。
(四)熟记口诀。
师:同学们真能干,发现了那么多的秘密。下面老师给你一分钟的时间,把这五句口诀记住,行吗?(行)
(学生自由背,同桌互背)
4、教师:你们用了什么好办法很快就记住了这些口诀?
利用规律记:5、10、15、20、25;
如果忘记了四五( ),怎么办?
可以用三五十五加上一个五,15+5就是20;或者用五五二十五减去一个五25-5=20。
三、深化记忆,强化5的乘法口??
(一)把口诀补充完整
一五( ) 三五( )
五五( ) 四五( )
二五( )
(二)计算并说出口??
5×3= 5×5=
2×5= 4×5=
(三)看口诀写算式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二五一十 五五二十五
(四)小游戏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记住5的乘法口诀了吗?
课堂作业
第53页练习十第1题、第5题。
小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篇5
教学内容:
?小狗圆舞曲》(钢琴独奏)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乐曲,感受乐曲所描绘地音乐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观察力。
2、通过聆听和身体的动作,使学生感受圆舞曲的特点及乐曲所表现的情绪。
3、通过听赏培养学生们的爱心,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教师播放乐曲《跳圆舞曲的小猫》
(2)教师提问:同学们还记得这首乐曲的曲名吗?乐曲中的小猫形象是怎样的?(优雅、高贵、自信、快乐)
2、聆听《小狗圆舞曲》
(1)教师提问:这首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2)你感觉这首乐曲描写的'小动物应该是什么形象?(快乐、俏皮、淘气)
(3)教师介绍《小狗圆舞曲》及其创作背景。
3、分段欣赏
(1)a段
①这段音乐的速度是怎样的?表现什么?
②用画旋律线条的方式,理解音乐形象:小狗欢快地追逐、玩耍。
(2)b段
①这段音乐跟刚听过的a段音乐比较,速度有什么不同?
②小狗在做什么?(在跳舞、在主人怀抱里撒娇)
(3)再现段
①这段音乐跟前面哪一段相似?
②结尾处音乐的力度是怎么的?请学生想象小狗在做什么。
(4)完整欣赏《小狗圆舞曲》学生完整欣赏乐曲,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
小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5 个生字,学会“封、借、初、渊、博、令、敬、佩、遗、憾”10 个字,能正确读写“别致、渊博、敬佩、遗憾”。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
过程与方法:
1.小组讨论学习;
2. 能抓住重点词语如“总算”、“斩钉截铁”来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除长城外还有哪些是中国人的骄傲;知道自己怎样做才能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能根据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1.理解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
教学过程
导入
昨天晚上,同学们阅读了《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篇文章讲了谁,说了他的什么事情?(指名学生说一说),钱学森在美国的生活、工作条件都非常好,可是,当他听到新中国成立后,却毅然决定回国,敌人的迫害没有吓倒他,经过5 年的艰苦斗争,他才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和钱学森博士有同样经历的科学家,他就是我国的数学家华罗庚(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学生齐读两遍。
新授
一、教师简单介绍华罗庚。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型,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词语。
3.读通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边读边标上自然段序数。
三、检查自学
1.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 )学生同桌互相读一读本课全部生字,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
初:左边是衣字旁,不要少写一个点。
令:与“今天”的“今”区分,不要少写点。
华:“华罗庚”的“华”:读四声,不读二声。
冲:“冲着”的“冲”读四声,不读一声。
撼:“遗憾”的“撼”可与“感动”的“感”比较,加深记忆。
授:“教授”的“授”可与“接受”的“受”比较,加深记忆。
(2 )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
2.检查读课文情况
教师可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听老师什么地方高,什么地方低,轻重、缓慢是否一样,让学生体会华罗庚与妻子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以后的激动心情。
(1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 )分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华罗庚的什么事情?他为什么要回国?
四、回顾总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什么,自己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弄明白,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适当补充,并提出期望。
板书设计
回自己的祖国去
华罗庚 祖国解放了 妻子
斩钉截铁 回去 回自己的祖国去
1950年初春 旧金山海湾 登上船舷
小学二年级上册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