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内心感受到深刻的启发时,及时记录心得体会有助于巩固这些宝贵的认识,不少人在写心得体会时,常常会遗漏重要的细节,以下是58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红旗杯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红旗杯心得体会篇1
3月21日,山东省妇联决定追授白晓卉同志山东省三八红旗手称号。山东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孙丰华一行看望慰问了白晓卉同志的家属,对白晓卉同志的牺牲表示深切哀悼,并为其家属送去山东省三八红旗手表彰决定、证书、奖章、奖金及慰问金、慰问品。孙丰华还向白晓卉同志家属转达了全国妇联领导的关心和问候,对白晓卉同志用生命践行初心使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表示敬意,对白晓卉同志家属表示慰问。
白晓卉同志,1980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生前任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副主任、主任技师、研究员。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白晓卉同志一直担任山东医学检验队队长,辗转奋战在北京、新疆、河南、山东等疫情防控第一线,曾创造了48小时改造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山东速度”,在此次驰援威海期间,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用生命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对人民的承诺。
山东省妇联在表彰决定中说,白晓卉同志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奋不顾身奔赴抗疫最前线,投入防控救治工作,用生命守护生命,展现了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是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女性代表,是全省广大妇女的楷模。山东省妇联要求,全省广大妇女要向白晓卉同志学习,学习她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的精神品质,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革命意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贡献巾帼力量。
红旗杯心得体会篇2
通过认真学习领会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深入研读《中国共产党简史》,我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行了回顾思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让红旗渠精神焕发时代风采,彰显时代价值。下面结合我本人的思想和工作实际,交流一下红旗渠精神。
当前,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各种困难挑战不断涌现,我们更加需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继承弘扬红旗渠精神,就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党性修养,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奋发有为,迎难而上,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夺取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胜利。
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修建红旗渠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林县人民祖祖辈辈面临的吃水和灌溉问题。全县党员干部与民工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共产党员冲锋陷阵,不惜牺牲生命。
当年林县人有三分之二相继参加了修渠,党把30多万群众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维护群众利益,坚持人民至上是修建红旗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红旗渠的修建过程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宝贵品质,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写照。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越是形势严峻复杂,越是艰难困苦的时候,越要紧紧依靠人民。
当前,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应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贯彻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破解发展难题,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确保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收官战。
红旗渠的成功修建,实际上是林县人民追梦、圆梦、续梦的一部交响曲。红旗渠修建时间长达十余年,工程量浩大、施工环境恶劣,面临着缺钱、缺粮、缺水、缺技术等重重困难,但林县人民最终绝壁穿石、创造奇迹,靠的就是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坚定的理想信念,靠的就是那份忠诚和担当。
红旗渠修建期间,正值我国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林县人民不等不靠不向国家要,埋头苦干,顶住各种压力,依靠自身力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凭着自力更生的坚强意志和不向困难屈服的艰苦创业精神,一锤一钎劈开太行山,硬是修成了千里长渠,引来漳河水,解决了吃水问题,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战天斗地的拼搏精神。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红旗渠精神的重要内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更加需要我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
红旗杯心得体会篇3
20世纪60年代,在新中国成立后最难熬的困难时期,受太行山天然屏障所困的林县人不甘命运安排,难而不惧,自力更生,靠双手和双肩,靠锤头和钢钎,硬是在太行山悬岩峭壁上凿出了让世界震惊的红旗渠。
林县人民在修红旗渠中形成的红旗渠精神,像太行山一样雄浑,厚实和坚韧。
红旗渠精神,是林县人民的脾气,是一种值得敬佩的民族之魂。我作为一名林州教育战线工作者,应该怎样去弘扬和学习红旗渠精神呢?红旗渠精神是什么?是团结协作,是艰苦奋斗,是自力更生,是自强不息。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我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这种精神去激励自己,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出发点,用自己对红旗渠精神的理解去影响学生。我生林州,长在林州,我亲眼目睹了林州人民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巨大成就,我真正能理解林州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含义。我虽没有经历过修渠,但从小时起就时常能听到有关修渠的故事,比如怎么打洞,怎么打天井,怎样背沙轻巧一些,其中有一个大爷讲到为了赶进度不落后,打洞时炮响以后,用人快跑的方式把洞里的烟带出来。过去自己只是单纯的听故事,今天再回想这些故事,我真为当时那些修渠人而感动。
进入新世纪,太行富了,太行美了,但林州人民没有迷失,没有困惑,而是在一座座新的无形大山和屏障面前挖山不止,奋斗不止。与时俱进,自强不息,这是新时代林州人民的脾气,比太行山还倔,还犟,这也是新时代林州人民赋予红旗渠精神的新的内涵。
结合红旗渠精神,我要立足本职工作,在我市正在进行的“珍爱生命线,重修红旗渠”大会战中,自觉对照差距,为林州的教育事业再添光彩。如今教育系统开展的“高效课堂”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相信学生”,“给孩子们放手”“我的课堂我做主”,已成为师生的`座右铭,我要再转变观念,积极向课改标兵学习,积极的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把备教材和备学生紧密联系起来,力争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打开报纸,新华社长篇报道“守望红旗渠精神家园的太行人”一文,写出了我们红旗渠人的骨气,写出了我们林州人践行红旗渠精神的决心。文中那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杨贵、任羊成、许存山、张福根、郭变花、李广元、桑中生、万福生等,他们只是百万林州人民的代表,林州人民在山多土薄,交通闭塞的太行大山中,凭着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红旗渠精神大力改革,积极发展,现在已经跃居全省前八强,我想,这就是我们林州人的倔犟吧。
一个国家的真正财富,不仅在于拥有多少有形的物质财富,还在于拥有多少无形的精神力量。经济的发达,可以使一个国家贴上强大的标签,而唯有精神的力量,可以让一个国家扛得起伟大的字眼。
“精神立市”是林州新一届领导班子确定的发展战略,弘扬和发展红旗渠精神,给红旗渠精神赋予更多更典型的新时代内涵是每一个林州人的义务,热爱林州,建设林州,让林州红旗渠精神如万泉湖里的水一样永不断流。我是一名教师,我特别关注林州的教育发展,教育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地区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多么希望我的家乡能涌现出更多的像李太生这样的高端人才,涌现出更多像李广元这样的优秀企业家,涌现出更多像张福根这样的好干部,涌现出更多像王生英这样的好老师,涌现出更多像万福生这样的大慈善家。
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勤劳朴实的林州人民,让我们团结起来,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为伟大的红旗渠精神注入新的活力而努力奋斗!
红旗杯心得体会篇4
自从我看了《开学第一课》后,我知道了,爱是由亲情/友情和爱情等多种元素组成的。
一个叫马鹏飞的14岁男孩,在他不到一岁的时候,父母就离去了,只剩下了奶奶相依为命。不久,他的奶奶患了糖尿病,被迫退休,退休金每月只有二百元。每天的开支和医药费然他们的生活苦不堪言,于是,马鹏飞的奶奶就开始减少药量,后来的日子渐渐有了些好转。直到四年后,又一场噩耗降临了,鹏飞的奶奶由于长时间不治疗,旧病复发,使得双眼失明。这时只有5岁的马鹏飞承担起养家的责任。从此,做饭,干家务,读书,陪奶奶散步,喂奶奶吃饭吃药等都成了他每天都要做的事。一干就干了9年,9年来,他每天都是如此,没一天松懈过,而且他的学习成绩还很优秀,这就是爱的力量,爱的承担,爱的责任。马鹏飞是一个自强自信的男孩,他把对奶奶的爱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承担了所有的痛苦和忧愁,从而把快乐带给了奶奶。
杨利伟叔叔说过,他最大的动力来源于伟大的祖国。多少年来,中国人民都为祖国的强盛奋斗不息并取得许许多多的荣耀,那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我爱我的祖国。我认为,爱来自于伟大的祖国,荣耀的背后是付出与奉献。少年强则中国强,我影霸对祖国的爱转化为行动,是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所有带都是无私的,爱一个人不是为了某种利益,而是为了他人的快乐而做出的付出与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那就能承担任何痛苦;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就能战胜任何苦难;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祖国将变得更加美好灿烂与辉煌。
爱,让我们中国更美丽!
红旗杯心得体会篇5
3月20日,省支援威海临床医学检验专家白晓卉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噩耗传来,人们不胜悲痛。
白衣战士白晓卉,1980年出生,中共党员,生前系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副主任,主任技师,博士生导师,2021年当选“齐鲁最美职工”。
作为省直支援威海核酸检测队队长,白晓卉3月9日凌晨4时抵达威海后,即带领4个工作小组,全力投入核酸检测工作中。白晓卉和同事们一起,奔赴离病毒最近的地方。白晓卉所从事的是检测病毒的岗位,这是抗疫战斗中众多岗位的一个,但白晓卉干得尽心尽责。
2021年五一劳动节,她因为工作突出获得“齐鲁最美职工”荣誉称号。而她说:“我感觉就是自己很普通的劳动者,我也没有很突出的成绩,也没有很多感人的事,我就觉得自己还是很普通的。”
白晓卉干工作认真仔细,而且不断总经经验,将这份工作做好做扎实。她说:“做新冠病毒检测,穿着防护服,里三层外三层,比较闷热,不舒服,有很多压痕,这些都可以克服,只不过不大舒服而已。护目镜有很多水珠,看不清楚,只能从边边角角向外看,特别害怕夹错,这是检测时遇到的困难,后来做多了,总结经验,喷一些防雾喷剂,再就是开大空调,这样有点寒冷,但不会有那么多雾气了。”
不以岗位平凡而生懈怠之心,不因工作琐细而失敬畏之情,白晓卉正是在这一看似普通的岗位上,展现出了爱岗敬业、奉献尽职的作风,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尽责。
每次疫情出现,医护人员都挺身走在最前面,正是因为有一位位像白晓卉这样的坚守者,才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白晓卉用生命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对人民的承诺,让我们向她致以崇高的敬礼!
春红怆然别枝去,英雄原本身边人。白晓卉就是我们身边的英雄。我们要以更加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以告慰远去的英灵。
红旗杯心得体会篇6
白晓卉的照片都是笑着的,而且几乎都是露齿笑。在那些检测室中穿成“大白”模样或者带着口罩的照片中,她往往会摆出“胜利”或“加油”的姿势。
不难看出,白晓卉生前是一位活泼开朗的医生。
“她没有领导架子,很喜欢和大家开玩笑。我们叫她‘白姐’。”王泽筠说,白主任远远看到同事时会主动打招呼,而且总是精力充沛、满脸笑容。
白晓卉的学生、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研二学生马婧瑜也说:“白老师平时喜欢和我们开些小玩笑。”这次支援威海出征正是在3月8日,在那天之前,白晓卉特意给学生们购买了巧克力,并开玩笑说:“按照法律解释,14岁以上的就是妇女了。所以给大家准备了妇女节礼物,大家来领巧克力。”
“她很喜欢和我们开玩笑,和白老师相处起来的感觉就像是朋友,有时候也会打趣我们,一点老师的架子都没有。”马婧瑜说,白老师会给他们准备各种节日礼物:冬至的饺子、腊八的粥、“龙抬头”的炒豆……元旦前还会带学生们看电影。
“当时正好有新电影上映,那天晚上老师就带着我们这些学生去看了。当晚下了雨,我们走得比她早,她就给我打了好几个电话,问我是否平安到达了、有没有拿雨衣、路上是否有淋到雨,并且嘱咐我们好好休息,如果淋到雨了就多喝点热水。”在马婧瑜看来,白老师会事无巨细地关心学生们。
这种关心,不仅体现在生活上,更多的体现在学业上。
“比如我们做研究生开题报告前,她会一遍遍帮我改ppt,包括题目。她会一点点帮我捋ppt中的文字、图片、排版,然后让我把她当成答辩时的老师进行模拟。在讲的过程中,白老师觉得我思维有问题的地方或讲的不对的地方,会告诉我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老师们听得更清楚。老师在实验室时,几乎每周都会给我们开组会,她听我们汇报文献、汇报结果,然后给我们指导。哪怕出差了,也会抽空跟我们视频连线指导。”马婧瑜说,虽然老师这几次支援外地抗“疫”,个人时间较少,但她也都会关心学生们的学业,“我们有问题就给她发微信,她有空了就会给我们回。而且有时还会主动关心我们的实验进程,问我们遇到了哪些问题,然后趁着有空时再给我们打电话讲解。”
马婧瑜认为,她的白老师就像一个小太阳,每天都干劲满满,“她站在你面前,就能感觉到她整个人都是向上的状态,能感染着你、督促着你前进。”
只是,如此美好可亲的老师,溘然离世。
红旗杯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
★ 蓝天杯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