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用真实的情感去写心得体会,才能让读者感受到我们的真实与坦诚,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经历中的宝贵经验,能够为我们的人生增添更多的意义和价值,下面是58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家风故事汇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家风故事汇心得体会篇1
家风家规是代代相传的精神滋养。对人的成长而言,家风、学风、社会风气的影响,有一个不断进阶的过程。家风主要是对人生的启蒙,学风是对人生的充电,社会风气则是对人生的淬炼。
从当前来看,家风与学风的衔接,是亟待研究的问题。只有二者互为补充,个人才有强大的精神积淀去阅读社会。日前,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工会在北京四中举办了以“黼国黻家,栉风沐雨”为主题的家风大家谈活动,教育专家与学校师生一道,畅谈家庭教育,共论家风建设路径。现摘编几篇,与读者分享。
别失去欣赏孩子的能力。《朱子治家格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家庭教育的前提,是有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否则,再好的教育理念都无法实施。然而,许多父母随着孩子的成长,慢慢地失去了欣赏孩子的能力,这让良好的亲子关系也失去了依存。
父母不欣赏孩子的原因,一是现实与期望的差距,二是面子。有人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久而久之,觉得孩子一无是处。经常有家长说这样的话:你看你,都考成这样了,还天天美!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马拉松比赛的话,小学或初中阶段相当于前5公里。42公里的比赛,前5公里跑第一名或最后一名,重要吗?作为过来人,教育者和家长其实都清楚,一个人未来的发展,与小学或中学时代的考试分数不能画等号。可是做家长的,怎么就在孩子的分数面前失去理智,让愤怒扭曲了人性,让自己失去了欣赏孩子进步与成长的能力呢?
以胸中格局行不言之教。在优秀的家长身上,能发现共同的特点:比如夫妻恩爱和谐,带给孩子阳光心态和安全感,孩子也会对他人更信赖与亲近。比如家长有长远的眼光和格局,更重视孩子心灵的成长,不是光看眼前的成绩,也不只是关心孩子的物质需求。家长自己或工作中有追求,或生活中有情趣,能行不言之教。再有,就是尊重孩子,给孩子充分的信任,支持孩子的尝试,与孩子沟通顺畅。
家庭和学校应该是携手的关系,方向是一致的: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在家庭教育层面,学校可以做一些积极的引导,帮助孩子了解家庭,促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一直以来,我觉得最朴实也最动人的一句宣传语是: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我们每天都会走出去,然后又归来,起点和终点都是家。让家成为一个最好的归宿,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家对每一个成员的期许,首先就是平安,是快乐。我想和家长共勉的是:不要太早放弃自己,从丰富自己开始创造生活,为孩子树立榜样。
家风故事汇心得体会篇2
家风,家训,是中华传承千百年的标志。一家之风,一家之训,铸就一家之立。血色家风,是象征着一个家族立世之本,处事之风。血色之红,是不可动摇,权威之色,家风,亦是家族之权威。
家风家训有比较笼统的概括,比如“诚信,孝顺,进取,自尊”,也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家风也可引申为家教,是家长对子女立身做人等方面的教育,比较零碎和直接。比如:“人不能懒惰”,“做人要有礼貌”等。无论何种呈现方式,都离不开言传身教。父母给予孩子的行为规范思想教育,正是家风传承效果的最好体现。家风,谓之血色,是在言传身教中长辈用严厉、严谨的态度教育后辈。司马光虽位高权重,但严于教子,他写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至世人有“途人之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之子也。”
家风不仅要有长辈传授,更要落实到后辈的身体力行之中。吉鸿昌年轻时担任营长,父亲病重,对前来探望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要多为百姓着想。”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写在瓷碗上,按批烧制分发给所有官兵,立下誓言请官兵监督。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廉洁,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享年仅39岁。吉鸿昌用鲜血守护自己的誓言,用血色渲染了不屈服,不发财的吉氏家风,让血色家风之旗高扬在祖国上空。从古代到近代,中国家风传统从未动摇。
自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良好的家风、门风,生动地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授予了全国五好家庭,最美家庭奖章,家庭成员代表发起了“墨香家庭”建设倡议。这些家庭对于倡导“文明,健康,优生,教育,致富,奉献”的践行有着良好的带动作用,是现代化家风传承的引领者。大理喜洲镇的严家大院是古现代家风延续的代表。血色家风,是象征红色的保存时间长,不褪色的家风传承链条。严家大院的建筑风格是传统白族居民的风格,即建筑讲究“三方一照壁,四舍五天井”。当时代变迁,内涵却一直绽放光芒,严家大院的房间,间间相通,以权威长辈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方便长辈进行统一教育,房间连通是表明严氏子孙清白,愿所有人监督自家人的行为。女子房门靠里,在长辈护佑下养成自居深闺、谦逊有礼的谦和态度。严家子孙至今仍保持着良好的家风,还将严院赠于政府作为博物馆,将家风粘贴至大堂正门,以便世人监督。
血色家风,是家教的严厉,是践行的深重,是传承的印迹。血色家风是一国一家一人行为规范的标准。将血色家风至于最高的位置,用最尊敬的态度去供奉,在为人处世中用心践行,用以战胜一切困难,用以将梦想驶向远方……
家风故事汇心得体会篇3
一个人的成长成材,离不开家风的潜移默化;而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即是千万家庭家教家风的总和。“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的古训仍历历在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更是千年不殒,中国古人对于家风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处世之道,是祖先历经世事之后的经验之言,可以成册,可以言传,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必是对儿孙的谆谆劝诫。好的家风淳朴无华,催人向善,是引导儿孙成人成材的不二法门,也是约束儿孙行为规范的内心准则;反之,则误人误己,诱导儿孙步入歧途。往小看是修身齐家,往大看是治国平天下。优良家风需要传承,需要推广,社会正气需要弘扬。
家风对个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家庭是个人的第一课堂,我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便是对于家风的一个最通俗的理解,也是一个真实的写照。父母诚朴,则儿孙向善,父母贪腐,则儿孙效仿,家风直接影响个人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古来宗族大家庭,必让孩子以德高望重者为榜样,而今家庭变小了,更需要家长做好教育的第一任老师,让优良的家风传承下去,为后代茵福。
良好的家风能形成廉洁的行政作风。近年来,官员子女家属腐败事件频发,影响恶劣,不免令人质疑其家风。“小来偷针,长大偷金”,不良家风追求物质、追求欲望、追求攀比,不仅自己锒铛入狱,也为儿孙后代埋下祸根。值得庆幸的是,行政廉洁公正的人也大有人在,他们一生奉公执法,淳朴善良,为人民办实事,广受尊敬与爱戴。家风会蔓延到工作作风,优良的家风则是法制化建设的重要推力,而行政作风的廉洁公正则需要家风正统来保证。
家风影响社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社会是千万家庭的总和,家风汇聚起来就是社风,多数家庭家风淳朴,则社风淳朴;社风的急功近利,则说明多数家庭也是急功近利的。近年来人们对物欲的过度追求现象越来越严重,拼豪宅、拼豪车,甚至有结婚彩礼都明码标价的奇葩景象。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人人“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应该有“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而改变社会风气不能一蹴而就,着眼点仍需在家风。
优良家风需传承,社会正气需弘扬,这不仅是利己的“小事”,更是利民的“大事”。在全社会弘扬家风的建设,不仅能扬善于小,防恶于微,更能引导人们摒弃浮躁功利,重塑文明荣辱。而家风的建设也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榜样力量,社会的持续关注和人们的长期努力。
家风故事汇心得体会篇4
家风是黑夜中的北极星,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家风如同校园的香樟树,陪伴我们成长;家风承载了长辈的谆谆教导,成就我们美好的人生。
记得很小的时候,家人一直教我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我们家,节约是我们的家风。爷爷奶奶家有大大小小的好几个盆子。每个盆子里装的都是不同的水,有洗菜水、淘米水、洗手水。小时候,我常常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要把这些水收集起来,再次利用呢?这样不是很麻烦吗?用过的水不脏吗?
有一次我执意帮奶奶洗完菜,趁奶奶不注意,偷偷地把脏水倒入了水槽中。看着脏水顺着漩涡慢慢消失,心中溢满了说不出的满足感,自以为是做了件好事。可是我的愉悦只维持了几分钟,奶奶知道了这件事,语重心长地说:“威尼啊!你知道吗?世界上有很多人因为缺水而死亡。水是生命之源,可是也会用完啊!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也许你刚刚倒掉的水,是缺水人家一天的用水量啊!”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心里有充满了惭愧和内疚。
后来,我借助电脑的力量,知道了令人心痛的数据:全球目前有十四亿人缺乏清洁的饮用水。即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人缺水。估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三分之一的人口(23亿)缺水,波及的国家和地区达40多个,中国就是其中之一……这些数字像有魔法似地不停在我眼前浮现,连续不断地鞭策着我的行为。
我逐渐开始加入节水行动: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洗碗筷;洗菜水可以用来浇花;洗衣服的水可以拖地、冲厕所……不知不觉中,节约的家风悄然住进了我的心房。
愿节约的家风长住我心,生根发芽,源远流长!
家风故事汇心得体会篇5
人生需要良好的家风来照亮指引,家风的内涵很丰富,但这三点不可少。
第一个是善良。
有了善良之心,有了感恩之心,有一颗关怀体恤之心,才会爱这个世界,爱周围的人,爱所有的生命。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过是向人世借几十年光阴而已,要在有限的时光里成己达人,才对得起自己的一生。善良可以说是我家的第一个家风。爷爷奶奶就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曾这样谆谆告诫子女:做人千万不要去做恶事,作恶多端,会有报应。这样的家风也深深地影响了我,无论在哪里无论和谁打交道,我都与人为善,不做违背良心之事。
第二个是勤俭。
父亲教育我,端正勤俭,是居身良法。量其所入,度其所出。能不为息患挫志,自不为安乐肆志;在官无傥来一金,居家无浪费一金。振乃家声,好就孝悌一边做去;成些事业,端从勤俭二字得来。不能投机取巧、不劳而获,铺张浪费。父亲在当地农行工作,勤勤恳恳干了一辈子,不贪不占,年年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为了养育我们6个孩子,母亲起早贪黑干着生产队里的重活累活苦活。
第三个是学习。
学习无止境,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向他人学习,不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父亲常对我们兄弟姐妹说:知识从哪里来,就是从学习中来。父亲只读了两年私塾,后来他能够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就是因为刻苦学习,向同事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现在老父已经80多岁了,还天天坚持读书看报,可以说活到老,学到老。
心灵的家风也是生命的家风,心灵的家风越亮,生命的道路越长,生活的道路越平坦。为此,我要不断为家风加油加薪一代一代相传,千万不能让它们熄灭了。
家,是一座精神的圣殿,是一艘满载希望的小舟,是一棵四季常青的大树;可是再温馨、再美好的家,也需要一种传统的道德来维持,好比宫殿的地基,小舟的风帆,大树的根系,这,就是家风。良好的家风宛如一面镜子,使家族的世世代代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照亮自己的胸膛。而我们家的家风,浸染了浓重的革命色彩……
我的外公是一位离休干部,也是一名革命老兵,自记事起,他朴实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就好像一面红色的旗帜,引领我在黑暗中找到前进的方向。听外婆说,有一回,他们二老散步时看到一位满头银丝的老奶奶被自行车撞倒后躺在地上呻吟,外公见状上去要扶,却被我外婆拉住了:老头子,你可得想想后果啊!这年头,squo;扶不扶squo;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儿。外公也没说话,上前把老奶奶扶了起来,还把她送到药店买药,老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老师傅,现在像你这样的好人已经越来越少啦!说罢,还要酬谢外公,外公却连连推辞:不用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我们军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古语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外公长达八十多年的人生中,八年的军旅生涯虽然不算长,但他却时时刻刻要求自己遵守红军的纪律,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社会环境,都坚持着军人的道德准则!这也将成为我们一家永恒的精神坐标,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外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还特地亲手书写了横幅挂在家里,从小我就被灌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德观念,小时候若是吃完饭后剩了几粒米饭在碗里,虽然不会被大声呵斥,但至少也会被进行十几分钟的苦难教育,外公小时候吃的苦、受的难,伴随着他加入革命队伍后的传奇故事,一一清晰地呈现在眼前。这几年光盘行动盛行时,我们家坚决响应了国家领导人的号召,每次外出就餐时都把吃剩下的食物打包带回家,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我们一家人的力量虽算不了什么,但只要每一个家庭都厉行勤俭节约,这个社会便会少一份不公,多一份温情,地球就会少一份伤害,多一份和谐。
一个温暖的家需要纯正的家风支持,而一个社会也同样需要独特的正能量来引导人民踏上寻求中国梦的旅程,乐于助人、勤俭节约的红色家风将历久弥新,永远存在于我心中,散发着它迷人的光彩!
中国古代有许多名门大族都有成文的家规家训,其后人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显贵,都会相对遵纪守法,这其中家风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因为这些族人从小就耳濡目染,良好的家风对他们有着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同时,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家规家训对他们有着强烈的道德约束力。今日,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干部家风作风建设,这些传统资源无疑都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父子相传,精神相继。父母是子女言传身教最好的典范,为人父母树立道德上的典范,养成良好的家风,最受益的人恐怕就是至亲骨肉。宋代名臣范仲淹一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纪晓岚称颂为行求无愧于圣贤,学求有济于天下,自身立言立德的同时,对子女教育亦非常严苛。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其子女也得以传承父辈精神,为后人所称道。
要想为子孙后代树立良好家风,首先得自己行得端正,坚守原则。自己作出典范,无论是在多么恶劣的政治环境中,始终保持清廉本色,这才能够成为后人的榜样。现在的党员干部也要先做到自身过硬,这样才能正人正己。同时,家风也需要有意识的养成,对子女亲属的不当行为要时常提点,才能及时矫正,筑牢思想防线。
如今,以两学一座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党员,都应该意识到正家风的重要性,在家庭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时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执政为民,执法为民,时时刻刻以人民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试金石,廉洁自律,做新时代的先锋队。牢固树立家风,将优良的家风传承下去。
通过对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的学习,我会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求真务实地把各项工作做到实处,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做到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站得出来,把领导交给我的各项工作做实,做细。
:
家风故事汇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
★ 树家风演讲稿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