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科技创新心得体会6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心得体会是指把实践中的想法用文字书写下来的书面表达,心中有了感触之后,一般都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感受的,下面是58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2023科技创新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3科技创新心得体会6篇

2023科技创新心得体会篇1

实施基础研究夯基行动,提升创新引领力。深圳坚持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作为科技创新的先导,持续加大投入,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十三五”时期市级科研资金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比重从12%提高到30%以上。如今,深圳已通过特区立法明确政府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资金不低于市级科技研发资金的30%。完善基础研究长期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深圳的目标是未来5年研发投入强度跻身世界一流,不断提升源头创新能力,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提升创新硬实力。在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圳提出开展50个以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为推动技术攻关,深圳着力创新组织模式,支持头部企业和战略科研平台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建立“需求方出题、科技界答题”新机制,“一技一策”解决创新升级问题……

今年入驻龙华区的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由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组建,重点布局的五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已投入运行。“我们正在打造贯穿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的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主任郑海荣介绍,目前已实现多种共性技术的转移扩散,并与相关领域多家龙头企业开展合作。

2023科技创新心得体会篇2

虎年立春喜迎冰雪盛会,奥运五环重回中华古都。

从2008年到2022年,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内敛表白到“一起向未来”的响亮召唤,从专注于“五千年文明”的视听盛宴到简约精彩演绎“我们”的开幕剧透,中国的奥运叙事从侧重“观照小我”延展到“观照大我”,于承袭之中进化。黄河之水滚滚而来、奥运五环破冰而出、片片雪花合而为一……在冰与雪的浪漫故事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再次惊艳世界。它唤醒了人们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光荣记忆,也激发着人类“一起向未来”的情感共鸣。开幕式上,人们看到了“燕山雪花大如席”的诗意情景,也感受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天下情怀。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当下,北京冬奥会展现出人类的团结和韧性,也给全世界带来了欢乐与希望。

世界期待中国,中国做好了准备。“冰丝带”舞动神州,连接世界;“雪如意”尽显国风,灵动八方;“雪游龙”盘踞山脊,蜿蜒壮丽;熊猫和冰晶合体的“冰墩墩”,红灯笼变形大娃娃的“雪容融”,加持了现代科技的中国文化温暖、光明、又超能;跳台滑雪中心外形像祥瑞灵芝,奥林匹克步行平台设计是暖心玉环,融入了传统文明的奥运场馆无与伦比、“创造了奇迹”;“冰丝带”的制冰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国家游泳中心首创场馆的“水冰转换”--“中国方案”,为奥运添彩,令世界瞩目。京张两地,长城内外,绿色低碳的冬奥场馆准备就绪,引无数英雄追逐梦想。传承、创新,奋斗、贡献,身为中国青年,怎能不激动万分!

冬奥会是现实世界的投射,冬奥会的“气象”也辐射国际社会方方面面。北京冬奥会的绿色场馆、绿色能源、绿色交通,呼应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承诺和联合国气候行动倡议;首个全面上云的冬奥会、智能厨房机器人等高科技应用,展现中国新技术革命成果,为世界大型赛事的安全举办和疫情下世界的重新链接提供参照;推动小众的冰雪运动成为时尚运动,为各国冰雪企业提供商机,展示了世界经济重建与合作的可能……“我们”一起向未来的行动不断丰富。

中国言必信、行必果,必将“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冰雪之约如期而至,希望之火生生不息,让我们高擎“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火炬,一起奔向美好未来!

2023科技创新心得体会篇3

科技使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创新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支撑和引领作用,但现如今,科学技术职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似乎已大不如前。最吸引青少年的职业已变为明星、企业家、设计师、咖啡师等那些时尚、热门高薪的职业。

科技是一个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无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有人学习科学技术,去进行创新。李政道曾说:“一个人想做点事业,非得走自己的路。要开创新路子,最关键的是你会不会自己提出问题,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开创新的第一步。乔布斯创建苹果公司,将功能单一的手机发展成集多种用途于一身的智能手机,使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轻。

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

沟通变得更加方便,假如没有乔布斯及工程师拥有的科技手段,我们或许依旧过着打电话离不开诺基亚,听音乐离不开随身听,看视频只能靠电视的生活吧。马云领导的“阿里巴巴”集团开启了电子商务时代,从此人们可以在家里坐等商品上门,也可以在任何地点进行交易。于是,女士们拎着一大堆东西逛街的频率骤减,购物变得更加轻松、愉悦了,正是因为阿里巴巴拥有的科学技术,中国的电商企业才能走在世界的前列,才使购物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劳累。

科技,拓展人们的视野

牛顿由“一个苹果引发的思考”创造出力学三大定律,让人们不再认为铜钱下落得一定比鸡毛快。正是由于牛顿几乎称得上化腐朽为神奇的创新,人们看待世界的眼光更加科学了。而哈勃天文望远镜的发明,让人们看到星空更加真实的面目,使人们观测到令人称奇的星体撞击瞬间。科技,使人们的视野更进一步拓展,望向更深、更远的宇宙内部。

科技,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美国创造出登月飞船,使阿姆斯特朗等人踏上月球。从此,人类的存在范围不再拘泥于地球。沿着他们的脚步,后人又陆续创造出各种航天器,实现人类追求已久的太空梦。也正是由于科技,人类开始在宇宙中寻找“下一个地球”,如果没有这些创新与技术,恐怕我们只能仰望浩瀚星空,却愁没有立身之所了。科技,改善生活;科技,拓宽视野:科技,改变世界。

拥抱科技,便有无限进步的空间;拥抱科技,便有无数改变的可能。

2023科技创新心得体会篇4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化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日新月异,在科技的帮助下我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五年前,轻轨只有2号线路,人们出行大都是乘坐公交车或开私家车,如此一来,不仅城市道路拥堵,还增加了尾气排放量,使人们的出行和健康都受到严重影响。然而仅仅五年,轻轨就由2条线路迅速发展到10条线路,将重庆的两江三岸连接起来。原来我们去大学城驾车需要一个小时,现在乘坐1号线20分钟就能到达,大大节省了人们的出行时间。由于轻轨以电为动力,所以不会排放对人体有害的废气,减少了空气中成份,使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了保证。

轻轨的一节车厢能容纳100-200人,一列轻轨有5-8节车厢,相当于一列轻轨可以容纳1000-2000人。我以前上学,都是妈妈驾车送,因为我家去学校必经过渝澳大桥,这桥高峰期经常拥堵,导致我常常迟到,现在我改乘轻轨上学,一次都没迟到过。所以,很多上班族、学生都选择乘坐轻轨出行。这样,城市的交通压力大大得到缓解,使驾车出行的人们也能畅通无阻,节省大量时间。

轻轨大都建设在地下或空中,而且轻轨又窄又长,有效节省了轻轨的占地空间,让生活在重庆的人们不会有紧张和压迫感。轻轨依附在两根粗壮的铁管上,靠电进行移动,全程无音,让生活在轨道旁边的人们也能享受无音生活。

轻轨给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但还有“神器”使人们的生活品质大大提升,它就是家喻户晓的——支付宝、微信。

五年前,支付宝、微信大都只有年轻人使用,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都在用它,连路边卖水果的小商贩也在使用支付宝、微信。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放学回家,我看到一位阿姨想买水果,却因接小孩,身上没带钱,只好向水果盯了几秒钟,卖水果的小商贩洞察到说:“可以用支付宝或微信。”阿姨一听高兴坏了,连忙选了心仪的水果,然后“扫一扫”就买到了称心的水果。

支付宝、微信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叫车、叫外卖、交水电费、手机充值等等服务一有尽有,人们只要动动手指,足不出户就能解决你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支付宝、微信操作简单易懂,我家65岁的外婆只用了一个小时就学会了如何使用,现在外婆出门只需带手机,就可以把菜和生活用品带回家,外人都叫她时尚老太太了。

我们的国家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出行和生活都越来越便捷。我们无法想象未来再过五年生活会变得多么便捷,但我们感谢这便捷的生活把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篇章。

2023科技创新心得体会篇5

江雷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分子科学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现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院长。通过了解,江雷教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通过向自然学习,研究多种生物体表面特殊浸润性,揭示了生物体表面超疏水性的形成机理,为相关仿生界面及智能材料的设计制备提供依据;

(2)仿生制备超疏水界面材料,并实现多功能化组合的超疏水表面,又同时将不同种类的特殊浸润性如:超疏油/超疏水(超双疏)、超亲油/超亲水(超双亲)、超疏油/超亲水、超疏水/超亲油组合,建立仿生超疏水界面材料体系;

(3)通过系统研究界面材料结构和特性规律,提出了“纳米界面材料的二元协同效应”,创造性地将仿生微纳米复合结构与外场响应性分子设计相结合,实现了在单一或多重外场控制下材料表面浸润性的可逆变化;

(4)通过将单一物性(浸润)的二元(亲/疏)设计理念推广到其它物性体系,提出了仿生智能多尺度界面材料的设计方案,为仿生界面材料体系的发展提供了新方法。

科学创新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各种有关科技创新的讨论已成为街谈巷议,但我们真的明白什么是创新吗?向江雷院士与我们分享了他自己在科学研究工作中的切身经历和体会,使我们意识到创新离我们其实并于不遥远,诺贝尔奖也并不是什么可望而不可及的星辰,有的时候它甚至可能直接来源于某次实验过程中的一个意外。换言之,他认为创新并不源于对创新的刻意追求,对比一下,就不难发现我们国家以体制求创新的做法,恰恰实在扼杀创新精神,刻意追求创新终将不可避免地走上了模仿甚至抄袭之路。从江雷院士报告的字里行间,我体会到他与美国同行的合作更多体现的是鼓励大胆想象和敢于犯错,我想一个宽松而包容的社会环境可能会好于一个刻意强调创新的制度。教授深入浅出、幽默风趣,令在座的同学们时而发笑,时而思考,不但在思路上开拓的大家的眼界,也鼓励了大家在科研道路上的信心。

2023科技创新心得体会篇6

实施成果产业化加速行动,提升创新驱动力。深圳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作为新型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已构建起以科研为主的集科研、教育、产业、资本为一体的微型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目前,我们正着力探索‘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研究员傅雄飞介绍,“楼上”的科研人员致力原始创新,“楼下”的创业人员负责对原始创新实施工程技术开发和中试转化。

从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到构建市场导向的人才分类评价激励体系,深圳还着力实施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行动、创新人才汇聚行动,提升创新支撑力、原动力。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圳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势能持续增强。今年1至7月,全市新登记商事主体突破29.9万户,同比增长6.1%。其中,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登记企业主体近3.5万户,同比增长74.7%,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过1.86万家。

“科技创新是深圳肩负好新时代历史使命的关键支撑。”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表示,深圳将切实担当起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2023科技创新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

2023大思政课心得体会优秀6篇

2023大思政课心得体会通用6篇

2023大思政课心得体会参考6篇

2023读书班心得体会6篇

2023年暑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参考6篇

2023员工心得优质6篇

2023员工心得6篇

2023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心得6篇

2023党员干部学习心得6篇

2023实习支教心得体会参考6篇

2023科技创新心得体会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