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教案教案通用8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制定应反映出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深刻理解与把握,教案的有效性依赖于其内容的准确性和适应性,下面是58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剪纸教案教案通用8篇,感谢您的参阅。

剪纸教案教案通用8篇

剪纸教案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剪纸的发展历史、艺术风格、审美心理以及在民俗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2、剪纸朴素的美与现代生活紧密联系,不仅美化了生活,而且为现代生活工艺设计了丰富的资源。

3、要求学生独立或合作创作。

教学重点:难点:较熟练的掌握工具,体验纸的平凡与神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师生收集剪纸作品、资料

1、工具、材料

2、剪纸作品

3、剪纸介绍

4、剪纸的应用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美化教室、贴上剪纸作品。(师生共同创设)

2、介绍剪纸作品的来源。(展示介绍相结合)

3、谈谈你对剪纸的感受。(组、班口语交流)

4、综合交流对剪纸的认识。

三、欣赏探究、了解剪纸历史

1、直观展示或创设氛围(选择各历史时期、各地域、各民族有代表性的剪纸作品欣赏介绍)

2、多媒体拓宽知识(通过站或计算机储存的大量的剪纸作品、资料介绍、人机互动对话,增大信息量)

3、查资料探究学习(通过自查资料、互动交流、加深对剪纸的认识)

4、观察生活:剪纸的应用(课前布置,学中交流)

四、直观示范,感悟剪纸的方法

1、用录象机直观展示剪纸过程。

2、学生观摩,掌握制作程序(组内交流,教师检查)

3、自学程序,加深认识。

五、实践体验,掌握剪纸方法

1、师生共同参与,教师重在指导。

2、同学互助互学,逐步掌握剪纸方法。

3、独立设计、制作完成剪纸作品。

六、互动展评,交流感受

1可以说出对剪纸的感受

2、对自己的剪纸作品优、缺点的认识

3、互动点评

七、课外延伸

剪纸教案教案篇2

折纸准备:

自己喜欢颜色的'纸。

折纸步骤:

第一步

找一张正方形的纸张;

第二步

沿着图中的对角线进行折叠;

第三步

用笔将松鼠的轮廓画出即可;

第四步

展开之后,用笔画出松鼠的眼睛。

剪纸教案教案篇3

教材分析:

课文为我们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太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劳作,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抓住这个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本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可以通过感情朗读来感受姥姥对“我”的申请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课文中的插图,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与“我”的融融亲情,教学时应该注意运用和联系,帮助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姥姥的剪纸教案教学设计精品第一课时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及其表现手法;

2.依托语词,经历把课文读薄、把课文读厚、把课文读活的奇妙的阅读之旅;

3.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读出作者的心梦之境,读出对亲人的感恩、对童年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在字里行间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与人为善、舐犊清深,感受对姥姥的思念之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读懂“有声有色”的含意。

2. 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读题、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姥姥的剪纸》。看老师写课题。作者的名字很好听,叫做笑源,微笑的源头。北方人管外婆叫姥姥,口语就一个字——姥,叫起来很亲切。我们一起学着笑源,来叫一声,姥姥。注意儿化。笑源的姥姥还有一样拿手绝活儿呢!那就是——剪纸。

二、初读课文。

这篇课文生字新词比较多,特别还有几个多音字,要力争把它们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思考:/article/围绕着剪纸,作者回忆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

三、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

(出示两组词语,左边一组:啧啧赞叹、刷刷刷刷、悦耳至极、清清爽爽;右边一组:左邻右舍、择菜薅草、喜鹊登枝、牛驮小兔。)

自己先读读。再指名读。

1. “刷刷”一词在课文中出现了两次,老师把它们放在了一起,课文中指什么发出的声音?(剪刀剪纸时发出的声音。)

这种声音你听过吗?感觉怎样?

这声音带给人的感觉是轻快的,短促的。那么,这个词语应该怎么读?

这种“刷刷刷刷”的声音在作者心目中真是——悦耳至极,谁来读这个词语?

2.“悦耳至极”:“悦”为什么用竖心旁呢?看来这种短促、轻快的.声音一直钻到了作者的心里去了。)

3.这种“刷刷刷刷”的声音在作者听来还是——清清爽爽的,读“清清爽爽”这个词语。“清清爽爽”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爽”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呈现“爽”的三种解释:① 明朗、清亮;② 率直、痛快;③ 舒服。)你认为清清爽爽的“爽”应该选择哪一种?

清清爽爽的声音是明朗的、清亮的。搞清楚了“爽”的意思,我们还要会写这个字,拿起笔来

剪纸教案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突破:

1、 让学生亲自动手,体会剪纸的乐趣与难度,激发对剪纸的兴趣,加深对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理解。

2、 默读课文,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和对我浓浓的亲情。

教学准备:音乐、剪纸作品、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剪纸

1、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12课《姥姥的剪纸》。

2、 同学们昨晚已经在家亲身体验了一下剪纸的乐趣了,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剪纸作品?说说剪纸的感受。

3、 教师展示剪纸。

4、 师:其实真正的剪纸高手是文中的姥姥,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反映出姥姥的心灵手巧呢?默读课文16自然段,画出相应的句子。

二、认识姥姥

1、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画出相应的句子。

2、 交流句子:

(1) 课文第二自然段

引导:①哪些词语具体体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画下来。说说理由。

②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③小结,齐读。

(2)第四自然段部分句子。

引导:①这幅喜鹊登枝是姥姥在什么情况下完成的呢?联系自己剪纸的感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②教师小结,指导朗读。

(3)第六自然段部分句子

引导:①剪刀就像姥姥的手指是怎么回事?

②小结,指导朗读。

3、 姥姥为什么有这么精湛的剪纸技艺?用姥姥的话来说就是:

(1)出示这句话,问:熟能生巧是什么意思?从哪里能看出姥姥剪纸剪得多?

(2) 用句式练习说话:因为姥姥不管还是;不管 还是;不管还是,都没有停止过剪纸,所以手都有准头了。

(3) 姥姥剪纸好,还有别的原因吗?

4、 除了心灵手巧,姥姥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体会祖孙之情

1、 过渡:读到这里,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跃然纸上,而字里行间流露着的浓浓亲情更让人动容,除了喜鹊登枝、家家户户的窗花之外姥姥剪得最多的是什么?

2、 默读课文7-12自然段,找找在这里具体写了姥姥的几幅剪纸,内容分别是什么?想一想,这些剪纸蕴涵了姥姥对我怎样的感情?

3、 师:是呀,作者的顽皮可爱愉悦着姥姥,姥姥的慈祥疼爱感染着作者,屋檐下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用剪纸的魅力,成功地把调皮的我拴在了屋檐下。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分角色朗读,大家一起营造出一种其乐融融的场景。

4、 引读第13自然段: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出示句子,齐读)

(1) 问:我明白了姥姥对我有什么期待?

(2) 是啊,无论我走多远,都走不出姥姥的目光,走不出姥姥的牵挂,顽皮可爱的作者让姥姥牵肠挂肚,心灵手巧的姥姥让作者魂牵梦绕,我们被他们之间浓浓的亲情感染了,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动,齐读课文最后一个小结。

(3) 简介原文的一个片断

当时,我也动过要学剪纸的心思,可惜我当时有其他的事,后来也离了乡,远离了姥姥,远离了她美丽的剪纸。直到前年春节家里通知说姥姥病危,我才匆匆赶回家 里,看到了一别三年的姥姥,此时她已经披上了送老衣,很怪异地躺在当门的床上。我当时就傻了,我知道只有去世的人才会躺在那儿。我不顾一切地去看,我看到 了一张有点浮肿的脸,再试试鼻息,姥姥还活着,我哇地一声哭了。我的姥姥还活着,我上学起早贪黑给我做饭的姥姥还活着。

师:是啊,儿时的记忆怎能忘记,慈祥的姥姥作者又怎会忘怀?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想起了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了吗?他们是怎么关心你的呢?

师:也许,他们没有一手令人惊叹不已的绝活,但他们有着和姥姥一样永恒的动作,也许,只是端着一碗热汤向你走来,也许只是在灯下帮你缝一颗纽扣,也许只是 把好吃的饭菜夹到你的碗里,但他们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我们浓浓的爱。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亲切而又温暖人心的名字姥姥!

板书:

姥姥的剪纸

姥姥 心灵手巧 勤劳善良

剪纸教案教案篇5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叫《姥姥的剪纸》。(板书课题)

2、北方人管外婆叫姥姥,口语就一个字姥,叫起来非常亲切。我们一起来叫一声,姥姥。(学生齐叫)加上儿化(范读),你来叫一声。(指名)你再来叫一声。(指名)读得真亲切。这位姥姥有一手绝活,那就是剪纸。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课题。(齐读)

二、预习课文,初步感知

1、因为事先没有布置预习,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上来完成这一环节。请大家打开课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这篇课文生字新词比较多,特别还有几个多音字,要力争把它们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思考:这位姥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开始读。(媒体出示要求,学生自由读书)

2、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生字新词学得怎样,请看大屏幕。(出示词语)自己先读读。(学生自由读词语。)请高凌来读一下。(指读)这里有两个多音字,左邻右舍的舍是个多音字,这里读shè。择菜的择也是个多音字,读成zhái。(媒体突出:舍、择)大家跟我读:左邻右舍、择菜。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齐读)在这些字词中,你认为同学们哪些字特别容易写错,你要给他进行一下友情提醒的。(指名回答)

3、看来,同学们词语学得不错,现在请你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这位姥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媒体切换,指名回答)的确,这是一位技艺高超、勤劳善良、呵护晚辈的姥姥。(相机板书)

三、品读文字,揣摩语言。

1、这节课,我们首先来体会一下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

2、请大家自由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表现姥姥技艺高超的句子,并用横线画出来。(学生读文)

l 3、讨论交流(谁愿意将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相机出示句子)

a、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心灵手巧的劳作。(出示)

(1)知道什么是小屯吗?(小村庄)

(2)整个小村庄,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心灵手巧的劳作就是剪纸,这句话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好,你找到了吗?(媒体突出都)好在哪儿?(作品很受欢迎,姥姥有求必应)

(3)同学们想想,当作者写下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自豪)请你自豪地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有这样的姥姥真让人自豪,让我们一起来体会这种情感。(齐读)

过渡:这是作者对姥姥的赞叹,乡亲们又是怎样赞叹姥姥的手艺的呢?谁来读读?(指名读)

B、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公鸡能打鸣。 (出示)

(1)这是啧啧赞叹的口气吗?谁还想读。 (再指读)

(2)读得真好。有没有发现这句话很有意思?读上去感觉怎样? 我们再来很有韵律地、有节奏地赞叹一番。(齐读)

(3)请注意这番话中乡亲们仅仅是在赞叹姥姥剪什么剪得活灵活现?(动物)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 指名回答)

(4)现在请你们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同桌先互相夸夸。(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个 ,剪个 。)

(5)来,这位老乡,你来赞叹赞叹。(指名回答)

(6)乡亲们的赞叹让我们感受到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

c、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无所不能。(出示)

(1)无所不能的意思就是

(2)谁来谈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指名回答)

(3)是呀,普普通通的剪刀,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却能变成各种各样的栩栩如生的剪纸,这不能不说明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媒体突出两个普普通通、无所不能)

(4)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齐读)

d、事例:我故意刁难姥姥,可姥姥仍剪得形象至极。(学生分析)

4、作者用生动传神的语言将一位心灵手巧、技艺高超的姥姥带到了我们的眼前,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姥姥手下栩栩如生的剪纸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媒体播放)感觉怎么样?谁能用一句话夸一夸姥姥呢?让我们把刚才找出来的四段话连起来读一读,读出对姥姥的赞美之情。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体会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下节课我们继续体会姥姥的勤劳善良和对晚辈的呵护。

剪纸教案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

[教学重点]体会“我”与姥姥之间的浓浓亲情。

[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剪纸,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姥姥的剪纸可有名了,老师今天专门为同学们搜集了几幅姥姥的剪纸,请大家欣赏!

(课件出示,欣赏剪纸)

2、看着这么多精美的剪纸,你想说点什么?

二、学习1-2自然段,初次体会姥姥剪纸的“神”

姥姥的剪纸的确是又漂亮又逼真,你知道乡亲们是怎么赞叹的呢?请你打开课文,自由朗读1-2自然段。

1、谁来当一回老乡,夸一夸姥姥的剪纸。

(指名学生朗读)

2、姥姥。真是剪什么像什么,要什么有什么,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用一个字来称赞,那就是--“神”。

3、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呢?

指名回答,并相继板书。(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三、学习3-6自然段。再次体会姥姥剪纸的“神”

1、姥姥剪纸的“神”还体现在哪里?请你快速朗读3-6自然段,划划相关句子。

2、学生汇报:

a、噢,捂住姥姥的双眼也能剪?肯定你没捂紧,让姥姥从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b、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姥姥没偷看?

3、那让我们赶快去欣赏一下姥姥摸着黑剪的“喜鹊登枝”图吧。

(课件出示“喜鹊登枝”图,)

4、同学们,你感觉这幅“喜鹊登枝”怎样?

5、指名朗读,读出这份惊叹。

6、姥姥这么高超的剪纸技艺是生来就有的吗?文中姥姥的那一句话就道出了这个秘密?(课件出示句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7、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a、“熟”指什么?“巧”呢?“手能生巧”什么意思?

b、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8、姥姥是如何达到手能生巧的呢?谁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a、齐读:数九隆冬剪,三伏…

b、由姥姥剪纸的身影我想到了一句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你还想到哪些俗语?

从中说明姥姥是一位怎样的人?(板书:姥姥心灵手巧)

10、除此之外,姥姥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a、出示第3自然段

b、抓住“广结良缘、有求必应”进行理解

c、指导朗读

板书:勤劳善良

四、学习7-12自然段。体会姥姥剪纸的`“情”

心灵手巧的姥姥给对乡亲们有求必应,什么都剪,给我剪得最多的是什么?为什么姥姥剪得最多的是牛和兔呢?请你默读7-12自然段,看文中具体描写了几幅“牛兔”剪纸图?

学生汇报。

指名读这两幅图,思考:

a、姥姥剪“牛和兔子”的最初目的是什么?(拴住我)

b、你从这个“拴”字中读出了什么?

(读出了姥姥对我的--关心、爱护、疼爱……)

c、分角色读课文中“我”与姥姥的对话:

读出我的顽皮、可爱,读出姥姥的慈祥、读出姥姥对小孙子的疼爱来。

如果说姥姥最初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后来拴住的则是我的什么呢?

4、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它们形象各异--引读--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从此段话中你体会出作者饱含了什么感情呢?(赞美、依恋)

原来姥姥的剪纸会说话、能传情,传达的是浓浓的祖孙情。(板书:浓浓亲情)

五、学习13自然段。体会姥姥剪纸的“梦”

1、“姥姥的剪纸陪伴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

2、姥姥的期待是什么?

3、请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

4、从这幅剪纸看出了姥姥对我的牵挂,我有何从忘记过姥姥,引读:事实上……

5、你读出了姥姥牵挂的是一颗什么样的心?(思念的心、依恋的心、感恩的心……)

6、指导朗读最后一段,读出姥姥对我的牵挂、我对姥姥的思念。

课外拓展

出示小练笔:“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我仿佛听到了(),听到了(),又仿佛看到了(),看到了()……

七、课堂总结:剪纸不仅展示了姥姥的心灵手巧、技艺高超,更体现了姥姥对“我”的疼爱与牵挂,同时也寄托了“我”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份寄托浓浓的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读题)。

八、作业:

1、抄写课堂上积累的四字词语和俗语。

2、课后小练笔:课件出示一幅剪纸,仔细观察,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12、姥姥的剪纸

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姥姥:心灵手巧请老善良

浓浓亲情

剪纸教案教案篇7

教材简解: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十二篇课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人都赞不绝一。

设计理念:

“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抓住这条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写出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课文中的插图也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与“我”相处时浓浓的亲情。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联系课文认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剪纸技艺的高超,感悟剪纸中饱含的浓浓“祖孙情”.

3.初步感受文章民俗语言的特点;领悟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以及剪纸技艺之“神”,体会祖孙情深。

教学难点:

通过让学生与文本接触,整体感知全文,为下一节课体会“祖孙情”打下基础。

教具准备:

多媒体、剪纸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人

1多媒体展示剪纸作品,欣赏剪纸作品,激发学生兴趣。板书:剪纸

2.说说这些剪纸作品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何感受?

3多媒体展示“姥姥剪纸图”,提问:谁在剪纸?(姥姥)板书:姥姥

4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①写出生字词,指名齐读。

小屯择菜喂猪刁难啃食

捂着岂知庄稼驮着薅草

心灵手巧广结善缘清清爽爽

②强调个别字读音,如:择(zhai)菜、刁难(nan)、 薅(hao)草,齐读。

2说说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写了什么?文章中的姥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点名回答(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姥姥给我们留下了心灵手巧、心地善良、技艺高超的印象)

?设计思路: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姥姥的特点。】

三、走进文本,了解姥姥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初读课文时姥姥给我们留下了心灵手巧、心地善良、技艺高超的印象,下面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走近姥姥,看看作者是怎么展现自己的姥姥特点的?让我们一起到东北大平原上那个充满喜气的小村庄去看看吧!

1.出示农家生活图,配喜庆的“咱们屯里的人”音乐,指名说感受。

2.走进这个小村子,你发现了什么?(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贴着姥姥的剪纸)这说明了什么?板书:心灵手巧

3.好一个祥和的小村庄,大家的生活因姥姥的剪纸而更加精彩、有活力!齐读第一段。

?设计思路:通过走进村子、了解村子,进而体会姥姥的心灵手巧,她的剪纸已经无处不在,可谓深入人心。】

(二)精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体会姥姥技艺之“神”.

过渡:课文开篇就将这个到处贴着姥姥剪纸的小村庄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感到姥姥剪纸技艺高超,深入人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体会姥姥技艺之“神”.

出示自读要求:

1.圈画出二、三自然段中能体现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的语句,并简短的写下自己的体会和发现。

2.学生默读静思,圈画批注。

3.交流收获,感受姥姥的剪纸技艺之“神”。

4.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出示。

a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①引导学生通过”普普通通“感受材料的平常;通过”翻来折去“感受姥姥剪纸方法的简单。

②反衬出”无所不能“”要什么就有什么了“,对比出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③点出这是正面描写。

④朗读。

是呀,普普通通的剪刀,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却能变成各种各样的栩栩如生的剪纸,这充分说明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多媒体突出点红两个”普普通通“ ”无所不能“)

b.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 ”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①指名读这段话。

②这是乡亲们这么夸赞姥姥的,从侧面描写了姥姥的剪纸作品十分逼真、深入人心。

③姥姥的剪纸活灵活现,请同学们仿照赞叹的句子续说几句,指名回答(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____像____,剪____像____,剪个____,剪个____.)

④点出这是侧面描写,此时你想到了什么成语来夸夸姥姥呢?(出神入化、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神乎其神、鬼斧神工、炉火纯青、惟妙惟肖……)板书: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出神入化。【设计思路: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知道要想写一个人的特点,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描写,同时让学生仿说句子,让他们打心眼里对姥姥的剪纸技艺产生敬佩之情】。

5指导朗读

姥姥的剪纸技艺如此之”神“,真让人佩服,让我们带着佩服与赞叹之情,再次读读这段话,去感受一下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6.出不第三自然段中描写姥姥广结善缘的句子。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撩“”擦“以及语言来感受姥姥是个怎样的人。

7.可见姥姥干脆利落,剪纸针对人们的不同需求,更可见姥姥会剪得东西多,也是体现了她的心灵手巧、技艺高超。

8.姥姥不仅会剪纸,她还和其他普通的农村老人一样会干很多活。引读:

看人乐颠颠的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

9.从这儿,你感受到姥姥的什么品质?(勤劳、善良)板书:勤劳、善良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心地善良和剪纸技艺之”神“,特别是第二自然段从正反两个方面写出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五、引入下文,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剪纸不仅扮靓了村庄,也填充了”我“儿时的记忆。姥姥的剪纸承载着浓浓的祖孙情,仿佛一根丝线拽着长大的我,即使远在他乡,也时常梦归故里。这份浓浓的祖孙情,我们下节课再去感悟吧!【设计思路:这一设计,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能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探究没有学完的内容】。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再次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2.回忆你与姥姥的故事,体会你与姥姥之间的亲情。

3.通读文章,找画出姥姥剪纸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

姥姥的剪纸

心灵手巧 活灵活现

勤劳善良 栩栩如生

技艺高超 出神入化

剪纸教案教案篇8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结合苏教版美术书,制定了“剪纸”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回顾上节所讲内容——介绍工具——制作方法——动手制作——评析作品,即运用多媒体课件等创设学习情趣,学生带着现已接受的知识回顾上节课所讲内容,

1.学习任务分析

剪纸本课的设置是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本课知识点与第一册的图案有相通之处,学习时可相互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典型作品启发学生发现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将民间剪纸艺术发扬光大。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它向产生发展同古代的风俗有直接关系,人们用它作为迎春、喜庆的装饰品,还广适应用到刺绣、印染、陶瓷等工艺中。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北方剪纸粗犷朴拙,南方剪纸精巧秀丽。剪纸题材广泛,表现劳动人民生活、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其形式有阳纹、阴纹、点色、套色、分色、衬色等。剪纸使用简化、夸张和添加的造型装饰了法,着意艺术情趣和意境的表现。构成形式呈均衡或对称式。剪纸经起稿、剪刻和贴裱完成。剪刻时按先细后粗、先密后疏、先内后外、先上后下、先在后右的顺序进行。在剪刻时阳纹要“剪剪相连”阴纹“剪剪相断”注意剪刻刀味。

2.学习者分析

⑴教学重点

①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

②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⑵教学难点

①是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

3.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

②熟知如何制作一个漂亮的剪纸

③了解怎样的剪纸作品才是好的作品

⑵过程与方法

①讨论自己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剪纸

②讨论剪纸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民间艺术,剪纸,并深深爱上剪纸

②培养学生眼脑手并用的能力

4.教学准备

⑴剪纸作品若干,各色电光纸,剪刀、刀子各一把

⑵开白纸两张;投影仪。

5.板书设计

民间艺术剪纸

⑴剪纸的表现方法

①阴刻

②阳刻

③阴阳结合

④剪影

⑵剪纸的制作步骤

①起稿

②剪刻

③装裱完成

6.教学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l分钟)

(二)学习新课(10分钟)

l、教师出示剪纸作品,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艺术作品?学生回答:剪纸。引出课题。

教师讲述:这些作品出自农民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2.请学生欣赏课本剪纸作品。欣赏的同时归纳剪纸的题材种类。(教师板书)

3.结合剪纸作品教师讲: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大体上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北方剪纸粗犷朴拙,天真浑厚;江南剪纸精巧秀丽、玲珑剔透。剪纸的样式很多,这是窗花、墙花、门笺。喜花、枕花、礼花等。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

4.教师将剪纸展示给学生问:这些作品是运用哪些工具制作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5。教师指完成好的剪纸作品,蝴蝶,用启发性的手势、语言提问:两张图都是蝴蝶,但在表现等细节上却用了截然不同的表现手法,那位同学发现了?(教师综合学生回答板书)教师再指另外两张已完成的'蝴蝶,问:用什么方法能让这两幅剪纸可出对称或者不对称呢?(学生回答困难,教师可用半成品给学生示范,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

6、教师展示图

5、图

6、图7,讲:下面我们研究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图5这幅剪纸突出了蝴蝶的形态,而次要的细部也要有刻画,它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学生回答)

7、教师展示图

8、图5问:这两幅图的构成形式有什么不同?

8、教师给学生做剪纸示范。示范时配以讲解,注意扩展学生的思路。如::运用折叠法剪,如果剪单独对称式的蝴蝶怎么剪(图5)?均衡式的呢?(图8)?

(三)布置课堂作业,学生设计制作,教师辅导。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蝴蝶身上不同的文案,指出阳刻时应“剪剪相连”,阴刻时要“剪剪相断”。再让学生观察文案上不同深浅的颜色,指出对错。经过比较议论得出画纹样时必须注意纸的连断的结论。突破难点。 (教学建议:展示剪纸和板书用投影仪)

(四)展评学生作品,请部分学生阐述表现意图。

(五)师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并点题:以上学习的是剪纸的一般常识,剪刻纸来自民间,表现民间,我们要从民间剪纸中吸取营养,多看,多想、多动手,一定会创作出好作品。

7.资源及媒体的应用

学生课前利用家用电脑,在网上寻找美丽的剪纸图片,特别是蝴蝶的,

8.教学设计后记

课堂上教师注重讲授,在如何将知识,技能讲清楚上做文章,下功夫,学生只要全神贯注的听,就能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细致入微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因此,学生始终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倾听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学生还需要动脑筋思考吗?我们培养的是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必须让孩子善于发现问题,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的

学习方法,这是最重要的。

用剪纸的方法,有的来表现十二生肖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时先画后剪,画很重要,画时要抓住生肖动物的外形特征,类似剪影的效果,然而光靠教师不断强调,教学效果不佳,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不需要教师将答案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给他们自主探究的空间,通过思考和讨论,他们自己就能发现问题,并找到答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也就格外注意得之不易的制作要领,掌握的更迅速准确,教学成效更加显著。

我觉得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多些思考,自己去发现问题的关键,这个过程也许比结果更有意义,

剪纸教案教案通用8篇相关文章:

昆虫的教案通用8篇

福幼儿园教案通用8篇

气球小班教案通用8篇

跳图形教案通用8篇

美术活动树教案通用8篇

剪纸室活动总结7篇

小学春音乐教案通用8篇

动物伞的教案通用8篇

小蝌蚪幼儿教案通用8篇

多快乐教案通用8篇

剪纸教案教案通用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5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