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案中,可以加入对学生表现的个性化反馈,大家在制定教案时,建议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以下是58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班儿歌纸的教案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
中班儿歌纸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梨子、苹果等水果的颜色,以水果的颜色为题材学说儿歌。
2。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ppt课件—照片:《水果歌》 (儿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猜水果”的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猜水果,猜对了,我们就把它请出来好吗?
2。利用课件,猜出一种,课件演示一种
红红脸 圆又圆, 吃一口,脆又甜
黄皮肤,黑芝麻,咬一口,甜止渴
紫色的玛瑙一串串,吃一个酸有甜,
绿绿身子红红肉,果大汁多又爽口。
二、展开
1。 编儿歌《水果歌》
现在,我们根据水果的颜色编一首好听的儿歌好不好?
(1)苹果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用儿歌的语句提问
什么水果红红的?(引导幼儿说出下句:苹果苹果红红的)
教师完整说一遍,加深幼儿印象
什么水果红红的,苹果苹果红红的。
(2)梨子是什么颜色的?
什么水果黄黄的?(梨子梨子黄黄的。)
(3)葡萄是什么颜色的?
什么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
(4)西瓜是什么颜色的?
什么谁的绿绿的?(西瓜西瓜绿绿的)
2。老师和幼儿一起说儿歌
(1)第一遍:老师来说前半句,小朋友说后半句。
(2)第二遍:小朋友来说前半句,老师说后半句。
3。请小朋友一起把儿歌完整朗诵一遍
什么水果红红的?苹果苹果红红的。
什么水果黄黄的?梨子梨子黄黄的。
什么水果绿绿的?西瓜西瓜绿绿的。
什么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
三、结束
讨论:还喜欢吃什么水果,那些水果是什么颜色的。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编《水果歌》
中班儿歌纸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念儿歌《买菜》,感受和家人买菜的乐趣。
2、变化角色和买菜的品种,大胆创编儿歌。
环境创设
菜篮子,各种蔬菜
重点与难点
能变化角色和菜的品种大胆创编
一、谈话导入
你去过菜场吗?是和谁一起去的?
你们在菜场买了些什么菜呀?
你们是怎么把菜拿回家的?
小结:和家人一起出去买菜真有趣,买了好多好吃的菜回家喽。
二、欣赏儿歌,熟悉儿歌内容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儿歌,名字叫做《买菜》
星期天,大晴天、小乖乖,上大街、陪奶奶,去买菜、青菜、豆腐、鱼、肉、蛋,嘿呦嘿呦抬回来。
提问:谁是小乖乖(儿歌里的小朋友)
和谁去买菜?买了什么?为什么嘿呦嘿呦抬回来?(因为买的菜很多)
如果买的少还用抬吗?可以用什么字?(用拎、提)
一起来念儿歌,要念出买菜开心的感觉。
三、创编儿歌
你和谁一起去买菜的?买了什么菜?我们也把自己买菜的过程编成儿歌念出来。
中班儿歌纸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初步学会朗诵整首儿歌。
2、感受儿歌幽默的情趣,学习词:扮、乐、滑、摔。
【活动准备】
事先告知配班老师如何扮老公公出场、白眉毛、白胡子及相关儿歌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问答,引出题意。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客人。你们看,他是谁?
2、为什么他是老公公?
3、老公公要为我们跳个舞,我们欢迎他表演吧!(老公公刚要跳舞,滑一滑、摔一跤、一摸胡子不见了。)
4、教师忙扶起老公公问:“老公公,您没事吧?”老公公边摸掉胡子边说:“没事没事!”
5、引导幼儿发现老公公的胡子不见了,引出题意。
二、教师朗诵儿歌。
1、引导幼儿说一遍题目,并请幼儿说说“扮”是什么意思?
2、教师朗诵儿歌一遍,幼儿仔细倾听。。
3、请幼儿说说:刚才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什么?
4、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说图片中的`事,并引导幼儿用儿歌中的语句说一说。
三、幼儿学儿歌。
1、请幼儿跟随老师边看图片边念儿歌。
2、请个别幼儿单独看图片朗诵儿歌。
3、引导幼儿一起看图朗诵儿歌。
四、儿歌表演。
1、请幼儿观看教师如何化装成老公公,并请幼儿相互化装成小老公公。
2、引导幼儿跟随教师边念儿歌边表演。
3、请幼儿相互表演儿歌一遍。
五、小结
今天的儿歌有趣吗?你们学会了吗?开心吗?请你们回家后表演给爸爸妈妈看,好吗?
儿歌《扮老公公》
老公公,出来了,
白胡子,白眉毛。
点点头,弯弯腰,
滑一滑,摔一跤,
一摸胡子掉下了,
乐得大家哈哈笑。
中班儿歌纸的教案篇4
设计意图:
结合《我爱大自然--秋天的歌》的,我选择了散文诗《树真好》这个内容进行执教。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将语言和科学结合在一起,引导幼儿在欣赏散文诗中,感受树的用途;萌发亲近树木、爱护树木的情感,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树是我们的好朋友"的联想、讲述,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树与人们的关系,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愿意讲述树的好处,发展想象及语言表达能力。
3、萌发初步的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树木及小鸟、小猫小狗、小朋友、房子等图片,布置成美丽的树林。
2、散文诗《树真好》的录音带、幼儿手工操作材料及优美的音乐2段。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自由创编动作进"树林"参观。
2、探索树林的.秘密。
提问:a、美丽的树林到了,小朋友看到树林里都有些什么?
1、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人们喜欢在树林里玩?
2、欣赏、理解散文诗。
(1)老师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初步感受散文的美。
(2)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
提问:a、树真好,小鸟在树上干什么?
1、树真好,他能挡住什么?
2、树真好,……、制作树林,体验树的多样性及好处。
(1)教师:"树真好,小朋友喜欢树吗?我们一起来做一片美丽的树林,让很多的小动物和小朋友都来玩好吗?"(要求: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手工材料粘贴小树林,然后选择喜欢的小动物粘贴在树林中。)
(2)放配乐散文诗《树真好》的录音,幼儿自主操作。
3、听音乐在美丽的树林里自由舞蹈。(树真好,树林里可真美,让我们在树林里一起跳个快乐的舞蹈吧!)延伸活动:在自主活动中,引导幼儿创编《树真好》。
观察与效果分析:
在活动中,当我出示教学图片让幼儿对画面进行仔细地观察时,幼儿都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所看到的内容,并用一句话说:"树是我们的好朋友"。
中班儿歌纸的教案篇5
?教案准备】钢琴。
?教案过程】
一、活动导入,发声练习(价值点:打开歌喉,建立音乐常规)
1、发声练习《问好歌》。
2、复习歌曲《秋叶》。
3、要求:演唱歌曲时能表现出强弱变化。
二、学唱歌曲《风爷爷》
引导语:刚刚我们唱的歌曲中树叶都落下来了,那你们知道是谁把这些树叶吹落到地上的呢?(风)
过渡语:是呀,风爷爷让树叶都落在了地上。追问:你们喜欢风爷爷吗?为什么?
小结:有人喜欢风爷爷,因为它能让树叶落下来,能让小雨点从天空掉下来,能给我们带来凉爽。有时候不喜欢风爷爷,可能是因为风爷爷脾气不好,变的太大了,给我们带来了不方便。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关于风爷爷的歌曲,听听今天风爷爷心情怎样?
(一)欣赏歌曲,熟悉旋律。
关键提问:今天风爷爷心情怎样?(比较好)音乐听上去感觉如何?
小结:今天风爷爷心情比较好,可能刮的是小风,所以感觉开心的,舒服的,轻松的。
(二)再次欣赏歌曲,理解歌词。
关键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歌曲中的小朋友对风爷爷说了什么?
小结:风爷爷风爷爷你在哪里。风来了我不怕,风爷爷风爷爷你快来吧。
(三)学唱歌曲。
1、幼儿听随音乐学唱歌曲。
2、分男女生演唱。
三、表达表现(价值点:放松身体,尝试用肢体表现风爷爷吹来时事物的变化)
引导语:风来了很多东西都会随风翩翩起舞,我们一起来用舞姿告诉大家风爷爷来了吧。
教师示范,每句话开始时飞舞,最后一个字摆造型。
关键提问:我是在什么时候开始飞舞的?什么时候停下来的?
小结:原来,要听清楚乐句,每一句话开始时飞舞,唱到每句话最后一个字时摆造型。
要求:
1、可以多一些翩翩起舞的动作,可以是旋转的,可以是移动的····
2、每句话结束时用造型定格。
3、可以和同伴合作表现。
儿歌《风爷爷》
风爷爷,风爷爷,
你在哪里?
风爷爷,风爷爷,
你在哪里?
我不怕,我不怕,
我不怕,我不怕,
风爷爷,风爷爷,
快快来吧!
中班儿歌纸的教案篇6
一、活动目的:
1、在看图讲述的基础上,理解儿歌的内容,并尝试创编儿歌
2、能正确发出:“摘”、“啥”。
3、进一步激发参与六一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图片三幅,每个幼儿一片“彩云”。
三、活动过程:
一)根据图片内容讲述。
老师带来了三幅画,你看看图片上说了什么?
出示图片一,提问:你认为图片上什么最美丽?为什么?
出示图片二,提问:你知道小朋友摘下一片彩云做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帮助幼儿发准:“摘”。
出示图片三,提问:图片上的小朋友穿上花衣去做啥?你是怎么知道她穿上花衣庆“六一”的?纠正“啥”的发音。
二)学习儿歌。
1)老师完整朗诵一遍儿歌,边朗诵边指着图片。
2)幼儿学习儿歌。
3)分组和个别幼儿朗诵。
三)创编儿歌。
1)给每个幼儿一片彩云,引导幼儿想象,假如你摘下一片彩云,你最想做什么?把你想的方法编进儿歌里。
2)先请个别幼儿示范。
3)每个幼儿一片彩云自己练习创编儿歌。引导编号的诱饵,先把自己的儿歌编给好朋友听。
4)请幼儿大声地朗诵自己编的儿歌,给大家听,引导大家相互学习。
5)同伴间相互朗诵自己创编的'儿歌。
四、延伸活动:
回家之后,请爸爸妈妈把你朗诵的儿歌记下来,以后我们再请你教给大家。
五、活动反思:
由于有相应的图片内容,加上老师的问题比较有针对性,所以,幼儿能比较自然、而又主动地理解儿歌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儿歌。活动中,给每个幼儿一片彩云,更激发起了幼儿创编儿歌的兴趣,从他们创编的情况看,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原来的儿歌,更是结合了自己的想象和愿望,创编了一首首好听的儿歌。整个过程幼儿兴趣高、学的主动、认真。
中班儿歌纸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窗花的特点和内在含义。
2、尝试用方型和圆型纸剪出简单的窗花。
3、对民间剪纸活动的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以收集了大量的窗花作品,并对窗花---有一定的了解。
2、挂图第二号。
3、大小不同的红色正方形纸、剪刀、胶水和透明胶。
活动过程:
一、引入,激趣。
1、过年之际,老师看到电视机里的人们在窗户上贴了窗花,这是为什么啊?
?幼儿回答】因为这些窗花表示吉祥、喜气洋洋的气愤、有过节的气息
2、出示窗花,幼儿观察收集的窗花
3、观察后说说窗花上都有什么图案?
?幼儿回答】动物、人、植物等
二、示范,初知剪窗花过程。
1、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剪出这么漂亮的窗花呢?
那就看老师是怎么剪窗花,教师即兴剪窗花,幼儿仔细观察教师剪窗花。
2、启发幼儿说说教师剪窗花的过程:先将正方形对角折三次,再在两边剪出小三角形、小半圆形等图案,将纸展开简单的窗花就完成了。
三、幼儿剪窗花。
1、幼儿尝试将纸对角折三次,尽可能边对边,角对角。
2、引导幼儿用剪刀大胆地在三角形的'两边间隔着剪出三角形,半圆形等图形,鼓励幼儿剪出大小不同的图案。
3、纠正个别幼儿握剪刀的姿势和安全。
4、引导幼儿讨论:
你的窗花是怎样剪出来的?怎样才能把窗花剪好?
为什么容易剪断,使窗花不完整?
5、让幼儿结合自己的探索经验,再次尝试剪窗花。
四、装饰活动室。
1、把自己()剪的窗花用胶水贴到活动室的窗户上,比较一下贴窗花和不贴窗花有什么区别。
2、幼儿自由欣赏作品,感受成就感。
3、带领幼儿欣赏儿歌《窗花》
窗花
过年啦,贴花啦,
满窗子,都红啦。
贴个猫,贴个狗,
贴个小孩打滴溜。,
贴个老猴抽烟斗,
贴个没牙佬满窗走。
五、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时结合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7页,边欣赏窗花边学习儿歌《窗花》
中班儿歌纸的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能够有节奏地、完整地读诵儿歌。
2、能根据儿歌的句式仿编儿歌,体验儿歌的节奏美。
重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儿歌内容并有节奏地完整朗诵儿歌。
难点:按句式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见过儿歌所描述的几种水。
2、物质准备:ppt课件、水的音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活动的兴趣。
1、师幼谈话,引发思考。
教师:小朋友,你见过什么样的水?在哪里见过这种水?它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听各种水的音频,互相讨论。
(1)教师:这些水你见过吗?是什么水?
(2)教师:请你仔细看图,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的?
二、观看课件,欣赏和理解儿歌。
(2)教师播放课件,并朗诵,幼儿思考。
①教师:大海是什么样的?儿歌里是怎么说的?
②幼儿尝试朗诵儿歌第二句。
(3)教师播放课件,并朗诵,幼儿思考。
①教师:为什么说喷泉是跳舞的水?儿歌里是怎么说的?
②幼儿尝试朗诵儿歌第三句。
(4)教师播放课件,并朗诵,幼儿思考。
①教师:你见过脏脏的水吗?在哪里见过?儿歌里是怎么说的?
②幼儿尝试朗诵儿歌第四句。
(5)教师播放课件,并朗诵,幼儿思考。
①教师:你见过湖水吗?是什么样子的?和大海有什么不同?儿歌里是怎么说的?
②幼儿尝试朗诵儿歌第五句。
(6)教师播放课件,并朗诵,幼儿思考。
①教师:西瓜是什么味道的?你喜欢吗?儿歌里是怎么说的?
②幼儿尝试朗诵儿歌第六句。
三、学习朗诵儿歌。
1、幼儿根据图片完整朗诵儿歌。
2、幼儿自由分组、分角色朗诵儿歌。
四、尝试仿编儿歌。
1、师幼讨论,幼儿思考,尝试按句式创编儿歌。
2、教师记录幼儿创编的儿歌,师幼共同朗诵新编的儿歌。
中班儿歌纸的教案精选8篇相关文章:
★ 纸的制作教案6篇
★ 瓜的儿歌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