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应当遵循教学原则,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设置挑战性任务,教案能够激励学生超越自我,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以下是58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割麦子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割麦子教案篇1
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周爱华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小猪、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为什么?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抄好生字和生词的投影片2张,跟教材配套的投影片3张。
2、土地爷爷和三个小动物的头饰。
3、轻松活泼的乐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三袋麦子(板书,齐读,注意"子"读轻声)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提问,教师在文题上作出问题标记)
师:只要认真读,细心想,你们就一定会把这些问题解决掉。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要努力把课文读得通顺连贯。
2、学习生字词
(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两条绿线内的10个生字。
同学们注意看,这些生字,哪些是不需要老师教,也不需要看书上的拼音,你就认识的?你是怎样认识的?(教师帮助学生归纳识字的方法,如查字典,向他人请教,在看电视时留心等。)
指名领读自己认识的字词。
(点评:不需老师教,自己就能认识汉字!学生在享受成功愉悦的同时,不知不觉领悟了学习汉字的方法,培养了学习汉字的兴趣和习惯。)
(2)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
麦子一份食品保存 仍有 捧起 太棒了
防止拜访烙饼发霉馒头 虫蛀 舔舌头
憨厚麦囤收获能干 搬到 迫不及待
练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馒、憨、搬、俭”等是前鼻音, “防、访、仍”是后鼻音,“蛀”是翘舌音。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1)读课文,不但要把刚才的生字词读准,还要争取把前面提出的问题解决掉。(自由地、认真地练读)
(2)检查朗读情况。
指几名学生上台前读。
读前提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如果能做到有些感情就更好了。其他同学可认真听,也可以轻声跟着读。
读后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同伴的读。
(3)尝试着解决课始的问题,如有困难留待下一节课讨论。
三、指导写字
本课的生字中,左右结构的有“份、保、防、访、仍”,要左窄右宽,左紧右松;要注意“麦、食、品”等类型的字各部分的比例;书写“仍”时应注意右边的“乃”的笔顺,应先写“ㄋ”,后写“ノ”。
四、练习
1、继续完成习字册上生字词的描红、临写。
2、朗读课文,努力解决课堂上留下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生字词,听写时强调用钢笔写字的正确方法;听写后同座互改,及时订正。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小猪、小牛、小猴意外地得到了一袋麦子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2、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就把那一段多读几遍,努力读好,再分四人小组谈谈自己这样读的理由。
3、按照“读──说明理由──评议──再读”的顺序读议课文1-4自然段,注意随机理解下面词语:
开心磨成面粉迫不及待
捧起看了又看慢 慢 吃
全种下
4、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第二、三、四自然段分组竞赛读。
三、学习课文5-9自然段。
1、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小猪、小牛和小猴,那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书。读书时要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它们各自说话时是什么语气,说话时心情怎样,该怎样读才好。
2、分角色朗读
(1)四人小组合作,分角色练读。
(2)指一组分角色读,其他同学评价:他们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以激励为主,多用“有进步”、“好”、“比较好”来评价。)
(3)在学生评议过程中,理解关键词语:
最好吃的舔了舔舌头至今还没吃完
仍有神秘满满的
(4)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读。
3、四名同学上台戴着头饰表演(可以是一小组,也可以从小组中推荐)。
(1)播放轻松活泼的乐曲,教师映示投影片,把学生带入情境。
(2)教师配音,如“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小猪、小牛、小猴,他先来到小猪的
家……”;学生表演。
(3)学生评议;推荐表演。
(点评:从自由练读→分角色读→戴着头饰扮演小动物,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一个逐步深入感悟课文中人物形象的过程,更是一个内化范文语言、培植语感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设疑,引发学生多元思考
[片段实录]
师:小猪、小牛、小猴分别处理了自己那袋麦子,他们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如果是你,会怎样做?可独自思考,可同桌讨论,也可在小组中讨论。
(学生趣味盎然地讨论起来,然后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1:我最赞成小猴的做法。因为小猴聪明又能干。一年时间,原来的一口袋麦子经过它的劳动,增加到堆满了麦囤。如果是我,我也会像小猴这样做的。
师:相信你也是个聪明能干的孩子!
生2:我不同意他的观点,小猴把一袋麦子种下了地,自己一年都没有吃到,我赞成小猪的做法。因为小猪也很爱动脑筋,很勤劳呀。你瞧,它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它就可以吃上最喜爱的白面馒头和烙饼啦!它是很快乐的。如果是我,我也会像小猪一样先吃个痛快呢!反正那已经是属于我自己的麦子了!
师:老师看得出来,你是一个率真、可爱、快乐的孩子!
生3:我抗议他的说法,小猪不想以后,把麦子全吃光了,以后挨饿怎么办?所以我最赞成小牛的做法。因为小牛肯为将来打算,它等把家里的食物吃完,再慢慢吃这好东西,而且它很细心,经常搬麦子透风、晒太阳。
生4:对!我也有补充,我奶奶说:“富由勤俭败由奢。”小牛最节俭。
师:说得好!
生5:我还是最欣赏小猴,第二年他收获了那么多麦子,又多又新鲜好吃!
生6:我认为他们说得都不全面。小动物们的做法各有利弊。就说小猴吧,它把麦子全种下地,万一那一年遇到水灾、旱灾,使麦子颗粒无收怎么办?如果是我,我会用一半的麦子磨成面粉做好吃的,再把另一半麦子播种下去,好让来年有大的收获。
师:你的主意妙极了!你是一个既会享受生活,又会谋划将来的聪明孩子。同学们,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你们闪动灵性的思维,充满睿智的见解使老师叹服!小猪动脑又动手,适时消费的举动没有错;小牛节俭为将来,当然也是对的;小猴以少换多,创造性的举动是值得夸奖和学习的。的确,三个小动物的做法都是可爱的,值得称赞的。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点评:在语文教学中,许多问题的答案都不是统一的,有时应允许有不同的理解。应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允许他们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有理,就予以认可,从而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
五、练习
1、课堂作业:完成课后作业第3题。
读,再次提醒学生把字音读准,读到位;写,要把字写正确、端正、干净、美观。
2、课外作业:把《三袋麦子》的故事讲给家人或其他小朋友听。
教学随笔
语文教学是一种保护
如果说是保护,那么语文教学将首先是一种保护。
保护孩子们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所以老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让他们领悟自学生字的方法,帮他们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保护孩子们喜爱读书的美好愿望。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上用母语读书,那应该是一种享受才对呀!所以老师无论是在初读还是精读阶段,都很注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读自悟,边读边议。在读书的过程中,培植语感,理解文章的内容,并与文中人物共同喜怒哀乐。
保护孩子们传达自我体验的真诚情感。"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有当学生在课堂上无所顾忌地传达自我体验,才能谈得上"互动"对话,谈得上张扬个性和自主创造。所以老师在整个教学流程中,不是"唯我独尊",而是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难道不是吗,小猪、小牛、小猴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呀!--英国家洛克说得好:"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
但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多一些保护的意识。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思维力,保护他们作为自由人的人之初的真善美的心理状态。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之间凭借着教材,会更有灵犀的融通,更有轻舞飞扬的创造。
(周爱华)
割麦子教案篇2
设计理念:
1、尊重中年级阅读教学规律,加强朗读指导,注重默读培养,以读代讲,以说促学,让位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演,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参与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读出真情,读出滋味,读出个性。同时,在充分尊重学生多元感悟的前提下,发挥教师的引领点拨作用,提升学生感悟内涵。
3、以词串教学为突破点,既能抓住课文内容的线索,又巧妙的融进语言训练和语言运用,让课堂富有浓浓的语文味。
教材说明: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他们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他们三个并做出了不一样的评价。课文的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很适合儿童分角色朗读,创造性表演。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内容。
4.品析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已见,让学生懂得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品析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指导书写生字“麦”:mài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生字、词语,辨析形近字“捧”和“棒”,读准多音字“兴”“干”“磨”在本课的读音。
3.同桌互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课文2、3、4自然段,了解同样的麦子在三个小动物眼中不同的看法和做法。
2.抓住关键词句指导朗读,体会和感悟三个小动物的性格特点。
a)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6、7、8、9自然段,体会三个小动物的.不同特点。
b)
抓住三个小动物的语言指导朗读。
四、演绎故事,发展思维。
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语言特点。
2.看插图,想内容,演故事。
3.抓住土地爷爷的三种不同反应,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创造性理解课文内容。
五、利用词串,回归整体。
1.读词串,回想故事内容。
黄灿灿的麦子饱满的麦粒上等的麦种
磨成面粉保存起来全种下了地
哈哈大笑点点头兴奋地说
2.布置作业。
如果给你一袋麦子,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复述《三袋麦子》的故事,
二、交流作业“如果给你一袋麦子,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讲述自己的故事。
三、练习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创造性地表演课文。
四、练习书写生字词,会用“抚摸”、“迫不及待”写话。
割麦子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 学习馒饼等10个生字。
2 知道对事情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袋麦子。得到了礼物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文,把生字用横线标出来,多读几遍。
三、学习生字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读准下面的生词:
馒头 烙饼 迫不及待 饱满 保存 麦囤
粮食 防止 舔嘴唇 自豪 收获
四、 学习课文
1 出示自学提纲:
默读课文,想一想:得到土地爷爷的礼物,小猪、小牛和小猴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反馈。
(1)得到土地爷爷的礼物,小猪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从迫不及待各种各样中,你感受到什么?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2、6段。
(2)同样的'方法交流:得到土地爷爷的礼物,小牛和小猴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4、7、8、9段。
3小猪、小牛和小猴中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4要是你收到这份礼物,你会怎么做?
附:板书设计
三袋麦子小猪吃光了
小牛剩一半有备无患
小猴堆满囤有远见
割麦子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一些重点词的意思,初步进行学法渗透。
4、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教学重点:
理解三个小动物的美好品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注重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过年是每个孩子所盼望的,因为,新年到来之际,孩子们总能收到许多让人欣喜的节日礼物。三只可爱的小动物——小猪、小牛、小猴也收到了慈祥的土地爷爷送来的新年礼物,那便是——
课件出示小猪、小牛、小猴的卡通画像,揭示课题
2、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9课,看看三个小动物面对同样的礼物分别有怎样的表现。
二、品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后心情怎样,她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2、交流描写小猪的句子。
(1)谁来读读描写小猪的句子。
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2)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心里会想些什么?(吃)心情怎样?(开心、兴奋)课文里哪些词语体现小猪当时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
指导读小猪说的话。(读出开心、兴奋、欣喜若狂)
(3)“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你们在什么时候也有过迫不及待的情况?
(4)他是怎样处理这袋麦子的?结果怎样?
(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结果很快就吃光了。)
(5)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小猪?你是从哪里读懂的?
(6)过渡:一年后,土地爷爷来拜访小猪时——
课件出示:小猪说:“感谢您去年送给我那袋麦子,让我吃到了最好吃的东西。”说着,不由得舔了舔舌头。
你说,这是一头怎样的小猪呢?
(7)指导朗读,读出小猪的可爱。
看看大家是否都陶醉在各种各样的美食之中,迫不及待地想尝一尝小猪的手艺。
3、交流描写小牛的句子。
过渡:这真是一头憨厚可爱的小猪,那小牛又是怎样的呢?
(1)先来找一找写小牛的句子,谁来读一读?
(学生读后,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2)讨论:看看小牛又是怎样处理麦子的?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小牛?
(3)一年后,土地爷爷来拜访小牛时——
课件出示:小牛告诉老人:“去年您送我的麦子至今还没吃完呢。”小牛抱出那只口袋,里面仍有半袋麦子。
你从小牛身上发现了哪些优点?(勤劳、节俭、有打算)
(4)指名感情朗读。
4、简要小结,迁移学法。
刚才,我们先找一找写小猪、小牛的语言,读一读句子,再抓一抓关键词语,想一想这是一头怎样的小猪、小牛,就这样,我们认识了憨厚可爱的小猪、勤劳节俭的小牛。
5、过渡:下面请同学们用这样的办法去找一找、读一读,再抓一抓、想一想,看看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
(1)交流描写小猴的句子。
(学生读后,课件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
(2)一年后,当土地爷拜访小猴的时候,他看到了卖囤堆满了粮食——
课件出示:小猴说:“我把麦子种下了低,这都是我的收获。您带一些回家吧。”
看看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你从小候身上发现了什么优点?
(看来小猴不仅聪明,还很有见地。)
(3)、感情朗读。
三、升华体验
1、土地爷爷给了三个小动物同样的礼物,三个小动物对麦子有不同的想法和处理方式,对他们的处理,土地爷爷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投影出示:
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
小牛抱出那只口袋,里面仍有半袋麦子。老人点点头。
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
2、土地爷爷认为谁的做法好?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兴奋)你是怎样理解“兴奋”的?请你用兴奋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3、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为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面对不同的体验、感受,鼓励学生深入探究,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
4、一年后,土地爷爷来到了我们中间,给了我们小朋友一袋麦子,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思考,打算怎样处理呢?
割麦子教案篇5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能讲述这个故事,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三袋麦子
2.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师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标画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
二、展示交流。
1.检查自读情况。
(1)汇报词语,(出示要求掌握的词语,争做小老师领读,从几位同学中选出一位“最佳小老师”,得到一颗红五星)。词语注解等
(2)请同学进行新旧生字的比较,说说哪些词容易写错,应注意什么。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描红。
(3)小组内分段接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指出优缺点,并纠错,其他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引导:抓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干什么?
三、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小猪、小牛、小猴是怎样对待土地公公给的麦子的? 画出有关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理解关键词语:开心 迫不及待 捧起 慢慢吃 全种
2.一年后,土地公公是如何评价小猪、小牛、小猴的?
3.小组合作交流。
四、读中感悟,学议释疑.
1.汇报交流,教师作适当引导,点拨,并相机指导读好相关自然段。
相机引导学生读好关键词语:
小猪开心地喊、迫不及待(读出急迫的心情)。
小牛看了又看,心想(读好心理活动)
小猴:全都
2.指导口述这部分课文。要求学生看板书练说:先分组说一个小动物的做法,再连起来说。
3.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课文,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第2、3、4自然段分组竞赛读。
五、达标练习,掌握字词。
1.小结本课所学内容,并进行互评
2.学生完成《学习乐园》1、2小题。同桌互换检查。
六、作业:
⒈用钢笔描红,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的习惯。
⒉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自主检查,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纠正改错。
2.指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二、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⒈理解课文内容。
听这部分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完成练习。
土地爷爷夸______________(谁)______________(怎么样)
讨论并理解有关词语:"舔了舔舌头"、"节俭"、"满满的`"。
三、品读感悟。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部分全是人物对话,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每个人说话时是什么语气,说话时地心情怎样,该怎样读才正确?
同座位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互相纠正读得不正确得地方。
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听后纠正。
教师范读难点:小猪回答土地爷爷的话。
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导口述这部分内容:
⑴看板书:自己练读。
⑵指名口述:其他学生纠正口述中的毛病。
⑶学生练习口述,同座位分角色口述。
⑷指名学生口述。
四、拓展延伸
⒈指名学生口述全文。指导学生讲、评议:
(1)语言是否准确连贯,句子是否通顺。(2)讲的内容是否正确。(3)是否有丰富的表情。
⒉讨论:小猪、小牛、小猴在处理得到的三袋麦子上,谁的做法好?为什么?
⒊教师小结:
课文给我们见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叫憨厚,什么叫节约,什么叫聪明能干。小猴富有创造性的做法,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我们启发很大,今后我们要想小猴学习。
四、作业:
⒈课堂作业:完成书后第三题。
⒉课后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 三袋麦子
土地爷爷送麦子
(第二年)
小猪 做成食品 吃光
小牛 保存下来 剩半口袋
小猴 全种下地 丰收麦子
割麦子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