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和审美能力,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58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我们的好朋友小班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我们的好朋友小班教案篇1
背景描述:
随着园本课程的深入实施,每个学期教研组一个原创主题似乎已经成了惯例,但是,我们却总觉得这样以组为单位的主题实施方法存在很多弊端,最主要的是忽视了各班孩子的特点和能力差异,而孩子的差异对课程实施的效果影响是很大的。分析三个小班幼儿现状,差异更是明显:小一班经过一年的托班教育,各方面的能力都比两个新小班强,如果选择同一主题,在内容的选择上很难体现一致性和针对性,而如果以班级为单位,由两位老师根据自己班孩子的发展与需要选择主题,似乎更能体现探究性课程的精神,也更有利于不同能力的孩子的发展。于是,我们就开始了自己班级的原创主题的实施。
一、主题的产生:
我们班的孩子虽然从表面上看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生活,来园时不哭了,吃饭、睡觉都很正常,但是,通过平时与一些家长的交流发现,其实有很多孩子并没有完全进入状态,他们还没有把自己溶入到集体中,自己真实的个性都没有充分表露出来,有的甚至还刻意的压抑自己。从幼儿心理特点分析,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很正常的:毕竟他们入园时间不长,孩子间比较陌生,对同伴及集体还缺少信任感,因此也造成了相互间交往很少的现象。我想,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了,3——4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强烈的交往欲望,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他们才会把自己真实的个性表露出来,通过不断的交往取得同伴间的信任。于是,“交往”成了摆在老师和孩子面前共同的需要:孩子,需要在与同伴交往中获取相互间信任,从而大胆的展放自我;老师,需要创设机会激发幼儿交往的欲望。在我们的分析与思考中产生了主题——《好朋友》,主要目的是激发与同伴交往的愿望,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我们把情感体验作为这次主题实施的主要目标。
二、主题内容及实施。
由于小班幼儿知识经验少,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我们在选择内容时以趣味性、浅显性、操作性为原则,尽量选择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易于理解的,又能具体操作的内容进行实施。经过一翻梳理,我们整理出从两条线索开始实施主题。第一条线索:从故事《四个好朋友》入手,让幼儿了解好朋友的含义,知道有好朋友是很开心的,并用表演、绘画的形式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表现好朋友。第二条线索:以玩具为媒介,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体验交往的快乐。玩具是最熟悉和喜爱的东西,也是幼儿共同的爱好,在玩具的吸引下,幼儿间必然能主动的交往,而在玩玩具、分享玩具的过程中,体验了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幼儿之间的陌生感逐渐消失了,对同伴更加熟悉与喜爱,交往的愿望就更加强烈起来了。因此,我们让每个孩子带来了两件自己最喜爱的玩具,设置了玩具角,除了在集体活动中组织《玩具分类》《玩具分享日》等活动外,还利用自由活动的时间鼓励幼儿去和同伴一起玩玩具。主题结束后,我们发现孩子对玩具的兴趣仍旧很浓厚,在一起玩玩具的孩子从自己组的扩展到其他组的,于是我们决定继续保留玩具角。让他们在感兴趣的玩玩具中与更多的孩子交往,体验有好朋友一起玩的快乐,进一步提高交往的技能。
三、主题结果:
活动只经历了短短一周,从实施主题到现在,我们都明显感受到了孩子的进步:整体发展来看,由于同伴间的交往增多,幼儿普遍表现积极主动,集体活动中思维活跃,自由活动时活动能力增强,以前经常看到有孩子呆呆的坐在椅子上没精打采,现在几乎没有了,个体发展而言,一些孩子的个性开始表露出来了,比如张家维、从从等几个孩子,现在经常能看到她们主动的在和小朋友说笑。显然,交往使幼儿获得了对同伴与集体的信任,从而愿意在集体中大胆的展现自我了。
反思及体会:尝试之后总会有收获,经过对整个实施过程的分析与思考,我逐渐获得了一些关于小班主题实施的体会:
1、关于小班主题的来源
小班的孩子大都缺乏生活经验,探究的愿望也不是很强烈,如果说要生成一些有价值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而小班孩子兴趣持久时间很短,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就算有生成的契机,老师可能也很难把握住。所以我觉得小班的主题,大都应该由老师预设。
2、关于主题的选择
主题的适宜性将直接影响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活动效果。因此,要想使主题的开展真正促进孩子的发展,预设的主题对老师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虽然主题是老师预设的,但是不能离开孩子,需要老师对孩子的发展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寻找孩子的兴趣点,发现孩子需要,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原则选择适合小班孩子探究的、有价值的主题。
3、关于主题的目标
小班孩子年龄小,参与、探索、实践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主题目标的确定上,以发展情感为重点,通过主题的开展,使他们形成一种良好的情绪情感,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愿望,为中大班的自主探索打大好基础。
4、关于内容的选择
主题目标确定后,我们往往会整合个各领域的内容进行实施。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们在选择具体内容时,除了考虑领域间的平衡,还应该把握好内容浅显性、趣味性、情境性,尽量选择幼儿熟悉的与生活相关的内容,为幼儿创设一个愉快的活动情境,才能吸引孩子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
5、关于主题实施的时间
小班孩子兴趣持久性比较短,因此,一个主题如果安排几个星期,到最后孩子的兴趣会消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如果主题内容应该尽量安排紧凑些,主题时间也可以短一些。
总之,在这次尝试过程中,我彻底改变了以往认为小班探究性主题实施效果不大的看法,通过实践与思考,也积攒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树立了自己的一点观点,为更好的实施园本课程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我们的好朋友小班教案篇2
目标:
1.在讲讲议议中理解儿歌内容,并学念儿歌。
2.愿意与同伴共同玩耍,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准备:自制ppt
过程:
一、回忆交流――说说我的好朋友
你有好朋友吗?他是谁?
你和朋友在一起做过什么开心的事?
小结:和好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吃好吃的东西,还能够互相帮忙,真开心,有朋友真好。
二、儿歌欣赏――理解儿歌内容
过渡:我们都有好朋友,那么小鸟、小鱼他们有好朋友吗?
1.观看课件,讲讲议议
提问:
小鸟和好朋友在一起做什么?小鱼呢?
小朋友和好朋友在一起做什么?
鼓励幼儿用动作来表演。
小结:小鸟、小鱼、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和朋友在一起真开心。
2.师完整的念儿歌两遍,幼儿跟念。
三、圆圈游戏――学念儿歌
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吧!
1.介绍玩法
5-6个幼儿手拉手围成圆圈,向前走一步,向后退一步,一起大声念儿歌,说到最后一句时用动作表示友好,如握握手,抱一抱,亲一亲等。
2.幼儿游戏
根据实际情况,幼儿反复游戏。可以引导幼儿分弟弟妹妹念儿歌,并注意要边游戏边念儿歌。
小结:与朋友一起游戏真开心,回去也可以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玩这个游戏哦!
我们的好朋友小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愿意和大家一起玩玩具,体验与同伴玩玩具的快乐和情趣。
2、初步学会与同伴交流玩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图片:一起玩玩具
2、好玩的玩具
活动过程
一、出示新玩具,导入活动。
1、让幼儿知道玩具大家玩,不独占、不争夺。
2、引导幼儿讨论,大家一起玩玩具带来的愉快。
二、鼓励幼儿探索一起玩的方法。
1、启发幼儿想办法:一种玩具大家都想玩,又要玩得高兴,可以怎样玩?
(1)轮流玩:你先玩,他再玩,我后玩
(2)交换玩
(3)进一步感受轮流玩,能让大家都快乐的情绪体验。
2、教师:好玩的玩具大家都爱玩,你玩玩、我玩玩,不争也不抢,大家都开心。
三、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1、和朋友一起玩玩具
大家说说,画面上的小朋友是怎么样玩玩具的?
2、争抢玩具的孩子
画面上的两个小朋友争抢玩具,这样做对吗?
你喜欢谁?为什么?
四、幼儿玩玩具
鼓励幼儿积极常识轮流玩、交换玩的方法,体会一个人玩和大家玩的不同感受。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开饭了
目标:
1、积极参加活动,体验为家人准备“开饭”的快乐情绪。
2、能初步根据经验选择大小不同的碗、勺等餐具。
3、尝试运用手指撕纸,揪泥条,以准备“饭菜”。
准备:
1、幼儿已多次欣赏歌曲《炒小菜》。
2、大小不同的碗、勺若干(多于幼儿人数),每人一张餐垫。
3、纸条、纸片、橡皮泥等若干。
过程:
1、萌发参加活动的积极情绪。
(1)边欣赏歌曲《炒小菜》,边自由跟唱,表演动作。
(2)回忆自己在家和谁一起吃饭。
开饭啦,在家里我们和谁一起吃饭呢?(启发幼儿说出家庭成员。)
2、感知餐桌和餐具,为选择餐具作准备。
(1)观察餐垫。
“餐桌上有什么?看看餐垫,今天谁和我们一起吃饭?
(2)观察碗。
●吃饭时我们用什么盛饭盛菜?
●这里有这么多碗,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说出碗的不同颜色,并以两两比较的方法区分大小。)
3、自由选餐具,体验一一对应。
(1)幼儿为爸爸妈妈和宝宝选择碗。
爸爸妈妈和宝宝饿了,要吃饭了,我们为他们每人准备一只碗吧。
(教师观察幼儿选择的情况,并提示幼儿将碗对应地摆放在餐垫上。)
(2)交流选择、摆放的经验,并作调整。
●你给爸爸选的碗在哪里?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你给妈妈选的碗在哪里?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你给宝宝选的碗在哪里?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你一共选了几只碗?它们一样大吗?哪只最大?哪只最小?
(3)幼儿自选勺子,并对应地摆在碗里。
吃饭时除了碗还要什么?三个人吃饭需要几把勺子?
4、自主选择材料做“饭菜”。
(1)幼儿自由选择橡皮泥、纸片、纸条等材料做“饭菜”。
(2)教师观察幼儿的选择及制作情况,鼓励幼儿尝试选用不同的材料做多种“饭菜”。
(3)鼓励幼儿用语言和爸爸妈妈宝宝交流,学说:“某某,我请你吃……”
5、以“出去散步”的情景结束活动。
我们的好朋友小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他们会帮助人类做很多事情。
2、知道小动物的特殊本领。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课件
2、小动物的头饰。鸡、狗、马、牛,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1、开始导入:
集体舞《找朋友》。
师:和朋友在一起开心吗?为什么?
朋友会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帮助我们,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朋友。
2、了解小动物的特殊本领。
今天,李老师要给你们介绍几位特殊的`朋友。这几位朋友很淘气,它们有很多特殊的本领哦。
(1)师:听,是谁呀?(狗)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呀?(看家、导盲)
(2)师:再听,是谁呀?(鸡)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呀?
(3)师:这个朋友力气很大哦!(看图片)这是谁?(马)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呀?
(4)师:还有一个(看图片)谁呀?(牛)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
3、看图讲述各个动物的特殊本领。
4、利用头饰,讲诉各个动物的特殊本领。
5、游戏:谁来帮帮我呀?
根据图片的情境,请拿着小动物头饰的孩子来帮忙。
6、活动延伸。
师小结:其实还有很多动物朋友有特殊的本领,可以帮助我们人类,李老师请你们回去找一找,然后告诉我好吗?
播放《找朋友》的音乐,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语言活动“动物好朋友”,是让幼儿在游戏中正确发言,并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不抢话,不插嘴,学说简单而完整的合成句。
为了更加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我把儿歌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并借助于课件,孩子们津津有味的看着,不时地用语言与我互动着。
在这之后的几个环节,依照活动前的设计,进行的很顺利,但在引导幼儿创编动作表演儿歌时,却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当我们大家一起说“小山羊”时,我立即问大家:小山羊用什么动作来表演?接连叫了几个幼儿,动作都不是很理想,陈聪平日想法很多,问问他吧,陈聪站起来说:“用自己喜欢的动作。”对于一句这样有想法的话,我却忽略了,轻轻地对她说:“奥。”所以在这之后,创编动作中,基本都是我来创编,孩子们机械的模仿。
我们经常会提到的一句话就是:提高幼儿的索质,张扬幼儿的个性,放飞孩子的思维。
我们的好朋友小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愿意与同伴交往,会以碰碰头、亲亲脸等各种动作表示友好。
2、学习短句:嘿,嘿,我们都是好朋友!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动物、娃娃等玩偶、幼儿生活照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以游戏引起幼儿兴趣,学说:嘿,嘿,我们都是好朋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今天,我们班请来了许多的小客人,可是他们都很害羞,要小朋友说一句好听的话才肯出来。
2、教师示范:听老师是怎么说的?(嘿,嘿,我们都是好朋友!)谁出来了?老师刚才是怎么说的?找到朋友我们可以和他碰碰头,亲亲脸!(教师拿毛绒玩具与自己做亲密动作)
3、还有许多小客人都躲起来了,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把小客人请出来吧。(一起学说短句)(教师拿毛绒玩具与幼儿做亲密动作)
4、请个别幼儿请小客人。
(二)友好示意
1、教师:我们班来了那么多好朋友,小朋友会用一些友好动作来欢迎好朋友吗?
2、若小朋友不理解,老师可以示范和好朋友握握手等动作。
3、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动作来表示对好朋友的友好。
4、请幼儿之间相互学一学友好的动作。
(三)音乐游戏
1、音乐游戏:碰一碰
2、教师:现在我们要将这些友好的动作放到游戏中去,和好朋友们一起玩一玩好吗?现在请小朋友,找一个好朋友,我们听着音乐一起玩碰一碰的游戏吧。
3、游戏2-3次。
(四)总结活动
1、教师:和好朋友在一起玩开心吗?想一想,好朋友在一起还可以做什么事情呢?
2、教师播放幼儿在幼儿生活的照片,有一起滑滑梯的,有打架的..(幼儿判断是不是好朋友做的事情)
3、教师总结:好朋友在一起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一起玩游戏,玩积木,滑滑梯等等,好朋友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能为小事吵架,更不能打架。因为我们都是好朋友。
活动反思:
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指导幼儿学习正确的交往方法,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机会。把交往能力的五个方面——合作、谦让、帮助、遵守规则、分享等渗透到课堂教学、游戏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的各环节,促进幼儿积极与同伴合作,与同伴交往。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幼儿通过交往技能的训练,才能真正积累交往的经验。为此,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幼儿的交往技能。使幼儿更清楚地知道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同时,也对他们的已有经验进行梳理和整理。
我们的好朋友小班教案篇6
一、设计思路:
小班的孩子从家庭融入到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存在很多的差距。在家时幼儿与外界交往小,独自玩耍,分享、合作、关心他人的意识很薄弱。但入园后幼儿社会交往范围随之扩大,班上的孩子开始愿意与同伴一起玩,可由于缺少交往经验与能力,在活动中常常因为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与同伴发生争吵的现象时时不断。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主题活动《我爱幼儿园》之后,又开展了主题活动《嗨,你好》,通过这一主题,不仅让幼儿了解了幼儿园也是我们的家,而且让幼儿懂得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小朋友都要相亲相爱,大家都是好朋友。因为孩子们都喜欢小动物,愿意模仿小动物,在对音乐《找朋友》熟悉旋律的基础上,通过这个活动,使幼儿更清楚地知道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同时,也对他们的已有经验和情感进行提升。
二、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发准“前”、“唱”、“手”、“拉”等音。
2、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表达自己快乐的情感。
3、在游戏中体验与同伴一起活动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1、已学过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
2、歌曲《找朋友》
3、已与同伴一起做过游戏。
材料准备:小鸟头饰、成群鸟、成群鱼、小朋友手拉手的小图片。
难点:学会儿歌,在活动中能积极主动的进行交往。
重点:体验同伴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快乐情感。
四、活动过程:
1、歌曲《找朋友》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唱起来,动起来,去找一找自己的好朋友。
放两遍音乐。
2、学习诗歌《我们都是好朋友》
(1)出示小鸟的头饰
师:看到你们都找到了好朋友,小鸟也飞来了,它也想来找好朋友,那你们想一想,这只小鸟的好朋友是谁呢?(幼儿自由回答)
(2)是出示许多小鸟的图片:原来小鸟找到另外几只小鸟做好朋友,这几只小鸟飞在一起说:我们都是好朋友。
(3)师朗诵诗歌《我们都是好朋友》,边出示小图片。
师:今天王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就叫《我们都是好朋友》,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儿歌里面说了些什么?
提问:儿歌里面说了些什么?(引导幼儿用儿歌里的语言来表述,并鼓励幼儿用动作来表述,集体边说边学做。)
许多小鸟飞,许多小鱼游,小朋友,手拉手,一起向前走。拍着手,唱着歌,我们都是好朋友。
(4)集体、分组进行动作表演朗诵儿歌。(分男、女小朋友、分每组的水果宝宝来学念)
3、说说自己的好朋友
师:刚才我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那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好朋友是谁呢?为什么要找他做你的好朋友呢?
(1)幼儿交流自己的好朋友。
说出来之后,和好朋友抱抱、亲亲。
(2)教师小结:你们的好朋友本领真大,有的有爱心,有的自己会穿衣服,还有的上课很爱动脑筋的。老师也愿意和他们做好朋友。
4、游戏:《找朋友》
师:你们的朋友可真多,我们和好朋友一起来做游戏吧!
(找,找,找朋友,找到几个好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
幼儿拉着圆圈边念儿歌,边走,当说到几个好朋友时,就几个好朋友抱在一起。
延伸活动:
我们有好朋友,小动物也有好朋友,那我们去找找看,还有什么东西有好朋友呢?
我们的好朋友小班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