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语文教案优质6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编写过程需要教师仔细思考和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这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教案是关注教学资源的更新和教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以下是58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二上语文教案优质6篇,供大家参考。

二上语文教案优质6篇

二上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为什么作者对母鸡的态度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而懂得母爱的伟大。

3.对比老舍的《猫》,体会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重难点]

为什么作者对母鸡的态度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而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母鸡。(出示母鸡图片)母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说说它给你留下过什么样的印象。

在老舍笔下这又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吧。(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学习课文前,老师先来检查下你们预习的情况,我们先来读读这些词语。(课件出示词语)全班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听课文朗读录音,找出作者对母鸡两种不同的情感态度。

3.学生汇报。(我一向很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4.生齐读这两句话,请你们根据这两句话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指生答)

5.会学习的学生会思考,会思考的学生会提问。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

三、学习感悟“讨厌母鸡”的段落

1.请大家默读第1—2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

(1)学生汇报,随机出示句子,边汇报边指导朗读。

(2)理解词语:没完没了、如怨如诉。

2.师问:它真的`是一只令所有人都感到()的母鸡?生(讨厌)

(1)指生读。(指导朗读出讨厌的语气)

(2)齐读。

3.母鸡一开始“令人讨厌”,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画出“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作者后来为什么又不敢再讨厌它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研读“不敢再讨厌母鸡了”的段落

1.作者为什么后来又不敢再讨厌它了呢?

2.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在课文的第4—10自然段列举了很多具体事例,请以同桌为单位,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交流一:哪些句子体现母鸡的负责?

(1)课件提示“挺着”。

引导理解:“它总是挺着脖儿”,这个样子看上去好像是在告诉所有的人什么。

(2)课件提示“警戒”。

①母鸡如何警戒,找出表示母鸡动作的词语。(做动作)

②想象母鸡咕咕地警告什么?(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4.汇报交流二:哪些句子体现母鸡的慈爱?

(1)想象母鸡“咕咕地紧叫”,那你觉得它在叫什么呢?

(2)引导理解:它为什么要先啄一啄?为什么又放下了呢?

5.汇报交流三:哪些句子体现母鸡的勇敢?

(1)根据“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指导理解:为什么大公鸡会怕它?

(2)“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理解:“顶”是什么意思?它发出那么大的声音难道不怕黄鼠狼发现,首先就把它吃掉吗?

6.汇报交流四:哪些句子体现了母鸡的辛苦?

(1)“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理解:“多少次”到底是多少次?母鸡一天要教鸡雏这么多次,它累不累?但是它怕累吗?

(2)课件出示:比较“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和“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哪句更好?为什么?(前一句更好,可以看出作者不仅仅喜爱它,还带着对它的崇敬。)

7.“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是有了一群小鸡雏的母鸡所有品质的最好浓缩。你认为作者仅仅只是在赞美母鸡吗?他还在赞美谁?(赞美母亲)

8.总结:对呀,所有的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都能无怨无悔、默默付出,你能说说你的妈妈为你做了哪些令你感动的事吗?

9.让我们带着对母鸡的喜爱,和对妈妈点点滴滴爱的感受,再次齐读第7自然段。

三、比较《猫》与《母鸡》的异同

1.《猫》和《母鸡》这两篇课文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它们在情感表达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情感表达上都是对小动物的喜爱,《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写《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2.除了情感表达方面,两篇文章在写法上还各有哪些特点?

明确:

(1)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2)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3)表现小动物特点时,用事实说话,通过点滴小事的具体生动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4)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朴实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儿”,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教学板书]

14.母鸡

讨厌—母鸡—不敢讨厌

无病呻吟勇敢、负责

欺软怕硬慈爱、辛苦

拼命炫耀伟大

[教学反思]

?母鸡》这篇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弄清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然后再交流读书体会,对比《猫》的写作手法。

教学中,我还抓住重点句来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感情:从“讨厌”到“不敢讨厌”,再切入课文抓住重点学习,理解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然后,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让学生从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后明白为什么用“不敢”,让学生理解因为母鸡的辛苦、勇敢、慈爱、负责,所以作者敬佩母鸡。

二上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能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能够准确的评价人物,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借鉴课文9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心理活动的片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从而体会穷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写一段心理活动片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掌握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生活于沙俄专制时代,他在作品中一方面无情揭露沙俄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一方面宣传恶势力的不抵抗。其中《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他长篇小说的三个里程碑,对世界文学有很大的影响,成为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

?穷人》这篇小说如实的反映了这段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崇尚品德。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时正音,特别指出易读错的字“作”、“梧”。

2.随机理解下列词语:忐忑不安、倾听、抱怨、自作自受、宁静、搁板、顾惜。

3.“揍”的右边。

4.同桌检查朗读课文。

5.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6.交流不懂的问题并整理。

三、整体感知,初步读懂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说。

2.理清文章脉络。

四、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生字、词

2.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

我改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课文。出示课题后,我问:“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待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见解,情绪高涨之时,我趁机导入:“本文是被称为‘俄国文学泰斗’的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并在此简介作者,“这位文学巨匠会给我们讲述一个有关穷人的什么故事?会和你想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的导课设计,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目的之二,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唤起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能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能够准确的评价人物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借鉴课文9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心理活动的片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从而体会穷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写一段心理活动片段。

教学设计:

围绕桑娜的情感变化体会她的人物品质,向学生渗透心理描写的作用以及写作方法,让学生编写结尾,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发散学生的想象力,使桑娜、渔夫的人物形象得到升华。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你的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穷人?而文中的穷人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深入课文 自主学习

1.学生速读课文,回答上一个问题。

2.引:在如此的困境中,桑娜又做着怎样的事呢?

3.默读课文,画下有关的句子,从中你认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三、理解课文,解决问题

1.小组交流。

2.汇报

3.从第9节中,你体会到了哪几种感情?(怕丈夫埋怨、害怕、自己愿付出代价、希望平安归来等)

1)文中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复杂心情?讨论。

2)学生体会读,师指导读。

3)再读体会人物心理及写法。

4)指导写作。

4.丈夫知道后,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

5.分角色朗读。

四、课后延伸 意在创新:看图片,听音乐

导:在窘迫的日子里,桑娜又收留了两个孩子,他们是多么善良呀。可是,他们今后的日子又会怎么样呢?请大家试想一下,给课文编写结尾。

学生回答

五、作业:仿照课文第9节的写法,写一个心理活动片段

板书:

穷人

桑娜 又收留了两个孩子 今后日子?

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二上语文教案篇3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围绕重点,教学设计遵循了趣味性、活动性和开放性三个原则。意在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使儿童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拼音,在多种多样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提高拼读能力,从而充分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作用。

课前准备

1.制作关于an、en、in、un、ün的多媒体。(教师)

2.制作关于前鼻韵母an、en、in、un、ün,整体认读音节in、un、uan的音节卡片。(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拼音,尝试发音

1.引入:今天,老师请来了五个拼音娃娃,它们是——an、en、in、un、ün,请你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们有什么发现?

2.学生发现都有n,尝试发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对拼音的观察,从而发现前鼻韵母的规律,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韵母记得更牢。

二、观察图片,学习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一)教学an和整体认读音节uan。

1.出示图片引导发音。

师:请同学们跟随拼音娃娃一起去它们家里看看吧!看,这一家人都在干什么呢?(生:看电视呢)电视上演的是哪儿啊?(生:天安门)天安门的“安”就是旁边这个韵母的发音。谁来试试?发这个音的时候,先做好ɑ的口形,舌头再慢慢往上抬起,感觉音是从鼻子里面发出来的,请看我的口形……谁看清楚了?

2.多种方式练读。

学生自由练读、指读、齐读、开火车读。

3.探究发音方法。

学生编个顺口溜来记这个韵母的发音,拍着小手一起说说。

4.学习整体认读音节uan,看图,电视边上放着什么?(生:球)它是什么形状的?(生:圆的)把“圆”的声调变成一声,试一试。

5.学习发音,uan是整体认读音节。教师范读、领读。

6.uan的声调标在a上,进行四声练习:

uān(冤案) uán(缘故)

uǎn(远方) uàn(医院)

7.学习介母是u、ü的三拼音节。

(1)学生自由拼读。

ɡ-u-an→ɡuan -u-an→uan h-u-an→huan

(2)回忆、q、x和ü相拼时的读法,学生拼读三拼音节。

-ü-an→uan q-ü-an→quan x-ü-an→xuan

(二)教学en。

1.出示图片引发音。

师:再来看,图上妈妈的手在干什么?(生:摁遥控器)“摁”遥控器的“摁”发成一声就是这个韵母的发音,谁来试试?很棒!发这个音跟发an的方式是一样的,先做好发e的口形,舌头慢慢向上抬起,感觉音是从鼻子里发出,请看我的口形……谁来试试?

2.多种方式练读。

男生读读,女生试试,同桌互相读一读。

3.探究记发音方法。

编个顺口溜记记。(摁个门铃 en en en )师生一起加上手势说一说,记一记。

(三)学习前鼻韵母in和整体认读音节in。

1.看插图说话,引出in和in:茶几上放着什么?(生:饮料)“饮”的韵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又一个前鼻韵母,在in的前面加上声母,就是整体认读音节in,它的读音和前鼻韵母in相近。

2.练习发音。

师:谁能学着发in的音?(学生试读,师生共同正音。)

3.告诉学生in的声调标在i上,去掉i的点。

4.整体认读音节的四声练习。

树阴下面多阴凉,īn īn īn。

十五的月亮洒银光,ín ín ín。

夏天热,喝饮料,ǐn ǐn ǐn。

杯上有个小手印,ìn ìn ìn。

5.拼读音节练习。

(四)教学un和ün,整体认读音节un。

1.学习发un的音。

(1)教师引言:现在飞来一只蚊子,它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韵母,大家认识这个韵母吗?它怎么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指读、小组读,男女生互读。

2.学习发ün的音。

(1)小朋友们如果不小心,就会被蚊子叮两个包,那可就变成我们今天学的另一个前鼻韵母啦。

(2)指出发这个音时,口形跟发un差不多,只是发音不一样。教师范读。

(3)学生跟读、齐读。

(4)编儿歌帮助记忆:反正门就是un,加上两点就是ün。

3.探究发音方法。

编个顺口溜记忆:一只蚊子,ún ún ún;头晕头晕,ǖn ǖn ǖn;白云白云,ǘn ǘn ǘn。

4.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1)大看到我们教室里这么热闹,也过来了,这时带着ün头饰的小孩找不到妈妈了,大哭起来,阿姨走过来问她:“小朋友,你为什么哭呀?”“我找不到妈妈了。”阿姨说:“擦去你的眼泪,我带你去找妈妈。”她们手拉手去找妈妈,就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un。(指名读,齐读。)

(2)un也喜欢戴漂亮的帽子,小朋友看。(出示:ūn、ún、ǔn、ùn)指名读,齐读。

(3)读一读,说一说:

a.(读到ún时,师述。)你能给“云”找朋友吗?(生说,随机出示音节词认读。)

二上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感受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板书设计:

推敲

贾岛韩愈

斟酌

尽善尽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古诗中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名句,出示四句名诗,指名读。

这些诗句之所以流传千古,是因为它们字字珠矶,是诗人精心构思、反复锤炼的结果,凝聚着诗人的智慧和心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有关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在读的过程中划出难读的词。(读得快的学生上黑板板书难读的词)

2、读词。

补充:门闩(附图片)门没有闩的意思就是门没有上闩。

3、课文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

(贾岛写了一首诗,第二天在大街上斟酌诗里一个字眼,不巧撞上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不仅没有怪罪他,还帮他解决了难题。)

[板书:贾岛韩愈]

贾岛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能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一下他吗?

(他是一位苦吟诗人。)

故事中他苦苦思索的是什么诗句?哪个自然段写贾岛苦苦思索?

三、研读课文:

1、出示第3自然段,默读,划出你感兴趣的词句,在空白处写写感受。

交流:读读你划出的词句,并说说感受。

预设:(1)贾岛做事认真,连一个字都不放过。

(2)贾岛推敲诗句入迷。

从哪些地方看出贾岛入了迷?(抓住“吟哦、不知不觉、一边……一边……”来谈。)

①“吟哦”什么意思?贾岛吟哦什么呢?(僧推……,僧敲……)

②现在你就是贾岛,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师生共同边吟诗,边做动作)

(4)出示插图:当时的贾岛就是这个样子。所以大街上的人都――

(5)贾岛就是这样吟哦了一路,做了一路,人们笑了一路,他都不知不觉。你能用个什么词来形容一下他?

(忘我、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旁若无人、聚精会神、浑然忘我……)

(6)想象着贾岛的样子读读这段话。学生练习读。指名两读。

2、还从哪些句子能看出贾岛的入迷?

学生读句子谈感受后出示课文第4段。

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1)能说说仪仗队是什么吗?出示仪仗队图片(图在上,文在下)插图就是古代的仪仗队。

看,迎面走来这么浩荡的队伍,贾岛竟然视而不见;听,迎面传来这么宏亮的声音,贾岛竟然充耳不闻。他对这些都不知不觉,他的心思全用到了----这是一种怎样的专心致志,这是一种怎样的聚精会神哪!

2、学习韩愈推敲部分:

过渡:贾岛沉迷于推敲诗句,竟然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按照常理,他应该抓起来,轻则关几天,重则打板子。路人都不禁为贾岛担心,可是结果呢?

(1)结果皆大欢喜,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这段话,再现这个场景。出示具体要求:

想象着人物的身份和当时的情境,小组分角色朗读,一人读贾岛的话,一人读韩愈的话,两人读叙述部分。

(2)学生练习朗读。

(3)指名一组分角色朗读。他们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读。

(4)韩愈说的有没有道理呢?投影出示第七自然段。

指名回答。咱们一起读读这段话。

(5)小结:贾岛想了一路还犹豫不决,韩愈想了一会就有结果,他不但不怪罪贾岛的冲撞之罪,还帮他解决难题,看来,韩愈不仅是大官,还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大文学家。

(6)两个人留下了一段佳话,也留下了千古名句,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古诗。出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学生齐读。现在再来想一想为什么这两句诗能成为千古名句?(围绕贾岛、韩愈品质来谈)【不仅是因为敲字用得巧妙,更是因为贾岛和韩愈两位诗人孜孜以求的创作态度】

(6)推敲本来是表示推和敲两个动作,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推敲合起来表示什么意思呢?(板书:斟酌)(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点击课件: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齐读]这小小的一个词背后蕴含着多么丰富的内涵,这就是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

(7)小结:要想写出优秀的作品,就要像贾岛、韩愈这样不断地推敲,不断地斟酌。推敲的意思就是斟酌,斟酌的意思就是――反复地推敲,作品才能尽善尽美,广为流传。[板书:尽善尽美]

3、拓展:

其实,像贾岛这样推敲斟酌诗句的诗人还有很多,(出示诗句,体现“推敲”的词语变红)王安石千锤万凿,这个“绿”字就曾经一改再改,从“到”改为“过”又改为“入”,改为“满”,先后改了十多次。宋祁的这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也是几易其稿,才有了这最能体现春来杏枝摇曳杏花斗艳的“闹“字。

此处快速出现诗句,让学生抢着答出每句诗中哪个字用得特别恰当,特别妥帖?

春风又绿江南岸

红杏枝头春意闹

师:同学们真有一双慧眼,这一个“绿”字,一个“闹”字特别形象、传神,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得来的,你想不想推敲一下试试?

出示:

小组讨论一下,下面句子哪句用词好?为什么?

①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②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找到李凝的家。

总结:看来,大家都喜欢上了推敲,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都是不厌其烦地推敲、修改的自己的作品,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能做到勤推敲、细斟酌,写出尽善尽美的好文章。

四、布置作业:

1、必做题:上次写的读后感,请推敲用词的准确,看谁改得精彩。

2、选做题:(1)背诵《题李凝幽居》。

(2)搜集古今中外作家推敲文章的事例。

(3)给本课排个课本剧,演一演。

二上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提高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技巧和能力。

教学重点: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的指导

教学难点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能力的提高

教学时数:1—2课时

教学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以练为主)

教学过程 :

一、新课导入: 强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占总分20%)

二、讲授新课

(一)现代文阅读试题考查内容与形式

中学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篇目一般选自课外,记叙类文章是初一阶段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命题侧重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积累运用、感知理解、揣摩体味等方面。

(二)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

1、基本要领: 整体把握,顺藤摘瓜

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宜快]

第二遍: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深入理解文章,

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宜慢,并回读检查]

(三)掌握常见题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①“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②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③问语句、语段的作用: (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④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

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

⑤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⑥问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

(或“什么——怎么样”)

⑦问语句含义:要从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

⑧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

⑨问阅读后的体会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

(二)课堂练习:学生训练后,教师评点明确

二上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2、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字。

3、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感诗境——感知美

(一)课前唱歌《春天在哪里》。(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二)导入: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这轻快飞行的燕子,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羞红了脸的桃花,柳枝轻摇的柔柳,组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你看,这是什么?(出示:杨柳图。)

(三)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咏鹅就是赞美鹅,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四)揭题解题:柳树真美啊,唐朝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咏柳》。

(五)欣赏配乐朗读,学生感受古诗节奏。

(六)自由读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七)突显生字,指出这些字是今天所要学习的生字,再让学生读字。

二、交流切磋,诵读求悟——品味美

(一)指导学习第一、二句。

1、通过预习,你读懂了哪些词的意思,学生交流后回答。

2、(放远看柳树的图片)大家预习得很充分,你们看到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多么婀娜的柳树啊,在诗人的眼中,她就像一位什么呢?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二)合作学习第三、四句。

1、和同桌一起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出示第四句诗,体会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一树碧玉,万条绿绦和数也数不清的细叶,原来是二月春风的杰作啊!继而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三)小结: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

(四)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柳树的美呢。(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请同学们把你们想到的意境描绘出来。

三、分组活动,熟读成诵——抒发美

师:大家都喜欢这首古诗,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创造、表现这首古诗,告诉老师,好吗?

(学生考虑、讨论,并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朗诵、写作、画画等)

(一)教师根据学生的提议分成四组:朗诵组、表演组、图画组。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小组。

(二)学生分组讨论、创作表演。(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

(三)分组展示表演。

1、诗朗诵组;

2、表演组;

3、图画组;

4、写作组。

(四)师:刚才同学们都运用了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了这首古诗,我觉得大家都做得非常好,回家后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爸爸妈妈,好吗?

四、总结写法,拓展学习

(一)小结:诗写得精彩是因为作者观察仔细,能抓住柳树的特点善于运用比喻手法,抒发真情,才使得我们对柳树,对春天的也产生了喜爱之情。希望同学们也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灵,去观察身边的一切,领略身边的美景!

你还知道哪些歌颂、赞美其它事物的诗?

(二)拓展学生课外学习,并搜集歌颂、赞美事物的诗。

(三)作业:画一幅春景图。

二上语文教案优质6篇相关文章:

小班数字0的教案优质6篇

福幼儿园教案优质6篇

大班元旦节教案优质6篇

语文教学心得优质6篇

升大班教案优质6篇

毕业诗大班教案优质6篇

大班船的教案优质6篇

幼儿园绣教案优质6篇

小动物的伞教案优质6篇

关于水的数学教案优质6篇

二上语文教案优质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