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园地六教案7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教案的规划,教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一个有挑战性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下面是58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四上园地六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四上园地六教案7篇

四上园地六教案篇1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跟着去做,容易做出傻事的道理。

二、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懂得课文说明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①猴子看见月亮的影子后在井边叫嚷。

②一只猴子接一猴子倒挂着捞月亮。

3、朗读录音带。猴子头饰多个。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学习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月亮在天上。可是有那么大群猴子,却从井里捞月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寻起来读一该这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吧。

(二)自读课文

要求:

1、读通课文。

2、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注意检查下面字的读音:

“捞、另”的声母是边音,“另”还是后鼻韵母。

“咱”是平舌音,读“劝”,不能读翘舌音,或“劝”;“伸”前鼻韵母,翘舌音。

“碰”是后鼻音。

2、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记忆生字。

3、如“捞、咱、倒、另”,可让学生用学过的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字形。

4、学生反复读记生字。

5、用抽读的方法检查学生是不是把课文读通了。

(四)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下面的字:

猴:左右结构,左边是反犬旁,右边是时候的“候”字少中间一竖。左右要写紧凑些。

脚:中间的“去”高于两旁,“去”在几乎全字二分之一处起笔。

接:右下的“女”写大些,托住上方的“立”。

(五)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本课生字

(二)朗读课文,提出问题。

1、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集中起来,围绕几个主要问题分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

2、解答小组里未能解决的问题。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四个“糟啦:糟啦!”月亮掉在井里啦!”可引导学生想象猴子看到井里的月着急的神态、动作和心情,可借助插图体会。前两个“糟啦”连接紧一些,第二、三个字的声音稍拖长,突出喊叫时的着急。

最后一段老猴子说的话,应表现出喘着气、很累的样子。第一个“不用捞了”后面是逗号,但根据内容及语气表达的需要,停顿时间可稍长一点;表现出老猴子喘着气说话的样子。后一句可这样停顿:,月亮/好好地/挂在/天上呢!

(四)扩展想象,分组交流。

1、听到老猴子说月亮还好好地挂在天上时,下面那些倒挂着的猴子有什么反应,后来它们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2、许多年后,那只小猴子已经成了老猴子了。当它和儿孙们一道坐在井边面对那轮明月时,它会怎样说,怎样做。

3、教师从学生的发言中归纳出本课要让学生懂得的道理。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第4题。

(六)课堂订正。

四上园地六教案篇2

教材简析

口语交际趣味性强,通过比眼力交流观察感受,学生充分体验到观察的乐趣,我的发现通过三个例句和一组对话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观察的重要性,成语故事讲的是胸有成竹的典故,重点是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成语的内涵。

教学目标

1、培养观察习惯,注意观察顺序。整理观察内容,注意行文条理。

2、自主合作探究了解观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培养观察习惯,注意观察顺序。整理观察内容,注意行文条理

教学重难点

整理观察内容,注意行文条理。积累观察所得,丰富知识储备。这是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准备(包括媒体):准备一篇适合本单元主题的阅读短文。

学生准备:做好预习:

教学过程

一、初次观察,拟制标题

1、让全班学生观察三幅画,

然后请学生说说,每幅图画讲了什么内容,最好用一句话概括,并给这三幅图各拟上一个标题。

二、再次观察,交流看法

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交流。

三、三次观察,比比发现

激发学生第三次观察,看有没有新的发现,看谁的发现多,看谁的`能力强。

四、四次观察,畅谈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观察的感受,一句话即可。

?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要细致,反复看,多角度,

五、拓展

回归课文,鉴赏观察

1、带领学生,再回过头来,进入本组课文中,

2、学习名家是如何敏锐地观察的,鉴赏名篇是怎样将这种观察变成具体的描写文字的,从而加深我们对课文的印象,使观察与阅读和鉴赏结合起来,增加观察的宽度。

作业布置

必做【同步达标】:

将交际的内容写成一篇小文

选做【创造实践】:

将日积月累试着编一首小诗。

四上园地六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能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来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

3、熟读并背诵古诗《梅花》,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梅花的精神。

4、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

2、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发现识字方法,激趣识字。

学生反复自读每组词语,说一说从这几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说一说,然后小组采用不同行式进行熟读这些字词。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识字游戏“开火车”。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迎上去穿衣裳甩甩头追上去披红袍摇摇头

2、在小组内演一演。

3、每一组词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演示。

4、句子练习。

(1)学生自由读一读书上的两个句子。

(2)同桌互相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来说一句话。

(3)请同学在全班交流练习说句子。

三、书写提示。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4、进行全班评比。

第二课时

一、谈话揭题,齐读课题。播放课件,板书课题,学习“花”。

二、初读诗文感知大意

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得通顺、流利!

3、指名读诗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4、教师与学生配合读诗,指导学生读准每个字音、停顿、节奏!

5、认识二类字

6、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三、细读古诗,进入诗境。

1、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这么多遍古诗,你从古诗中看到了什么画面?

2、学习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通过诵读这两句诗,体会一下梅花不怕冷的品格。

3、学习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那一朵朵梅花被雪压住了,诗人王安石是怎样发现它们的?请用诗中的句子回答。谁愿意来读读这两行诗?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两句诗要告诉我们什么?通过朗读体会梅花的洁白和幽香。

4、同学们,你们喜欢梅花吗?为什么?让我们读出对梅花的`喜爱!

5、师配乐读;请你们闭上眼睛,认真听老师读诗,想象画面。

6、生配乐读: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朗读,再次把我们带到那个梅花开放的地方?

7、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读诗的吗?(摇头晃脑地读)我们一起站起来,学一学古人,用你的表情,用你的动作来表演这首古诗。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中心思想:

?梅花》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通过写梅花凌寒独放、真纯无暇,身处墙角依然散发幽幽清香,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质和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坚韧不拔、在逆境中洁身自好的心态。

第三课时

我爱阅读: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1、读一读。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绕口令)

天空飘着一片霞,

水上游来一群鸭。

霞是五彩霞,

鸭是麻花鸭。

麻花鸭游进五彩霞,

五彩霞网住麻花鸭。

乐坏了鸭,

拍碎了霞,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2、小组内赛一赛:看谁能最先背下来。

六、快乐读书吧。

读读童话故事

你读过《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吗?书里写了两个男孩,一个叫“没头脑”,一个叫“不高兴”。他俩一个做事丢三落四,一个干什么事都不高兴。有一天他们突然变成了大人,因为自己的缺点而闹了不少笑话。通过一个个教训,两个人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于是又重新变回到童年时代。

我最近读了美国作家阿诺德·洛贝儿写的《青蛙和蟾蜍》的古诗,可有意思了!

每次读完书,我都小心地把书收好,不把书弄脏。

1、读读材料。

2、给孩子一本书,让孩子找找书名和作者。

3、小组同学交流读书的好处。

4、小组同学交流书从哪里来。

5、讨论如何建立班级“快乐读书吧”。

七、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四上园地六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安排:四课时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二课时

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也在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

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小组比赛,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

(4)组词大列车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6)抄写诗句。

四上园地六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口语交际

一、展示事例,激发兴趣

1.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20xx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驼鸟等少数动物种类。1859年英国移民带去20多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那里没有虎、豹、豺、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2.这堂口语交际课,我们可以用四个方面来介绍:

板书: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

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自己的发明设想

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3.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大家找到自己 同一类的同学,有小组长带领下组织交流。(小组长人选有老师决定)

4.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注意:

点评:通过过渡语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

听的要求: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2)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

5.强化提高 同桌互说,

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教师巡回指导。

习作

一、确定习作内容

1.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

2.小结: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

二、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一、二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习作评讲

1.个性展示台

2.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3.学生自主上台展示本次习作中的“亮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句子、段落、篇章:上台宣读,自己谈谈向大家宣读的理由,适当引导评议。

4.小结

5.个人再修改

各人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再次修改明显错误或有毛病的地方,错别字词订正写在习作“眉批”空处,每个写三遍。对习作不合格的同学,教师指导重新写作或当面指导修改完善。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读一读,自己悟一悟。

2.说一说,读一读,分组感悟。

第一组:“终于”说明了科学家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是很不容易的,是反复试验的结果。

第二组:“根本”强调了“如果不是我们”自作聪明,这些海龟是完全不会受到伤害的。

第三组:“居然”进一步强调了这的确是“令人难以相信”。

在朗读时,注意这三个词语语气稍重一点儿。

3.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基本意思是相同的,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文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举例子: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一组例句来吗?

日积月累

1.自由读,想一想意思。

2.自主说,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理解的气象谚语,教师适当点拨。

3.多种形式积累:自主背、相互背、齐背、指名背。

4.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注意引导学生背一背当地常说的气象谚语。

展示台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语文园地三,语文园地三-教案,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四上园地六教案篇6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识字方法。

2.积累词句,阅读故事,提高朗读、理解能力。

3.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主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会认”

1.课件出示。

2.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每个字的左边都与字义有关,右边都与字音有关。这样的字是形声字。)

3.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4.巩固识字,认读生字卡片。

二、学习“展示台”。

1.“识字交流站”。

(l)交换识字卡片,把自己认识的字直接读给同学听。

(2)小组推荐识字多的同学交流识字方法。

(3)在老师的指导下,举办“会说话的墙”,把学生认识的汉字贴在教室的墙壁上。

2.“故事会”。

(l)学生自立讲故事。

(2)评一评,谁的故事讲的好,评选出“故事大王”。

第二课时

一、读读记记。

1.小黑板或课件出示词语。

2.自由读一读,要我们积累的是什么词语。

(以一到十的数字开头的成语。)

3.同桌互读,读准字音。

4.比赛记,看谁记得最快。

5.说说你知道的成语的意思。

二、“我会填”。

(l)学生自由填,交流。(分别填上:。!?)

(2)交流为什么这样填?

三、“我会写”。

(l)观察,认真看图,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老师带着同学们去猴山上看猴子。)

(2)小组合作交流。

猴子们在干什么?

同学们的表现怎么样?心情怎么样?

(3)小组内互说。

(4)把想到的话写下来。

四、“我会读”。

(l)自由读,把短文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合作读课文。互相帮助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三课时

应该听谁的(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2.学习使用普通话,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3.在交际互动中,使学生能初步说清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并了解别人讲话内容;态度大方、有礼貌。

4.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乐于交流,说清观点,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在交流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1.自制动画片《骑驴》。

2.自制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读故事,了解短文内容及几个基本观点。

3.引导学生汇报故事中的四种说法,同时板书。

(1)中年人认为两个人不能都骑驴。

(2)老人认为应该尊敬老人,让爷爷骑。

(3)孩子认为应该让孙子骑。

(4)种菜的人认为有驴不骑,太笨了。

二、搭建平台,充分交流。

1.同桌交流。

同桌相互交流:老爷爷应该听谁的?教师提出:说清自己的想法,并能认真听对方讲话。

2.小组交流,按不同观点分组。

(1)调查分组。

a.同意爷爷骑驴的为一组。

b.同意孙子骑驴的为一组。

c.同意不能都骑的为一组。

d.同意不骑太笨的为一组。

(2)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以各自喜欢的方式汇报,互相补充,团结合作,讲清组内想法;注重师生评价,培养学生交际的情意态度和良好的交际习惯,提高交际能力。

4.不同观点互动交流。

在相同观点汇报的基础上,引导不同观点的小组进行互动交流,充分说理,说服他人。再次创设情境,使学生交际更深入。

三、扮演角色,感悟道理。

师生扮演角色,创设交际情境。通过这样的交流使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做事要有主见。

四、联系实际,拓展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拓展交际空间。使学生逐步感知到交际是生活中的一种需要,使学生在生活中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

(评:联系实际的拓展交流,丰富了交际的内容,把故事《骑驴》所蕴含的哲理内化,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五、总结。

从讨论和交流中,你明白了什么?

单元后记: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贴近,使他们借此来明辨是非美丑,懂得什么事该做,应该怎样做。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教学时,我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注重了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通过本组的教学,我认为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法。

四上园地六教案篇7

教材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四项内容,包括“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

教学目标:

复习本单元知识,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提高。

学前分析:

学生接触过aabb式叠词,但这些词语不仅重叠形式相同,而且都是由两个意思相反的词构成的,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究、发现,进而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这样的词语,“读读认认”是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具有相同形旁的字。学生学过很多形声字了,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自学,“我会填”给出四组形近字,学生有能力通过组词区别形近字的音形义。《一个石头小姑娘》是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小诗,学生喜欢读。教学时要以读为主,在读通读熟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谈谈体会到了什么。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与本组课文“好品质”的主题是吻合的,教材已为交际提供了情境。可引导学生以讨论、提建议的方式进行交际,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懂得要做诚实、守信、尽责的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aabb式叠词,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这样的词语;自主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

2、读通、读懂简短的课外文章,会谈自己体会。

3、学习搜集资料,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学习的收获和才能,并善于和别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语:同学们,聪明的叮当猫听说你们学了不少知识,要来考考你们,你们有信心应战吗?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希望每个小小组团结合作,为自己的小组争光。

(课件出示“叮当猫”)

二、第一关“与aabb家族成员会面”

师:叮当猫请来了许多四个字的词语,要请我们读词找规律。

1.自由读一读词语,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2.组内交流发现。和同学说说自己的发现,听听同学的发现。

3.同桌互读词语。

4.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5.鼓励积累此类词语。

三、第二关“与形声字会面”。

师:闯过第一关,叮当猫又请来了形声字家族的成员,让我们来学习生字,看哪一组最能干学得最好。

1.读一读,想一想。借助拼音读四组字和含生字的八个词语,体会字义,发现汉字规律。

2.说一说,议一议。和同桌说说自己的发现,讨论如何记住八个生字。

3.玩一玩,认一认。两人一组,一人做动作,另一个人找出相应字卡;一人说字,另一人找出生字卡片,两人再一起读一读。

4、给学得最好的小组画上一颗小星星。

四、第三关“区分双胞胎”。

师:这一关,叮当猫带来了四对双胞胎,请我们想办法认一认,分清楚。

1、四人小组学习,讨论两个字在音形义上有什么不同。

2、分头用字组词,最后再交流。

3、给优胜组画上一颗小星星。

五、第四关“一个石头小姑娘”——读读背背。

师:叮当猫夸我们很会学习,再考考我们会不会读诗

1、自由读诗。

2、师范读,听后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3、小组比赛读,并评议。

4、小组各自背诵,给会背的小组加小星星。

六、第五关“我们的好品质”

叮当猫:小女孩有一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她在呼唤大家都来爱护环境,保护雕像。这是一种好品质。小朋友们你,们有收集表现优秀品质的故事、谚语、成语吗?

1、汇报、交流收集的材料。

2、全班交流,小学生要具有哪些好品质。

七、课外作业

课后用收集的材料出一期“六一”黑板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可引导学生以讨论、提建议的方式进行交际,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懂得要做诚实、守信、尽责的人。

课前准备:

指导两名学生表演小华遇到难题这件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碰到过令你为难的事呢?(学生各抒己见)

师:有位小朋友小华也碰到了难题,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进入交际。

1.再现情境。

2.小组讨论。自己先想一想小华该怎样做,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有不同的意见可以讨论、争辩,确定一名同学做代表给小华提建议。

3.提出建议。

4.辩论赛。根据提建议的情况,教师按“要记下名字”和“不能记下名字”两种意见,推举参加辩论的人,其他同学按自己的观点分坐两边做拉拉队,开展辩论。

5.两人一组表演从遇到难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总结

四上园地六教案7篇相关文章:

六年级小学语文教案7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7篇

湘教音乐六年级教案7篇

六年级小学语文教案优质7篇

六年级语文s版教案优秀7篇

六年级语文s版教案精选7篇

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7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7篇

五四上的演讲稿模板7篇

四上语文个人工作总结优秀7篇

四上园地六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2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