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优化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及时调整,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下面是58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硬宝宝和软宝宝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硬宝宝和软宝宝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2、发展幼儿教敏锐的观察力。
3、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发挥想象力拼图形。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彩纸一张、a4纸一张、剪刀一把、胶水一个、铅笔一根、圆形椭圆形塑料杯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图形王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选美比赛,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个图形能获得这次比赛的胜利。
二、主要活动
1、出示图形让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和特征。(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梯形)
2、找幼儿说一说那个图形最美,出示一幅由各种图形组成的图片,(告诉幼儿其实每个图形都很美,因为可以组合起来变成不一样的图)。
3、出示图片数一数各种图形的数量。
4家长与幼儿一起动手折一折,剪一剪,粘一粘。(指导幼儿折纸并剪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画出圆形、椭圆形、然后将这些图形随意组合成不同图案,粘在a4白纸上)。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操作、学习,幼儿的认知由抽象变具体,由单一变多样;给幼儿充分展示和交往合作的机会,注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拼完后让幼儿说一说拼的过程,因为是幼儿真正亲手操作的,幼儿都会说,说得都非常好,很有条理;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第三环节幼儿个人在示范拼搭时,不会忽视了下面的幼儿,改为小组合作,效果可能会好些;还有那些拼图范例会充分利用;第四环节的剪图形改为课前准备,把更多的时间给幼儿动手拼更有主题、情节的画面,这样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硬宝宝和软宝宝教案篇2
活动目的:
1、 在游戏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封闭式数数的方法,初步积累封闭式数数的经验。
2、 发展幼儿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激发幼儿参与数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连线纸、水彩笔
2、 鸡、鸭、鸽、鹌鹑图片及蛋样品各一只
3、 摆放成封闭式的平面鸡蛋、鸭蛋、鸽蛋、鹌鹑蛋若干
4、 数字卡片
5、 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交代主题,活动导入
1、 游戏《连线找客人》
2、 幼儿连线后,教师将幼儿作品贴在黑板上,并出示相应的动物图片。(注意排序:鸡、鸽、鸭、鹌鹑)
二、配对
1、 教师出示鸡蛋、鸽蛋、鸭蛋、鹌鹑蛋(特别介绍鹌鹑蛋)
2、 幼儿配对,将蛋放在动物边上。
三、数鸡蛋
1、 教师出示鸡蛋!
“鸡妈妈你们看它下了几个蛋啊?”
2、 发现问题?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
四、幼儿探索尝试封闭式数数
1、幼儿按意愿选择不同的蛋进行数数。
“请小朋友选择一种你要数的蛋蛋。想想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数的又快又对,怎么才能记住第一个数的那个蛋呢?”
2、 总结交流,数数的经验。总结时,教师出示数字卡片。
幼儿说对后,出示数字,比较谁生的最多
硬宝宝和软宝宝教案篇3
课程分析
数字无处不在,它们的存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数字在不同的地方代表着不同的意思。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以猜数字的游戏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导幼儿猜猜、找找,进一步巩固对数字的认识,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课程目标
1、初步感受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的意义,知道数字无处不在。
2、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3、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课程准备
ppt课件、音乐《数字歌》
课程过程
一、导入
1、师:请看大屏幕中出示格子,提问:数一数,一共看到了几个格子?
幼儿:10个格子师:每个格子里都有一个不同的数字宝宝,请你找一找,猜一猜分别是数字几?2、大屏幕中出示不完整数字,让幼儿观察。提问:找到了数字几?在哪个颜色里面?幼:我找到了数字1,在黑色的格子里。我找到了数字8,在黄色的格子里师:谁能一下子找到两个数字宝宝。幼:我找到了数字3和2,3在橘色的格子里,2在红色的格子里我找到了数字4和5,4在紫色的格子里,5在蓝色的格子里我找到了数字0,在粉红色的格子里我找到了数字8,在黄色的格子里我找到了数字9,在白色的格子里师:灰色的格子里藏着数字几呢?老师告诉你们,每个格子里只藏着一个数字宝宝,10里面有几个数字宝宝?所以灰色的格子里藏的是谁?二、数字排序1、师:小朋友真棒,一下子就找到了10个数字宝宝,请你给数字宝宝排队,你会怎样排?幼:我会把2排在1的后面,顺序:0123456789,老师写在黑板的白纸上师:仔细观察下,这些数字一个比一个大,所以它们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师:谁会把数字从大到小排列?倒数:98765432102、师:你们看,张老师又把数字宝宝重新排了下,大屏幕中展示老师的排列方式:02468师:下面的格子里师数字几呢?幼:13579师:你们知道张老师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吗?老师告诉你幼儿:02468是双数、13579是单数3、继续在大屏幕中展示老师用数字排列出的不同的图形师:数字宝宝还可以这要排列呢!(1)顺时针,圆形,三角形(2)从大到小 从小到大小总结:数字不但可以横着、竖着、圆着或三角,而且排列的顺序也可以不同。4、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经常在哪里看见过这些数字?幼儿:车的车牌上、闹钟上、电梯里、手机。师:车牌在车的哪里?幼儿:车的前面和后面师:闹钟上最大的数字是几?闹钟上的数字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幼儿:12、时间三、结合生活中的数字,让幼儿理解这些数字宝宝所表示的意义,教师展示ppt中不同的物体1、张老师家里也有数字宝宝呢!请小朋友看看,找找
(1)体温计
师:体温计有什么作用?幼儿:量一量身体的体温,有没有发烧师:人的正常体温在36度——37度之间
(2)电话
师:电话上面的数字是干什么用的?幼儿:找到爸爸妈妈……(3)车牌号师:汽车上面的数字有什么作用?幼儿:区分车辆……(4)铅笔师:钱币上的数字有什么用?
幼儿:买不同的东西?
师:最大值是多少?
幼儿:100元
师总结:生活中到处有数字,有的是告诉我们数量的.多少,有的是告诉我们方位,所以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四、大屏幕中出示0123456789,把这些数字合起来,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1、师:你们猜猜如果把这些数字宝宝和起来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1)出示第一幅有数字组成的——鸡师:这只小鸡由哪些数字组成的。幼:由数字0、3、2师:谁愿意来告诉大家,数字几是小鸡的什么?师总结:数字3放中间变成小鸡的翅数字3缩一缩变成小鸡的脚数字3倒过来变成小鸡的嘴数字3拉拉长,倒过来变成小鸡的头和背(2)出示数字组成的冰激凌师:找找看数字3在哪里?还有数字几?在哪?幼:数字3、6、(3)数字组成的人头像,师:找找看数字在哪里?还有数字几?在哪?幼:数字1、2、3、4、6、7、8、9……(“8”帽檐“0”眼睛“2”眉毛“7”脖子“6”鼻子“3”耳朵“4”“1”“9”)师:哪个数字没用过?幼儿:数字“5”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和数字宝宝们做游戏吧(音乐起)
课程反思
中班幼儿不是很了解数字,所以我设计一节以游戏形式为主的课,以此来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我以捉迷藏导入课题,小朋友积极性很高,对数字也很有兴趣。在后面的操作过程中,我选了个别幼儿操作,让其他幼儿的等待的时间过长,假如我把它改成每人操作,也许小朋友对数字就更感兴趣了。在生活中找数字时,准备材料不够充足,没能很好的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硬宝宝和软宝宝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加深了解蚕一生的主要成长阶段及其外形特征,知道蚕的食物是桑叶。
2、尝试在大棋盘上下棋,了解一些简单的规则,激发幼儿对下棋的兴趣。活动准备:蚕宝宝生长过程ppt、蚕丝织物图片、大棋盘。活动重点:加深了解蚕一生的主要成长阶段及其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
了解蚕对我们人类的贡献。活动过程:
1、谈话回忆养蚕经验,进一步了解蚕的一生成长过程:
(1)在我们自然角养了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叫什么呀?蚕宝宝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圆圆的小小的卵)
(2)天气渐渐暖和了,蚕宝宝从卵里钻出来了,刚刚钻出来的蚕宝宝是什么样的?(黑黑的小小的,像蚂蚁一样,这时候的蚕宝宝也叫蚁蚕)
(3)你们知道蚕宝宝吃什么吗?(桑叶)
(4)聪明的蚕宝宝很快爬到了桑叶上,开始吃桑叶,不久,黑黑的蚕宝宝变了,变成什么样了?(黑衣服变成了黄衣服)
(5)穿上黄衣服的蚕宝宝开始大口大口吃桑叶,过了几天,身上的衣服太小了,怎么办呢?(脱皮,换上白衣服。)丰富知识:蚕宝宝吃过几天桑叶以后就会爬到一边不吃不动,这叫眠,虽然它看上去不在动,其实它的身体在脱皮呢,蚕宝宝脱一次皮需要1—2天时间。每脱一次皮,身体变大一些,颜色变得更白些。看!蚕宝宝越长越大。
(6)蚕宝宝长大要经过几次脱皮?(4次)蚕宝宝长大一共要脱四次皮,每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了一岁,(看对比图片)一岁的、两岁的、三岁的、四岁的、五岁的。
(7)长到五岁的蚕宝宝吃起桑叶来更厉害了,它们像是在比赛一样,吃得又快又多,它们的身体渐渐变得又白又亮,有一天,它停止了吃桑叶,这时它要做什么了?(吐丝结茧)
(8)我们养的蚕结的茧有哪些颜色?(黄色、白色)
(9)蚕宝宝在茧子里什么样呢?它在做什么呢?(看图片:蚕结茧后在茧里又脱了一次皮,变成了蛹,一动不动地在茧子里睡大觉。”)
(10)睡醒了,蚕从茧子了钻出来,哎呀!它变成了什么?(蚕蛾)
(11)蚕蛾长得什么样?(小结: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身上长了一对翅膀、头上有一对触角、身体下面有三对足,它和蜜蜂、蝴蝶长得很像,它们都属于昆虫。)
(12)蚕蛾从茧子里出来后做什么事情?(交尾、产卵。蚕蛾妈妈生下许多宝宝后,它的一生就结束了。)
2、游戏巩固幼儿对蚕生长各阶段的变化过程的观察。
(1)介绍桌面操作游戏材料,提出操作要求蚕宝宝的生命虽然只有短短两个月,可是,在它的生命中却有很多变化,现在考考小朋友,请你们给蚕宝宝排排队。在我们桌子上有许多蚕宝宝不同时候的照片或图片,还有一张圆形或长方形的排序表,请你们一组小朋友合作把这些照片和图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来,还要贴上1-9的数字标签,红色小圆点代表开始的起点。看哪组小朋友贴得又快又对。
(2)幼儿分组操作给蚕宝宝生长过程排序,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讲评幼儿操作情况,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3、出示自制大型棋盘,激发幼儿玩“蚕的一生”的棋类游戏的兴趣。
(1)出示棋盘。介绍棋盘上蚕从卵一步步变成了蛾的过程,和相应图片的含义,理解前进、后退、停止、重新开始等符号、图片的游戏规则。
(2)请个别幼儿游戏,集体观察和辨别游戏规则。
(3)延伸活动:老师还准备了可以放在桌面上的棋盘,可是上面还没有规则,请小朋友们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动手画一画棋盘,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玩。
课后反思:
我班从4月中旬开始养蚕宝宝了,到现在蚕宝宝已经生长进入产卵阶段。整个过程中,幼儿一直参与观察、饲养,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今天的活动中,我首先和小朋友一起边谈话边看ppt图片,回忆蚕宝宝的一生。在看图片时,同时丰富了很多关于蚕宝宝的知识,如:“蚁蚕”、“蚕蛹”、“休眠”、“蚕龄”、“昆虫”等。有了图片的帮助,幼儿能够理解起来也较为容易。在此基础上,幼儿给蚕宝宝的一生排序。给他们蚕宝宝的.各生长阶段的图片和照片,幼儿将它们按照顺序排序,5组幼儿排出5中形式,有长条形的,有圆形的,一组幼儿合作完成,很快都顺利完成了,其中有两组稍微有些错误,其他组完全正确。从排序表上可以清晰地看出: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活史。
最后的下棋,幼儿最喜欢了。通过观察,幼儿很快理解格子上所画标记的含义:前进2步、后退2步、停止一次、回到起点。其中,幼儿又一次丰富了养蚕知识,如:蚕宝宝不喝水、不晒太阳等。幼儿分成男孩、女孩组,各派代表参与走棋、甩骰子,几个回合下来女孩组胜利,她们欢呼雀跃,男孩失利,他们很不甘心。
幼儿对棋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出示了空白的棋盘,请他们下次自己来画标记,设计规则,活动结束。整个活动幼儿都能保持较高的注意力积极地参与,特别是排序和下棋,幼儿更是兴奋,最大限度调动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幼儿在看看说说、排排玩玩中,丰富巩固了幼儿对蚕宝宝的知识,培养了幼儿对小动物的关爱之心,激发了幼儿对棋类游戏的兴趣。课题组活动评析:本活动,萧老师结合班级课题活动,在幼儿历经一个月的观察和饲养蚕宝宝的基础上,让幼儿进一步回忆加深对蚕的一生的认识。
活动中老师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如蚕生长过程的课件图片和自拍相片,蚕的生长过程的操作材料(既有自己画的图片又有相片,既有长条形的操作形式,又有圆形的变化循环操作材料,还体现出难易不同的要求),最后还展示了自制的大型地面棋谱,棋谱的设计也是反映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具有科学性和娱乐性,还绘画了小型的棋盘让幼儿回家和家长共同设计不同的棋盘游戏。可以看出,中四班的课题研究能结合环境创设、科学活动和游戏活动进行,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游戏的快乐。活动效果较好。
建议:班级幼儿对蚕宝宝各生长阶段的观察、发现也要有记录资料。
硬宝宝和软宝宝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几种常见水果的颜色及外形特征。
2、尝试从整体到局部观察常见的水果,提高观察能力。
3、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1、五棵自制大树(一面有水果的影子,一面有多种颜色底板纸),魔术盒2个、桔子若干。
2、供幼儿操作用的苹果、葡萄、香蕉等水果塑封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师:今天,水果乐园的阿姨请我们小朋友们去做客,开心吗?我们出发吧!(音乐中幼儿进入活动室)
(二)水果宝宝找颜色
1、出示透明苹果卡片,师幼共同给苹果宝宝找颜色。
师:水果宝宝真调皮,它们把自己的颜色都藏起来了。我们一起来帮它找一找。
2、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师:这里还有很多水果宝宝,它们也把自己的颜色藏起来了,请小朋友们去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帮它们找到颜色后并把它贴上去。
3、交流分享,师小结。
小结:不同的水果有不同的颜色,同一种水果也会有不同的颜色。
(三)水果宝宝找影子
1、个别幼儿尝试给水果宝宝找影子。
师:水果宝宝不见了,树上只剩下了它们的影子,小朋友来看一看这是xx宝宝的影子?那我们把xx宝宝请出来和影子抱一抱。
2、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师:树上还有许多水果宝宝藏起来了,请你们先看一看这些水果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想一想它会是哪一种水果?请小朋友去把它们找出来和它的影子抱一抱。
3、交流分享,教师小结。
(四)游戏“猜一猜、尝一尝”
1、情境创设:水果乐园阿姨送水果。
2、尝试用多种感官猜水果。
3、幼儿品尝水果。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投放其它的水果到盒中,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如摸一摸、闻一闻、听一听)来猜测。
2、家园共育:家长可带领孩子去超市或水果店去认识一些不常见的水果,进一步丰富幼儿对水果的认识。
硬宝宝和软宝宝教案篇6
设计意图
?天线宝宝》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画片之一,童话般的 “天线宝宝乐园”让孩子们十分的向往,因此我选取幼儿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天线宝宝”为切入点,设计艺术活动《天线宝宝乐园》。在这个活动中我选取了欢快、缓慢两种不同的性质的音乐让幼儿感受,以“拉拉”带去天线宝宝乐园——上山、下山、过小桥、走大路以及与天线宝宝“捉迷藏”等有趣的游戏情节展开活动。
活动目标
1.在视听中感受乐曲的欢快、缓慢的不同性质,愿意进行相应的动作表现和游戏。
2.能积极的参加游戏活动,体验艺术活动带来的乐趣。
重难点:
重点:感受乐曲的欢快、缓慢的不同性质
难点:根据节奏的不同能进行相应的动作表现和游戏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天线宝宝乐园场景(花、小草等)。
(2)红、黄、绿、蓝四色花环若干。
2.知识准备:
(1)感受过节奏欢快的曲子。
(2)了解有关《天线宝宝》的动画片内容。
(3)请家长利用假日带幼儿爬山。
活动过程
活动前幼儿分别戴上红、黄、绿、蓝四种颜色的花环扮彩色的。
一、情景创设、激发兴趣
1.教师以语言创造情境引入:“我是天线宝宝拉拉,我想和你们这些彩色精灵交朋友,听说你们是一群喜欢跳舞的。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听音乐跳舞。”
2.幼儿听节奏欢快的音乐自由表演动作。
3.师:刚才你们听了这首音乐有什么感觉?
师小结:原来欢快的音乐,能使人心情愉快。
二、交流表现、感受体验
1.幼儿欣赏节奏缓慢音乐
师:拉拉这还有一段好听的音乐,们注意听听看和刚才的音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师小结:前面那段音乐是欢快的,这段音乐是比较缓慢的。
2.初步将音乐与生活情景匹配
师:今天拉拉要邀请大家一起到“天线宝宝乐园”玩,那里有好听的音乐和美丽的花草。可是去天线宝宝乐园的路很远,要爬过高山、经过小河才能到达。欢快的音乐和刚才这段缓慢的音乐,哪一段音乐像在上山,哪一段音乐像在下山?哪一段音乐像走小桥,哪一段音乐像在走大路?儿童
师:为什么缓慢的音乐象在过小桥,欢快的音乐象在走大路?
三、游戏介入、加深理解。
1.幼儿跟随教师去“天线宝宝乐园”
师:“下面我们一起去“天线宝宝乐园”玩吧,路很远你们一定要跟上,千万别迷路。”
情境一、高高兴兴的去(欢快的音乐)。
师:“要去天线宝宝乐园了心里感觉怎样?(幼:真开心!)你们听这段音乐是怎样的?跟着欢快的音乐跳起来吧!
情境二、爬山:缓慢的音乐——上山。欢快的音乐——下山。
师带领幼儿一边跟着音乐做动作一边配以语言提示:要爬山了,山真高,一步一步慢慢爬。流汗了,擦擦汗吧。再往上爬,望一望,快到山顶了,坚持住。噢,到山顶了。
下山了,真开心,蹦蹦跳跳跑下山,蹦蹦跳跳跑下山。
情境三、过小桥:缓慢的音乐——过小桥。欢快的音乐——走大路。
师一边跟着音乐做动作一边配以语言提示:小河流水哗啦拉,我们慢慢过小桥,左看看,右瞧瞧,抬起脚来慢慢走。
噢,到河边了,大路真宽敞,大路真平坦,蹦蹦跳跳向前跑。
2.进入“天线宝宝乐园”,玩“捉迷藏”游戏。
(1)引导幼儿观察“天线宝宝乐园”的场景。
师:“天线宝宝乐园”到了,你们看乐园里有什么?是什么颜色的?”
(2)介绍游戏规则
师:天线宝宝拉拉要用神奇的魔棒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当大家听到欢快的音乐,就出来舞蹈,可以模仿我们刚才做过的动作,还可以自己想出和别人不同的动作。认真舞蹈的,神奇的魔棒就会和他交朋友,轻轻的碰碰他的肩膀;当听到缓慢的音乐,就要躲到和自己花环一样颜色的花草后面,这样拉拉就不会发现你们了。
(3)播放音乐,教师扮天线宝宝和幼儿一起游戏。
师:听,这是什么样的音乐?(幼:欢快的音乐)我们一起跟着欢快的音乐来跳舞吧!
师:听,这是什么样的音乐?(幼:缓慢的音乐。)
师:有个因为躲的太慢了所以被拉拉发现了,这个躲在这怎么也被拉拉发现了呢?
师:下次游戏时,一定要快点找到和自己花环一样颜色的花草后面躲好才不会被发现。
(4)播放音乐,再游戏一次。
3.天黑了,伴着欢快的音乐做动作“回家”,结束。
师:今天拉拉和们一起玩游戏真开心,现在天黑了,让我送你们回家吧。
硬宝宝和软宝宝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