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求进行修订和改进,编写教案可以促进教师深入思考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58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山行古诗的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山行古诗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活动准备
图片、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二、欣赏古诗《登乐游原》,理解古诗大意
1.播放音乐,教师有感情诵读古诗
师:小朋友,老师念的'这首古诗好听吗?我再来念一遍,说说你最喜欢的那一句,好吗?
2.教师再次朗诵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诗句
3.教师解释古诗大意这首古诗写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让我来告诉你!
傍晚时侯,诗人觉得心里不太舒服,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驾着马车车去登乐游原。等她登上乐游原的时候,他看到了夕阳,夕阳多么美丽啊,只是黄昏将近了,太阳马上就要落下了。三、品读感悟,分段理解诗意1.品读诗人心,理解前两句古诗。诗人何时驾着马车去登古原?心情怎样?你心情不好时会怎么做呢?诗人心情不适时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读读前面两句古诗吧。
出示图片,师幼共读。2.感诗景美,理解古诗第三句。介绍乐游原,登上古原,全城风光、景色都能看到,可美了。
等诗人登上乐游原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她看到了美丽的太阳
教师创设情境,请幼儿闭上眼睛想象夕阳美景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三句古诗。
出示图片,师幼共读3.悟诗人愁,理解古诗第四句。面对美景,诗人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美丽的景色短暂的感受呢?夕阳可真是美啊,您心情好点了没?您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地方呢?
师小结:原来因为黄昏将近了,太阳马上就要落下了,美丽的景色马上就看不到了。
我们一起读一读第四句古诗。
出示图片,师幼共读四、读诗韵。深入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幼儿模仿朗读。
山行古诗的教案篇2
教学目的: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
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三、精读理解
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如:第一句诗。
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
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④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如:第二句诗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指导,并背诵。
①自由练读
②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③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四、拓展总结
1.今天就是中秋节,我们寄宿在学校,不能回家,就让我们说一说对他们的思念吧!
学生畅所欲言。
2.写字指导
重点写“异、遥、插”字
山行古诗的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达到会背,会默写。
3.欣赏李白的诗(小学生必背古诗中的)。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机,写好的书法作品:李白的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画故事引入,激起兴趣
1.出示图画,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放录音:有关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小故事,和《赠汪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二、自读自学,领悟诗意
1.检察预习,你查了什么资料,了解了什么知识?
2.自读古诗,说说读懂了哪些内容。
3.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连起来说说诗意。
5.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怎么写的?你从哪里体会出李白和汪伦的情谊深?
三、感情朗读,理解背诵
配乐有感情朗读,提高兴趣,体会感情。
四、表演诗意,创造理解
表演诗中描绘的场面,创造性地理解古诗,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扩大阅读,欣赏古诗
先回忆学过的李白写的诗,感情朗读。
然后欣赏小学生必背古诗中李白的诗,是老师事先写好的书法作品,扩大阅读面,激起兴趣,为课后题奠定基础。
(附课后选做题:举办一次书法比赛。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写成书法作品,比一比谁写得好。)
山行古诗的教案篇4
活动目的:
1、通过欣赏诵读《小池》《江南》,感受古诗所描写的意境,欣赏两首诗的异同。
2、认读有偏旁的汉字,知道相同偏旁的字都有相关的意义。
活动准备:诗文图、字卡、cd碟、教材、古典乐曲。
活动过程:
一、朗读表演:《山居秋瞑》
二、导入新课:
1、阅读教材,听录音欣赏《小池》《江南》,跟读、模仿读诗文。
2、看诗文画面欣赏理解诗文内容:
(1)《小池》写了什么?泉水、树荫、小荷、蜻蜓、一幅水上的景致画面。
(2)《江南》是怎么写莲花和水中的鲁的'?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塘的东、南、西、北、中,用方位角度的变化生动传神地描摹出
鱼戏莲戏水的动态。
(3)告诉幼儿莲花、荷花是同一种花。两首诗写的都是荷花,让幼儿仔细读一读,在描写上的有什么时候不一样?
(4)请幼儿找到诗文的文字部分,找出教师出示的大字卡的生字,读出来。
?小池》:蜻蜓、荷、荫《江南》:采莲
根据偏旁给字归类:蜻蜓、荷、荫、莲
(5)教师小结“蜻蜓”是“虫”字边的字,“虫”字旁字都与昆虫有关,请幼儿说说还认识哪些“虫”字旁的字。教师将幼儿说出的字写出在黑板上,引导幼儿认读。
(6)“荫”和“荷”是“艹”字头的字,“艹”字头的字都与植物有关,幼儿说说还有哪些字是有“艹”字头。教师将幼儿说出的字写在黑板上,引导幼儿认读。
三、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伴奏下,诵读、背诵古诗。
四、活动结束。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献,
鱼戏莲叶北。
山行古诗的教案篇5
【设计思路】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地开始了教学反思。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幼儿系列教育活动,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向革命烈士致敬默哀或扫墓等活动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贵品质,树立继承先烈遗志、认真学习、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
【活动目的】
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
3、敬仰怀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用古诗导入活动内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
小朋友你们知道几月几日清明节吗?(4月4日清明节)
2、教师讲述清明节的由来。
现代英雄:抗洪救灾、抢险救火、保卫国家生命财产等等许多现代英雄也献出了生命。
6、放哀乐、人民英雄纪念碑画面,请家长与幼儿起立,向英雄们行礼、默哀,表示怀念。
教师讲述清明节的一些习俗供幼儿了解。
山行古诗的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
2、能认识古诗中5个生字;3、会写2个生字:首、采。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2个字;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正确识读5个生字。
教学准备:
课件、课本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古诗《池上》,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略)为了更好的完成我们的学习目标,我们要通过4场比赛来完成,首先我们来比比谁能把古诗的字音读得准确。
二、比赛一:朗读古诗。(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1、生轻声拼读。
2、生自己练读。
3、个别示范朗读:要求:读的同学比谁声音响亮,能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尤其要注意平翘舌音的问题,听得同学比谁听得认真,听出有错音及时举手给他纠正。
(二)后教
1、指名读,纠错正音。
2、齐读易错音。
3、赛读古诗。
三、比赛二:
学会认字(第二次“先学后教”)古诗咱们能够读准确了,第二场比赛咱们来比比看谁最快地记住古诗中的会认字。首踪迹浮萍
1、生自己练读。
2、同桌相互检测。
3、指名读并口头组词。
4、同桌互查并组词。
5、识字比赛。
四、比赛三:理解古诗(第三次“先学后教”)能把古诗读得流利,更重要把古诗读懂。
1、自由读后,想一想诗句意思。
2、同桌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及时反馈。重点理解“偷采、不解”
4、入情入境想象朗读古诗,思考:古诗里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孩?
五、比赛四:比写字(第四次“先学后教”)现在咱们比比谁能把要求会写的生字写得不仅正确,而且美观。
(一)先学
1、生观察二个字在田字格里的结构,位置并书写笔顺。
2、指名说笔顺。
3、齐书空笔顺。
4、指名上台板书会写字,其他学生练写在书上。
5、台下学生观察台上学生板书的。
(二)后教
6、指名上台纠正,并说出正确与美观。
7、师生评议(对不对,好不好)。
8、师范写。
9、生再描红书写。
10、展示比赛。
六、当堂训练:
1、书写2个会写字,并组词。
2、试背诵古诗。
七、板书设计
12、古诗两首池上偷采不解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小池》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小池》;
2、能认识古诗中7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3、认识偏旁“水”、采字头。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5个字;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正确识读7个生字。
教学准备:课件、课本、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这一、揭题示标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小池》,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略)为了更好的完成我们的学习目标,我们要通过4场比赛来完成,首先我们来比比谁能把古诗的字音读得准确。
二、比赛一:朗读古诗。(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1、生轻声拼读。
2、生自己练读。
3、个别示范朗读:要求:读的同学比谁声音响亮,能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尤其要注意平翘舌音的问题,听得同学比谁听得认真,听出有错音及时举手给他纠正。
(二)后教
1、指名读,纠错正音。
2、齐读易错音。
3、赛读古诗。
三、比赛二:
学会认字(第二次“先学后教”)古诗咱们能够读准确了,第二场比赛咱们来比比看谁最快地记住古诗中的会认字。泉流爱柔荷露角
1、生自己练读。
2、同桌相互检测。
3、指名读并口头组词。认识偏旁“水”。
4、同桌互查并组词。
5、识字比赛。
四、比赛三:理解古诗(第三次“先学后教”)
能把古诗读得流利,更重要把古诗读懂
小池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美的教育,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2、根据诗意,体会意境是难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准备电脑制作小池作景、小荷、蜻蜓、词库等软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你还记得哪首,请你给大家背一背。这些古诗韵律优美,语言简洁,好读又好记,大家都喜欢读古诗,今天我们要再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小池》,板书题目。先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
二、现在请同学们按照学习要求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
出示学习要求:
1、了解诗人生平。
2、理解题目意思。
3、学会生字新词。
演示课件诗人介绍、全诗图文、字义词库。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小池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朝代的人?
2、题目你是怎样理解的?你知道小池的意思吗?这首诗写了小荷花池什么季节的景色?
3、诗中有几个生字?示柔字,这个字读作什么?
(1)柔是什么结构?怎样拆分,编码是什么?
(2)柔可以组哪些词?在诗中组的什么词?
(3)柔有四种意思,晴柔的柔选哪种字义比较合适?
(4)把柔字打三遍,再用柔字组两个词。
4、再读古诗。看还有没有不懂的词。
四、同学们前面三个要求学得不错,请大家继续按下面的要求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抽读要求。
1、请一个同学朗读全诗,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想想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演示课件。
2、写泉眼诗人是怎样写的?演示课件。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谁舍不得谁?谁能说说这行诗的意思?指导读出舍不得的语气。
3、作者又是怎样写树阴的呢?读第二行,演示课件。树阴照水怎样理解?晴柔刚才同学们学生字已经理解了,爱晴柔又怎样理解?谁喜欢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呢?这行诗是什么意思?指导读出喜欢的语气。
4、小结:这两行诗写了小池周围的景物--泉眼和树阴。作者把泉眼和树阴写得像人一样懂得感情,其实是融进了作者自己的感情,知不知道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喜爱)请同学们把两行诗连起来读一读,读出舍不得和喜爱的语气。
5、写小荷和蜻蜓作者又是怎样写的呢?读三、四行,演示课件。这两行诗写的是小池里的景物。小荷指什么?才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嫩和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早和才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起来这两行诗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把这两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怎样读才能表达出生动、有趣的情景呢?指导朗读。
6、把四行诗的意思连贯起来说一说,注意诗句中内容之间的联系。(自己说,互相说,当众说)
7、总结: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够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
五、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下面我们再通过感情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来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感情。
出示第五个学习要求:体会诗人感情。
1、认真听范读,注意哪些地方有停顿,哪些地方有重音?
课件演示。
2、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计算机里的导读要求练读。
3、抽读评价。
4、背诵全诗。
六、小结学法。今天我们按照这五个学习要求一步一步的学习理解了全诗,体会了诗中所表达的感情。今后同学们学习古诗都可以用这种学习方法。
山行古诗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让幼儿知道幼儿园是个大家庭,每个小朋友要关心爱护幼儿园。
活动准备ppt课件:家
活动过程
一、观察背景图
1.出示:课件1,引导幼儿观察背景图。
天空、树林、草地、河水、幼儿园的背景
2.引导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让幼儿猜猜这些地方都是谁的家?
二、结合背景,理解诗歌
1.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大胆的想,然后告诉大家。
(1)蓝蓝的天空是谁的家呢?
(幼儿可以相互议论、启发)
(2)密密的树林是谁的家?
(3)清清的河水是谁的家?
(4)红红的花儿是谁的家?
(5)快乐的幼儿园是谁的家?
2.小朋友在这些家里想到了那么多的好朋友,现在,我们开看看到底是谁的家呢?
(1)课件2
教师:你们看蓝蓝的天空是谁的家?
(引导幼儿完整说出:蓝蓝的天空是小鸟的家。)
(2)课件3
密密的.树林是谁的家?
(密密的树林是蘑菇的家)
(3)课件4
绿绿的草地是谁的家?
(绿绿的草地是小兔的家)
(4)课件5
清清的河水是谁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水草的家)
(5)课件6
红红的花儿是谁的家?
(红红的花儿是蜜蜂的家)
(6)课件7
快乐的幼儿园是谁的家?
小朋友一起说:快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
三、感受诗歌中优美的语句
1.课件8
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幼儿欣赏。
2.课件2-7
教师演示课件,幼儿跟随朗诵,启发幼儿朗诵诗注意感情和语气。
四、引导幼儿仿编诗歌
1.蓝蓝的天空除了是白云的家,还可以是谁的家?密密的树林又可以是谁的家?
(幼儿自由发言后,教师对幼儿的仿编诗句进行组合,并把诗歌念给小朋友欣赏)
2.蓝蓝的天空是()的家。
(太阳、飞机、月亮、星星、宇宙飞船、外星人、直升飞机……)
密密的树林是狐狸()的家。
(孔雀、大象、大灰狼、长颈鹿、啄木鸟……)
3.教师对幼儿的想象要给予充分肯定。
活动延伸
让幼儿画出想象中的家。
山行古诗的教案篇8
本文中的两首诗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两诗虽然都在写景,但手法各异。《登鹳雀楼》写诗人登楼远望的所见、所思。第一、二句写所见的壮丽山河;第三、四句抒写诗人的感受,不仅道出了“登高才能望远”的深刻哲理,也赋予了上两句景物描写以更丰富的内容。诗中的哲理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追求进步,人生的境界才会不断升华。《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雄伟的写意山水图。
这两首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背诵,也许多数同学已经会背,但不一定理解诗意。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必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
由于年龄较小,学生对古诗这种文学样式并不是很清楚,对文字的感悟能力也有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本中的插图,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他们在朗读的同时,在头脑中进行想象;理解了这首诗的大意以后,再通过逐步的引导,让学生体会诗歌所蕴含的道理及情感。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悟情。看图学诗,在看、读、想象的过程中理解诗意,体悟诗情,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诗歌蕴含的道理及情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难点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师:
1.生字卡片、挂图。
2.收集诗人的资料及古诗的写作背景。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
4.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蕴含的哲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难点
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一、创设情境引新课
1.同学们都读过哪些古诗呢?古诗言简意赅,十分有趣。今天我们要学一首古诗,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课题)
2.讲述鹳雀楼名称的由来:鹳雀,是一种鸟,形状像鹤。在山西永济市的黄河边上,有一座楼经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鹳雀楼。大家看,这就是鹳雀楼。(出示挂图)
二、初读古诗识字词
1.课件出示古诗。
2.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懂字词,读通古诗。
3.教师范读。
4.同桌一起读读诗句:你一行,我一行,一边看图一边读。说说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还有疑惑。
三、精读古诗知诗意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诗。想一想:诗人王之涣登上楼以后看到了什么?
(在交流过程中相机地教一些词语帮助他们积累。如:连绵起伏的群山、奔流不息的黄河等。)
2.齐读第一句诗。作画:老师想要你们把看到的景物画下来,一起来试试吧!(在师生共同作画中达成一致:太阳要和山靠得近些,并且正在一点一点往下落,最后太阳躲在大山背后不见了。)
3.结合诗句猜一猜哪个字是表达太阳和群山靠得近的意思,再猜猜哪个字告诉我们太阳不见了。
(依;尽。)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同学们见过夕阳西下的景象吗?(学生描绘)看到这么美的情景,你想说些什么呢?
5.教师动情地描绘:太阳渐渐收起耀眼的光芒,连绵起伏的群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指导学生朗读)
6.继续作画:我们在楼上还看到了黄河,黄河是怎样的.一条河呢?(学生自由谈)
想象黄河流向大海的景象,并指导朗读第二句诗。
7.过渡:真是太美了!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人不禁思潮起伏,他在想什么?(引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须要——再登上一层楼。)
四、教师小结
小结:是呀,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更上一层楼,都需要再做一番努力!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第二课时
1.学会生字新词。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见过欢快流动的小溪,也见过明净清澈的湖水,那么,你们见过瀑布吗?今天,我们就同李白一起去欣赏庐山瀑布。
二、欣赏感受
1.同学们,我们的行程开始了,现在我们来到江西庐山,观看从香炉峰顶流下的瀑布,看完后谈谈你们的感受。
2.放视频,学生观看。
3.学生各抒己见:你感受到的庐山瀑布是什么样的?
4.面对如此美景,唐代大诗人李白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日照香炉生紫烟……”(诵读后板书《望庐山瀑布》)
5.你们觉得诗中描绘的景色美吗?你们也快快打开书本,自由读几遍吧!
(个别读,齐读,指名读)
三、赏析古诗
1.自由读古诗,观看插图和回忆录像中的情景,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内交流,先提出疑问互相解答,再说说诗的意思。
3.学生为录像配解说词。先练习再指名说。
四、朗读、背诵古诗
1.同桌互助,练习朗读古诗,读出李白惊奇、赞叹的情感。
2.指名读,评议。
3.齐读古诗。
4.看录像练习背诵古诗。
五、指导识记、书写生字
1.播放写有词语的幻灯片,自由读,指读,齐读。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指导书写生字。
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
飞流三千尺
银河落九天
学生自由读诗时,单凭诗句去感受诗人所描绘的景物是很困难的,因为二年级孩子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不深,他们很难从短短两行诗文中认识到什么。于是我就用插图在学生与诗文之间构筑一个平台,将诗句与画面相连接,去帮助他们理解和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景象。
读读诗,画画图,再读读诗。看似在做游戏,其实课堂上许多知识点的理解全隐含其间而又不露痕迹。这种自然轻松的学习方式正是新一轮课改所倡导并追求的。这种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山行古诗的教案8篇相关文章:
★ 拍手歌的教案8篇
★ 腊八粥的教案8篇
★ 中班竖的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