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案中,我们可以加入案例分析和实例演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我们要将教案中的理念贯彻到教学中去,58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吨的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吨的教案篇1
执教:泰丰办事处小学夏琼瑶
一、教材分析:蜗牛的整个躯体包括触角、头、躯干、贝壳等部分。身背螺旋形的贝壳,是陆地上最常见的软体动物之一,本课一小蜗牛为出发点,关键是要抓住小蜗牛的背部特点,才能将其表现出来。同时也在告诉学生要热爱小动物。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具有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美术基础知识,他们会用线条和色块来表现所知道的东西。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但观察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描绘来表现自己的想法。结合小学生的学龄特点,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学习正确的透视规律。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小蜗牛的基本造型,能大胆的用曲线条制作。
过程与方法:能在活动中尝试用优美的语言表达春天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意与同伴分享经验。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掌握小蜗牛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小蜗牛的制作过程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装饰好的纸条、蜗牛手工作品等。学生准备:卡纸、画笔、剪刀、双面胶等。
六、教法学法:
(1)教法:
1、直观教学法,让学生拆看制作的蜗牛。
2、创设情景法,通过歌曲、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传统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艺术源于生活,并服务与生活。
(2)学法
通过设问,观察,合作交流,创作,互评,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七、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以《蜗牛与黄鹂鸟》的歌曲引导孩子唱歌,并认识蜗牛要早早的爬上葡萄架的原因,揭示本课的课题。
(二)、认识小蜗牛的结构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可爱的小蜗牛,仔细观察一下,蜗牛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蜗牛的组成部分?
教师总结:蜗牛是由触角、头、身体和外壳四部分组成的。
(三)、展示成品
这么可爱的小蜗牛,我们既可以画出来,也可以动手做一做。大家拿出小组内的小蜗牛,看看蜗牛的制作是有什么材料组成的?(长短卡纸条)
再动手拆一拆,你还发现什么?(长纸条上画上的重复图案,卷折成蜗牛的外壳。短纸条做蜗牛的身体。身体和外壳的纸条宽度相等)
(四)、示范制作
现在老师来制作一张小蜗牛,同学们仔细看看老师是如何来做的?
第一步: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按照一定的距离画在长纸条上。
将提前画好装饰条粘贴在黑板上,课件展示一些装饰图案,给学生共参考。
第二步:将纸条卷折成蜗牛的外壳。
教师示范卷折的方法,提示注意要点:固定位置一致、圆圈从小到大。
第三步:外壳做好了,做蜗牛的身体
在等宽的纸条上,画出蜗牛的触角和身体,然后剪出来。最后用彩笔添画上五官,并进行适当的修饰。
第四步:将蜗牛的外壳和身体粘贴在一起,整理、完成一致可爱的小蜗牛。提示:粘贴的位置与做外壳时粘贴的位置相同;为了让蜗牛的头抬起来,稍微用力压折一下。
谁能来说说老师的制作步骤?师生总结制作步骤(课件展示)
(五)、学生创作
这么漂亮的小蜗牛,想不想自己也来做一只呢?
好,看制作要求:(课件展示)在纸条上画上重复的花纹图案,再卷折成一只可爱的小蜗牛。
合作要求:(课件展示)同桌分工合作,一人负责外壳,一人做身体,并添画五官,合作完成小蜗牛。
接下来,我们就在美妙的歌曲中制作小蜗牛吧!
(六)、小结拓展
做完的同学快来展示一下吧,我们来评评谁做的蜗牛是最美的。同学们评一评,那只蜗牛最美?美在哪里?
从花纹的样式、颜色,卷折的情况、五官的精致程度等等来评价。评选最美蜗牛,掌声鼓励。
小蜗牛虽然爬得很慢,但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做一只坚持不懈,向着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往前爬的小蜗牛,并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小学吨的教案篇2
教材分析
?酿》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位语文老师在上课时,由于误读“酝酿”的“酿”字所引发的故事,赞扬了一位小学生刘东东真诚地帮助老师纠正错误和语文老师知错就改的坦诚品格。
学情分析
我是一位刚刚从校园里走出来的新老师,所以在教这一课的时候有着特殊的.情感。我所教的这个班级里,大部分学生都很活跃,想象力丰富。但就是欠缺耐心和细心,做事很马虎。所以在教学中,我的重点是放在学习人物品质上,联系实际生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书写1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耷拉、朗诵、照例、橡皮筋、练习、焕发、酝酿、肃穆、气氛、皱眉、捣乱、缺乏、没精打采、平心静气、柔和悦耳、不可名状”等词语。
2.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并受到感染。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抓住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审题质疑导入
1.“酿”这个字该怎样读?
2.你能用“酿”字组个词吗?
3.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合并成一个结构段。
三、深入学习课文
1.指名读,东东心理变化的句子。
2.东东的心理有什么变化?(惋惜—懊恼—担心—紧张—高兴)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4.为什么东东的心中流淌着暖流呢?(承认错误,受到表扬)
5.听了刘老师的话,你对她有什么新的认识?(知错就改)
四、总结全文,体会人物性格
1.你最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2.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五、作业布置
请你和家人说说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
小学吨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只要沉着勇敢、智慧机敏,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黄河的主人”是谁?板书:艄公
2、为什么把艄公称为是“黄河的主人”?
学生交流预习本上的答案
师评:同学们在还没学习着一课就能把问题回答得这么好,但老师觉得你们还能更好,怎么办呢?
二、精读课文
1、出示句子:“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
(1)指名朗读,读后评议:哪个字地方重读了?
(2)什么也值得敬仰和赞颂?艄公和什么在比?(乘客)
2、讨论:乘客为什么值得敬仰和赞颂?
(1)自由读
(2)同桌交流
(3)班内交流
(4)板书,并引导学生思考乘客与艄公之间的关系
3、自主学习,悟读课文,体验情感
(1)教师布置任务: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除了能从乘客从容的神情中体会到以外,还体现在哪里?请同学细细地读1—7,选择觉得有体会的一处或几处注好批注,然后练习朗读。
(2)交流
a、黄河险
①学生交流第一节中的有关词句,并根据自己的批注谈体会,教师板书
②课件演示黄河波浪滔天的'情景
③激发情感,指导朗读
师: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这就是九曲回肠、奔流不息的黄河!同学们,如果此刻你伫立在黄河边,听着黄河的咆哮,你怎能不心潮激荡呢?
④你还能用哪些词句来描绘黄河?教师再补充些写黄河的名句。
⑤还有哪些地方也表现出黄河险的?
⑥,引导交流
b、羊皮筏子小、轻
①学生交流:⑴有感情地朗读⑵谈体会
②板书
c、艄公本身沉??
①学生交流:⑴有感情地朗读⑵谈体会
②板书
4、板书,出示重点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所以,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
三、延伸拓展,升华主旨
1、重新预习本上的答案,并交流。
2、选择写话:
刚才我们充分感受了黄河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勇敢镇静,战胜风浪的风采,此时,你想说什么?
①黄河,我想对你说……
②艄公,我想对你说……
③xx,我想对你说……
④我想对自己说……
相互讨论——自己动笔——班内交流
四、课文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黄河惊涛拍岸、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智慧、机敏的风采,而且明白了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我相信,只要努力拼搏,不畏艰险,我们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
小学吨的教案篇4
一、授课时间:
二、教学目标: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培养听读欣赏的能力,写正确、美观的字。
四、教学难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五、教学类型:新授课
六、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2、学生询问自己的父母,了解他们小时候是如何为你的爷爷奶奶分忧的。
3、学生采访班里的同学,了解父母平时对他们的评价。
4、老师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等。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交流课前询问和采访中的收获。
2、交流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自主读通课文
1、出示“我会读”图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做个记号。
2、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同桌是怎么读的。
3、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选择读。
a、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b、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c、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
d、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e、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眼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自主识字
1、学生保持出生字卡,在学习小组内读给伙伴听
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
朗读课文
1、创设情境,小组且分角色反复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在小组内质疑、讨论,老师巡视点拨。
3、全班汇报交流
4、如学生对老爷爷的话提出疑问,老师可组织讨论,重点理解;如学生没提到这个问题,老师可随机提问,让学生讨论:
这“一个儿子”是指谁?老爷的话是什么意思?
指导写字
出示“我会写”图标,指导写字,并组织展示。
指导重点:
1、注意别忘了“拎”的最后一点,“膊”的左上一点。
2、前面六个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可重点范写,指导“拎”字和“膊”字。
3、“甸”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可提醒学生里面的“田”字可往左伸出一点,使整个字显得匀称。
4、“晃”、“荡”是上下结构的字,“晃”字要写得上窄下宽,老师可范写指导。
小结:
第二课时
巩固识字
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编写课本剧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情节,环境和人物的语言、行为、表情情绪等进行合理想象,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3、确定各人所扮演的角色。
4、设计场景的布置
排练课本剧
各小组演练,老师巡视,随机点拨
课本剧表演并评议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
2、引导学生评议。
a、人物的语气。
b、人物的动作。
c、人物的表情。
课后拓展
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九、课后小结:
十、作业布置:
十一、板书设计:
小学吨的教案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按照买项链和退项链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大意。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准备:课件(柔美的音乐)、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真情无价。
2、教师示范读,学生跟着读。
3、教师引导谈话:同学们,你觉得什么是真情?能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一说吗?
二、配乐朗诵,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柔美的音乐,认真倾听老师朗诵。要求:画出生字新词,思考:课文中无价的真情发生在谁和谁之间?
2、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教师强调要点。
(1)字音:橱是卷舌音。
(2)字形:庞是半包围结构,广字头书写的大小要能藏得住里面的龙,另注意龙上的撇和点都不能丢。
3、教师再次出示含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大家一齐读一读,在读中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4、指名反馈:文中的真情发生在谁和谁之间?
5、教师小结:姐姐和妹妹间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妹妹和店主之间则是陌生人和陌生人之间的真情,这更是难得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细细体味这种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
6、教师播放课件中的柔美音乐,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读后说,理清文章的条理。
1、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妹妹买项链,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姐姐退项链。
2、指名反馈。
3、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按照买项链、退项链的过程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读了几遍课文,你们一定和老师一样被文中的姐姐、妹妹、店主的真情打动了吧!他们都拥有一颗集真、善、美为一体的心,真是太令人感动和羡慕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两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想像画面,知道店主为什么会把贵重的项链以几枚硬币的价格卖给小女孩,体会姐姐、妹妹、店主的真情。
2、总结全文,拓展思维,启发学生用真心换真心,用真诚对待真诚。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姐姐退项链的那一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知道店主为什么会把贵重的项链以几枚硬币的价格卖给小女孩。
教学准备: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项链、手帕、不胜枚举、寂静、脸庞、小心翼翼、得意洋洋、满心欢喜、连蹦带跳。
2、教师导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写的`是发生在姐姐、妹妹还有一家商店店主身上的感人故事。这个感人的故事是围绕一条项链展开的。你能不能用这根项链把这个故事串起来。
妹妹想送项链给姐姐——妹妹到商店买项链——店主把项链卖给妹妹——姐姐来退项链——店主把项链送给姐姐。
3、师导:
作者围绕条项链,为我们展示了人间用真情买不到的真情。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去感受这无价的真情。
二、深入探究,体会真情。
1、教师导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无价的真情分别体现在姐姐和妹妹之间、妹妹和店主之间、姐姐和店主之间。现在请大家读课文,用文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文探究。
3、集体反馈。
4、教师导读:
妹妹要送项链给姐姐,是因为――(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中妹妹说的话)
5、教师质疑:
可是,店主为什么要把贵重的项链以几枚硬币的价格卖给妹妹呢?请大家把店主人说明原因的句子找出来。
6、指名反馈后引导学生想像:同学们,当店主人了解了妹妹一家的境遇,体会到了妹妹这份真情的时候,他看着眼前的这个小女孩水想些什么?
7、教师小结:是呀,姐妹间的真情深深地打动了店主,让他看到了人世间不能用金钱买到的真情,所以他以几枚硬币的价格把贵重的项链卖给了妹妹。当姐姐来还项链时,他把项链送给了姐姐。他的行为一样令人感动。他用自己的真情保护了姐妹俩的这份真情。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导:
同学们,小女孩、姐姐、店主这三个人,你想赞美谁?赞美她什么?
2、指名反馈:
我想赞美,我赞美她。
3、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情故事。
四、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美丽的瞬间留在了姐妹俩的心里,也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里,感谢姐妹、店主,他们用真情唤起了我们所有人的这份真情。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姐姐退项链部分。
小学吨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知分数大小比较的意义,会比较同分母和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并形成经验;能运用转化的方法,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感知通分在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中运用,并掌握通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分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题卡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生答)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还记得吗?大家都这么喜欢他们,但是在今天的数学课上他们可要向我们发起挑战,敢接受吗?八戒已经等不及了,那我们来看看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难题?准备练习。
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3和5 20和40 7和9
4和12 10和15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填空(练习略)
如果你做的答案和八戒给出的一样,让我们用掌声表示同意,好吗?有错的同学请立即订正,全对的同学请把本子方桌脚。
二、情景导入和新授
话说唐僧四人这时快到狮驼岭了,在中途休息时,悟空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悟空说:我们从出发到现在走了全程的6/10,再走4/10就到西天了。请你分别比较一下:
走过的路程多还是剩下的多?
花过的钱多还是剩下的钱多?
对于这道题我们应该怎么解决?我们看这两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点?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总结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规律。(齐读)
悟空为了检查我们学习的效果,还出了几道练习题来考考我们:49/120和47/120 35/86和52/86 8/12和11/12 3/8和3/11
悟空还在题目中设陷阱呀,这个题与前面的题有什么不同?总结同分子分数大小的规律。(齐读)
请同桌再举几个同分子分数比大小的例子。
这两个问题很简单就解决了。正在我们研究问题的时候,八戒又在睡懒觉,请大家猜一猜,八戒每天是睡觉时间长还是赶路时间长?
出示题目:八戒每天睡觉的时间占全天的1/4,
赶路的时间占全天2/5,比较:睡觉时间长 还是赶路时间长?
看一看这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跟前面的分数相比有什么不同?
又怎样比较大小?请同桌讨论一下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学生活动)
学生将讨论结果写在黑板上并请学生讲解方法。
教师重点讲解通分的方法。
之后总结通分概念及方法。
学生学到了什么?
三、练习
抢答:
(1)通分时,只能用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2)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3)通分的过程中要用到分数的基本性质。
比一比:话说悟空在五庄观偷摘了一些人参果,八戒吃了其中的9/24,悟空吃了其中的4/8,沙僧吃了其中的1/8,请问谁吃的人参果最多?
活动:比大小
小学吨的教案篇7
【教学内容】
北京五日游。
【教学目的】
通过制作旅游计划,进一步理解时间、路程等知识。
【重点难点】
对时间、路程的.整体把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境导入】
1、课件展示:我们来帮小明设计一个旅游计划。
(1)旅游计划包括什么?(5天的全部行程)
(2)全部行程由哪几部分组成?(日期、行程、交通工具、住宿、费用等)
(3)哪些景点要去呢?(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博物院、景山公园、王府井大街等)
2、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利用以上信息,如何安排五日xxx程?”
学生汇报,并说明安排理由。教师将各组汇报的计划板书。
3、将学生们设计的旅游计划和第108页小明的计划对比,看看各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如何改进。
如:第二天小明全家刚到北京就去那么多景点,时间和精力都会不够。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通过互联网连接更多旅游信息。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2课时北京五日游
日期行程交通工具住宿费用
①景点大小;
②景点距离;
③景点路线;
④游览时间。
小学吨的教案7篇相关文章:
★ 小学比例教案7篇
★ 小学数学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