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的制定可以不断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案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以下是58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捏泥巴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捏泥巴教案篇1
一、课题:宝贵的泥上(适用于4-5岁儿童)
二、活动目标:
了解泥土的种类及作用;知道人和动物都需要泥上;对幼儿进行初步的生态和环境教育。
三、活动准备:
1、在本园天台及种植园地。
2、在天台布置一堆掺有许多塑料袋、一次性使用饭盒等杂物的泥上。
四、活动过程:
1、带幼儿到种植园散步,并提出观察要求: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散步,你们要仔细看看,泥上上有什么?
2、来到种植园,让幼儿自由观察后,教师提问:泥上上有什么?
3、了解泥上的'种类及作用:
①再看看我们幼儿园周围的泥上跟种植园的泥上有什么不同?
②原来泥土有很多种,有肥料的土叫有机上,混有沙子的土叫沙土,路上、操场的上叫硬土。你们知道这几种土有什么用吗?
4、泥土有这么重要的作用,你们想一想,如果没有泥上,植物、动物、人类会怎么样?
5、教师与幼儿一起挖掘泥土:现在请你们挖松一小堆土,看看泥土里有什么?再找找,泥土里有洞吗?如果没有土,它们会怎么样?
6、教师与幼儿一起上天台观察有垃圾的泥土: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堆土,它与我们刚才看的那些土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它上面什么也没有长出来?种植园与天台比,你喜欢哪个地方?为什么?
7、了解泥土被污染的后果,进行初步的环境教育:
①为什么这堆土会变成这样?
②如果你扔垃圾,他也扔垃圾,满地都是垃圾,盖住了泥土,会变成怎样?
捏泥巴教案篇2
课题: 玩 课 时 共2 课时 本课第1 课时
教学目标:1、感受泥性,体验愉悦。
2、了解盘泥条的基本制作方法。
重点难点:1、充分掌握想要制作的形状、特征,使用泥土做成立体的形状。
2、对造型的细致塑造。
课前准备:紫砂泥、泥塑制作工具、范作图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a、导入
a 、喜欢吗?在哪儿见过泥做的物品?(商店出售的大阿福、小彩塑、紫砂壶等)
b、提示课题:玩。我们今天也来玩,在家想玩吗?
b、新授
a、出示图片欣赏,让学生初步认识泥塑艺术,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
b、教师出示几件范作,通过作品欣赏向学生讲解泥巴的几种不同的造型方法:
(1)、手捏法(2)、泥条法(3)、泥板法(4)挖空法(5)、借助它物法。
c、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泥巴的用途是什么?有哪些东西与泥巴有关?
d、教师向学生讲解并示范泥条的制作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触摸、观察、嗅觉来感受泥性。
(1)、用手触摸有什么感觉?(软)
(2)、用鼻子闻有什么味道?(泥土气)
(3)、用耳朵听泥土摔打的声音,感觉怎么样?(泥土很听话)
e、玩游戏,比赛看谁做的泥条最长、最快、最好。
f、教师用搓好的.泥条做一样东西给学生看。(蜗牛)
g、泥巴听话吗?你还能让听话的泥巴变成什么样好玩的东西吗?
h、学生作业: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做东西,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力求与众不同,可合作完成(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轻音乐)
C、小结
a、师生一起评析部分作业(优劣作业对比,指出注意点,以鼓励为主)模拟商品买卖,如果你去买泥塑作品,你愿买哪个?(表扬优作)那些没被卖掉的需要怎样改进。
b、指导学生整理现场,清洁卫生。
d、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去后再和父母一起将自己的作品美化。
练习设计:
(1)、泥条练习。
(2)、用泥条完成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使学生装在游戏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及自己动手实践的亲身体验,感受泥性并自我解决如何使泥巴听话。如何玩出新的方法这一问题。同时,在教师的鼓励下,使学生能大胆自由的进行造型活动,并大胆发表自我感受。
捏泥巴教案篇3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幼儿园里的孩子都是农村的孩子,他们喜欢玩泥巴,自然对泥巴也感兴趣,因此设计了这节美术课,利用幼儿认识的动物的原有知识,发展幼儿的动手的能力,捏造自己喜欢的动物。
活动目标
1、感受泥的特点。
2、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欣赏意识。
3、学会与他人一起分享自己和别人的成果。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孩子能根据自己认识的动物,捏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样子。
2、难点:孩子们学会欣赏自己的作品,还会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1、准备材料:几种常见动物卡片、泥巴、水。
2、在操场上划分每个幼儿的活动位置,并让幼儿自己拿出准备好的泥巴。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把准备的材料拿出来,然后说明这节课要做什么。
二、孩子自由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物
1、通过提问,让孩子们说出自几喜欢的动物。
2、试着说说孩子要怎样捏造动物。
三、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捏动物
老师宣布活动的开始,并恰当引导孩子们捏的动物。
四、探讨。
让孩子们相互讨论自己捏的动物怎么,学会和他人一起交流捏出来的小动物,然后选代表在班上交流。
教学反思
1、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都能很认真,很开心的捏造自己喜欢的动物,都很乐意自己去动手。
2、由于这些孩子都在农村里生长,有些动物他们都没见过,只是在电视上看多,所以捏出来的和现实的有很大差距。
3、在学会与他人分享成功的喜悦时,孩子们脸上都露初了笑容,大多数孩子都在展示自己的作品,也拿别人的作品和自己对比。
捏泥巴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在自由玩耍中感知胶泥的特性。
2、通过游戏掌握摔泥、团泥、捏泥、压扁等基本技能。
3、在玩泥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5、能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绘画材料进行作画,体验快乐的情感。
准备:
红色胶泥若干,一处供幼儿玩耍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玩泥,体验玩泥的乐趣。
1、教师随意取泥放于手中,通过看、揉、捏,说出自己的感觉。
泥巴捏在手中是什么感觉?捏一捏,有什么变化?
2、幼儿自由玩泥,鼓励幼儿边玩边交流自己的感受。
二、民间游戏:摔泥巴
1、教师边念儿歌边摔泥巴,引起幼儿的兴趣:"东洼里,西洼里,都来看我放啪哩!"教师将涅好的泥巴甩下,发出"啪!"的响声。
2、师生共同游戏,启发幼儿掌握摔泥方法:捏好小碗状,用力快出手。
(教师巡回指导,活动中注意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渗透。)
3、与幼儿一起讨论:怎样才能让泥巴发出响声?发出响声的泥巴,会在顶部出现一个大洞。打响的幼儿要再次说儿歌:"东胡同,西胡同,都来给我补补丁。"其他幼儿要从自己的泥巴上掰下一块,捏扁把洞补上。如果泥巴未发出响声,对方幼儿要从其泥巴上挖三下:"泥花花,挖三挖。"
4、幼儿两人一组玩游戏,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
(1)在未摔之前,检查泥巴窝窝底部是否完整。(摔泥的幼儿应尽量将泥碗破口摔大。)
(2)一定要补住泥巴窝窝的破口。(补泥的幼儿,将泥压扁、压薄,能补起破口即可。)
三、游戏结束整理场地。
捏泥巴教案篇5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初步了解豆芽破土而出的过程
技能目标:引导幼儿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完整背诵诗歌
情感目标:通过体会小豆芽钻出泥土时激动兴奋的情感,引发幼儿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动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活动准备:
1、课前组织幼儿种植种子,观察其发芽过程
2、种子从播种到发芽长大的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1、幼儿讨论自己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
2、出示图片让幼儿进一步观察种子是如何钻出泥土不断长大的过程。
3、学习诗歌“钻泥巴”。
4、引导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出种子发芽的经过。
5、谈话:怎样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
教学反思:
在整个说课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准备我觉得自己还是挺认真的,我没有按照一般的要求的去设计这节课,我以为这会是好的,没想到这却成了偏题,说实话有一点儿伤心,不过这是第一次嘛,而且我觉得应该是我在设计的课中并不能体现我的想法,所以老师们就更不能理解了,只是会觉得我设计的课偏题了,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经验教训:在还没有把课说好的情况下就不要去一昧的讲究新颖,这样反而会弄巧成拙,不但不能表达自己的本意可能还会很乱。
捏泥巴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喜欢玩泥,能愉快地学做泥球。
2.了解泥的显著特征,感受湿泥的粘性。
活动准备:
用细泥铺成一泥地,人手一瓶水,(上面开一小孔)一个小盆,围兜,各种泥制品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感受干泥
1.带幼儿到泥地前,一起来玩泥巴。
2.引导幼儿用手摸一摸,抓把泥吹一吹,用脚在泥里踩一踩,比较不同。(知道干泥是松松的,软软的。)
二.尝试做泥球
1.让幼儿自己尝试做泥球,发现做不成泥球,引出要加水。(将水放在一边,不做提醒。)
2.幼儿加水继续尝试,观察幼儿是否加了适量的水。(不做指导)允许个别幼儿尝试失败。
3.请做成的幼儿来演示,讲解用什么办法,如何做成泥球。
4.请幼儿用语言讲述如何做成泥球,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做泥球。故意加过量的水引导幼儿观察。从而引导幼儿发现要加适量的水,才能做成泥球。
5.幼儿再次尝试:教师引导幼儿感受泥湿了就会粘在手上,粘在一起。
6.请幼儿将自己做好的泥球放在自己的小盆子里,比一比,看一看谁做的`泥球最多,最圆。
三.尝试讨论
1.你还在哪里看见过泥?什么东西长在泥里的?
2.泥可以做泥球,种树,花,西瓜等东西以外,还可以做什么?
(让幼儿欣赏泥娃娃,泥做的花盆,砖等)
四.延伸活动
1.请小朋友回家去一起和爸爸妈妈妈找一找,还有什么别的东西是用泥做的,带来给小朋友看。
2.引导小朋友用泥做其他事物。
捏泥巴教案6篇相关文章:
★ 优秀英语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