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在活动方案里把活动的参加人员都写清楚,活动方案是每个人在活动之前都要制定好的,下面是58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语文学科节活动方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语文学科节活动方案篇1
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
2、通过语文教学与多学科知识融合,让学生会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通过举例,让学生热爱古诗词,提高学科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教学难点:
对实验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并且与中考化学的考查方式。
教学过程:
提到《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问学生此句古诗涉及到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同学们争先恐后回答,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老师追问你是如何判断的?学生回答有新的物质生成。有些同学说燃烧完了没有了,没有看到新的物质。
老师现场演示了相关实验:
1、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气味,并且用小刀划下一片,放入水中,从而学生的出蜡烛的密度比水小,能浮在水面上且难溶于水。
2、学生取一根木棒平放在火焰上约1秒钟,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焰心、内焰、外焰。木棒两端碳化变黑,外烟的温度最高。
拿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看到什么?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又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烧杯壁有水雾出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吹灭蜡烛,看到一缕缕白烟,重新点燃白烟发现什么?
学生答到,白烟被重新点燃,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观察并做了图文并茂的ppt,并且探究了蜡烛的燃烧丰富了学生的认识老师进一步解释: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逸散到空气中。并写出反映的文字表达式。
最后,同学们总结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有其他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蜡泪是蜡烛的融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看起来司空见惯,却蕴藏这学习化学的方法,蕴含着古诗词之美,由衷的热爱古诗词。
语文学科节活动方案篇2
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对琅琅上口的儿歌,有趣的故事都充满极大的兴趣。针对这一特点,我想这样设计本次学科活动,将读,背,演三者相结合,让孩子们在熟读诗歌,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儿歌的动作,以表演帮助记忆,在欢乐中学会背诵。边背边演是本次活动的呈现方式。
本次活动可分为一下几个阶段:
一、诗歌搜集
全员参与其中,让每个孩子找出一首自己觉得最有趣,最喜欢的儿歌,记录下来交给老师。从孩子们提供的诗歌中挑选出三十首适合的整理出来。
二、诗歌分享会
利用晨读时间,将选出的诗歌以ppt的形式展示出来,每天一首诗歌。请推荐这首诗歌的孩子作为表率首先朗诵诗歌,并说说推荐理由。全班练读儿歌。
三、表演动作设计
在孩子们读熟后,请大家一起为诗歌想出适合的表演动作,挑出一个做的最好的孩子在讲台上带领大家。在多次演读的基础上学会背诵。
四、汇报展示
将孩子们表演的诗歌拍成小视频,通过米学网分享给家长。
本次活动意在调动孩子们主动搜集,背诵,表演诗歌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既扩大了识字量,锻炼孩子们的表现力,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语文学科节活动方案篇3
一、活动主题:趣味百科,乐在其中
二、活动目的:为了让大家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增添一丝趣味与开心,展示自己在知识方面的能力与才华,进一步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
三、活动意义:娱乐身心丰富大学生活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为全院学生提供一个相互认识相互交流同台竞技的机会。
四、主办单位:国交院学习部
五、活动对象:国交院大一大二的全体同学
六、时间:24日晚18:30
地点:文心小剧场
七、活动流程:
1、前期:宣传及报名工作
(1)、前5天分别在润园、泽园以及文心小剧场门口放置活动海报进行宣传
(2)、以班内通知形式的方式由各班负责人统计本班参赛名单并上报学习部:团队形式,每组3人
(3)、准备工作:确定题型、申请场地、邀请评委嘉宾
2、中期:
(1)、选手提前30分钟进场通过抽签决定编号
(2)、评委入场
(3)、比赛正式开始,主持人开场,介绍本次活动及到场的领导和评委
(4)、比赛形式:分必答题、抢答题、主观题、风险题四大模块
必答题:每组5题每题5分按顺序进行回答且必须在主持人念完题目10秒钟之内作答否则无效
抢答题:共20题每题5分选手必须在主持人念完题目,说“开始抢答”之后抢答抢答成功的小组必须在10秒内作答否则无效
主观题:共7题每个小组都是在这7题里面选择一题,进行回答。评委根据回答进行打分每题10分
风险题:共10题根据描述猜出相应的事物每说完一个描述,都可以进行回答答对加10分,答错的扣10分
最后得分最高的选手获胜
(5)、最后,统计分数,评出一二三等奖,颁发奖状
3、后期:
(1)、评委退场,清理现场
(2)、进行活动总结,写通讯稿
八、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3名
优秀奖2名
语文学科节活动方案篇4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利用工作坊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研究、服务、指导等功能,不断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大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努力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二、工作目标
1、在学校工作、教研工作、教导处的指导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握机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能使教师把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对新课程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能完善自己的教育观。在有独特见解的情况下,增进对理论与实际的研究,使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受益。
3、改革落后的教学方法,真正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贯穿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质量。面向全体学生,重视主体性和实践性,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发展学生思维。
三、具体任务
(一)、借助网络平台,加强理论学习,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1、借助网络平台、开展课程标准的学习,把握课标精神,按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并不断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积极进行听课、评课等活动。
2、语文教师按时参加业务学习和理论学习,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积极加强组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每位语文教师应结合实际,展开交流。
3、每位教师要确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意识,通过举行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多评议切磋,多交流碰撞,在活动中发现、研究、解决所遇问题。
4、借助网络平台,要切实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将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适度的探究学习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兴趣的激发、独特体验的激活和朗读作用的发挥。上课既要有课前的预设,又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
5、利用电子图书,有计划、有组织、有检测、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坊内语文活动
借助网络,借助奥鹏培训平台,上起始课、练习课、阅读课、写作课等。
(1)备课:进一步规范集体备课的程序、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避免形式主义;注重资源的共同分享,注重自己的独立思考,做到备课要“有个性”,并符合本班学生学情。
(2)上课:同课异构。如先观摩奥鹏培训平台《庖丁解牛》等网络课堂实录,借助网络名师的提高课堂效率。
(3)每周开展一次读书活动,推荐并鉴赏一篇文章,形成阅读常规,促成习惯养成。通过阅读“得益于课外”。课内外结合,长期坚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得到学习效益。
(4)作文。针对我校学生的写作基础薄弱的情况,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仿学课文内容,悟语言,抓思路,悟结构,练表达;或加以想像如续写、扩写、改写(改写歌词)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写作活动,鼓励学生练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通过本坊的活动,我校的语文教学成绩能在全组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有所提高。
语文学科节活动方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3、理清课文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我们的生活中又走进了一位新朋友.他简直是无所不能,既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又能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给与莫大的帮助与支持.你们知道这位时代的骄子是什么吗?对!就是电子计算机.
2、板书课题: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3、同学们对电子计算机有哪些了解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深入了解它们.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反馈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具体要求:请一个学生或者小组汇报的形式,谈谈自学生字词的收获.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说说应该注意什么?
(2)再次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结合字典中的解释,理解课文中词语的含义.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角色:本来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课文中把电子计算机比作人,说明计算机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它可以理解为“音信,消息”;在科学研究中,它指的是用符号传送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是接收符号者事先不知道的.
传真:通过有线电或无线电装置把照片、图表、书信、文件等的真迹传送到远方的通讯方式.
信息高速公路:指电脑与电脑连接起来形成的电脑网络.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指名分段朗读,集体纠正读音.
3、课前,同学们都阅读查找了有关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的有关资料.哪个同学愿意举例说一说电脑在生活中的用途呢?(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三、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课文.思考:预习中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你能试着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答案吗?(预习中给同学们提出了四个问题:什么是多媒体?多媒体与计算机有什么关系?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多媒体的哪些知识?你对电子计算机越来越“神”是怎样理解的?)
2、学生分小组讨论,试着解决问题.
(1)多媒体指的是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
(2)目前,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脑设备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人们可以使用它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看vcd、听cd、唱卡拉ok……还可以在家中上网.
3、指导学生分段,归纳段意.
思考: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知识呢?
(课文的2——5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多媒体与计算机的知识.)
追问:课文的一、六自然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第一自然段简单地向我们介绍了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重要的地位.第六自然段讲的是计算机的技术将会发展的非常迅速,而且会越来越“神”)
4、再次朗读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的层次.
四、作业
1、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查找有关计算机与多媒体的资料,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语文学科节活动方案5篇相关文章: